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产前保健质量、保障其身心健康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问卷中的6 285名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主要分析方法有统计描述、χ2检验、Fisher精确性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等。结果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建档率为95.1%,产前检查达标率为88.7%。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本人文化程度为初中(OR = 0.358,95%CI:0.196~0.654;OR = 0.651,95%CI:0.454~0.933)、家庭月均收入3 000元以下(OR = 0.394,95%CI:0.236~0.660;OR = 0.419,95%CI:0.293~0.597)、未接受过妇幼和生殖健康教育(OR = 0.512,95%CI:0.397~0.659;OR = 0.756,95%CI:0.639~0.893)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和产前检查达标情况均较差,配偶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OR = 0.592,95% CI:0.424~0.827)的孕产妇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差;流入东部地区(OR = 1.436,95% CI:1.071~1.925;OR = 1.394,95%CI:1.138~1.708)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产前检查达标情况较好,流动范围为跨县流动(OR = 1.481,95%CI:1.106~1.982)的孕产妇产前档案建立情况较好。结论 流动人口孕产妇产前保健服务利用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存在可改善空间,应继续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高产前保健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卫生工作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511名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孕产妇基本情况、孕产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实际利用情况等信息,并与出生信息和病案首页信息匹配。结果 60.89%的孕产妇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手册",平均产检次数为(6.02±2.53)次,产检次数≥5次者占70.84%;影响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有是否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人均月收入、子女数、支付产检费用和认为产检费用是否合理。结论加强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健康宣教,落实保健保障政策,提高服务的可及性,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以现场随机拦截访问的形式对江东区669名流动人口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对建立产检情况、第一次产检时间、产检次数、孕产期保健知识指导和接受产后上门访视分别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 istic分析。结果: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在不同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不同收入水平的育龄妇女产检率虽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第一次产检时间及产检次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流动人口妇女的文化程度及收入水平是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的主要影响因素,应重点加强流动人口妇女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医疗保障水平,降低收费水平,为流动人口孕产妇提供便捷的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6,他引:4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内地向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已呈趋势。宝山区位于上海市近郊,人口流动频繁。由于种种因素,流动人口孕产妇卫生服务的水平较低,近年来,我们在有关工作中进行了探索,取得效果并发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一般卫生服务、妇产科卫生服务需求现况,为从根本上解决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浦东新区外来流动人口育龄妇女600名进行问卷调查,收集有效问卷543份,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9.6%,慢性病患病率为5.2%,妇科检查率为29.7%,产前检查率为5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保障对育龄妇女卫生服务的利用率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较全人群偏低,且由于文化、保障等的影响导致了其卫生服务的利用率低下。应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改变服务方式、提高保障程度、完善政府职能等方面切实解决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的医疗卫生需求。  相似文献   

6.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提出促进流动人口孕产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的建议.方法 在北京和杭州两市流动人口聚集区,对1 446例流动孕产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43.3%的流动孕产妇女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档案,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9.5%,住院分娩率为86.9%,产后访视率为11.6%.结论 流动人口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低,需要通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健康教育、打击非法接生,来促进流动人口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孕产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现状,提出促进流动人口孕产妇女保健服务利用的建议。方法在北京和杭州两市流动人口聚集区,对1 446例流动孕产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43.3%的流动孕产妇女建立了孕产妇保健档案,5次及以上产前检查率为59.5%,住院分娩率为86.9%,产后访视率为11.6%。结论流动人口对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率低,需要通过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管理、健康教育、打击非法接生,来促进流动人口接受孕产期保健服务。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女性孕产期保健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后妊娠,孕期所在地为外地且在外地分娩的女性为研究对象。描述其孕产期保健情况,分析妊娠期间接受健康体检次数、产后42 d是否接受健康检查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4 838名女性为研究对象。妊娠期间接受健康体检的平均次数为7.43次(不包括在临产当天入院进行的检查),接受至少5次产前检查的孕妇比例为77.16%,66.48%的产妇在产后28 d内接受了入户产后访视,78.86%的产妇在产后42 d内接受了健康体检。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受教育程度、配偶受教育程度,收入、所在区域、子女数为妊娠期间接受健康体检次数的影响因素;年龄大、配偶受教育程度高、高收入、所在区域为东部地区、目前有工作对产后接受健康检查有促进作用;子女数量多不利于产后接受健康检查。结论流动人口女性对孕产期保健的利用不足,应采取适合流动人口女性的孕产期保健服务措施,并针对相关危险因素开展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利用现状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丁健  施惠琴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24):3198-3199
