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 毫秒
1.
舒任庚  闵雷 《中药材》2007,30(1):107-112
本文综述了近二十年来国内外对植物中具降血糖作用的多糖成分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菌类中药多糖降血糖效应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是目前仅次于癌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菌类中药多糖是极性生物大分子,毒性低,具有免疫调节、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抗衰老、降血糖、改善肝肾功能等广泛的生物活性.近些年来,菌类中药多糖在降血糖及预防糖尿病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结果提示,菌类中药多糖具有良好的降血糖和抗糖尿病效应,其主要经由促肝糖元合成,促糖酵解或抑制α-糖苷酶的活性等途径影响糖代谢,也可直接作用胰岛β细胞,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胰岛素敏感性以及增强抗氧化应激而发挥降血糖功能.因此,菌类中药多糖降血糖作用机制呈多效应、多靶点、多途径等特点,是一类创制抗糖尿病新药的优势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药多糖免疫调节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糖生物活性包括促进免疫、抗肿瘤、抗氧化和延缓衰老等,中药多糖以其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的优势成为治疗研究热点。本文综合该领域近年的研究情况,就中药多糖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因子的药理作用及免疫功能调节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中药植物多糖抗氧化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主要分为植物多糖、动物多糖及微生物多糖3类[1]。多糖是许多中草药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而保护生物膜、抗氧化、防衰老作用。近年来对中药植物多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降血糖植物多糖和糖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莉  李松林  王涛 《中药材》2000,23(9):575-579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国内外对降血糖植物多糖和糖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近年来中药多糖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多糖通过活化巨噬细胞,活化淋巴细胞,提高NK细胞和LAK细胞的活性,促有丝分裂作用,增强网状内皮系统,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增强红细胞免疫等作用而提高宿主抗肿瘤免疫功能,通过改变瘤体细胞膜的生长特性,抗突变,抗自由基,诱导分化与诱导凋亡等作用而发挥直接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内外对多糖的生物学作用研究较为深入和广泛。五加科植物多糖除具有抗肿瘤作用外,还具有增强免疫、促进造血及保肝等生物学作用。本文就其以上方面作一简略介绍。 1 增强免疫作用 五加科多糖具有增强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研究报道倒卵叶五加多糖可引起巨噬细胞和脾细胞生物学及形态学改变[1]。该多糖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不仅能增强腹膜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淋巴细胞特异抗体的产生,而且还能增强抗肿瘤剂的作用。给小鼠腹腔注射该多糖,可引起腹膜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和化学发光增加,腹膜巨噬细胞中补体C3分裂产物与受…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提升的趋势,现有的口服降糖药仅将血糖暂时控制在一个正常范围内,同时会对机体多个系统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对糖尿病并发症的治疗作用不明显。多糖作为活性多样的天然药物,由于其安全、低毒的优势成为近几年关注的热点。随着多糖与糖尿病的关系研究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某些多糖类成分对糖尿病具有安全性好,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的优势,且一些种类的多糖对糖尿病并发症具有改善作用。该文概括了近几年国内外多糖的降血糖活性机制为通过保护胰岛β细胞,增加胰岛细胞数量;促进胰岛素分泌或释放;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及改善糖代谢等。以及多糖对糖尿病并发症为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病足的改善作用。提出了目前多糖用于糖尿病治疗的提取、活性研究、多靶点作用研究等的不足。对多糖应用于糖尿病及糖尿病并发症治疗的前景进行了展望,为多糖降糖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9.
佟茵  吴红娟 《中医药信息》2012,29(5):108-110
植物多糖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提取方法有水提醇沉法、酸(碱)提法、酶解辅助提取、超临界流体萃取、离子交换技术、超滤膜提取技术、超声提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技术以及各种技术合用等。找到合适的提取方法对于提高植物多糖的提取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药降血糖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以人体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全身性慢性进行性疾病,属中医消渴范畴,是一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而且其患病趋势与日俱增,因此各医家将其作为一个重点,利用中医中药在治疗糖尿病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重点研究。本文从中药提高胰岛素含量,降低胰高血糖素水平、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控制葡萄糖吸收、对后受体糖代谢的影响、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等方面,通过其动物实验证实中药降糖作用机理以及研究现状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靳喜珍 《光明中医》2016,(10):1512-1513
中药材是中医临床用药和各种中药制剂研究开发的物质基础,但现在中药材市场相对比较混乱,一些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的事件依然存在,而中药材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中成药与饮片的质量、疗效,同时也是中药材市场的生命所在。中药的质量控制,除了评价其外观性状,还要评价其化学成分、活性物质等内在品质,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关系着中医药能否健康发展或存在。以中药的方法研究中药,用中药药效组分标定中药,从而建立适用于中药的质量标准,这是未来中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近年来相关文献就脑梗死的中医病机及中医药治疗方法进行阐述与总结,旨在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3.
