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对加速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选择正常初产妇288例,均分为两组,观察组144例应用间苯三酚40mg肌肉注射,对照组144例应用地西泮10mg静脉注射,同时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分娩方式、羊水性状、新生儿评分、产后2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产程较对照组明显缩短,尤以第一产程活跃期缩短最为明显(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项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间苯三酚能明显缩短活跃期产程,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对产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7月~2013年1月在本院生产的初产妇8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4例应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处理,对照组40例应用缩宫素处理。观察两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总产程及新生儿、产妇结局情况。结果①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总产程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三产程短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产钳助产率、新生儿评分及产后2h出血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剖宫产率比较,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能明显改善产妇产程,减少剖宫产,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间苯三酚在促进产程进展和减少宫颈水肿方面的效果。方法 129例分娩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65例)和观察组(64例)。对照组产程中采用缩宫素进行常规干预,观察组产程中采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进行干预。对比两组产妇的产程情况和宫颈水肿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第三产程、总产程时间分别为(404.24±78.97)、(39.11±7.64)、(7.36±1.44)、(450.71±86.90)min,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43.28±122.05)、(42.93±8.17)、(8.37±1.59)、(694.58±132.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宫颈水肿发生率12.50%(8/6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00%(2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应用间苯三酚能有效促进产程的进展,并减轻宫颈水肿发生几率,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加速产程的效果及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5月于我院分娩的80例足月胎膜早破2h未临产产妇为主要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观察组给予缩宫素+间苯三酚,对两组的产程时间、妊娠结局及新生儿出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在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总产程时间上,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在第三产程时间的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在分娩方式上,观察组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两组产妇的产后24h出血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胎儿窘迫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应用缩宫素+间苯三酚可缩短产程时间,提高阴道分娩成功率,且产妇产后的出血量少,不会影响新生儿的身体质量,值得在产科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间苯三酚在产程活跃期应用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第一产程活跃期中使用间苯三酚促进宫颈扩张及加速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单胎头位初产妇,于第一产程活跃期,宫口扩张3~4cm,伴宫颈水肿、坚韧、宫口扩张延缓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采用单盲法:间苯三酚组,静脉推注间苯三酚80mg,地西泮组静脉缓慢推注地西泮10mg,观察两组宫颈扩张速度、产程进展、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结果①间苯三酚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平均时间为(3.41±0.49)h,地西泮组平均时间为(4.20±0.3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第一产程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可加速宫颈扩张、加速产程进展,而且对母儿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对加速产程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本院行阴道分娩的妊娠足月初产妇14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观察组使用间苯三酚助产,对照组不使用任何药物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宫口扩张速度、新生儿Apger评分情况及产科并发症等。结果观察组阴道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宫口扩张平均速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新生儿窒息和宫颈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和新生儿Apg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间苯三酚能够有效的加速产程进展,且对母婴没有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间苯三酚与利多卡因用于正常的足月单胎头位初产妇分娩时宫颈水肿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我院待产分娩的足月单胎头位、宫颈痉挛水肿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在宫颈痉挛水肿时使用间苯三酚80 mg静脉注射,对照组在宫颈痉挛水肿时使用2%利多卡因宫颈外敷.