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是运动神经元疾病之一,可导致进行性肌肉萎缩和瘫痪。本文就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治疗的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常见类型。它是以进行性的肌肉无力为特点的致死性疾病,多为中老年起病,主要表现为:首发症状为手指运动不灵活和力弱,随后大、小际肌和蚯蚓肌等手部小肌肉萎缩,渐渐  相似文献   

3.
刘晶 《全科护理》2016,(10):1078-1080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俗称渐冻人症,是运动神经元病最多见的类型,上、下运动神经元均有损害,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锥体束征,发病年龄多在30岁~60岁,多数45岁以上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常见首发症状为一侧或双侧手指活动笨拙、无力,随后出现手部小肌肉萎缩,以大、小鱼际肌,骨间肌,蚓状肌为明显,双手可成鹰爪  相似文献   

4.
肌萎缩侧索硬化是一种较为罕见的进展性运动神经元病,流涎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一种常见症状.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减少肌萎缩侧索硬化球麻痹患者流涎的方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5.
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进展性神经肌肉疾病,因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球部、四肢、躯干、胸部及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  相似文献   

6.
正运动神经元疾病(motorneurondisease,MND)是一系列以上、下运动神经元改变为突出表现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是最常见的类型。该病病人意识始终清醒,但全身肌肉包括咽喉肌、呼吸肌进行性萎缩、无力,逐渐丧失自理能力,身体好像被"冻"住一样,俗称"渐冻人",病人最终因呼  相似文献   

7.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常见类型,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延髓部、四肢、躯干、胸部及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患者因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确诊后生存期一般为2~4年[1]。在我国,股动脉假性动脉瘤大多因吸毒者长期静脉注射毒品所致[2]。  相似文献   

8.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运动神经系统的退化性疾病,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均会受侵犯,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肌肉逐渐地萎缩与无力,最后因呼吸衰竭而死亡。ALS的发生率约为1~2/100000,患者中男性较女性多,大部分的患者在50多岁发病。近20年  相似文献   

9.
正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myotrpniclateral sclerosis,ALS),又称卢伽雷氏症(LouCehrigs disease),是一种不可逆的致死性运动神经元退化性疾病[1-3]。病变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脑干和额叶皮质运动神经元,导致其发生进行性改变而引起相应的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肉逐渐萎缩与进行性肢体瘫痪。由于不能自主改变体位,压疮的防治是病人有限生命中  相似文献   

10.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6例临床与肌肉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侵犯上下两级运动神经元的慢性疾病,表现为肌无力、肌萎缩和锥体束征,一般无感觉障碍。该病临床特征变化大,早期易被误诊。笔者对本院1994/2004年住院及门诊确诊的肌萎缩侧索硬化16例的临床、肌肉病理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是一种选择性累及上下运动神经元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常见类型,由于上、下运动神经元变性导致延髓部、四肢、躯干、胸部及腹部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该病分布呈全球性,发病率约为2~3/10万,80%~90%的患者多在3~5年死于肺部感染引起的呼吸衰竭[1],我院于2016年4月收治此病患者1例,通过良好的护理,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现将该ALS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肌萎缩侧束硬化(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常见类型,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无论最初累及上或下运动神经元,最后均表现为肢体和延髓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主要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为手指运动不灵和力弱,随后大、小鱼际肌和蚓状肌等手部小肌肉萎缩,渐向前臂、上臂及肩胛肌发展。四肢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无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13.
<正>痿证是一种由多种内外因素所引起的肢体经络病证。它以肢体筋脉软弱,不能支配机体灵活运动,或四肢肌肉萎缩为临床特征~([1]),多发于机体禀赋较差者,也称之为"痿躄"。属现代医学中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范畴。本病多因外感温热毒邪、内伤情志、饮食劳倦、先天不足、外受损伤或神经毒性药物等因素使机体经络受损,气血运行失常,四肢脉络失畅,不能濡养筋骨肌肉所致[2]。"治痿独取阳明"(《素问·痿论》)是历代医家公认  相似文献   

