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肘正中静脉和手背静脉穿刺对丙泊酚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月收治的600例行丙泊酚静脉麻醉手术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袁法分为甲组(n=300)及乙组(n=300),均给予丙泊酚麻醉,甲组采用肘正中静脉穿刺,乙组采用手背静脉穿刺,对两组丙泊酚注射疼痛情况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甲组丙泊酚注射无痛率45.00%,高于乙组的16.67%;甲组麻醉满意率94.00%,高于乙组的83.33%,差异显著(P<0.05);甲组苏醒时间短于乙组,但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行丙泊酚静脉麻醉手术时,肘正中静脉注射疼痛程度低于手背静脉穿刺,可提高患者满意度,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不同握拳法在浅静脉穿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需行静脉穿刺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150例。A组采用改进的握拳法,B组采用传统的握拳法,静脉穿刺部位均选取手背静脉。观察并比较2组静脉穿刺一次成功率和患者疼痛程度。结果 A组穿刺成功率为94.7%高于B组的8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轻度疼痛和中度疼痛患者比例均高于B组,重度疼痛患者比例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改进握拳法进行浅静脉穿刺可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经不同静脉注射丙泊酚后注射痛的影响。方法选择ASAI一Ⅱ无痛人工流产手术孕妇120例,随机分为两组(n=60)。I组手背静脉推注丙泊酚;蛆经头静脉推注丙泊酚。结果手背静脉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为55%,头静脉组发生率为15%(P〈0.05)。结论选择头静脉静推丙泊酚可有效降低注射痛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布托非诺治疗丙泊酚注射痛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年龄18~38岁、自愿接受无痛人流术的早孕妇女300例,随机分为0.9%氯化钠注射液组(N)组100例、2%利多卡因组(L)组100例和布托非诺组(B)组100例,均开放手背静脉,并于注射芬太尼和丙泊酚之前分别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2ml、2%利多卡因2ml(40mg)和布托非诺1ml(1mg),随即由专人观察注射丙泊酚时患者手背的疼痛程度及不良反应,疼痛程度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法,所有患者芬太尼用量均为1μg·kg^-1,丙泊酚用量以呼之不应、睫毛反射消失且无肢体运动时所给剂量计为实际有效剂量。结果:三组患者VAS评分:N组明显高于L组和B组(P〈0.01),L组也高于B组(P〈0.01)。B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N组和L组(P〈0.05)。结论:布托非诺既能够解除丙泊酚注射时的手背痛,又避免了利多卡因过敏和中毒的高度危险性,且减少了丙泊酚的用量,是一种较安全、理想的无痛人流术前用药。  相似文献   

5.
谢炳娣  黄梅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131-131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手背静脉自然伸直状态穿刺时对穿刺成功率和疼痛反应的影响。方法:800例需静脉穿刺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A组(试验组,自然伸直法,400例)和B组(对照组,握拳法,400例),观察两组患者一次成功穿刺率及疼痛反应程度。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疼痛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手背静脉穿刺自然伸直法较传统穿刺法成功率高且疼痛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不同部位静脉采血时采血者的疼痛感觉程度。方法选择200例于同日2次采血检测生化项目的采血者,分别在不同部位采血进行自身对比。研究组以左肘关节凹陷处肘正中静脉作为采血部位,对照组以右肘关节两侧静脉为采血部位,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 )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结果研究组无痛、轻度疼痛者117例(58?5%),对照组为85例(42.5%);研究组一次穿刺成功者为187例(93.5%),对照组为164例(82.0%)。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 P<0.01)。结论肘关节凹陷处肘正中静脉作为采血部位与肘关节两侧的静脉相比,疼痛程度较轻,穿刺成功率较高,可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利多卡因对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无痛人流术时对局部注射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孕6~10周拟行无痛人流术孕妇,随机分为A、B两组(各60例),两组在年龄、身高、体质量及孕周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B组静注异丙酚2mg/kg+芬太尼1μg/kg+2%利多卡因40mg,并观察麻醉效果、注射部位是否疼痛、采用疼痛分轻、中、重度.结果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注射部位疼痛者35例(58.3%),B组注射部位疼痛者5例(8.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无痛人流术中,以40mg利多卡因加入异丙酚-芬太尼合剂中,能有效的缓解局部注射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预注右美托咪定预防丙泊酚注射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身麻醉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50例。A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预注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麻醉;B组麻醉诱导前10 min预注生理盐水(与右美托咪定1μg/kg等容)+静脉注射丙泊酚诱导麻醉。