观察并比较两组第一产程进展时间、宫口扩张平均速度、宫颈裂伤、产后2h出血量和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9.18±0.84)h,宫口扩张平均速度(2.81±1.76) cm/h;对照组分别为(12.36±0.93)h和(1.95± 1.13)cm/h,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197.18±16.89) ml,宫颈裂伤3例,新生儿Apgar评分(9.88±0.34)分;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188.76±15.01) ml,宫颈裂伤2例,新生儿Apgar评分(9.79±0.35)分,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程中宫颈痉挛水肿时应用间苯三酚对于加速宫颈扩张、缩短产程时间均优于使用利多卡因,且对产妇及新生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陈瑛瑛 《海峡药学》2013,25(7):181-182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活跃期对解除宫颈痉挛,促进宫口扩张,加速产程进展的作用。方法随机将200例健康孕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大3cm时建立静脉通道,缓慢静滴间苯三酚;对照组不给药。观察两组宫口扩张速度、第二产程时间、阴道分娩率、新生儿窒息率等。结果研究组用药至宫口开全的时间、剖宫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可促进宫颈口扩张,加快产程进展,且对新生儿评分及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医药科学》2017,(2):93-95
目的分析产程活跃期应用间苯三酚的140例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初产妇140例,收治时间在2014年4月~2016年6月期间,将初产妇分为两组,每组产妇70例,在产妇宫口开大3cm左右时,观察组产妇采用间苯三酚静脉推注,对照组采用地西泮静脉推注,观察分析两组产妇用药后宫颈扩张速度、宫口开全平均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胎儿窘迫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产妇用药后宫颈扩张速度(2.8±1.5)cm/h、宫口开全平均时间(3.86±0.15)h、第二产程时间(40.12±3.21)min、产后出血量(135.21±30.45)m L优于对照组产妇;观察组产妇用药后并发症发生率4.29%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用药后的胎儿窘迫发生率1.43%、剖宫产发生率5.71%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初产妇在产程活跃期使用间苯三酚后,不仅能使产妇宫颈较快扩张、预防宫颈水肿,促进产程进展,还能有效改善母婴预后,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为初产妇产程活跃期首选用药干预方式,值得在产程活跃期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宋红艳  周荣生  徐鹏 《安徽医药》2021,25(11):2302-2305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应用对于需引产分娩的初产妇产程进展、产妇及新生儿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需引产分娩的足月单胎初产妇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单用缩宫素治疗,观察组应用缩宫素联合间苯三酚治疗,收集产妇的产程进展、产后出血量、宫颈或阴道裂伤发生率、产时羊水Ⅲ度发生率、阴道分娩率和新生儿Apgar评分等,并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分别为(407.9±125.4)min、(450.5±131.0)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63.3±218.2)min、(722.1±223.4)min(P<0.05).两组阴道分娩率、产后出血量、宫颈或阴道裂伤发生率、产时羊水Ⅲ度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静滴,可缩短产程,且不影响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在产程活跃期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均给予缩宫素,观察组同时给予间苯三酚.记录两组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和第三产程,对两组新生儿进行评分,观察两组的剖宫产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第三产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间苯三酚和缩宫素联合应用有助于改善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哌替啶联合间苯三酚用于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1—6月于本院分娩的初产妇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及对照组(60例),当子宫颈口扩张到2~3 cm时,观察组采用肌肉注射哌替啶75mg、静脉注射间苯三酚80 mg;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分娩。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变化及围产结局。结果:观察组子宫颈口从用药至开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阴道分娩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哌替啶配合间苯三酚能加速子宫颈口的扩张,加速产程的进展,降低剖宫产率,且对母婴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与氧化亚氮(笑气)联合,应用于产程中的作用。方法:正常单胎足月初产妇400例,将其随机分为间苯三酚联合氧化亚氮组(观察组)、单用间苯三酚组(对照组1)、单用氧化亚氮组(对照组2)和不用药物组(对照组3),各100例。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3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宫颈扩展速度、分娩方式、产后24h出血量及新生儿评分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镇痛效果更好,第一、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用药后宫口扩张最大速度为3.80cm/h,对照1、2、3组分别为2.60、2.30、2.10cm/h,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产后24h的总出血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顺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后体重及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氧化亚氮有更好的分娩镇痛效果,可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量,对产妇及新生儿无不良影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间苯三酚用于促进产程进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正常足月妊娠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及对照组(40例)。观察组予间苯三酚80mg静脉注射,对照组则予地西泮、山莨菪碱各10mg静脉注射。观察两组产程进展、阴道分娩率、新生儿Apgar评分以及不良反应。