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颅内胶质瘤模型建立及肿瘤生长特征观察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建立Wistar、SD大鼠及BALB/c小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比较其颅内肿瘤生长特点.方法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将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细胞数为3×105个,悬浮于无血清DMEM培养液60 μl中)分别接种于Wistar、SD大鼠左侧尾状核区, BALB/c小鼠左顶枕区(接种细胞数为1×103).接种后观察不同种实验鼠的生存状态及肿瘤的生长特性,分别于接种后5、15 d进行MRl检查.在实验3 d、6 d、9 d、12 d、15 d时解剖标本,做组织病理学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两种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重复性好.而BALB/c小鼠成瘤率76.67%.结论接种的Wistar、SD两种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其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均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而BALB/c小鼠则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BALB/c小鼠C6脑胶质瘤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方法将体外培养的细胞数为1×103,1×104,5×104个分别悬浮于无血清DMEM培养液10μl中的C6胶质瘤细胞接种于BALB/c小鼠左顶枕区,观察不同C6细胞浓度实验鼠的生存状态及肿瘤生成率.对自然死亡荷瘤鼠行组织病理学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另外,在实验3 d、6 d、9 d、12 d、15d、20 d时解剖实验鼠,对肿瘤体积进行统计测量.结果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且颅内生长稳定.3组成瘤率分别为65%、75%、80%.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重复性较好.结论BALB/c小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3.
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建立与生长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SD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比较其生长评估方法。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浓缩悬置,调制为浓度5×1011/L的无血清RPMI1640培养液,将20μl悬液接种于SD大鼠右侧尾状核区。接种后分时段观察与评估实验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肿瘤的生长特性、MRI检查结果,并做组织病理学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及S-100蛋白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立体定向技术接种的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实验周期短,可重复性好,组织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等特征。神经功能评分与荷瘤鼠的脑胶质瘤大小及生长进程具有相关性。结论建立的SD大鼠的C6脑尾状核胶质瘤模型,其肿瘤影像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神经功能评分可作为其生长的间接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建立类似于人脑胶质瘤的动物模型,观察颅内肿瘤生长特点。方法借助动物立体定向仪,将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细胞数为3×105个,悬浮于无血清DMEM培养液60μL中)接种于Wistar大鼠左侧尾状核区。接种后观察实验大鼠的生存状态及肿瘤的生长特性,分别于接种后5、14 d进行MRI检查。在实验3、6、9、121、5 d时解剖标本,做组织病理学和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重复性好。结论C6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肿瘤生长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5.
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的病理特征与MRI的观察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建立SD大鼠C6胶质瘤模型并对其病理特征及MRI进行观察。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c6胶质瘤细胞悬液立体定向接种于大鼠的右侧尾状核,接种后观察大鼠的生活状态、生存期;分别于接种后不同时段进行MRI观察肿瘤生长特性及肿瘤体积的测量;取不同时段组大鼠脑标本行脑组织HE染色、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脑组织含水量测量(与10只正常大鼠对照)、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立体定向颅内接种成功率97.5%,未见远处及颅外转移,肿瘤在一定时期内牛长较快,脑水肿随肿瘤的生长明显加重,生存期观察组中7只荷瘤鼠死亡,3只肿瘤自发部分消退。结论立体定向建立大鼠C6胶质瘤模型成功率高,接种后颅内肿瘤呈浸润性生长,与人脑胶质瘤具有相似性,由于生存期观察组中有部分荷瘤鼠出现肿瘤自发部分消退,故应用该模型评价治疗效果时应慎重;TIWI增强扫描可清晰显示肿瘤影像,且能更早发现肿瘤;MRI联合病理可较好反映肿瘤生长方式及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大鼠C6脑胶质瘤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通过立体定向在SD大鼠右尾状核区接种C6细胞,建立类似于人脑胶质瘤的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在立体定向条件下,左右尾状核区接种1×106个C6胶质瘤细胞,接种后观察实验大鼠的生成状态,分别于接种后1,2,3周时进行MRI检查.在实验三周时解剖标本,做组织病理学和GFAP免疫组化检查.结果该方法建立的胶质瘤动物模型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而且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没有颅外种植生长,实验周期短,重复性好.