口、宝山、卢湾、长宁8个区的外来988名已分娩或正在妊娠的妇女。结果:以末次分娩的产前检查情况为标准进行统计,92.87%的妇女至少接受过1次以上的产前检查,11.74%的妇女在家中分娩,其中35.71%为经济原因。产前检查实际支付费用和意愿支付费用相比,经卡方检验,除费用<200元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余各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住院分娩实际费用和意愿支付费用相比,≤799元组、800~1499元组、≥1500元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产后情况,3.88%的妇女有产后大出血,均住院治疗,61.84%的妇女未接受产后访视。结论:加强文化教育及健康教育,提高外来人口对孕产妇保健的认识;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落实基本医疗保健;加强外来流动人口的优生优育及男女平等观念教育;加强执法力度,取缔非法人工流产点、接生点;所有接生医院对外来流动孕妇分娩采取优惠收费政策,提高外来人口孕产妇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国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需求和利用现状,探讨影响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关键因素。方法应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09年7—12月之间分娩的妇女进行调查,利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我国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探讨关键因素。结果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孕产妇的文化程度、居住地、民族、对孕期检查的重视程度以及对产前保健知识咨询的重视程度等是影响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的重要因素。结论孕产妇孕期保健服务利用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的利用状况,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调查。方法选取2014年3月在我市工作的流动人口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其中470人有分娩经历。对这些妇女的产前检查、产后访视服务的利用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470例流动人口育龄妇女做过产前检查的共有356例.产前检查率为75.74%;得到产后访视的妇女有342例,产后访视率为72.77%。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8.72±3.19,产后访视次数为1.12±1.25,明显高于初、高中文化程度妇女的5.86±3.23、0.65±1.12和小学以下文化程度妇女的3.70±2.69、0.29±0.68.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庭月收入4ooo元以上的妇女产前检查次数为7.78±3.64.产后访视次数为0.98±1.26,明显高于家庭月收入2ooo~3999元妇女的6.22±3.14、0.71±1.23和家庭月收入2000元以下妇女的4.98±3.06、0.49±0.9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文化程度、家庭收入、年龄和是否参加生育保险是影响妇女孕产期保健服务利用状况的重要因素.应加强针对流动人口育龄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管理力度,开展孕产期健康教育,充分发挥计生网络的作用,努力改善流动妇女的孕产期保健状况。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口流动日趋频繁,流动人口的工作、生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了解合肥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及影响因素,为确定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管理提供决策依据,笔者对合肥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现代医院管理》2017,(4):25-28
目的通过了解城市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现状,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为改善城市流动人口健康状况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流动人口聚集地采用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基本信息、患病就诊情况及就医选择等,运用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影响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结果流动人口在户籍地参加医疗保险的比例为64.14%,在流入地参加的比例为39.64%;医疗保障未达到全面覆盖,有12.25%的流动人口未参加任何医疗保险;在户籍地参加的医疗保险主要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在流入地参加的医疗保险主要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医疗服务未利用率较高,患病后未到医疗机构就诊比例达64.08%;流动人口的受教育程度、职业及月收入是影响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卫生服务利用率较低,应进一步完善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加强流动人口健康宣教,为流动人口提供健全适宜的医疗卫生服务,以提高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上海市闵行区和松江区流动孕产妇利用保健服务的障碍因素。方法:定量调查:以上海市闵行区和松江区各1个计划免疫门诊作为研究现场,调查当天3岁以下外来儿童的母亲共195名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问卷调查其孕产期保健状况。定性访谈:对流动人口特约分娩点4名医护人员、4名流动妇女和2名行政管理人员进行访谈。结果:56.4%的调查对象文化程度在初中及以下,家庭人均月收入在上海市最低工资水平以下的占40.0%,61.0%的调查对象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国家基本医疗保障计划。产前建卡率为74.9%,产前检查率为97.9%,产前检查9次完成率为42.1%;孕期并发贫血的患病率为36.4%;住院分娩率为98.5%,但剖宫产率高达44.6%,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为2.6%;合格产后访视率仅为18.5%。政府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提出一系列优惠政策,但73.3%的调查对象对所有优惠政策都不知晓。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接受保健服务的障碍因素:①流动人口孕产妇相对较低的文化水平导致保健意识较弱;②社会保障不足,政策宣传和实施不到位;③基层卫生人员缺乏,无法满足流动人口日益增高的卫生保健需求。  相似文献   

15.
