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特点。方法收集2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比较老、中、青三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梗死部位及冠状动脉病变特征。结果(1)三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性显著(P〈0.05)。(2)中青年组典型胸痛者、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而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低于老年组,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3)中青年组以前壁梗死、单支血管病变为主,老年组以下壁梗死、多支血管病变为主,三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多突然起病,有典型胸痛;预后好,并发症及死亡率低;冠状动脉血管以单支病变为主,三支病变较少。(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症状多不典型;预后差,并发症及死亡率高;冠状动脉血管以多支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探讨青年人发生AMI的易患因素,为预防青年人发生AMI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观察收住院的首次AMI患者(青年人组76例;老年组80例),对两组间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冠心病阳性家族史、肥胖及饮酒史等)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青年组中吸烟有54例(71.1%)、高甘油三脂血症24例(31.6%)、冠心病家族史11例(14.5%)、肥胖20例(26.3%)及长期大量饮酒史45例(59.2%)均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以男性为主(88.2%)。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青年组单支冠脉病变比例明显高于老年冠心病组,两支及三支冠脉病变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老年冠心病组(P〈0.01)。结论青年人AMI有较多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冠心病阳性家族史及肥胖是青年人发生AMI最主要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青年AMI患者临床症状典型,以单支病变为主,并发症少,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中青年(〈60岁)、老年(≥60岁)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两组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中青年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方法随机入选13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比较中青年(〈60岁)、老年(≥60岁)两组患者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1)两组组间吸烟、饮酒、阳性家族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差异有显著性(P〈0.05)。(2)中青年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明显高于老年组,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1)中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以男性多发,吸烟、饮酒、家族史、高TG为区别于老年组的特征。(2)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女性比例显著增加,高血压、糖尿病史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3)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和遗传因素促使冠心病提早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了解老年、中青年冠心病 (CHD)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和冠状动脉病变 ,以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将 110例 CHD患者按年龄分两组 ,老年组 72例 (60岁以上 ) ,中青年组 3 8例 (4 5岁以下 ) ,比较组间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结果 中青年组具有典型心绞痛者占 89.5% ,老年组仅占4 7.2 % (P<0 .0 5)。老年组高血压占 4 7.2 % ,而中青年组仅占 15.8% (P<0 .0 1)。中青年组吸烟占 50 % ,老年组仅占 2 7.8% (P<0 .0 5)。家族史中青年组占 3 9.5% ,老年组仅占 9.7% (P<0 .0 1) ,提示吸烟、家族史为中青年组重要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老年组三支病变占 4 3 .1%且狭窄程度较重 ,中青年组单支病变多占 55.3 % ,其中 7例 (18.4 % )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或轻度狭窄。结论  CHD患者的年龄对临床症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有明显的关系 ,预防冠心病要从儿童做起  相似文献   

6.
索瑞峰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11):167-168
目的分析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早期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4例中青年AMI患者和同时期的40例老年AMI患者进行对比,从两组的危险因素、性别差异、起病诱因、临床表现、梗死部位和并发症等多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中青年组冠心病家族史、吸烟两项危险因素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高血压、血脂水平显著低于老年组(P〈0.05);C反应蛋白(CRP)中青年组明显高于老年组,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老年组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青年组患者发病多有明确诱因,临床表现典型,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预后较好,并发症相对较少。结论不同年龄段AMI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梗死部位、病灶数目,临床诊断及治疗应结合患者特点,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30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年龄分为三组:青年组(≤40岁)、中年组(41~64岁)、老年组(〉165岁),入选患者均行急诊或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人院后测定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其中合并糖尿病61例、高脂血症50例,高血压118例、吸烟146例。结果青年组吸烟史明显高于中、老年组(P〈0.01),高血压、糖尿病低于中、老年组(P〈0.01);中年组高脂血症明显高于青、老年组(P〈0.001);青年组单支病变与中、老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三支病变与青、中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多元回归分析显示高胆固醇血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多见于男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累及冠状动脉血管支数增加;高胆固醇血症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独立危险因素;吸烟为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及糖尿病为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青年与老年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年龄《4Q岁的冠心病患者42例为青年组,年龄≥60岁的54例冠心病患者为老年组。统计二组患者各项危险因素(肥胖、冠心病家族史、男性、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所占比例并比较分析。同时对所有患者行冠造检查并比较结果。结果青年组中男性、吸烟、肥胖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高血脂症。冠心病家族史二组问无显著差别,老年组高血压及高血糖所占的比例明显较高(P〈0.01)。冠造结果青年组单支病变22例(52.3%)、双支病变9例(21.4%)、三支病变5例(11.9%)、冠脉痉挛6例(14.2%)、前降支52.5%,老年组单支病变11例(20.3%)、双支病变22例(40.7%)、三支病变20例(37.0%)、冠脉痉挛1例(1.8%)。结论戒烟,控制体重为青年冠心病防治重点,老年患者更应着重控制血压及血糖,控制血脂为各年龄组的共同目标。青年冠心病患者以单支病变为主,主要累及降支,且冠脉痉挛较多见。老年患者则三支病变多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青年年龄组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的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CAG)特点。