结果用药后2h宫口开大观察组(4.17±0.15)cm大于对照组(2.35±0.21)cm;观察组活跃期为(3.10±0.22)h,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21±0.16)h(P〈0.05);观察组第二产程时闻(43.3±1.14)min与对照组(43.2±2.13)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阴道分娩率为83.3%,对照组为82.5%;两组产后出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间苯三酚有加速宫颈扩张和促进产程的作用,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对产程、宫颈损伤、中转剖宫产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9年5月1日至2020年5月1日阳春市妇幼保健院具有催产指征的孕妇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仅给予催产药物缩宫素静脉滴注,而试验组给予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静脉滴注。观察两组产妇第一、二和三产程时间,产妇宫颈损伤情况(宫颈水肿、宫颈裂伤、宫颈感染),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Apgar评分的影响;同时观察两组产妇中转剖宫产率。结果试验组产妇的第一、二、三产程均明显短于对照组(t=4.362、2.154、1.093,P 0.05);试验组产妇的宫颈损伤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χ~2=4.792,P 0.05);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和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产妇中大部分顺利进行阴道分娩,仅少数产妇中转剖宫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间苯三酚联合缩宫素疗法能够明显缩短产妇产程,降低产妇宫颈损伤发生率,且对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及基本情况无明显影响,临床效果良好,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濮爱萍 《北方药学》2014,(3):158-15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产妇产程进展与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分娩的产妇19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舒适护理,观察两组产妇产程及分娩方式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程短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护理满意度好于对照组,组间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适护理应用于产妇分娩过程可以缩短产程时间,促进自然分娩,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在产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足月妊娠初产妇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实验组在宫口扩张至3~4cm时肌肉注射80mg间苯三酚,对照组不行此项干预,观察两组产程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实验组第一产程时间为(185.23±21.03)min,短于对照组的(259.52±25.75)min(P<0.05);实验组宫颈水肿率为4.0%,阴道分娩率为94.0%,与对照组的18.0%、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第二、三产程时间、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产程中应用间苯三酚,可缩短第一产程时间,降低宫颈水肿率,提升阴道分娩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间苯三酚对产程进展的作用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宫口开大3~4cm后出现活跃期延缓及停滞的初产妇18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89例应用间苯三酚80mg静注,对照组100例应用地西泮10mg静注,观察两组产妇的产程进展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出血量。结果观察组子宫颈口从用药至开全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2产程时间、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及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苯三酚能明显改善宫颈条件,治疗活跃期延缓、停滞效果显著,能明显缩短活跃期产程,对母体和新生儿有较好的安全性,使用方便,为临床医生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19.
聂素娟  杨美霞 《海峡药学》2012,24(9):102-103
目的评价间苯三酚联合催产素在产妇自然分娩中作用。方法选择单胎头位足月妊娠产妇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产妇有规则宫缩,肛诊宫口开大≤3cm时,予以间苯三酚40mg肌注,并予以低浓度催产素静滴以调整宫缩。对照组产妇仅给予低浓度催产素静滴。观察两组产妇第一、二、三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和产科并发症。结果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产妇第二、三产程时间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8.49,P<0.01)。观察组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宫颈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催产素与间苯三酚联合应用可缩短分娩时间,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了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和宫颈水肿的发生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间苯三酚应用时机对阴道分娩初产妇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收治的91例阴道分娩初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对照组(30例)、观察A组(30例)、观察B组(31例),对照组不给予间苯三酚助产,观察A组在活跃期给予间苯三酚80 mg助产,观察B组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各给予间苯三酚80 mg助产。观察比较三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情况及产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B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观察A组短(P <0.05),但三组第三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B组自然分娩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A组(P <0.05);出生后5 min,三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B组新生儿和产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观察A组低(P <0.05)。结论 针对阴道分娩初产妇在潜伏期和活跃期均给予间苯三酚,可以显著缩短产程时间、促进宫颈扩张,提高自然分娩率,减少新生儿和产妇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