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目的 评估患者对斜刺法与直刺法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疼痛反应.方法 糖尿病患者84例,分别以斜刺与直刺两种方法注射胰岛素,观察每一患者对两种不同方法的疼痛反应,疼痛程度以MeGill疼痛评估标准判定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种方法中,采用直刺法皮下注射胰岛素,患者痛感轻(3级疼痛6例,占7.14%,4级疼痛4例占4.76%).结论 直刺法皮下注射胰岛素疼痛轻微,可在临床中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术直刺法、斜刺法对护理工作和患者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组,每组各100例,分别采用直刺法(直接进针法)和斜刺法(间接进针法)进行观察.结果 静脉穿刺术以直刺法最好,穿刺速度快,一次成功率高,患者反应疼痛轻微,满意度高.结论 直刺法是静脉穿刺术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静脉穿刺的最佳方法,以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满意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分别采用直刺法和斜刺法对58例住院患者进行静脉穿刺,观察受试对象的疼痛反应、针孔堵塞及血管组织损伤变化。结果直刺法与斜刺法相比疼痛程度、血管周围瘀血明显减轻,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满意率提高,液体渗漏,针孔堵塞减少,一次穿刺成功率提高。结论直刺法对皮肤血管的损伤小,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信任度、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耳针直刺法和沿皮透穴刺法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快速镇痛的疗效.方法 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直刺组和透刺组,直刺组使用耳穴直刺法,透刺组使用耳针沿皮透穴法,两组患者均采用双侧腰骶区的穴道,并根据具体症状配穴.所有患者采用经过简化的McGill量表进行针刺前、针刺5 min后和针刺30 min后的疼痛评分,比较两种刺法的镇痛效果.结果 所有患者针刺后疼痛均有所缓解.两组针刺后5 min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针刺后30min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透刺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快速镇痛效应优于直刺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一种能提高新生儿股静脉穿刺成功率和减少并发症的穿刺方法.方法:将120例需要行股静脉穿刺采血标本的新生儿分为斜面进针法(斜刺法)和垂直进针法(直刺法)两种,比较两种方法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斜刺法的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直刺法,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结论:斜刺法进针直观,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了比较静脉直刺与斜刺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病人,分别采用直刺与斜刺法行手背或腕部浅静脉穿刺,连续两天,进行自身对比观察。结果:直刺法一次成功率达92%。结论:直刺法穿刺成功率高于斜刺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直刺法采血和斜刺法采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600名20~45岁的青壮年,分常规组和实验组进行比较。结果直刺法采血收到了满意的效果。疼痛轻,献血反应少,皮肤损伤面积小,血流速度快。结论招募保留再次献血者宜采用直刺法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年龄组儿童接种国产甲肝灭活疫苗后的副反应情况,评价国产甲肝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方法:在我市选择3处预防接种点,对儿童接种甲肝灭活疫苗后30min、24h、48h、72h的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进行观察。结果:本次共观察儿童2989人,接种针次5089次,局部副反应主要以接种处的轻微疼痛为主,发生率为0.14%;全身反应主要表现为低热,第1针和第2针接种后的弱反应和中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13%、0.29%、0.37%和0.24%。结论:国产灭活甲肝疫苗(孩尔来福)接种小年龄组儿童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谭敏 《中外健康文摘》2012,(38):177-178
目的观察斜刺法采血的效果,探讨提高新生儿穿刺采血成功率的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月至2012年4月的180例新生儿进行筛查,并将18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实验组行斜刺法采血,对对照组采用直刺法采血,观察两组的不同穿刺效果,主要综合在皮肤受损、一次成功例数、标本合格率等方面的因素.结果实验组90例新生儿行斜刺法之后,出现皮肤损伤0例,一次成功的87例,占96.7%.标本合格的88例,占97.8%;对照组90例新生儿行直刺法之后,出现皮肤损伤10例,一次成功的73例,占81.1%,标本合格的79例,占87.8%.结论采用斜刺法畸形新生儿足跟血标本采集,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大大提高了采血的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静脉输液进针途径与角度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作者于1996年2月~1997年7月通过160例患者静脉穿刺进针途径角度的观察比较,得出斜刺法静脉穿刺成功率明显高于直刺法,进针时与皮肤所成角度大小与疼痛程度无明显关系,现报导如下。IIB床资料选择本院门诊接受静脉输液的清醒患者160例,其中男84例,女性76例,年龄10~78岁。分直刺法与斜刺法两组。2操作方法两组均选用一次性输液器,7号针头,选患者上肢前臂或手背静脉穿刺,原则上从远心端至近心端依次选择血管。斜刺法组:选好穿刺血管,止血带结扎手臂显露静脉后,常规消毒皮肤,右手持计在血管旁0.Zcm处刺人皮下潜行0.scm~I…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温针透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简称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透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电针结合药物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临床治愈率为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临床治愈率为23.3%,治疗组总有效率及临床治愈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透刺配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肩周炎具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采用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灸治疗,每日治疗1次,2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及活动度(P〈0.01),但治疗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对照组为8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腕踝针配合温针灸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较佳的治疗方法,其疗效优于单纯温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3.
