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3月于该院接受治疗的30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服用吡格列酮30 mg(早饭前),对照组服用二甲双胍(早晚餐前)。比较两组患者服药后第2周后空腹血糖、饭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含量及饭后2 h胰岛素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用药2周后空腹血糖含量、饭后2 h血糖含量、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空腹胰岛素和饭后2 h胰岛素均呈现上升趋势,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吡格列酮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明显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利格列汀对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92例服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4周后病情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并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患者在前药的基础上增加安慰剂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利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量指数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患者除空腹血糖外,相关指标水平无变化(P0.05)。结论利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联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及体质量的效果较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将精神分裂症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注射甘精胰岛素及服用吡咯列酮;对照组22例,每日单用甘精胰岛素皮下注射,12周后评价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餐后2h血浆胰岛素及胰岛素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比较两组空腹及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浆胰岛素、餐后2h血浆胰岛素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素用量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用量较小。吡咯列酮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能有效控制精神分裂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且胰岛素剂量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分析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胰岛素抵抗、生活质量的改善作用。方法将该院于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接收的94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常规组(二甲双胍)、研究组(吡格列酮),每个小组47例。观察两组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与常规组餐后2 h血糖、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在用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用药后空腹C肽、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低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与常规组用药后生活质量评分高于用药前,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都能够显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改善其生活质量。但相比而言,吡格列酮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水平改善作用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治疗作用,对30例2型糖尿患者予吡格列酮30mg/d口服,12周后发现餐后2小时血糖(PC2hPG)、糖化血红蛋白(GHbA1c)、空腹血糖(F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与用药前比较明显降低(P〈0.01)。提示吡格列酮可降低FPG、PC2hPG、GHbA1c及血浆胰岛素水平,明显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在糖尿病患者中复合制剂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和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片对降糖的疗效比较。方法选取内分泌科2017年8月—2018年1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口服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为对照组,口服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片实验组,两组分别化验静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开始服药后12周再次复查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结果两组在12周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疗效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二甲双胍片降糖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06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信封抽取法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3例患者。对照组患者单用二甲双胍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实验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以及治疗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血糖,值得在临床治疗中进一步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德翠 《山东医药》2010,50(25):74-75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口服,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血压、胰岛素敏感性等指标。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下降(P〈0.01)。试验组胰岛素、C肽明显下降(P均〈0.01)。两组血脂指标均明显改善,对照组改善更加明显(P〈0.05或〈0.01)。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具有相似的降血糖、调脂作用,而吡格列酮还有改善外周组织胰岛素敏感性及降血压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治疗中使用吡格列酮、阿卡波糖的意义,并分析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影响。方法将2018年1-12月在该院治疗的82例2型糖尿病患者纳入实验中,实验患者均进行计算机编号,将单号设为对照组,双号设为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仅服用吡格列酮,观察组则同时使用吡格列酮、阿卡波糖治疗。对比项目选择:有效率、血糖指标、不良反应率。结果对比两组有效率,观察组有效率为95.12%,效果更理想;对比两组血糖指标,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和血糖控制质量理想;对比两组不良反应,观察组不良反应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单纯的使用吡格列酮对血糖具有一定的控制效果,但是联合使用吡格列酮、阿卡波糖不仅在血糖控制方面更加理想,同时在不良反应方面显著降低,整体效果更加优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三组各10只。模型组、吡格列酮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枸橼酸缓冲液;造模成功后吡格列酮组予吡格列酮10 mg/(kg·d)灌胃,另两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6周后断尾取血测空腹血糖(FPG),心包取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另取胰腺组织行HE染色,电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吡格列酮组FPG、HbA1c、FINS、HOMA-IR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病理改变轻于模型组。结论吡格列酮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降低血糖、HbA1c和FINS,改善糖毒性和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1.
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联合胰岛素(优沁林30R)每组30例,检测治疗后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F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吡格列酮组血糖明显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低血糖发生率却未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2.
