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探讨观察及研究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动脉弹性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于该院进行诊治的21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为A组,21例单纯高血压患者为B组,2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为C组,同期恶毒21名健康人员为D组,然后将四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及动脉弹性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A组的血脂水平及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均明显差于B组、C组及D组,B组及C组则差于D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高血压并发糖尿病患者血脂及动脉弹性均处于较差的状态,因此尤其应重视两病并发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脂餐后三酰甘油(TG)变化及其与动脉弹性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 52例健康人、50例单纯高血压患者经12h空腹后接受口服高脂餐试验,分别测定餐前及餐后4h血清血脂水平,以餐后TG水平分组,1.7mmol/L为正常组(A组);≥1.7mmol/L为异常组(B组)。高血压组中A组21例,B组29例;对照组中A组24例,B组28例。采用美国HDI公司生产的CVProfilerDO-2020动脉功能检测仪检测餐前及餐后4hC1、C2。结果高血压与对照组受试者的空腹血脂水平无显著差异,B组中高血压组TG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A组餐后动脉弹性较空腹未见差异,B组餐后小动脉弹性C2较空腹组受损,高血压组受损更明显(P0.01)。高血压B组餐后小动脉弹性C2受损程度高于对照组B组(P0.05)。相关分析显示:餐后4h血清TG浓度与餐后动脉弹性功能的变化呈负相关。结论单纯高血压患者脂餐后高TG血症可更明显导致餐后小动脉弹性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3.
刘玉波 《山东医药》2011,51(37):56-57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70例糖尿病并发TIA者,随访1年,根据TIA发生情况分为3组:A组(TIA发生2~4次)37例、B组(发展为缺血性卒中)8例、C组(未再发生TIA及缺血性卒中)27例,同期选择30例糖尿病无TIA患者作为对照组(D组)。分别检测A、B、C组24 h内及D组入院空腹12 h后血浆hs-CRP、Hcy水平。结果 A、B组患者血浆hs-CRP、Hcy水平明显高于C、D组(P均〈0.05),且糖尿病多次并发TIA患者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糖尿病首次并发TIA者。结论血浆hs-CRP、Hcy水平可作为评价糖尿病并发TIA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幽门螺杆菌根除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选择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幽门螺杆茵感染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2例为根除治疗组,同期就诊的62例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对照组.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根除治疗组给予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1周,对照组给予安慰剂治疗1周,随访6个月.两组研究对象在研究前后均行血脂、外周血循环内皮微粒水平及动脉弹性检测.结果 与根除前比较,根除治疗组根除后血浆胆固醇、外周血循环内皮微粒水平明显降低,小动脉弹性指数(C2)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对合并细胞毒素相关基因A(+)幽门螺杆茵感染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除幽门螺杆菌可能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动脉弹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并发脑血管病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0月该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57例,根据是否合并脑血管病分为合并脑血管病组(A组,63例)和未合并脑血管病组(B组,94例),选择同期未合并糖尿病的脑血管病患者61例为C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的D组。检测患者的纤维蛋白原、CRP含量及血脂指标。结果A组、C组的TC、TG、LDL、CRP、纤维蛋白原、ApoB均明显高于B组,而HDL、ApoA-I低于B组;C组的TG、LDL明显高于A组,A组、B组、C组的TC、TG、LDL、CRP、纤维蛋白原、ApoB均明显高于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显示,CRP、纤维蛋白原浓度与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成正比,均是脑血管事件的影响因素。结论C反应蛋白和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2型糖尿病患者脑血管事件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龄老年人群动脉弹性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高血压病高龄老年患者260例,分为单纯高血压组127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133例,并设同期查体或其他原因住院、不伴高血压及糖尿病的54例高龄老人为正常血压组,测定其身高、体重、血压及生化指标,用自动分析仪检测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患者合并不同疾病时动脉弹性情况,对C1、C2进行相关及回归分析.结果:①同正常血压组相比,单纯高血压组的收缩压升高,C1和C2降低(P<0.05),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甘油三酯、空腹血糖、尿酸、收缩压升高,C1和C2降低(P<0.05);同单纯高血压组相比,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尿酸升高,C2降低(P<0.05),而C1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04).②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高龄老年患者的C1与年龄、收缩压、胆固醇负相关(R2=0.507,P<0.05);C2与收缩压、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有无糖尿病负相关(R2=0.464,P<0.05).