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2001~2006年集体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南京市大厂地区近6年集体儿童体格发育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对大厂地区2001~2006年集体儿童体检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6年来集体儿童身高、体重达均值率逐年提高,肥胖儿童检出率明显上升,低体重发生率无明显改善。结论:大厂地区集体儿童体格发育状况良好,但要重视低收入家庭儿童的生长发育,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对肥胖儿、低体重儿及早进行预防和干预。  相似文献   

2.
崔颖  杨丽  谭丁  田晓波  巫琦  杜清 《中国公共卫生》2007,23(11):1299-1300
目的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关爱儿童活动中母亲养育儿童行为干预措施的效果,为促进项目地区儿童生长发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人口比例(PPS)抽样法在我国西部9省农村项目地区分别进行基线和终线调查。采用SPSS软件进行χ2检验及构成比和率的比较。结果2001年基线调查和2005年终线调查表明,母亲用铁锅做饭、饮用开水、食用碘盐和单独为儿童做饭的比例分别从2001年的88.9%,76.5%,61.1%和54.3%上升到2005年的94.4%,86.4%,83.3%和61.7%。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6-8个月添加鸡蛋比例和9-11个月添加豆制品比例分别从2001年的4.9%,31.8%和7.1%上升到2005年的13.0%,47.6%和10.9%。结论项目干预措施使3岁以下儿童母亲养育行为有了很大改善。  相似文献   

3.
项目地区乡村卫生机构临床安全用药干预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对卫生部一联合国儿童初级卫生保健项目地区乡村卫生机构的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评价项目干预措施对其安全合理用药的影响,以提出更合理有效的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样本,运用SPSS10.0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3年村卫生室药物统购率、项目处方使用率明显高于2001年;治疗儿童感冒和腹泻时的平均花费、肌肉注射和静脉输液率、村卫生室抗生素和激素使用率、80万单位青霉素进销价差额均较2001年明显降低。结论 项目的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地区乡村卫生机构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和合理使用,规范了乡村医生的行医行为,为我国农村地区安全合理医药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一些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部分地区5岁以下儿童健康干预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陕西省部分地区5岁以下儿童健康干预的效果进行评价,为后续项目提供经验。 【方法】 于2007-2010年间开展包括“母子系统保健项目”,采用不等概率抽样方法,分别在2006年和2010年开展基线和终末两次横断面调查,通过对干预前后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健康结局、看护人保健认知与行为指标进行比较,对项目的干预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儿童生长迟缓率在项目干预后下降至少50%,由6.9%降低到3.4%(P<0.01);儿童贫血检出率、近两周疑似肺炎患病率与近两周腹泻率均未有明显降低(P>0.05);看护人保健认知及儿童就医行为在项目后有明显改善,两种疾病患病后就诊率在干预后均提高到85%以上。 【结论】 项目的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地区5岁以下儿童健康及保健水平,但儿童的贫血问题依然严峻,腹泻、疑似肺炎患病率降低不明显,需进一步结合地方突出问题,细化各种干预措施,加大干预强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项目地区村级卫生机构的合理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评价项目干预措施对村医用药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PPS抽样法确定调查的乡、村,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法在样本村卫生室随机抽取30张处方,运用生物统计学分析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村卫生室药物统购率、有口服补液盐比例明显高于2001年;村卫生室在治疗感冒和腹泻时使用处方的比例明显上升;村卫生室抗生素、激素以及注射用药的使用比例均较2001年有明显降低。结论:项目干预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项目地区村级卫生机构药品的规范化管理和合理使用,规范了村医的用药行为,为我国农村地区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0~3岁农村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寻求一种适用于农村的早期教育管理模式。方法:成立项目领导组及技术指导组,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培训项目工作人员,山省级专家深入现场做培训及技术指导,在各项目村成立了玩具活动室、孕妇学校、家长学校,并进行小儿生长发育监测,指导家长给孩子做体操、进行智能训练;在项目开始和结束时对项目地区全部0~3岁儿童进行了调查,并使用DDST评估智力,即丹佛发育筛查试验。结果:孕产妇保健较基础调查时有明显改善,而且儿童的反复感染率和智力异常率都低于基础调查,差异有显著性。参加玩具活动室的儿童,智力异常率、佝偻病患病率、反复感染率均低于不参加活动组,差异有显著性。1岁组儿童的体重、身长值两次调查无明显差异,2岁组、3岁组儿童的体重、身长均为本次调查高于基础调查,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教育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提高机体的抵抗力,该管理模式可用于农村的早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农村初级卫生保健项目”中母亲安全活动的干预措施的效果,为改善项目地区孕产妇保健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和2005年的7~8月间,采用人口比例抽样法(PPS)在中国西部农村项目地区分别进行了基线和终线调查,用SPSS软件,选用χ2检验等方法。[结果]基线调查和终线调查的产前检查率分别为85.8%和98.0%,住院分娩率分别为46.2%和84.9%,项目执行后均有明显提高。[结论]项目的干预措施有效,使项目地区的孕产妇保健工作有了较大的改善。这些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广到类似的地区。  相似文献   

