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手外伤后皮肤缺损,常伴有骨、肌健外露甚至关节的开放,尤其拇指的皮肤缺损,处理不当常形成明显的功能障碍及畸形。为修复局部皮肤缺损,我们自1999年以来,应用带指动脉蒂的顺行或逆行皮瓣修复手部的各类皮肤缺损,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指动脉顺行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的可行性 ,分析其科学性与实用性。方法 自 1997年至今应用中指尺侧及环指桡侧指动脉顺行皮瓣经皮下隧道移位修复手部拇指指腹皮肤缺损 19例 (共 2 3个皮瓣 ) ,术后早期指导患者进行拇指及皮瓣供指的功能锻炼 ,并对 19例病人全部跟踪随访。结果 2 4个皮瓣全部成活 ,成功率 10 0 %。术后随访 6个月至 4年 ,拇指的运动及感觉功能正常 ,外观非常满意 ,皮瓣供指屈伸功能正常 ,植皮全部成活。按Swanson评定标准 :手失能 <2 %。结论 应用指动脉顺行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是一个可行的、理想的治疗方法 ,临床推广应用价值很大。 相似文献
3.
膝关节周围创伤后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方法较多,但多以封闭创面为目的,愈后常常遗留瘢痕挛缩、关节活动障碍。隐动脉皮瓣是位于膝部内侧以膝降动脉的分支一隐动脉为供养血管的皮瓣,该皮瓣位置隐蔽,皮质好,不破坏主要血管,供瓣面积大,笔者应用该皮瓣修复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缺损19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价值。方法自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皮肤缺损17例,术后定期随访,于术后6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定。结果17例足跟内侧皮肤缺损病例所采用的17块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成活16块,成活率为94.1%。对16例皮瓣成活患者进行了6~12个月的术后随访,足踝部外观较好。功能满意,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的踝后足评分标准(AOFAS ankle hindfoot scale)评定足踝功能,从术前的平均(71.2±6.3)分提高到(91.5±6.1)分,优良率为89.77%。结论应用隐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内侧的皮肤缺损,手术损伤小,安全可靠,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冶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6.
目的介绍应用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2~5指近中节皮肤缺损的方法。方法对26例2~5指缺损的患者,应用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对手指皮肤缺损进行修复,其中第2掌背皮动脉皮瓣16例,第3、4掌背皮动脉皮瓣各5例。皮肤缺损面积为1.5cm×2.0cm~2.5cm×4.0cm。结果 26例皮瓣全部成活,供区创面Ⅰ期愈合。术后随访5~13个月,手指外形、功能满意,皮瓣质地、色泽与正常指相近,皮瓣不臃肿,两点辨别觉为8~11mm。结论掌背皮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方便,易切取,损伤小,不牺牲主干动脉,患者容易接受,皮瓣供区靠近创面,可同时修复多指皮肤缺损,术后皮瓣外形满意,是修复2~5指皮肤缺损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皮瓣修复阴茎皮肤缺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阴茎因肿瘤切除、外伤等原因常导致严重较大面积的皮肤缺损。运用各种手术修复缺损 ,尤其是对环形皮肤缺损的修复非常重要。修复的目的不仅是消除创面 ,更要获得临床远期效果 ,如排尿通畅、勃起正常 ,保证具有较高的生活质量。我院自 1988年以来 ,有 7例患者因阴茎大面积皮肤缺损 ,采用阴茎、阴囊皮瓣修复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本组共 7例 ,年龄 5~ 75岁。其中阴茎皮肤肿瘤 3例 ,阴茎血管瘤 1例 ,阴茎脂溢性角化病 1例 ,阴茎橡皮肿 1例 ,动物咬伤 1例。手术方法 :阴茎皮瓣 2例 ,阴茎包皮皮瓣 3例 ,阴囊皮瓣2… 相似文献
8.
在手指接触性电烧伤中,创面容易有肌腱,骨和关节的外露。在创面上植皮不易成活,修复起来较为困难。需采用皮瓣修复,我们选用第二,三,四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中,环, 相似文献
9.
目的:设计应用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掌面或背面的皮肤缺损,介绍一种手术方法,探讨其可行性与科学性。方法:在手背设计掌背动脉皮瓣逆行修复手指近节掌面或中节及近节背面的皮肤缺损,后期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自1996年至今应用38例(共43个皮瓣)。结果:43例皮瓣中成活42例,成功率97.6%,术后随访3个月至6年,手指的外观及运动和感觉功能均比较满意,按Swanson评定标准:手失能<5%。结论:掌背动脉皮瓣用于修复手旨皮肤缺损,可以缩短病程,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对于患者手指功能恢复及外观具有相当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11.