60例初诊T2DM患者,随机分为盐酸吡格列酮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联合胰岛素(优沁林30R)每组30例,检测治疗后12周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FG)、空腹胰岛素(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肝功能、肾功能检查指标。结果吡格列酮组血糖明显下降,胰岛B细胞功能有明显恢复。低血糖发生率却未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30 mg与磺酰脲类药物并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236例使用稳定剂量磺酰脲类药物治疗至少30 d而血糖控制不佳(空腹血糖7.5~ 13.0 mmol/L,糖化血红蛋白7.0%~12.0%)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吡格列酮30 mg组与安慰剂组,磺酰脲类药物种类和剂量不变,治疗随访共16周。结果 16周时,吡格列酮组空腹血糖下降(1.48±2.08) mmol/L,安慰剂组则上升(0.17±1.92) mmol/L(P <0.05);吡格列酮组和安慰剂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下降(0.92±0.10)%和(0.28±0.11)%,空腹胰岛素下降(0.24±0.04) mU/L和(0.09±0.04) mU/L,稳态模型评价法计算的胰岛素抵抗指数下降1.42±2.90和0.46 ±3.52,TG平均下降0.36 mmol/L和0.14 mmol/L,HDL-C则平均上升0.17 mmol/L和0.05 mmol/L,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均P<0.05)。结论 为期16周的临床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单纯应用磺酰脲类血糖控制欠佳时加用吡格列酮30 mg/d,不仅可进一步改善血糖控制、增强胰岛素敏感性,还可降低TG、升高HDL-C水平,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胰岛素抵抗、血压、血脂的影响.方法对102例体质指数(BMI)≥25 kg/m2且使用磺脲类+双胍类药物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的T2DM患者,在重新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的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盐酸吡格列酮15 mg/d连用12周,对照组使用原药物,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两小时血糖(2h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Ins)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压(BP)、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FBG、HbA1c、Ins、BP、TG、LDL-C及HOMA-IR较较对照组均下降.结论盐酸吡格列酮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改善脂代谢.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二甲双胍(美迪康)对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经诊断确诊为2型糖尿病患者1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3例,对照组69例,治疗组服用盐酸二甲双胍加格列苯脲片,对照组单纯服用格列苯脲片,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体重指数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控制满意,糖化血红蛋白和体重指数下降,空腹C肽水平升高;对照组空腹血糖等各项检测指标有改善,但两组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片能抑制肝糖输出,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胰岛素的作用效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降糖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了探究门冬胰岛素与格列吡嗪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完善院内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对策。方法根据某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所收治的21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A(格列吡嗪)和对照组B(门冬胰岛素30),每组患者106例,对比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对照组A与对照组B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对照组B明显优于对照组A,其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照组A与对照组B对比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浓度偏高,使用门冬胰岛素30的治疗效果优于格列吡嗪,且门冬胰岛素30的药物适应人群广,药物起效快、药效稳定可以多种药物联合使用,且无不良反应,应于临床重点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高血压合并糖耐量减低(IGT)患者血压、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及其氧化应激机制.方法160例高血压合并IGT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80例),另选取我院门诊查体的健康人60名作为健康对照组.吡格列酮治疗8周后比较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压、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 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血清丙二醛和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吡格列酮治疗8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餐后2小时胰岛素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平均收缩压和平均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Homa β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Homa I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血清丙二醛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而血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改善高血压合并IGT患者血压、血糖和胰岛β细胞功能,其机制涉及降低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和血糖的影响,初步探讨胰岛素抵抗的可能发生机制,及其与炎性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11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口服吡格列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治疗。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血清IL-6、TNF-α、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敏感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血清IL-6、TNF-α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胰岛素敏感指数以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可能会通过调节糖尿病患者体内炎性因子的水平,稳定内皮细胞功能,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患者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单用与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单用吡格列酮治疗)及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HbA 1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OMA-IR、Fin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老年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20.
Pan C  Gao Y  Gao X  Li G  Luo B  Shi H  Tian H  Jia P  Lin H  Xing X  Zhao Y  Zhou L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6):388-392
目的 评价盐酸吡格列酮对 2型糖尿病患者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时的降血糖作用 ,观察其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和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对 2 83例应用磺脲类和双胍类治疗而血糖控制不佳 (7 0mmol/L≤空腹血糖 <13 0mmol/L)的 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入吡格列酮 30mg组与安慰剂组治疗随访 6次共 12周。结果 于 12周时 ,试验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水平较基线值分别平均下降了 1 1mmol/L和 0 4mmol/L(P <0 0 0 1) ;餐后血糖分别下降了 1 5mmol/L和 0 3mmol/L(P <0 0 0 1)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分别下降了 0 7%和 0 4 % (P <0 0 1)。试验组空腹胰岛素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 <0 0 5 ) ,其两组治疗前后的差值比较均分别具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试验组HOMA IR显著降低 (P <0 0 1)。结论  12周的临床观察显示 ,对 2型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 (磺脲类和双胍类 )治疗控制不佳者联合应用吡格列酮 (30mg/d) ,代谢控制可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 ,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