8.
武进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及主要死因,并探讨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8年357例0~4岁儿童死亡现状、死因构成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无明显下降,婴儿死亡率近3年逐步下降.结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必须进一步提高全区产科、儿科质量;降低先天异常患儿出生,必须提高婚检及产前筛查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通过儿童微量元素补充降低贵州省农村地区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效果和策略。方法 根据入户调查数据, 描述2008-2012年贵州省调查地区的儿童VitA补充率及锌补充率, 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当地儿童微量元素补充的因素, 利用生命挽救工具预测将儿童VitA补充率及锌补充率逐步提高至2020年99.9%水平对降低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的效果。结果 2012年贵州省调查地区儿童VitA补充率和锌补充率分别是50.9%与31.7%, 影响儿童微量元素补充的主要因素是母亲文化程度和民族, 2020年将儿童VitA覆盖与锌覆盖提升至99.9%, 可将当地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降低1.26%。结论 应主要通过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及非汉族母亲群体的干预, 提高儿童微量元素补充覆盖率, 有效降低未来贵州省农村地区的儿童生长发育迟缓率。  相似文献   

10.
梧州市托幼机构儿童营养状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龚英 《中国学校卫生》2005,26(6):477-477
儿童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受遗传及内分泌因素的影响,但后天环境及社会条件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更大,其中营养状况是关键因素之一。为了解梧州市托幼机构儿童生长发育及营养状况,以便为制定相应的保健对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笔于2001年5~6月对梧州市托幼机构儿童进行了膳食调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2001~2005年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北京市2001~2005年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时间序列比较法对北京市托幼园所2001~2005年集体儿童保健年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儿童营养不良逐年下降,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患病率分别为0.28%、0.33%、0.24%,儿童体格趋于肥胖逐年增高,达5.73%,贫血患病率为0.75%,患龋率及龋均较高,分别为38.83%和1.49,各类健康指标城区好于郊区。【结论】北京市托幼园所儿童健康状况良好,儿童肥胖的干预是工作重点,五官保健不容忽视,郊区园所儿童保健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2.
顾琴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9):4581-4583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HBV携带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14 203例入托儿童进行乙肝血清标志物HBsAg的检测。结果:2001~2007年扬中市入托儿童HB-sAg阳性率为0.47%,近几年来阳性率逐年下降,2007年与2001年、2002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入托儿童HBV感染率较低,加强对婚龄人群的婚前医学检查,对高危儿童进行乙肝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联合接种,能有效预防HBV感染。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45县农村2005年3岁以下儿童母乳喂养现状调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中国西部10省45县农村<3岁儿童母乳喂养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设计和人口比例抽样法(PPS),于2005年调查了45县获得14 077对母子,通过母亲回顾调查了儿童的母乳喂养情况。结果西部地区农村<3岁儿童母乳喂养率为96.5%。然而,<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只有11.4%,优势母乳喂养率为22.0%,完全母乳喂养率为33.4%;及时开奶率为43.5%;母乳持续喂养≥1年的比例是64.9%,母乳持续喂养≥2年的比例仅为9.7%。"应该断奶"和"母亲要参加劳动"是母亲自觉断奶的主要原因。<6个月纯母乳喂养有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可以降低儿童的2周腹泻患病率。<6个月纯母乳喂养的主要危险因素为母亲受教育程度高、调查地区经济状况差和母亲为少数民族。结论西部地区儿童普遍接受母乳喂养,儿童出生后开奶早,母乳喂养持续时间不长,<6个月纯母乳喂养率一直在较低的水平,尤其是经济状况较差的四类农村以及少数民族地区。  相似文献   

