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通滴丸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确定心通滴丸的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外观质量为评价标准,对基质与冷凝液的选择、滴速、滴距采用单因素平行实验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为考察指标,对提取物与基质的用量配比、滴制温度、冷凝剂温度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出最佳滴制条件。结果:最佳工艺为PEG6000-PEG4000=1∶1作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比为1∶2,二甲基硅油作为冷却剂,药液温度80℃,以每分钟5~6滴的速度,滴入10℃左右的冷却剂中,滴距为5~8cm,滴丸外观质量最好。结论:通过上述试验确定的成型工艺合理,所制滴丸符合药典规定。  相似文献   

2.
穿心莲内酯滴丸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穿心莲内酯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 以滴丸的硬度、外观、黏连为评价指标,对影响滴丸的成型因素进行考察,采用正交实验法研究滴丸成型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 穿心莲内酯滴丸的优化工艺条件为:PEG6000为基质,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药液温度为90℃,冷却液的温度为6℃,药物∶基质=1∶3,滴距为7 cm.结论 该方法确定的穿心莲内酯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筛选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水飞蓟素-丹参素复方滴丸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聚乙二醇4000,聚乙二醇6000和Poloxamer 188为固体分散体载体材料,熔融法制备复方水飞蓟素-丹参素滴丸。以丸重差异、圆整度、溶出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滴速、冷却剂与冷却温度等因素对滴丸成型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基质组成、药物与基质配比、药液温度、滴距等制备工艺条件。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基质组成PEG 4000-PEG 6000-Poloxamer 188为5∶5∶1,药物与基质配比1∶2,滴制时药液温度90℃,滴距5 cm,滴速40滴/min,二甲基硅油为冷却剂,冷却温度(10~15)℃。结论:优选的复方水飞蓟素-丹参素滴丸制备工艺合理可行,对主药有良好的增溶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优化牙疼口含滴丸的制备工艺。方法从基质配比、药物与基质配比、冷却剂、滴距、滴速的选择和温度的确定等方面探索牙疼口含滴丸的制备方法,并利用正交设计优选滴丸成型工艺。结果优选的制备工艺条件:以PEG6000-PEG4000(1∶2)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2,药液温度为60℃,滴距4~7 cm,滴速为40滴/min,以液体石蜡为冷却液,冷却剂温度为5℃。结论本工艺简单可靠,稳定性与重复性均好,符合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泽泻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外观质量、溶散时限与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基质配比、含药量、药液温度和滴距等因素进行优选.结果:泽泻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条件是以液体石蜡为冷凝剂,含药量30%,基质比例PEG4000-PEG6000 1∶3,药液温度(85±1)℃,滴距2 cm,冷凝液温度(6±0.2)℃,冷却距离70 cm,滴速40d·min -1,滴管口内外径分别为1.64,2.22 mm.结论:优选的泽泻滴丸成型工艺简明可行,滴丸成型性好,适宜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乌兰温都顺-7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基质的配比、药物与基质的配比、药物与水的配比为主要考察因素,对滴丸的处方组成进行筛选;以滴距、滴制温度、冷凝温度为主要考察因素,对滴丸滴制工艺进行优化,最终对出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结果:确立乌兰温都顺-7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为采用PEG4000作为基质,药物与基质总量的质量比为1∶4,药物与水的质量比为1∶0.5;冷凝液为二甲基硅油,滴速为20 ~30滴/min,滴距为4cm,滴制温度为85℃,冷却温度为10℃.结论:此方法工艺简单稳定,可行性、重现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吴藿降压滴丸的成型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立志  文雅萍  桂卉 《中成药》2011,33(3):527-529
目的:确立吴藿降压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以滴丸的溶散时限、外观质量及丸重差异变异系数作为综合评定指标,通过正交试验优选滴丸的成型工艺.结果:吴藿降压滴丸的最佳滴制工艺条件为:以泊洛沙姆-188为基质,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药液温度90℃,二甲基硅油-液体石蜡(3∶1)为冷却剂,冷却液温度为10℃,滴制121径2.5 mm,滴速为20 d/min,滴距4 cm为最佳条件.结论:本方法简单、可行、稳定、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芍红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及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单因素及正交试验设计,以滴丸的圆整度、硬度、溶散时限、丸重差异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速、滴距等工艺条件;采用HPLC法测定滴丸中芍药苷的含量。结果:确定最优滴丸成型工艺为:药粉与PEG4000配比为1∶2,药液温度80℃,滴速40滴/min,滴距8cm;芍药苷在12.96~129.6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2,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68%,RSD为1.25%(n=9)。结论:优选的滴丸制备工艺稳定,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简便。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大黄苷元滴丸的最佳成型工艺.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以滴丸的丸重差异、溶散时限、圆整度为评价指标优选滴丸成型的药液温度、滴头内径、滴距、滴速的工艺条件.结果 在大黄苷元与基质的配比为1∶3,滴制温度为75℃,滴速40滴/min,滴距3cm时,滴丸成型性最好.结论 该工艺可行,评价指标合理,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对滴丸制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优化金铃子滴丸制备工艺条件。方法以滴丸的圆整度、拖尾、粘连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药液与基质的配比、滴距、药液温度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金铃子滴丸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液∶基质=1∶1.3,滴距=6cm,药液温度=80℃。结论该制备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