结论该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能够满足胶质瘤实验治疗研究的需要,而且在细胞接种后1~2周,为实验治疗较好的时机.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并研究成瘤鼠运动功能及胶质瘤MRI成像特点.方法 采用大鼠脑立体定向仪,将C6胶质瘤细胞接种至SD大鼠脑干内.MRI动态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观察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大鼠的运动能力、生存周期等.结果 C6胶质瘤细胞接种成功率为100%.生存分析表明:大鼠于接种后第16~22天死亡.接种后第7天,MRI即可检出肿瘤生长,荷瘤鼠的运动能力随着成瘤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结论 大鼠脑干胶质瘤模型成瘤率高,有良好的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MRI观察该模型具有脑干胶质瘤成像的特点,细胞接种后10~18 d是最佳观测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稳定可靠的大鼠脑内C6胶质瘤模型。方法取20只健康成年SD大鼠,用立体定向技术将含1×106个C6胶质瘤细胞的悬液15μl缓慢接种于大鼠左侧尾状核区;接种后3周时随机挑选其中10只大鼠麻醉后行MRI检查,观察肿瘤影像学表现,随后处死大鼠取出肿瘤组织,行免疫组化及HE染色检测肿瘤生长情况;另外9只(麻醉死亡1只)大鼠继续饲养直至死亡,观察其生存时间。结果1只接种肿瘤细胞后出现短暂体重下降,但未出现明显神经系统体征,饲养60 d后尸检未见肿瘤生长;其余18只大鼠颅内均有肿瘤生长且无颅外转移现象,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脑内肿瘤呈浸润生长,可见新生血管,胶质纤维酸性蛋白表达阳性。荷瘤鼠生存时间为25~47 d,平均(32.78±2.34)d。结论采用立体定向方法向大鼠尾状核区种植C6细胞可获得较为稳定、可靠的胶质瘤动物模型,能够满足胶质瘤动物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旋毛虫感染对BAlB/c小鼠体内C6胶质瘤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用不同剂量的旋毛虫感染BALB/c小鼠,并在不同时间接种C6胶质瘤细胞,荷瘤20d后解剖小鼠,测定小鼠体内肿瘤重量及抑瘤率,并对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1)治疗组(先荷瘤,后接虫)小鼠肿瘤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 /CD8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预防组(先接虫,11d后荷瘤)肿瘤体积和重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CD4 /CD8 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旋毛虫对BALB/c小鼠体内的C6胶质瘤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且预防组的抑瘤效果好于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不同方法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观察其生长特性,比较各种方法的优劣。方法体外培养大鼠C6胶质瘤细胞,分别取浓度为1.0×105个/10μl、1.0×106个/10μl、1.0×107个/10μl细胞悬液,立体定向接种于Wistar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区,观察不同接种量实验鼠的生存状态、成瘤情况及脏器转移灶,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各种接种量的实验组成瘤率均为100%,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在组织病理学上接近人脑胶质瘤,瘤细胞病理性核分裂像多见,GFAP蛋白呈散在阳性表达,VEGF蛋白呈强阳性表达,瘤组织内有出血和坏死以及丰富的微血管。实验周期短,重复性高。结论C6细胞接种Wistar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肿瘤成瘤率高,颅内生长稳定,肿瘤组织病理学特性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实验范围内部分时段不同接种剂量肿瘤生长速度有显著性差异,可根据病因学、实验治疗或药效学等不同研究需要选择不同接种量。  相似文献   

11.
12.
13.
目的研究卡莫司汀(BCNU)对胶质瘤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取生长状态良好的C6胶质瘤细胞悬液,按1×107个细胞/25μl的密度接种于20只SD大鼠腹股沟区皮下,观察其生长情况。将16只成瘤大鼠随机等分为治疗组与非治疗组,前者按相同剂量隔日腹腔内注射BCNU。治疗2周后处死全部大鼠,取大鼠右侧腹股沟区皮下肿瘤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瘤的病理学特征及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观察瘤细胞凋亡情况。结果C6胶质瘤细胞皮下接种4~5d后,大鼠腹股沟区皮下形成实体瘤;治疗2周,非治疗组和治疗组SD大鼠平均肿瘤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肿瘤抑制率为29.6%。肿瘤GFAP表达为阳性;BCNU治疗后bax基本无改变,bcl-2下调明显(P<0.01),bax/bcl-2比值明显增加。结论BCNU腹腔注射治疗大鼠神经胶质瘤导致胶质瘤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与下调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和升高bax/bcl-2的比值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 皮下接种建立异位大鼠C6胶质瘤模型,实验组每3d局部应用VEGF抗体,对照组局部应用PBS溶液,每5d量取肿瘤的长径和宽径,15d后处死动物,称取肿瘤湿重,肿瘤组织行H—E及TUNEL法原位凋亡检测。结果 实验组动物肿瘤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光镜下观察实验组肿瘤标本见到较多的坏死灶,TUNEL法原位凋亡检测发现实验组肿瘤组织内肿瘤细胞凋亡。结论 应用VEGF抗体后大鼠C6胶质瘤生长速度减慢,肿瘤细胞发生凋亡。抗血管形成疗法不仅能使肿瘤坏死增加,而且可以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tk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时的免疫反应与旁观者效应的关系。方法 将C6tk^ 与C6tk^-按0%tk^ ,10%tk^ ,30^tk^ 、50%tk^ 、100%tk^ 五种比例混合,接种于SD鼠右侧顶叶,7天后腹腔注射GCV(更昔洛韦),剂量为30mg/kg/day,共10天。