14.
肇庆市直幼儿园儿童小儿包茎情况调查及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绍宗  冯连滔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4):1815-1816
目的:对肇庆市直幼儿园在托儿童的小儿包茎发生率进行调查及实施干预,并评估干预效果。方法:通过幼儿园每年一次的体格检查了解小儿包茎的发生率,并采取卫生宣教、“推移扩张包皮口”手法指导及“血管钳扩张包皮口”治疗等方法进行干预。结果:自2001年采取干预措施后,2002年和2003年在托儿童小儿包茎发生率比干预前(2000年、2001年)下降,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知识,积极干预可减少小儿后天性包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常素英  何武  陈春明 《卫生研究》2006,35(6):768-771
目的利用中国食物与营养监测系统1990~2005年的数据,对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儿童生长发育特点进行分析,确定当前主要的儿童营养问题,为制定营养改善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本文用WHO推荐的NCHS标准评价儿童的身高体重发育状况,用Z评分方法,比较1990~2005年中国城乡5岁以下儿童的生长发育变化。结果1990年至2005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的低体重率由22.6%降低到8.6%,生长迟缓率由41.4%降至13.1%。城乡儿童的生长迟缓率的差值由1990年的32个百分点降到了2005年的10.6个百分点。但中国贫困农村儿童的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分别为12.3%与17.6%。由于中国儿童身高的改善滞后于体重的改善,在1992年前后出现了“生长迟缓型肥胖”现象。1995年,儿童“生长迟缓型肥胖”率最高,达12.6%。1995年后,中国城乡儿童的身高体重发育开始均衡发展,到2005年,中国儿童的身高体重均衡性有了显著的改善。结论15年来中国5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状况已有很大改善,城乡差距缩小。但是贫困地区儿童的营养不良患病率仍在较高水平,虽然近几年来有了较大的改善。作者提出了在保证6个月龄以下儿童纯母乳喂养的同时,采取适合中国国情的家庭内辅助食品的营养强化等综合干预措施的建议,并强调加强6~24月龄婴幼儿的辅食添加质量以及提高2岁以上儿童的膳食质量,将是进一步有效的提高中国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6.
珠海市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珠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流行病学现况和变化趋势,分析存在的问题,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数据来源于珠海市2001~200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采用描述性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珠海市2001年新生儿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为8.44‰,10.28‰和13.19‰,到2005年分别下降到4.05‰,5.08‰和6.34‰;共557名5岁以下死亡儿童中新生儿死亡占62.66%,婴儿死亡占74.17%,1~4岁儿童死亡占20.83%;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和肺炎是儿童死亡的前几位死因。结论:珠海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不断下降且维持在低水平,今后工作的重点将是提高围产保健,产科质量、基层复苏技术培训,进一步完善重症孕产妇和新生儿三级转诊。  相似文献   

17.
贾艳红  刘素青  肖平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0):1448-1449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流动人口的儿童健康状况,为制定流动人口儿童的保健管理模式及健康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2003~2005年北京市朝阳区辖区流动人口儿童的保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3年间,参加新生儿访视的人数逐年增加,高危儿检出人数增加;流动人口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高于北京市户籍儿童(P<0.05);死因顺位与北京市户籍儿童相同;外地流动儿童保健管理率、系统管理率、儿童大体检率均较北京市户籍儿童低,参加保健的儿童体格发育与北京市户籍儿童相同,但佝偻病、贫血的发病率较户籍儿童高。结论:流动人口儿童参加保健的人数少,系统管理率低,儿童死亡率高,建议将流动人口儿童的保健管理工作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努力降低流动儿童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宜川社区2001年~2005年肺结核的流行现状以及探讨社区防治对策。方法根据日常新病例登记报告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1~2005年登记在册的肺结核病人中,本社区177例,外来人口9例。男女之比为1.6∶1。2001~2004年,全社区肺结核新登记率和菌阳新登记率有所递减,2005年疫情有所波动,肺结核新登记率和菌阳新登记率均有上升;5年来,65岁及以上老年人肺结核新登记率逐年递增。治疗期内共死亡10例,其中2例死于肺结核,8例死于其他并发症。结论加大对《上海市菌阳肺结核病政府减免治疗办法实施细则(试行)》的宣传力度,开展老年人群和外来人口的健康教育,提高社区DOTS督导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阜阳市肾综合征出(HFRS)血热流行特征和发病趋势,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1~2005年的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全市各县(市、区)均有发病,发病率最高的为颍州区(1.35/10万),发病率最低的为颍上县(0.54/10万);年发病率平均为0.93/10万,2001年发病率最高为1.48/10万,2005年发病率最低为0.67/10万。冬季为发病高峰,高峰月份由12月份提前到11月份,11月份发病数占总数的17.33%;春季发病构成增加。各年龄组均有发病,最大年龄76岁,最小年龄3岁,26~60岁年龄组占69.80%,以农民为主,但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男多于女,为2.66:1。室内鼠密度年平均为4.70%,鼠种构成以小家鼠为主,占63.13%;野外鼠密度为3.96%,以黑线姬鼠为主,占72.86%;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年平均分别为2.33%、5.81%,2005年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分别为7.41%、7.41%。结论阜阳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率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室内外鼠肺带毒率及野外鼠密度明显上升,需进一步加强人、鼠间疫情监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