单味中药抗流感病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流行性病毒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我国有着丰富的中草药资源,中医药防治流行性感冒,价格低廉,效果明显,易于普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从古至今用中药治疗普通感冒、病毒性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及退热疗效十分显著。许多中医药学者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结合传统的中医药基础理论,对具有抗流感病毒的单味中药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提供了抗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平台,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已筛选出了大批对流感病毒有效的中草药及其复方制剂。鉴于中药在抗流感病毒方面的优势,本研究以查阅文献方法为主,就目前单味中药的研究状况给予总结,主要包括具有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和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草药;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连翘、鱼腥草等为代表药,间接抗流感病毒作用的中药以儿茶、栀子、柴胡、甘草等为代表,总结了其抗流感病毒活性成分及相应中药部位的研究及作用机制,借鉴目前的研究成果,希望对进一步深入研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药抗真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国君 《四川中医》2014,(8):185-186
中药作为抗真菌药物的使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中草药抗真菌的一些研究进展,以及中药以不同形式发挥抗真菌作用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5.
细胞焦亡是一种非凋亡形式的新型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通过caspase‐1依赖的经典途径和caspase‐4/5/11依赖的非经典途径激活Gasdermin蛋白,导致细胞膜孔形成,伴随炎症小体激活释放炎性因子IL-1β和IL-18,最终导致细胞死亡。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发现细胞焦亡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细胞焦亡相关的炎症小体、caspase酶、Gasdermin蛋白等参与肿瘤细胞生长、迁移、分化,诱导细胞焦亡可发挥肿瘤抑制功能并引起抗肿瘤免疫反应,表明细胞焦亡是抗肿瘤治疗的重要靶点。本文通过综述细胞焦亡的发生机制及其在肿瘤中的作用,总结分析中草药有效成分通过细胞焦亡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的分子机制,以期为肿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思路、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主要描述了相似中草药植物国内鉴定的研究现状以及国外对相似植物鉴定的研究进展,着重分析了新技术,新方法的原理及优缺点,例如植物生物技术、光谱鉴别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相似中草药植物鉴定的精确度得到了提高,并且促进了我国中草药植物鉴定事业的快速进步。本文主要深入分析了相似中草药植物鉴定技术的最新进展,从而对新技术的原理和特点加以综述并对未来前景加以展望。  相似文献   

17.
中草药碳点是以中草药为前驱体制成的碳点,其制备工艺与碳量子点相似,因而也称中草药衍生碳量子点。中草药碳点不仅有原料广泛、毒性低和生物相容性良好等优点,还有止血、消炎镇痛及抗肿瘤等多种生物学特性,可应用于生物成像,生物传感,大、小分子和离子的检测等领域。对中草药碳点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上述领域应用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系统概述,并对中草药碳点在后续研究中的应用前景与关键问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8.
陈静  崔玉梅 《西部中医药》2016,(12):141-142
通过查阅、分析、整理近5年中草药成分超声提取的相关文献,介绍超声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中草药成分提取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医外治方法治疗痤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收集了近10年来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外用制剂、方法,指出传统中医药外治痤疮的主要方法有:中药面膜、中药酊剂、中药擦剂、中药洗剂、刮痧疗法、耳穴贴压、针法治疗,进而阐明了中医药外治痤疮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具有生殖毒性中药毒性成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具有生殖毒性的中药毒性成分。方法:通过检索文献,对所记载的具有生殖毒性中药毒性成分进行归纳、整理和分析。结果:具有生殖毒性中药的毒性成分主要为生物碱、苷类、毒蛋白、动物毒素、酚类和重金属等。结论:应加强中药生殖毒性的宣传,合理使用中药,尽量避免或减少生殖毒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