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总结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次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情况及其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对策。结果发生吸痰管插入困难原因有:摩擦阻力13例次(46.4%)、导管内口斜面贴气管壁4例次(14.3%)、导管扭曲3例次(10.7%)、痰痂堵塞6例次(21.4%)、导管套囊滑脱2例次(7.1%)。结论防止人工气道吸痰管插入困难,必须正确区分吸痰管插入困难的原因,及时对症处理,可确保人工气道患者的护理质量,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观察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在ICU经口气管插管患者口腔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70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采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进行口腔护理,对照组采用传统口腔护理方法。对两组护士操作耗时及患者舌苔转薄率、口腔异味发生率、口腔细菌感染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士行口腔护理操作耗时明显较对照组缩短,患者舌苔转薄情况优于对照组,发生口腔异味、口腔细菌感染等情况均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一次性组合吸痰管对经口气管插管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
气管插管已成为呼吸衰竭病人的主要抢救治疗手段,实施气管插管的病人依靠气管内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良好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我科2010年4月3日给1例病人行气管插管术成功后初次吸痰时出现吸痰管取出困难,吸痰管在气管插管内停留1 min左右,难以取出。现将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道湿化后不同痰液黏稠度下吸痰对患者循环呼吸的影响,为达到最佳人工气道湿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气管切开行机械通气患者60例,根据呼吸机加温湿化后患者痰液黏稠度不同分为Ⅰ度、Ⅱ度、Ⅲ度3组,每组20例,比较每组患者吸痰前后不同时间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频率(RR)、血氧饱和度(SPO_2)、气道峰压(Ppeak)、肺动态顺应性(Cd)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SPO_2吸痰后与吸痰前(基线水平)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组和Ⅲ度组在吸痰后5min HR、MAP、RR、Ppeak、Cd与基线水平及同时段Ⅱ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度组Ppeak、Cd在吸痰后10min较基线水平与同时段Ⅱ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在吸痰后15min与同时段Ⅱ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度组在吸痰后10、15min Ppeak、Cd较基线水平及同时段Ⅱ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Ⅱ度组仅在吸痰后5 min Ppeak较基线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人工气道湿化后,当患者痰液黏稠度为Ⅱ度水平时,吸痰对患者循环及呼吸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8.
人工气道是危重患者的生命通道,做好气道内的湿化和及时有效地吸痰是保持人工气道通畅、进行有效机械通气、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措施,也是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管理的关键。本文就人工气道内的湿化与吸痰的护理进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ICU病人病情重,大多数需人工气道护理,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由于气管长时间与空气接触,水分蒸发较快,容易造成痰液干燥结痂,导致呼吸道阻塞.气道湿化是人工气道护理中的重要环节,采用60ml注射器进行气管持续湿化,可保持呼吸道湿润,气管保持持久湿化作用,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一次性60ml注射器1副,微量泵及其延长管,7号头皮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2种人工气道湿化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将50例建立人工气道的成人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常规电动吸引器吸痰为A组,即参照组;人工气道湿化后先呼吸气囊辅助呼吸1~3 min再电动吸引器吸痰为B组,即实验组.结果 湿化后呼吸气囊辅助吸痰(5.26±1.74)次/d与常规吸痰(13.37±4.19)次/d相比较,可减少吸痰次数而降低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并降低患者肺部感染率,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气道湿化后呼吸气囊辅助吸痰效果满意,且对气道黏膜的损伤程度小. 相似文献
12.
气管切开患者的吸痰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小兰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05,2(4):360-361
气管切开术是抢救危重患者呼吸道不畅所采取的紧急而有效的治疗措施。由于临床上一些护士技术操作不熟练及对气管的解剖位置不熟悉等原因,常使吸痰管插入困难,容易引起气道阻塞,痰液难以有效地被吸出,影响患者的治疗和康复。笔者2000~2004年以来,通过对46例气管切开患者的护理,掌握了一些吸痰技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气管插管已成为呼吸衰竭病人的主要抢救治疗手段,实施气管插管的病人依靠气管内吸痰,以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良好的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我科2010年4月3日给1例病人行气管插管术成功后初次吸痰时出现吸痰管取出困难,吸痰管在气管插管内停留1 min左右,难以取出。现将原因及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气管插管、切开后 ,病人呼吸道失液较多。因此 ,加强气道湿化尤为关键 ,而传统的定时用针筒进行气道湿化 ,液体进入不均匀 ,容易引起病人刺激性呛咳。我们采用微泵进行持续气道湿化 ,现介绍如下。选择 2 0 0 0年 8月~ 11月ICU内的气管插管、切开病人 30例 ,最大年龄 71岁 ,最小 2 0岁 ,平均 45 .5岁。将病人分为对照组 (传统组 )和实验组 (用微泵持续湿化气道组 )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每小时用针筒注入气道湿化液 2ml,实验组用针筒抽取气道湿化液 5 0ml装于微泵上 ,延长管一端与针筒乳头相连 ,另一端接输液针头与鼻导管相连 ,调节适当… 相似文献
15.
16.
17.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湿化在经鼻气管插管患者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鼻气管插管患者随机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持续气道湿化,对照组给予间断气道湿化。随访1~3个月,比较两组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死率及血气分析结果。结果:实验组血气分析结果优于对照组(P<0.05),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气管插管患者行持续气道湿化,可改善其血气指标,减少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降低病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气道湿化在人工气道的护理中占有重要地位。自2001年6月以来,我们利用一次性输液器将湿化药液持续向气管套管或气管插管内滴入,代替用注射器定时向气道内注入湿化液,经临床30例患者使用,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采用热水软化吸痰管在小儿吸痰护理操作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0年4月~2011年4月我科收洽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需吸痰护理的患儿作为观察组,2009年4月~2010年3月收治的80例呼吸系统疾病、需吸痰护理的患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采用吸痰操作前使用低热度生理盐水(50~60℃)加热软化吸痰管后,再行吸痰;对照组直接使用未经加热软化的吸痰管进行吸痰操作.比较两组患儿吸痰阻力、黏膜损伤率、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家长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吸痰无阻力为67例,对照组为44例;观察组黏膜损伤率为6.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75%;观察组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发生率为25%,对照组为50%;观察组家长满意度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用低热度生理盐水软化吸痰管,可以增加吸痰成功率,减少息儿黏膜损伤的发生,减少出血,降低患儿的恐惧和哭闹,取得家长的配合和增加家长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人工气道是指将导管经口、鼻或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内建立的气体通道。湿化疗法是指应用湿化器将溶液或水分散成极细微粒(通常为分子形式),以增加吸入气体中的湿度,呼吸道和肺吸入含足够水分的气体,达到湿润气道黏膜、稀释痰液、保持黏膜纤毛正常运动和廓清功能的一种物理疗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