透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透针技术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中的操作规范,综合分析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选用阳陵泉透阴陵泉、外膝眼透内膝眼、膝阳关透曲泉、梁丘透血海4组穴位,采用透针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间临床综合疗效评定对比,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两组间疼痛疗效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透针组优于针刺组。结论透针法与常规毫针刺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在止痛、综合疗效等方面均有效,但透针法比常规毫针刺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近端结合远端针刺和单纯的近端针刺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远近结合组运用近端针刺并结合远端取穴针刺治疗痤疮30例;近端选穴组采用在近端针刺治疗痤疮30例。两组均治疗2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1个疗程后,远近结合组有效率为63.33%,近端选穴组有效率为3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疗程后,远近结合组有效率为96.67%,近端选穴组有效率为90.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近端结合四肢远端针刺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近端针刺。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围针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围针联合开瑞坦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开瑞坦。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66.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围针联合开瑞坦疗效优于单纯口服开瑞坦。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不同进针深度对于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制订优选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选取42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1例采用深刺治疗,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针刺深度治疗,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9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深刺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安全性好,与常规进针深度相比,疗效更加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火针配合体针围刺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6 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0 例,采用火针配合体针围刺治疗;对照组36 例,采用醋酸去炎松尿素软膏外用治疗,2 周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有效病例随访半年,治疗组复发率为5.3%,对照组为23.3%;两组主要症状、体征,即瘙痒及皮损改善程度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火针配合体针围刺治疗局限性神经性皮炎疗效确切,取穴简便,无毒副作用,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背部挑刺结合局部围刺疗法治疗寻常性痤疮的疗效,并揭示其治疗机理.方法 选择寻常性痤疮的患者,随机分为背部挑刺结合局部围刺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进行临床对比研究,依据临床症状的改善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背部挑刺结合局部围刺能明显改善寻常性痤疮患者的临床症状,其临床疗效与普通针刺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背部挑刺结合局部围刺治疗寻常性痤疮治愈率高,疗效显著,是一种有效的临床治疗本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吴国良 《海南医学》2012,23(14):83-85
目的观察提抖整复法治疗外伤后慢性腕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3例外伤后慢性腕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54例,采用提抖整复法加温针治疗;对照组49例,采用温针加口服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及氨基葡萄糖片的治疗方法。两组均10次一个疗程,两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优良率为90.7%,显效率为100%;对照组优良率为69.4%,显效率为85.7%,两组优良率及显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运用提抖整复法加温针治疗外伤后慢性腕关节痛疗效优于温针加口服药物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分为2组,2组均有基础药物治疗,治疗组使用浮针疗法,对照组使用传统电针法,治疗为每周连续治疗5d,休息2d,3周为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比较。结果:2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表明浮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单纯传统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评分(SH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方面浮针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浮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其临床疗效优于传统电针组。结论:浮针疗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