结论:年龄和收缩压与高龄老年患者动脉弹性密切关联,另外C1与胆固醇负相关,C2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有无糖尿病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联合降压治疗与动脉弹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以钙通道阻滞剂(CCB)为基础的不同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方案在降压达标后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的影响,评估其防治心脑血管危险的效果。方法 156例中老年高血压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经5~7d药物洗脱期后分别接受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滞剂(ARB)以及CCB+利尿剂(D)联合治疗,4周常规剂量治疗后血压未达标者加用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β-B)至血压达标。治疗前和治疗后1年分别检测治疗组患者血压、心率、大动脉弹性指数(C1)和小动脉弹性指数(C2),比较各治疗组间血压、心率、C1和C2的变化。以36例中老年健康者1年前后的C1和C2为对照,排除因增龄所致的动脉弹性改变。结果①各治疗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脉压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②治疗后CCB+ACEI/ARB+β-B(C+A+B)组和CCB+D+β-B(C+D+B)组心率明显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CCB+ACEI/ARB(C+A)组心率减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治疗后C+A组C1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C+A+B组和C+D+B组C2均增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健康对照组1年前后各项指标血压、心率、C1和C2均无变化(P〉0.05)。结论在降压达标情况下,C+A和C+D联合治疗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弹性无明确改善,C+A+B和C+D+B联合治疗可改善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小动脉弹性,小剂量β受体阻滞剂与其它常用降压药物联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动脉弹性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与探究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患者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7月期间该院收治的75例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患者为A组,75例糖尿病无脑血管病变患者为B组,75名健康同龄者为C组,然后检测及比较3组的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并比较A组中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患者的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结果 A组的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相关指标均差于B组及C组,B组则差于C组,A组中大血管病变患者的检测结果差于微血管病变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变患者的脑血流指标及微循环状态相对较差,且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患者之间也存在明显差异,故对此类患者进行上述方面的监测与改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弹性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了解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与动脉弹性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选的200例高血压和(或)糖尿病患者进行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测定,根据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正常和升高两组.分别应用DO-2020动脉功能测定仪、Complior自动脉搏波速度测定仪测定动脉弹性相关指标:大动脉弹性指数(C1)、小动脉弹性指数(C2)、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PWVcf).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C1、C2、PWVcf组间差异比较.结果(1)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组C1、C2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WVcf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年龄分层后发现,〈60岁组患者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组C1显著低于正常组,PWVcf显著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岁组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升高组C1、C2明显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将患者分为单纯高血压、单纯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3组进行分析,结果显示:3组患者中尿白蛋白/肌酐升高组C1、C2均低于正常组,PWVcf均高于正常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升高与其动脉功能有关,尿白蛋白排泄率高的患者存在明显的动脉弹性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甲状腺功能减退对血清肥胖抑制素水平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13年 1-2 月于我院体检的健康成年人22例为健康对照组(A组),2011年1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糖尿病冠心病患者(C组)、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甲减患者(D组)各22例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低密度脂蛋白(LDL)、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以及血清肥胖抑制素(Obestatin)水平。 