无锡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了解无锡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情况,为孕产妇保健管理工作提出建议和干预措施。方法对2002~2003年全市分娩的74118例孕产妇的建卡情况及围产儿死亡、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χ2检验等统计分析。结果常住人口建卡率为9563%,流动人口建卡率为618%,P<0001;常住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759‰,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为917‰,P<005;常住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367/10万,流动人口孕产妇死亡率为4173/10万,P<001。结论流动人口孕产妇建卡率明显低于常住人口孕产妇建卡率,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明显高于常住孕产妇的围产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应进一步完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建立和调整以居住地为主的管理模式,打击非法接生,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提高流动人口利用保健服务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和推进东部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供对策和建议。  方法  收集中国2016年5月 — 2017年5月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中东部地区10个省(市)69 000名流动人口相关数据,应用Stata 12.0统计软件分析其健康档案建立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结果  东部地区10个省(市)69 000名流动人口中,建立健康档案者19 527人,建档率为28.30 %;其中北京市、福建省、广东省、海南省、河北省、江苏省、山东省、上海市、天津市和浙江省的建档率分别为18.53 %、44.81 %、43.85 %、23.80 %、13.92 %、25.61 %、50.75 %、17.50 %、28.50 % 和13.16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在婚、家庭月均收入5 001~10 000元、社区类型为居委会、有本地长期居留意愿和有医疗保险的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更愿意建立健康档案;年龄 ≥ 50岁和家庭月均收入 > 10 000元的东部地区流动人口更不愿意建立健康档案。  结论  中国东部地区10个省(市)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档率较低,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月均收入、社区类型、有无长期居留意愿和有无医疗保险是该地区流动人口健康档案建立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城乡孕产妇孕前保健服务的利用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城乡孕产妇孕前保健状况,探讨城乡孕产妇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对产后42d到产后半年产妇的一般情况和保健服务利用情况进行问卷调查,单因素分析采用检验法,多因素分析采用两分类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结果城市及农村孕产妇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分别为67.9%、4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城市孕产妇孕前保健主要影响因素是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配偶身体状况、本人及其家人对产前保健重视程度;农村孕产妇的影响因素是年龄、民族、文化程度、配偶文化程度、有无异常生育史以及本人对产前保健重视程度。结论我国孕产妇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率低,城乡孕产妇孕前保健利用状况和影响因素差异较大。建议针对各种影响因素,采取相应措施,以提高孕产妇孕前保健服务利用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8.
杭州市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珏  金雅珍 《浙江预防医学》2007,19(4):62-62,64
随着社会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外来务工人员大量涌入城市,杭州市至2005年末流动人口已达到230万,给城市的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和压力,特别是流动人口中的孕产妇管理。本文对杭州市2000~2005年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及2013年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专项调查数据,对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总体水平较低,最近一年内接受过体检的比例为33.02%,只有23.84%的流动人口在当地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5.15%的流动人口了解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法律法规,55.00%的流动人口没有接受过职业安全与健康防护培训.0~6岁儿童免疫接种和健康管理工作开展情况较好,但存在一定比例的重复建卡和重复管理情况.“不知道”和“没有时间”是其未接受各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原因;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的因素主要有: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每天工作时间、流动范围及流入时间.结论:流动人口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健康意识薄弱和服务可及性差是影响该群体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原因.应该提高该人群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认识,并探索适宜的服务机制,促进其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外来流动人口孕产期保健调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外来人口是城市中疾病预防和妇幼保健工作的薄弱环节。作者对上海市闵行区外来人口中孕产妇保健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一、对象与方法1在闵行区第五人民医院、莘庄医院和吴泾医院收集1993年1月~1996年6月分娩的全部外来孕产妇的有关资料,同时按相近分娩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