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梅丸载于《伤寒杂病论》厥阴篇,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有温脏安蛔之功,临床应用范围较为局限,自清代医家柯琴提出其为厥阴病之主方后乌梅丸才被医家重视,其临床应用亦得以拓展。乌梅丸证之成因,实则归于厥阴风木气运失常,阴阳不相顺接,而非仅为蛔虫内扰所致。以《黄帝内经》“开阖枢”理论分析六经之功能,并结合《伤寒杂病论》原文可证“阴枢”实为厥阴,乌梅丸为厥阴病之主方,有顺接阴阳之功,故其可治疗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之证。《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与《伤寒杂病论》二者同源,均参考了《汤液经法》所载内容,《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补泻诸方及救逆方之组成有规律可寻,均依文中所载“汤液经法图”而成,与五行理论密切相关。该文通过探索“汤液经法图”组方规律及药物五行归属,以“汤液经法图”组方规律剖析乌梅丸,可证乌梅丸主要作用于肝、脾、心三脏,依黄帝内经五脏藏神理论,此三脏与情志调节密切相关,故以乌梅丸论治厥阴枢机不利、寒热错杂所致之情志病有据可循,文末亦列举概述近年乌梅丸治疗情志病的报道。该文为临床应用乌梅丸治疗情志病提供了思路及依据,扩展了其应用范围,古方亦能为今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的五脏大小补泻方对《辅行诀.汤液经法图》中体味泻、用味补、体用合化味、不合化味的以味成方法则,及阳进为补、阴退为泻理论进行让《辅行诀》自己诠解自己的系统研究,认为深入研究以味成方法则,对于真正正确理解和解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对于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研究方剂学的源流和发展,对于方剂学理论在新的高度上更进一步发展与突破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辅行诀》中《汤液经法图》保存了早期经方医学的体、用、化味理论。其中体、用理论可以正确理解五脏大小补泻诸汤乃至五脏劳损病诸方的组方规律,而体、用、化味理论可以解析救误治诸五脏泻方的组方规律。体、用、化味理论是《辅行诀》五脏补泻经方系统的独特理论,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出自敦煌遗本,后经张大昌先生献给中国中医科学院,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文章通过总结《辅行诀》的组方用药规律,结合经络五输穴的五行属性,将《辅行诀》的脏腑补泻规律应用于针灸临床,为针灸临床辨证取穴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侯中伟 《河南中医》2009,29(12):1241-1243
通过对《辅行诀》与《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针灸条文比较,可知:第一,二者编写体倒和结构相似,均为方剂为主,参以针灸条文。为辅行诀针灸条文源自《汤液经法》提供了有力证据。第二,《辅行诀》中针灸条文的行文风格早于仲景所述,尤其是从其所载腧穴特点来看,《辅行诀》中针灸条文当早于仲景,腧穴内涵尚处在形成变化过程中。第三,仲景针灸学术思想较《辅行诀》针灸内容不仅面面相契,而且从各角度都有继承发展。第四,仲景又将针灸学术思想进行了发展。由上述进行推论,仲景针灸学术思想必然受到《汤液经法》针灸内容的影响。《伤寒杂病论》中针灸条文较《辅行决》而言,体现了由粗到精、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历史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6.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书,题梁·陶弘景撰.《汤液经法》图是《法要》中阐述五脏五行五味攻补原理的图示,也是五脏疾病遣方用药的原则.按照该图,五脏补泻的用药原则是:泻五脏方逆时针按脏腑之问的生克关系及五脏五味之间的关系用药,补五脏方顺时针用药.  相似文献   

7.
张仲景“四神汤”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盘根 《河南中医》1996,16(3):138-140
“四神汤”即青龙、白虎、朱鸟、玄武等大小8个古代经方。在张仲景著作中可见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真武汤4个经方,缺大小朱鸟汤,白虎汤、真武汤又分大小。作者通过对敦煌出土的古医书卷子本《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的考察,发现其四神汤大小8个古佚经方俱在,与《伤寒伤》、《金匮要略》所记四神汤对照分析,认为《辅行诀》及仲说所记皆源于“汤液经法”,且仲景《伤寒论》中四神汤8方一方不缺,只是有的方子为避道家之称,改为方中主药而命名  相似文献   