结果 B、C、D组FPG及HbA1c均明显高于A组(P<0.01),D组TG水平较A组降低(P<0.01),而A组HDL水平明显高于其余三组(P<0.05),D组的TSH水平为四组中最高(P<0.01),而FT3水平最低(P<0.01),C组及D组的血清Obestatin水平较A组及B组显著降低(P<0.01),D组血清Obestatin水平较C组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Obestatin水平与FINS呈正相关,与年龄、TSH、HbA1c、血压、糖尿病病程呈负相关(P<0.01)。 结论 Obestatin可能作为一种保护性因素影响单纯2型糖尿病冠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高血压及外周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肾病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检测187例伴不同时期肾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载脂蛋白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2型糖尿病各组TG、LDL—C水平均升高,B、C、D组TC水平升高及HDL—C、Apo—A1水平降低,C、D组Apo-B水平升高,差异有显著性。o糖尿病组间比较,C、D组TG水平及D组LDL—C、Apo-B水平明显升高,而HDL—C在D组降低,差异有显著性。TG、LDL—C、Apo-B水平与尿白蛋白排泄率、空腹血糖呈正相关。结论:高血脂促进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糖尿病则加重血脂紊乱,形成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析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清学指标特征。方法选取该院在2016年11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11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作为研究A组,40例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作为研究B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孕妇110名作为对照组,对全部孕妇进行空腹血清学检查,比较3组孕妇的空腹血糖指标(FPG)、血红蛋白水平(HbAlc)、C反应蛋白水平(CRP)、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TNF-α)、白介素6水平(IL-6)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研究B组FPG(7.18±1.66)mmol/L、HbAlc(6.80±1.36)%、CRP(9.18±2.19)mg/L、TNF-α(30.60±8.84)pg/mL、IL-6(302.28±86.79)pg/mL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031,4.167,4.248,4.629,3.514,P0.05),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清学C反应蛋白水平、白介素6水平、肿瘤坏死因子α指标具有明显相关关系(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检测血清学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白介素6水平,可有效预测疾病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白介素-21(IL-21)水平测定在判断肝脏炎症活动程度、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价值.方法 选择27例慢性乙型肝炎(A组)、19例重型乙型肝炎(B组)、23例乙肝肝硬化患者(C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D组),分别测定其IL-21水平和A、B、C组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总蛋白、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分析IL-21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A、B、C组血清IL-21水平均高于D组,B组均高于A、C组.C组血清IL-21水平与ALB呈负相关;B组血清IL-21水平与ALB呈负相关,与TBIL呈正相关.结论 乙肝患者血清中IL-21水平可作为判断肝脏炎症活动程度、监测病情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采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23例2型糖尿病患者(A组)、42例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B组)、30例非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C组)、25例健康对照(D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并查血脂、CRP.A、B、C三组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D组(28%),B组(73.81%)又显著高于A、C组;A组(52.17%)和C组(53.33%)间无显著性差异;A、B、C三组CRP、LDL-C、TC水平及平均、最大IMT厚度均明显高于D组(P<0.05或P<0.01),B组较A组和C组更明显,差别有显著性意义;而B组和C组的最大IMT值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CRP、IMT、LDL-C密切相关(P<0.01).提示血脂及其炎症因子在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并发症患者脉压及血尿酸水平的变化。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2年7月我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5例,根据脉压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61例〔脉压60 mm Hg(1 mm Hg=0.133 kPa)〕,B组74例(脉压≥60 mm Hg);再根据原发病及并发症的不同将患者分为高血压组62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39例,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34例。测定所有患者的脉压及血尿酸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组年龄、血尿酸及疾病谱均小于B组(P0.05)。高血压组血尿酸高于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低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t值分别为-3.39、-5.37,P=0.000)。高血压组脉压低于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组和高血压并发糖尿病组(t值分别为-2.11、-4.83,P=0.000)。结论脉压与年龄呈正相关,且随着脉压的升高及血尿酸浓度的增加,糖尿病、冠心病等并发症的风险也在增加。  相似文献   

16.