细胞接种3周后,处死动物,计算成瘤率,作病理检查,并作CD4^ 、CD8^ 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50%及100%C6tk^ 组的在瘤率明显小于其余3组(P<0.05),病理检查发现50%及100%tk%^ 组有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浸润。免疫组化显示每一组之间均有差异,提示有免疫反应存在。结论 tk基因治疗脑胶质瘤时,可激起机体内的免疫反应,增强抗肿瘤作用,它是旁观者效应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脑胶质瘤激光间质热疗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接种SD大鼠C6脑胶质瘤,并建立脑胶质瘤激光间质热疗(LITT)模型.方法 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并调制的C6胶质瘤细胞悬液20μl(浓度1×10~(11)/L)接种于SD大鼠右侧尾状核区.分时段MRI检查;做组织病理学和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S-100蛋白免疫组化检查.根据MRI扫描监测,校正肿瘤定位,按2~10 W不同功率和热疗时间分组,插入半导体激光光纤进行间质热疗,同时使用ThermaCAM S65型红外热像仪测量肿瘤的中心靶点皮层温度和(或)热电偶仪间质测量靶区周边的深部温度.结果 优化的立体定向接种技术使本组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具有颅内生长稳定,成瘤率高,未见颅外转移病灶,实验周期短,可重复性好,可插入热疗光纤热疗,组织学上接近人类特征.LITT各组靶区温度高于假手术组(P<0.05);在同一治疗组内中心靶点皮层温度和靶区周边的深部温度之间有近似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可成功建立SD大鼠脑尾状核C6胶质瘤模型,其肿瘤MRI影像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红外热像测温技术在大鼠实验性LITT研究中的应用具有可行性,可联合热电偶深部测温技术应用于脑肿瘤LITT治疗.  相似文献   

17.
Recently it has become evident that "second growth factor" of growth hormone (GH), such as somatomedins, has an effect on the proliferation and growth of tumor cells derived from nervous tissue. Effects of host-immunocompetence and the host-humoral states on the take incidence and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brain tumor cells were studied using two animal models: nude mouse and pituitary Snell dwarf mouse. Nude mouse is known to be immunodeficient. Pituitary Snell dwarf mouse is characterized by lack of circulating GH, TSH, prolactin, in addition to immunodeficiency. Cell line used in this experiment was C-6 cell of rat glioma cell. After intracranial implantation of C-6 glioma cells in the animals, the take incidence and growth rate of C-6 glioma cells were followed up and measured over a period of 2 months. Tissues of implants were studied immunohistochemically and biochemically. Regardless of cell line, successful take incidence in the different animal species was found to be greater in the descending order of nude mouse, dwarf mouse. This confirmed the role of immune status for the successful take of iso-, or heterologous tumor cells after implantation. We are now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GH on the growth rate of cells implanted in the dwarf mouse. This may clarify the effect of growth factors on proliferative activity of implanted tumor cells.  相似文献   

18.
大鼠树突状细胞疫苗治疗脑胶质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树突状细胞疫苗对C6荷瘤大鼠的免疫治疗效应,并比较免疫治疗策略的异同。方法将成年健康SD大鼠40只平均分为4组,分别经RN A致敏和C6冻融抗原致敏的DC免疫以及对照组经未致敏D C和R PM I1640免疫,采用LD H试剂盒检测CTL的体外杀伤活性。建立大鼠C6脑胶质瘤颅内肿瘤模型,观察其生存期,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肿瘤RN A致敏的D C疫苗活性最强,与C6冻融抗原致敏的DC疫苗相比,CTL杀伤活性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荷瘤大鼠生存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治疗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组肿瘤生长明显抑制。结论C6冻融抗原和肿瘤细胞R NA致敏的树突状细胞疫苗均是有效的免疫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C6胶质瘤干细胞建立wistar大鼠脑胶质瘤模型,观察肿瘤生长规律及病理特征,探讨利用肿瘤干细胞构建模型的优势。方法体外提取并培养c6细胞系中胶质瘤干细胞,应用立体定向法在鼠脑右侧尾状核区接种10^4个胶质瘤干细胞,术后连续观察大鼠生存状态和生存时间,分时段行鼠脑MRI检查、病理HE切片及GFAP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观察肿瘤生长及病理特征。结果利用本方法建立模型成瘤率为100%,术后大鼠恢复快,术后反应轻,未见颅外转移,生存期稳定,重复性好,肿瘤生长规律、影像学特征及组织病理特点与人脑胶质瘤相似。结论利用胶质瘤干细胞建立的大鼠脑胶质瘤模型稳定可靠,肿瘤生长更贴近胶质瘤在脑内自然发生的特点,且较传统方法脑内注射体积小,模型制作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成瘤率更高等优点,为研究胶质瘤干细胞在肿瘤形成过程中的生长方式、分子机制及实验性治疗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