8.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心病症治探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敦煌遗书《辅行诀脏脏腑用药法要》的流传、鉴定及所载心病证治四方(小泻心汤、大泻心汤、小补心汤、大补心汤)之病机、治则和组方特色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敦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下简称《辅行诀》)小补泻汤组方思想进行系统的研究,发现五脏小补泻方蕴含着深刻的数术思想,秘藏着统一的运算模式。只要熟记诸药之精五行互藏之位,就可以根据这一数术模式进行推理而不需强记;同时为用数术思想研究《伤寒论》组方思想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中医科学院(原中国中医研究院)王雪苔研究员考证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多年,曾绘制1幅五行格局组方图,该研究继续王雪苔的研究,根据五行相克的规律绘制"新五行格局组方图"并加以分析。通过分析"新五行格局组方图",可以找出其中的规律,研究《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组方法则,还可以借此探索亡佚已久的《汤液经法》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1.
敦煌医学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颗璀灿明珠,近年来越来越多地引起国内外学者的高度重视。《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成书年代大约在梁代陶弘景之后至隋唐之间,为敦煌遗书中颇具有代表性的医经类著作,该书记载了古佚书《汤液经法》的内容,且与《素问》、《伤寒杂病论》有着密切学术渊源,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笔者兹参阅《辅行诀》,对其中有关心病部分的诊疗内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志刚  柴程芝 《中医研究》2008,21(11):59-61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的复出,对于中医学,尤其是经方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学界一致认为《辅行诀》及《伤寒杂病论》均源于古《汤液经法》。两书的用药、组方多有一致之处。但近年的研究多集中在该书的历史源流及其与《伤寒杂病论》的关系方面,对于《辅行诀》中的药物应用及配伍关系的研究尚不够深入。  相似文献   

13.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简称《法要》)是著者参阅已佚古书《汤液经法》而成,《伤寒杂病论》中诸多方剂《法要》均有记载。《法要》中记载五脏急症方8首、救误治方5首、救劳损方5首、开窍救卒死方5首,皆在《内经》指导下组方用药;书中提出了"毒药攻邪,五菜为充,五果为助,五谷为养"朴素的养生学观点;而运用硝石雄黄散舌下给药法治疗真心痛开创现代舌下黏膜给药法之先河,故有必要对其进行整理研究,以保存古籍精华,丰富中医药相关理论。  相似文献   

14.
《辅行诀》中外感天行病方的组成和主治与《伤寒论》的很多经方相同或者近似,二者共同来源于《汤液经法》的古典经方。外感天行病属于瘟疫类疾病,其方剂命名具有天文术数的背景,但是后来张仲景有意淡化了这些道家的影响。外感天行病方的内部规律是升降阴阳、交并金木和既济水火,是同向对冲而不是五行生克,因而不宜使用《汤液经法》图进行理论解释,本文尝试其内部关系从立体的河图模式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王淑民 《中医杂志》1998,39(11):694-696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是一部流落民间的敦煌医学卷子,原题“华阳隐居陶弘景撰”,经考察当为陶氏弟子述师之作,约成书于陶弘景之后至隋唐期间,是一部道家所著医书。该书记载了有关《汤液经法》、《伤寒杂病论》的文献资料,为研究此二书提供了一定的文献依据。本文试图据此文献,并结合中国医学史、中国古代史相关文献资料,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6.
吴茂林 《中医杂志》2012,53(22):1902-1905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摘录于失传的经方之祖——《汤液经法》,继承了《汤液经法》的学术思想,并与《伤寒杂病论》也有共同的学术渊源.重点探讨《辅行诀》中的古代经方的制方法则及制方思想,探讨以五味为基础来遣方用药的以昧成方的理论基础以及中药五行五味互含的内涵,以大小补肝汤、大小泻肝汤为例分析以味成方的经方制方法则,并提出更为深层的制方思想和法则是五行制方,深入探讨五行制方的理念,对于理解古代经方的制方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创制新的方剂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出自敦煌遗本,对研究汤液经法、伤寒论的演变传承,及经方的用药组方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辅行诀》汤液经法图中蕴涵着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结合《素问》中疾病传变次序原文,可知疾病五行传变的基本规律,即:阳实传我生,阴实传生我,阳虚传我克,阴虚传我克。  相似文献   

18.
《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药》中记载的五脏病证下大小补泻诸方,具有非常严谨的组方规则,而其中辨心脏病下所列的8首方则不完全符合其中组方规律。另书中留存的“汤液经法图”为汉以前已失传《汤液经法》的关键组方原理图,其独特之处在于将中医五行理论、五脏虚实辨证体系与中药五味补泻化合配伍规则完美的融合到一起。本文主要运用“汤液经法图”解构《辅行诀》中辨心脏病文下诸方法式,从五味补泻配伍和病因病机角度分析心病的证治原理,通过研究心病治疗五味化合组方的原义和深义,发现大小补心汤虽形式与一般大小补泻汤存在差异,但其原理仍符合五味化合理论,可能为后人对“汤液经法图”的发挥与应用,属一脉相承。并运用该理论解析心病经典方两首,为该理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经典方剂提供了重要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的渊源关系及二者"方同名异"之特点。方法:通过《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中有关药方及服药方法来论证。结果:《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同出一源——《汤液经法》。结论:发现《辅行诀》与《伤寒杂病论》存在"方同名异"这一特点,并从仲景"避道家之称"、汉时医家方剂命名法等方面解玄"方同名异"之谜。  相似文献   

20.
李东垣运用《素问·藏气法时论》五脏苦欲补泻理论治疗脾胃虚弱,并创制了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但遣方用药之依据所述简略,理解较为困难.《辅行诀五藏用药法要》(以下简称《辅行诀》)为梁代陶弘景所撰,于敦煌藏经洞流出后毁佚,经多方辗转,最终张大昌及其弟子手抄卷流传至今.通过对比《辅行诀》和《素问·藏气法时论》中关于五脏苦欲补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