叶志荣  叶毅敏 《山东医药》2007,47(35):83-84
将80例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4组各20例,均根据病情服用降压药物,另A、B、C组分别予辛伐他汀,5、10、20mg/d口服,疗程8周。治疗前后观察各组血压、血脂及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DM)变化。结果治疗后各组血压控制率无显著差异(P〉0.05);A、B、C组TC、LDL—C均显著降低且具有辛伐他汀剂量依赖性,D组血脂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A、B、C组FDM均显著改善(P〉0.05),但改善程度与血TC、LDL-C水平无明显相关性。认为辛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脂作用无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水平与糖尿病导致的周围神经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老年T2DM患者101例均符合T2DM诊断的标准,依据是否合并周围神经病变分为A组为单纯糖尿病38例;B组为糖尿病并周围神经病变63例。检查所有患者血清中25-(OH)D3的含量及四肢末梢神经传导功能。对比两组血清中25-(OH)D3含量、25-(OH)D3不足的状况;且将周围神经病变设置为因变量,其余的观察指标设定为自变量[糖尿病病程、年龄、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25-(OH)D3含量、肌酐水平、尿素含量及空腹状态下C肽水平]行回归分析。结果 B组糖尿病病程、Hb A1c、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清总胆固醇(TC)、年龄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高于A组;A组空腹C肽显著高于B组;两组其他方面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25-(OH)D3缺乏显著高于A组(P0.05),血清25-(OH)D3含量显著低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Hb A1c、糖尿病病程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正相关,25-(OH)D3、空腹C肽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呈负相关。结论维生素D3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起重要作用,及时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3可改善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析MS(代谢综合征)患者动脉弹性与脉搏波传导速度的相关情况。方法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300例健康体检者:MS62例(研究组A)、高血压MS85例(研究组B)、正常受检者153例(对照组),对比三组腰围、体重指数、血压。实验室检查情况以及动脉弹性与PWV(脉搏波的传导速度)检测情况。结果研究组A、研究组B患者的腰围、体重指数、血压均更高,TC、TG、LDL—C、HDL—C、FBG及CR异常现象均更明显,且动脉弹性更低,Pwv检测值更高;且研究组B各指标的异常程度更明显(P〈0.05)。结论MS患者的动脉弹性及PWV一般会有较明显的变化,且高血压MS患者变化更明显,应及早对MS患者进行动脉弹性与PWV检测,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应用超声检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大血管病变的特征。方法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分别评估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和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颅内动脉、颈动脉、下肢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检出率;观察两组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差异性。纳入2009年9月-2010年8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血脂正常,无吸烟等危险因素的19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组(B组)91例。比较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颅内动脉各支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总检出率、〉50%狭窄检出率的差异;分析两组患者的病程、收缩与舒张压等因素对糖尿病性血管狭窄病变的影响。结果①B组患者颈总动脉和股动脉的IMT明显高于A组,分别为(0.98±0.14)、(0.86±0.17)mm和(1.03±0.16)、(0.90±0.16)mm(均P〈0.01)。②B组患者颈动脉、下肢动脉的斑块检出率均明显高于A组(P〈0.01);强回声、不均回声的钙化斑块检出率亦高于A组(P〈0.01)。③颅内动脉、颈动脉及下肢动脉狭窄的总检出率,B组患者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对狭窄率〉50%检出率的比较中,B组颅内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颈动脉、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B组患者高血压的病程、收缩压、舒张压与颈总动脉IMT呈线性相关(R=0.417、0.351、0.283,P〈0.05),收缩压水平与颅内动脉、下肢动脉狭窄检出率均呈正相关(R=0.912、0.795,P=0.000)。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增加了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和颈动脉、颅内动脉、下肢动脉狭窄的发生率;CDFI与TCD联合检查,对预测糖尿病患者颅内、外动脉,下肢动脉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及临床综合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7月—2018年2月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完成空腹血糖测定,根据血糖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A组(空腹血糖水平11.1 mmol/L)、B组(空腹血糖水平11.2~18.6 mmol/L)和C组(空腹血糖水平18.8 mmol/L)。记录并统计3组不同血糖水平下并发心血管疾病情况;采用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软件对高血糖状态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0例入组患者均顺利完成空腹血糖测定,A组56例患者37例最终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66.07%;B组40例患者33例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82.50%;C组24例患者22例最终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91.67%。A、B及C组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SS 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与高血糖状态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持续高血糖状态能增加糖尿病并发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加强患者血糖水平控制对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