观察各组注射痛的发生率以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的无痛率显著高于B组(P<0.01),轻度和中重度疼痛发生率显著低于B组(P<0.01);A组丙泊酚用量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发生高血压及心动过缓的发生率高于B组(P<0.05),低血压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恶心呕吐和寒战发生率A组低于B组(P<0.05)。结论预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缓解丙泊酚注射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的效果.方法 选择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100例.改进组采用改进的穿刺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法进行穿刺.对比2组接受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受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 改进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0%高于传统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优于传统穿刺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预先进行晶体核劈开技术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2组白内障患者进行比较,A组采用超声乳化前进行晶体核的劈开技术,B组手术中采取刻槽术式进行比较,观察手术中及手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术后30d视力:A组术后视力≥0.5者占62.23%;B组:术后视力≥0.5者占44.90%。术后1d角膜内皮水肿情况:A组:轻度水肿占30.19%,中度水肿占16.98%,重度水肿:无。B组:轻度水肿占53.06%,中度水肿占24.45%,重度水肿占4.08%。虹膜炎症反应:A组:2例,B组:5例。手术中后囊膜破裂:A组:2例,B组:9例。结论预先进行晶体核的劈开具有能较好的维持前方稳定性,手术时更安全,减少术后眼内反应,是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1.
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实施无痛人流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院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实施门诊无痛人工流产,效果满意。下面谈一谈体会。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要求无痛人流术妇女482例,ASAⅠ-Ⅱ级,年龄在18~40岁,平均29岁,体质量48~70kg,妊娠6~16周,随机分丙泊酚+芬太尼(A组)282人,单纯丙泊酚组B组200人,两组患者的年龄、孕次、孕周差异均不明显。两组患者术前禁食水6~8h,取截石位常规铺无菌巾,开放肘静脉。A组静脉注射芬太尼0.05mg后推注丙泊酚1.5mg/kg,B组单纯推注丙泊酚2mg/kg,推注时间1~2min。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术中根据患者对手术刺激的反应,必要时追加丙泊酚0.5~1mg/kg。1.2观察指标及效果判定监测两组术前、术中、术后5min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氧饱和度,并记录苏醒时间及肢动情况。1.2.1疼痛程度两组无痛率100%。A组术中有肢动28例,约占10%;B组术中有肢动64例,约占32%。两组比较肢动率,差异显著(P<0.05)。1.2.2苏醒时间A组为(5.18±0.3)min;B组为(5.1±0.31)min,差异无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苏醒30min后准许离院。1.2....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改进组和传统组,各100例。改进组采用改进的穿刺法,传统组采用传统法进行穿刺。对比2组接受静脉穿刺时的疼痛感受及一针穿刺成功率。结果改进组患者疼痛感明显低于传统组(P〈0.05),一针穿刺成功率为92.0%高于传统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背无痛静脉输液技术优于传统穿刺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贡莹  虞宙  刘俊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6):148+151-148,151
目的:探讨婴幼儿静脉留置针置入部位的最佳选择。方法:将2008年1月~2010年12月收住本院儿科婴幼儿分成两组,设为A、B组,分别选择手背静脉、头皮静脉进行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和常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患儿留置针留置时间长于B组,部分常见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两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婴幼儿静脉留置针选择手背静脉优于头皮静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无痛胃镜检查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门诊无痛胃镜患者3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150例)。观察组(A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5μg/kg及丙泊酚1.0mg/kg;对照组(B组):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注射芬太尼0.5μg/kg及丙泊酚1.0mg/kg。两组均视手术需要间断静脉追加丙泊酚。