方法从我院2010.6-2011.6期间CHD患者中选取587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0岁,n=243)和老年组(≥60岁,n=344),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生化指标及CAG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中青年组吸烟比例、冠心病家族史阳性率较老年组高(P〈0.05),中青年组的血浆尿酸水平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中青年组以单支病变为主,老年组则以多支病变较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中青年组右冠状动脉病变构成比明显低于老年组(P〈0.05)。结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CHD有不同的临床和CAG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CHD防治措施,对合理防治冠状动脉病变的发生和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青年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青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并与同期随机抽取的40例老年AMI患者进行对比。结果:青年组中,男性、大量吸烟、酗酒、心血管家族史、精神压力大等诱因为主要发病危险因素(P〈0.05),胸痛症状典型(P〈0.01),冠脉病变以单支为主(P〈0.05),病死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青年AMI临床表现典型,多为单支冠脉病变,预后好;培养青年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时予以再灌注治疗,是防治青年AMI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门诊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将1893例门诊冠心病患者按年龄分为青年组99例、中年组528例、老年组1266例,对比3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性。结果 3组间在高舒张压、高收缩压、肥胖、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吸烟、饮酒等疾病危险因素,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家族史以及冠心病类型、三酰甘油水平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P〈0.01)。结论不同年龄段冠心病患者中危险因素、家族史、病变类型均存在差异,寻找其中的共同点、规律性,可在门诊接诊中起到预警、判断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颅内动脉狭窄性别年龄的特点。方法总结138例患者病变的性别年龄特点,并分析不同合并疾病对患者的影响。结果中青年组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程度明显低于老年组,吸烟、饮酒史明显高于老年组,而老年组合并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颅内动脉狭窄程度要明显高于女性,男性不良嗜好比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男女在高脂血症/高血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男性合并冠心病者明显多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脑动脉狭窄好发于中老年男性合并有高血压、冠心病尤其是高脂血症的患者,值得引起一级预防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高传发  马礼坤  李家保  宋宇 《安徽医药》2014,(11):2163-2165
目的:探讨年轻急性心肌梗死(≤40岁)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方法选择年龄≤40岁的年轻心肌梗死患者22例作为年轻组,随机选取同期年龄〉40岁且完成冠脉造影的心梗患者46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特征、临床特点及近期预后。结果年轻组患者严重吸烟史、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比例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而对照组患者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比例明显高于年轻组患者(P〈0.05)。年轻心梗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单支病变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而多支受累者在对照组患者中多见(P〈0.01)。年轻组患者心肌梗死发作较对照组有更高的明确诱因、典型胸痛症状及STEMI心电图征象。与对照组相比,年轻患者严重心脏事件及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吸烟、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家族史及肥胖是年轻心梗的主要危险因素;与老年患者相比年轻心梗具有更典型的临床症状及心电图特征,且单支病变较多,预后较老年患者佳。  相似文献   

14.
孙丽娜  范新俊 《安徽医药》2018,22(4):692-694
目的 探讨早发冠心病患者危险因素及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 入选该院2014年6月-2016年4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103例,根据年龄(男≤55岁,女≤65岁)分为早发组(49例)和对照组(54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吸烟饮酒史、早发家族史、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冠状动脉病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在吸烟史及早发冠心病家族史方面,早发组高于对照组,而早发组高血压患者比例小于对照组(P<0.05);早发组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明显高于对照组;早发组单支病变明显多于对照组,而三支病变、回旋支及右冠脉病变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发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高血压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早发家族史、吸烟、高血压、脂质代谢紊乱、尿酸、纤维蛋白原及同型半胱氨酸是早发冠心病主要危险因素,早发冠心病冠脉病变以单支病变为主,早期干预对减少早发冠心病发病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青年人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分析青年人AMI的危险因素、诱发因素、症状、体征、血脂、冠状动脉造影等。结果青年组的主要临床特点为男性患者多,高血压发生率低,多有吸烟史、饮酒史、阳性家族史,发病时前驱症状少,但多数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症状,心功能状态良好,ST段抬高常见,冠脉造影病变部位多位于左前降支,病变血管多为单支,并发症少,急性期病死率低。结论医师应当掌握青年AMI的临床发病特点,及时正确的诊断,在青年心肌梗死急性期,积极而有效地治疗,以抢救更多的心肌,帮助其安全渡过急性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青年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血压水平、血压分类、危险因素及靶器官损害和并存临床情况的比较,探讨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为青年高血压病的临床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31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72例(≤45岁)和老年组142例(≤60岁<75岁)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间发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靶器官损害及并存临床情况的特点。结果(1)血压水平比较,收缩压青年组低于老年组,舒张压青年组高于老年组;(2)男性、高血压病家族史、吸烟、饮酒、肥胖在青年组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老年组;(3)青年组血钠含量较老年组低,血钙含量较老年组高;青年组中TG、ApoB显著高于老年组、HDL-C、ApoA-I、ApoA-I/ApoB则显著低于老年组;两组HOMA-IR水平比较,(2.77±2.80)uU/Lvs(1.80±1.49uU/L)。结论(1)青年高血压病以舒张压升高为主,脉压差较小,患病年龄较短,血压升高程度较轻。青年高血压病患者中,1、2级高血压及单纯舒张期高血压较老年组多见。(2)家族史、肥胖、饮酒、吸烟是青年高血压病患者的主要危险因素。(3)青年高血压病患者合并脂代谢、胰岛素抵抗、糖代谢等代谢性问题的比例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青年、中年及老年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以便对各组危险因素做出针对性的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符合大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的病例74例,分成青年组、中年组及老年组,比较其危险因素。结果青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吸烟(73.7%)、高血压(52.6%)、高脂血症(47.4%)、糖尿病(31.6%)、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26.3%)、酗酒(26.3%),中年组依次为高血压(78.9%)、高脂血症(73.7%)、糖尿病(63.2%)、吸烟(57.9%)、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36.8%)、酗酒(31.6%),老年组依次为高血压(77.8%)、高脂血症(66.7%)、糖尿病(47.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41.7%)、吸烟(25.0%)、酗酒(19.4%)。结论年轻者的危险因素与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嗜好关系更为密切,应更注重控制各种不良生活嗜好;而年长者则以代谢因素较多,更应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