12.
目的:探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自2012年6月~2013年6月收治的25例行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的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5例患者移植皮瓣均存活,其中22例患者一期愈合,3例患者皮瓣远端边缘部分坏死,术后给予患者为期6个月的随访,患者皮瓣血液循环良好,且患者感觉良好;修复创面消失,修复效果满意,且供区愈合良好。结论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具有操作简单、血供可靠、治疗成功率高等多种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8月~2012年8月收治的50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进行研究,患者均采用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治疗。结果50例患者皮瓣均全部存活,46例患者均一期愈合,4例患者出现皮瓣远端部分坏死。结论逆行隐神经营养皮瓣修复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手术操作方便,缺损修复疗效显著,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病例】 男 ,3 4岁。因煤气中毒后倒在火炉旁致右小腿烧伤 15天入院。一般情况良好 ,右小腿可见一 2 5cm× 10cm烧伤创面 ,胫骨外露约 15cm× 2cm大小 ,呈灰白色 ,胫前肌组织大部分呈黑色坏死 ,界限清楚 ,痂下有少许脓性渗出。足背动脉搏动强 ,末梢血运好。X线检查示右胫骨皮质密度降低。入院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右小腿烧伤创面清创 ,凿除坏死胫骨并切除周围坏死肌组织 ,左小腿内侧交腿筋膜皮瓣覆盖右侧外露胫骨 ,取大腿中厚皮片覆盖筋膜瓣蒂部及右小腿其余创面。切取的筋膜皮瓣大小为 2 0cm× 8cm ,蒂位于左胫骨内侧。术后双下肢交腿位石… 相似文献
15.
赖建权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14):147-147
腓肠肌内侧肌皮瓣应用于临床已久,随着基础解剖的认识深入和显微外科技术的发展,腓肠肌内侧穿支动脉皮瓣的切取移植技术日渐成熟,近年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我科用其修复手部皮肤缺损8例,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患者8例,男6例,女2例,年龄18~45 相似文献
16.
目的本研究将对掌背动脉皮瓣修复手指缺损的临床情况展开分析讨论,以此来为此类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手外科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的72例手指皮肤外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0例患者的创面采用的是掌背第12动脉皮瓣来对其进行修复的,32例患者的创面采用掌背第3、4动脉皮瓣来对其进行修复的。结果本研究中72例患者的皮瓣完全成活,其中有4例患者的皮瓣远端出现了表皮坏死的情况,经过治疗后均痊愈,68例患者的感觉功能、运动、皮瓣颜色、外形、质地均相对较好。结论在对手指的深度外伤创面进行修复的过程中,最好采用掌背动脉皮瓣来对其进行修复,这样不仅可以就地取材,而且还具有不影响患者的手指功能、术后皮瓣十分美观、皮瓣的存活率较高、便于操作、手术的创伤小等优点,因此,在对手指缺损进行修复的过程中可以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以指动脉背侧支为蒂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端、指背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以近节、中节指动脉背侧支为蒂,逆行切取指背皮瓣22例,修复末节指腹、中节指背皮肤缺损.结果 皮瓣全部成活,手指功能、外形治疗效果满意.结论 指动脉背侧支逆行筋膜蒂皮瓣修复手指末节指腹、中节指背皮肤缺损,不损伤指固有动脉及神经,旋转弧度大,成功率高,是修复手指皮肤缺损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会阴部皮肤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13年1月我院应用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带蒂转移修复会阴部皮肤缺损10例,其中瘢痕切除后5例,感染后溃疡2例,电击伤、皮肤肿瘤切除后及皮肤撕脱伤各1例.皮瓣面积5.5cm×3.2cm~18.5cm×10.0cm,蒂长度4.1 ~ 10.7 cm.供区均直接缝合.结果 皮瓣全部存活,1例伤口出现感染,经换药后愈合;所有病例随访6个月~3年,皮瓣不臃肿,颜色、质地与周围会阴部皮肤一致,供区瘢痕隐蔽,患者均无出现供区股部皮肤麻木.结论 旋髂浅动脉穿支皮瓣克服了传统腹股沟皮瓣的一些缺点,即延长了血管蒂,可一期行皮瓣削薄,对供区损伤少,能设计成一蒂双瓣,是修复会阴前部皮肤缺损的理想皮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