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保留脾脏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自1999年1月至20002年1月对创伤性脾破裂施行保留脾脏手术20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6例。单纯修补4例,修补加大网膜填塞5例,修补加脾动脉结扎3例,脾部分切除4例,自体脾移植4例。结果 全部病例治愈。随访3mo-2a无脾脏血肿、再出血发生。结论 只要遵循保脾手术的基本原则,保留脾脏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脾脏损伤后行保脾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9例行保脾治疗的脾脏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黏合剂止血8例,单纯缝合修补7例,单纯缝合修补+黏合剂止血10例,脾部分切除6例,脾破裂大网膜捆扎+脾动脉结扎6例,原位,保留脾蒂+后腹膜自体脾移植1例,脾切除+自体脾组织移植1例,数字减影法造影下行脾动脉栓塞术10例。结果 49例手术均获成功,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2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3个月后43例复查CT或B超示脾脏生长良好,行脾组织移植患者2例,术后第3及6个月99mTc预热变性自体红细胞脾显像(99mTcDRBC)扫描清晰显示自体脾组织显影,证明脾组织存活。结论合理选择术式及正确掌握非手术治疗指征是保脾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保留3种手术方法的可行性。方法:我院1986~1999年间共收治外伤性脾破裂患者115例,其中15例脾保留性手术。对此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脾保留性手术中,2例行脾破裂修补术,9例行保留脾下级的脾大部切除术,4例行脾片大网膜囊内移植术。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再出血,均未出现术后凶险性感染。脾大部切除术患者,未出现残脾扭转坏死。B超,核素检查证实脾存活良好。4例脾片移植术患者,核素证实脾片存活,其中1例出现粘连性肠梗阻,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按我国脾破裂分级,I级脾破裂可行脾破裂修补术;Ⅱ级部分Ⅲ级脾破裂,脾下级血运良好者可行保留脾下级的脾大部切除术;较重Ⅲ级脾破裂,脾下级血运良好者可行保留脾下级的脾大部切除术;较重Ⅲ级Ⅳ级脾破裂可行脾片大网膜囊内移植术。明确脾破裂分级,则可进行相应的脾保留手术。  相似文献   

4.
邝继文  杨新  肖晓燕 《海南医学》2007,18(10):119-119,137
目的 探讨原位保脾手术治疗脾损伤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2001年10~2006年10月间,应用不同的原位保脾术式治疗脾损伤35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均治愈出院,无死亡病例.其中118例术后有不同程度的发烧,平均持续5.4d;有2例脾修补后,1例术后第4天发生再出血,经再次手术修补治愈,1例并发脾脓肿,经引流治愈.随访35例,均情况良好.结论 原位保脾术式治疗脾损伤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5.
脾是人体一个容易遭受外伤的腹内器官,脾破裂占腹部闭合性损伤中的20%~40%,占开放性腹部损伤的10%。我院于2001年至2005年收治脾破裂患者115例,行保脾手术42例(36.5%),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脾脏损伤保脾手术的选择,探讨脾损伤保脾手术指证和适应证。方法对31例脾脏损伤患者,行脾脏修补、部分切除保脾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病人,其中26例恢复良好,2例术后24h再次出血行脾切除;2例术后2周,因继发脾脓肿及脾周感染行脾切除;1例因合并颅脑外伤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结论选择Ⅲ级以下脾损伤、年龄较轻、合并伤较少的病例,积极进行保脾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可供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脾损伤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院1998年1月-2007年10月58例脾损伤的治疗经过。非手术治疗13例,占22.4%,手术行脾修补术9例,占15.5%,脾部分切除术2例,占3.5%,全脾切除术34例,占58.6%。结果58例脾损伤中,治愈57例,占98.28%,死亡1例,占1.72%。结论脾损伤后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非手术保脾或者最理想的手术治疗方法,可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保留性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自20世纪90年代初至2007年1月共对211例病人施行了脾保留性手术.其中男性165例,女性46例.年龄13-56岁,平均38岁.脾损伤171例,门静脉高压症9例,脾囊肿10例,胰体尾部疾病21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治愈.129例术后随访3个月至3年,主要指标为脾脏B超、CT及ECT等,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 只要遵循保脾治疗的基本原则,脾保留性手术在临床中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系列性脾保留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 我院自80年代初至2000年1月共对211例患者施行了脾保留性手术。