14.
典型的脊髓空洞症表现为与病变相应节段的分离性感觉障碍、肌肉萎缩和神经营养障碍。但当临床表现不典型或检查不仔细时极易误诊,现报告三例如下。例1:男,30岁。于六年前偶然发现左手肌肉消瘦、无名指及小指不能伸直,并渐见乏力。三年后右手出现同样症状,并出现双臂“肉跳”及双手尺侧麻木感。二便正常。体检:内科检查无异常,脊柱四肢无畸形。颅神经检查正常,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移植治疗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在脊髓病变处分两点共注入50μL嗅鞘细胞悬液,细胞数共约10×105个。结果:术前肌萎缩侧索硬化功能评分(ALSFRS)犤(18.6±7.9)分犦分别与术后2~4周犤(21.8±7.6)分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76,P=0.049),与术后3~6个月犤(21.5±7.6)分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2.025,P=0.083),8例患者的神经功能均稳定或改善。术后行肌电图检查的患者显示术后自发电位减少或消失,收缩时肌电波幅较术前明显降低,电位密度明显增加。结论:嗅鞘细胞移植安全可行,术后2~4周和3~6个月均能阻止或逆转运动神经元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病情恶化。  相似文献   

16.
毛嘉容 《现代护理》2008,14(3):407-408
肌萎缩侧束硬化(ALS)是运动神经元病的最常见类型,脊髓前角细胞、脑干后组运动神经核及锥体束受累,无论最初累及上或下运动神经元,最后均表现为肢体和延髓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并存。主要临床表现:首发症状为手指运动不灵和力弱,随后大、小鱼际肌和蚓状肌等手部小肌肉萎缩,渐向前臂、上臂及肩胛肌发展。四肢肢体无力,肌肉萎缩,无感觉障碍。  相似文献   

17.
陈义方  李敏 《新医学》2003,34(12):753-753
患者,女性,63岁。因直肠癌术后11年,四肢肌肉萎缩3年,会阴肿物2个月于2002-05-09入院。11年前患者因进行性排便困难诊断为“直肠癌”,在外院行“经会阴直肠癌根治术”。3年前无诱因出现上肢肌萎缩、无力,行走困难至瘫痪,说话不清,饮食正常,无呼吸困难,外院诊断为“肌萎缩性侧索硬化”。2个月前患者会阴部右侧出现一肿物,逐渐生长,伴糜烂、出血,渐发展至对侧。既往无泌尿系统疾病史和皮肤疾病史,近10年无性生活。否认遗传性疾病家族史。体格检查:抱入病房。生命体征正常,慢性重病容,消瘦,营养极差。右侧腹股沟扪及一黄豆大小淋巴结,质中、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神经源性肌萎缩的病变肌肉的MRI表现及MRI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选择30例经临床证实的神经源性肌萎缩患者,选择舌头、肩胛肌带、大腿及双侧手掌行MRI检查。结果:①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者15例,其中舌肌萎缩4例;手掌蚓状肌及骨间肌萎缩6例,受累肌肉见斑片状长T2等T1异常信号影;双侧大腿肌肉见片状混杂信号影1例;4例表现为双侧手掌肌肉萎缩,信号无异常。余受检部位肌肉形态及信号无明显异常。②脊肌萎缩症1例,腓骨肌萎缩症2例,均表现双下肢肌肉萎缩,肌肉内见短T1长T2异常信号。③平山病8例,表现受累肌肉萎缩,手掌蚓状肌及骨间肌见斑片状长T2等T1异常信号影;④4例为单侧下肢的神经源性肌萎缩,表现为肌肉萎缩,肌肉内可见斑片状长T2及短T1混杂信号影。结论:神经源性肌萎缩主要表现为病变区肌肉的萎缩,部分肌肉为脂肪替代,另有部分病变肌肉可表现为肌纤维的坏死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君  卢祖能 《中国康复》2010,25(6):477-480
运动神经元病(MN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主要累及大脑皮质、脑干和脊髓的运动神经元(MN)。根据主要病理部位的不同,本病可分为上/下运动神经元型(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下运动神经元型(进行性肌萎缩,PMA)、上运动神经元型(原发性侧索硬化,PLS)等3种临床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1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被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痛15例中皮肌炎2例,肌强直性营养不良2例,多灶性运动神经痛1倒,双侧足神经炎1例,青年性上侧远端肌萎缩症3例,铅中毒1例,颈椎病5例.绪论:仅依据肌萎缩、无力、无感觉障碍易误诊为运动神经元病,全面、详细的肌电图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