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现体动追加丙泊酚的次数、患者意识恢复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A组丙泊酚的用量少于B组(P<0.05),A组的苏醒时间短于B组(P<0.05),A组的离院时间早于B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胃镜麻醉时,诱导迅速、平稳、苏醒快,且减少丙泊酚的总用药量,麻醉效果满意,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方法用于妇产科手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本院行妇产科手术的120例患者分为静脉自控联合注射微量镇痛泵镇痛组(A 组),持续硬膜外微量注射镇痛泵组(B 组),单纯静脉自控镇痛组(C 组),各40例,比较三组患者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A 组患者的优良率为95.0%(38/40),B 组为87.5%(35/40),C 组为77.5%(31/40),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后无1例重度镇静,三组轻度镇静所占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静脉自控联合注射微量镇痛泵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比较丙泊酚配伍瑞芬太尼、氯胺酮用于无痛胃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无痛胃镜检查提供更多的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来我院就诊的患者300例,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100例,A组:单纯使用2mg/kg丙泊酚,B组:先静脉注射1μg/kg瑞芬太尼,再注射2 mg/kg丙泊酚,C组:先静脉注射0.3 mg/kg氯胺酮,再注射2 mg/kg丙泊酚。随后监测并记录HR、MAP,各组患者清醒时间、对疼痛的感觉、离院时间、丙泊酚总用量以及相关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在丙泊酚总用量方面,A组明显多于B、C两组(P<0.05);在患者清醒时间、不良反应以及离院时间等方面,三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无痛胃镜检查方面,三组方法均有满意的临床效果,丙泊酚配伍氯胺酮可以稳定患者循环状态并减少丙泊酚总用量;丙泊酚配伍瑞芬太尼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恢复时间并减少丙泊酚总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布托啡诺复合丙泊酚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早孕5~8周拟行无痛人流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布托啡诺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先静脉注射布托啡诺0.01mg/kg,1min后静脉注射丙泊酚;B组:单纯静脉注射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BP、HR、SpO2的变化,手术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丙泊酚用量,患者体动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 B组在注药后3minMAP、HR、SPO2均明显降低(P〈0.05),而A组无明显变化,两者有显著性差异。苏醒时间、离院时间A组快于B组(P〈0.05),丙泊酚总药量A组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注射痛、体动3级、术后宫缩痛发生少于B组(P〈0.05)。结论丙泊酚复合布托啡诺(0.01mg/kg)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患者手术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到我院自行终止妊娠而实施人工流产术者共1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人工流产术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人工流产术中的疼痛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分别为0例、31例、16例、3例。对照组患者中,无痛、轻度疼痛、中度疼痛、重度疼痛分别为0例,21例、17例、12例。观察组轻度和中度疼痛所占比例为94.0%;对照组高于对照组轻度和中度疼痛所占比例为76.0%,前者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显著缓解人工流产术患者术中疼痛,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比较三种型号留置针对丙泊酚注射部位疼痛的影响,以选取合适型号的留置针减轻丙泊酚注射部位疼痛。方法 选择浙江新安国际医院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无痛人流患者54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0G组178例、22G组184例与24G组186例。术中使用相同浓度的丙泊酚溶液,静脉输液速度相同,20G组、22G组及24G组分别选择20G(1.1 mm×30 mm)、22G(0.9 mm×25 mm)及24G(0.75 mm×19 mm)型号的一次性使用静脉留置针。比较三组疼痛发生率。结果 疼痛发生率:20G组43.8%(78/178),22G组57.1%(105/184),24G组72.6%(135/186)。三组疼痛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00,P <0.01)。结论 临床上选用20G留置针可降低丙泊酚注射痛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在不同部位的静脉进行穿刺后的静脉炎发病率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4年手术患者460例,年龄在23~56岁,BMI指数19~25 kg/m2,其中230例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在下肢内踝静脉(A组),230例患者静脉穿刺部位在上肢桡静脉(B组)。所有患者均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8.7%,二次穿刺成率为100%。手术结束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出现红肿,48 h内穿刺部位是否出现静脉炎症状。结果通过临床观察,我们发现A组在手术结束时静脉穿刺部位红肿的发生率为5.2%,高于B组的2.1%;A组48 h内持续存在穿刺部位红肿、疼痛的发生率为3.5%,而B组的发生率为0.4%,差异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A组有2例患者出现了静脉条索样改变,应属较为严重的静脉炎症状。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静脉串珠样结节变化。结论在相同的无菌条件和穿刺技术下,下肢静脉由于路径长、静脉瓣多,血液更易瘀滞,也就导致了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上肢穿刺时。由此可见,选择不同部位静脉穿刺与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有明显相关性,为了避免出现此类静脉炎症改变及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经济负担,我们应当尽量选择上肢静脉进行穿刺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