男性163例,女性46例,年龄13-56岁,平均38岁,其中脾损伤171例,门静脉高压症9例,脾囊肿10例,胰体尾部疾病21例。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治愈。129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主要指标为白细胞吞噬试验,免疫球蛋白,脾脏B超,CT及ECT等,效果均较为满意,结论只有遵循保脾治疗的基本原则,脾保留性手术在临床中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阐明脾损伤的外科处理原则,结合10年来保脾手术的经验探讨脾保留手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9年5月至1四年5月间收治的166例脾损伤行保留性脾手术病例。结果 本组病例无死亡,保脾成功108例(65.1%)。58例(34.9%)被迫行脾切除,40例(56%)同时行脾组织自体移植。所有脾保留性手术均无并发症发生。109例术后平均随访13.5个月,脾功能良好,无感染并发症。结论 保留性脾手术在选择适当的病例中可安全施行。成功实施取决于3个因素:恪守脾损伤处理的一般原则,依脾损伤类型及病人状况选择恰当术式,掌握保脾术式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1.
熊奇如 《安徽医学》2008,29(6):704-707
目的探讨如何减少医源性胆管损伤的发生及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胆囊切除术中胆管损伤的原因、诊断和处理方法。结果胆囊切除术中发现14例、术后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证实胆管损伤17例。损伤的临床分型;按损伤部位分为胆总管Ⅰ-型、肝总管Ⅱ-型、胆总管与肝总管汇合部Ⅲ-型、左右肝管Ⅳ-型。Ⅰ-型3例、Ⅱ-型2例、Ⅲ-型22例、Ⅳ-型4例。按损伤的严重程度分为线形1-亚型、横断形2-亚型、缺损形3-亚型,1-亚型4例、2-亚型5例、3-亚型22例。按病程分为术中至术后72h以内发现为A期,72h以后至术后3个月为B期,大于3个月为C期,A期21例、B期7列、C期3例。手术方式;胆肠内引流20例,胆管修复+腹腔引流+“T”管或胆管支架管引流术8例,胆管端端吻合3例。早期手术1次手术19例,中期2次手术10例,晚期2次手术2例。术后随访28例,失访3例,随访率28/31。1例术后2个月出现胆管吻合口狭窄黄疸再次手术改行胆肠内引流,2例偶有轻度的畏寒、发热,考虑为反流性胆管炎、经药物治疗可以缓解。其余病人均能胜任日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胆囊切除应重视胆管解剖变异、把握手术时机、尽量避免医源性胆管损伤;胆囊切除后检查胆囊管与肝总管、胆总管的交汇处的连续性,同时检查胆囊标本、有无双管开口,肝门有无异常胆管开口和胆汁流出,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对于术中发现1、2-亚型胆管损伤、应优先考虑胆管修复和支架引流,同时加以有效的腹腔引流。对于3-亚型胆管损伤无论损伤部位、损伤分期,以内引流为首选。医源性胆管损伤处理取决于其分期和损伤的严重程度。胆管损伤胆管狭窄的最佳处理时间尚无定论。我们认为早期手术有利于胆管重建和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31例外伤后颅内静脉窦损伤患者采用静脉窦直接缝合12例,颅骨骨桥悬吊合并明胶海绵覆盖修补10例,硬脑膜或大脑镰瓣翻转修补5例,肌肉筋膜和明胶海绵覆盖修补4例。【结果】本组死亡3例,重残1例,中残4例,其余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对外伤性颅内静脉窦损伤采用手术缝合的方法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开放性颅脑损伤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洪  王星  刘谊  陈忠 《四川医学》2011,32(2):201-202
目的探讨开放性颅脑损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方法对37例开放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6个月~4年,治疗结果采用GOS评分:良好25例,轻残3例,重残4例,植物样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开放性颅脑损伤临床上多需要手术治疗,及时适当的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临床诊治措施,分析影像学对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总结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对2008年9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72例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良性病变50例,恶性病变22例。观察患者的临床诊断措施,并总结治疗方法。结果 72例患者的临床诊断主要包括病史、症状、体征等,影像学诊断中超声造影准确率较高,与灰阶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2例患者中采用手术治疗69例,保守治疗3例,患者均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使用临床综合诊断中超声造影的诊断价值较高,可以更好地对良恶性进行鉴别;对脾脏进行切除是临床治疗脾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创伤性脾破裂患者,共计56例,分为两组,各28例,对照组进行脾切除手术,研究组进行脾保留手术。结果研究组临床有效率为92.86%,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8.5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为10.71%、对照组为28.57%。结论脾保留手术治疗创伤性脾破裂的疗效显著,恢复快,并发症少,在患者伤情允许情况下优先选择脾保留术。  相似文献   

16.
张松贵  周晓琪 《河北医学》2003,9(10):918-920
目的:探讨胸外伤的临床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15例胸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胸部伤主要是肺挫伤、血气胸、多发肋骨骨折,合并伤主要是颅脑损伤、腹部闭合伤、四肢骨折。采用胸腔闭式引流267例(64.3%),开胸手术46例(11.1%)。结论:合并ARDS、颅脑损伤、腹部脏器损伤是其主要死亡原因。CT检查比X线平片更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7.
31例腹内疝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腹内疝的发病原因及诊断与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77年2月至2001年12月手术治疗的腹内疝31例,其中男26例,女5例;年龄16~25岁4例,26~40岁6例,41~55岁19例,56岁以上2例.结果先天性腹内疝与胚胎发育期中肠的旋转与固定不正常及肠转位时脏层与壁层腹膜愈接不全或肠系膜的部分退化或薄弱有关;后天性腹内疝与手术或外伤有关.结论对有间歇性或发作性腹痛史,腹部触及腊肠状压痛性肿块,X线显示肠梗阻征,选择性动脉造影提示小肠动脉弓走行移位者,应考虑腹内疝的诊断并及时剖腹探查.在使肠曲复位和修补疝颈或裂孔时,不可损伤肠系膜上动脉等重要血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保留性手术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对21例病人施行了原脾1/3、2/3体积保留性手术,其中脾部分切除术12例,脾胃韧带保留6例,脾膈韧带保留1例,脾结肠韧带保留2例,均为男性病人,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26岁。结果:全组病例治愈出院,随访3个月-1年,血常规、血小板计数均在正常范围,B超、CT、脾窝内切可见大小不等的正常脾脏组织图像明显增大,可保留原位脾脏的解剖部位符合人体生理机理。结论:脾保留性手术在外伤性碑破裂中应用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肛门直肠损伤(ARI)的类型、临床特点及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ARI的致伤原因、损伤类型、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结果非手术治疗2例,14例根据病人的损伤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治疗。临床治愈14例,死亡2例。结论提高认识,详尽询问病史,及时行肛门直肠指检、肛门镜检查是早期诊断ARI的重要措施;早期冲洗清创、修补破损、充分引流及粪便转流是处理ARI的基本原则;充分引流及粪便转流是治疗ARI的关键。术后要重视直肠周围间隙感染。  相似文献   

20.
王伟 《吉林医学》2012,33(18):3920-3921
目的:探讨施行胃癌根治术时引起医源性脾脏损伤的原因以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实行胃癌根治术的3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①37例患者中行远端胃大切手术的有6例出现脾损伤;行近端胃大切手术的有3例出现脾损伤;胃全切术有2例出现脾损伤;②保脾手术成功28例,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提高保脾意识,改善术中技术操作,采用有效的止血术式,可以有效的预防胃癌根治术出现的医源性脾脏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