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评价心理干预方法在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不同病程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程度的HPV阳性患者存在不同的焦虑情绪,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未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支持疗法、应对技巧等方法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生活状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施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值、睡眠时间、性生活频率、体重、免疫指标与未干预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存在焦虑情绪的HPV阳性患者治疗中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HPV阳性患者焦虑值,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对疾病的治疗起辅助协作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评价心理干预方法在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不同病程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程度的HPV阳性患者存在不同的焦虑情绪,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未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支持疗法、应对技巧等方法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生活状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施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值、睡眠时间、性生活频率、体重、免疫指标与未干预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存在焦虑情绪的HPV阳性患者治疗中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HPV阳性患者焦虑值,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对疾病的治疗起辅助协作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评价心理干预方法在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中的辅助作用.方法 不同病程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教育程度的HPV阳性患者存在不同的焦虑情绪,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未干预组).采用健康教育、支持疗法、应对技巧等方法对干预组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治疗.治疗后将两组患者生活状态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实施干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焦虑值、睡眠时间、性生活频率、体重、免疫指标与未干预组比较有明显改善,经统计学分析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对存在焦虑情绪的HPV阳性患者治疗中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地改善HPV阳性患者焦虑值,提高患者心理健康程度,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对疾病的治疗起辅助协作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支持疗法、认知疗法、合理情绪疗法等心理干预措施.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和生存质量(QOL)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SAS、SDS和QOL评分均改善,其中观察组SAS评分为(43.17±6.13)分,低于对照组(50.23±4.32)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SDS评分为(45.34±6.57)分,低于对照组(54.78±4.92)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QOL评分为(62.34±4.58)分,高于对照组(51.72±6.27)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和护理方法的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措施对中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负性情绪的改善有很大帮助,而且生存质量相对好,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性情绪的改善效果.方法 将60例住院癌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一般(支持性)心理护理.观察组实施心理护理,心理指导及心理治疗等综合心理干预措施.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测查负性情绪程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负性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癌症患者实施综合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患者焦虑抑郁情绪,保持平衡适应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6.
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措施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心理状态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9年1月至2010年1月我院收治的9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措施基础上配合心理干预,评定治疗干预前后2组患者心理状况、焦虑程度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经过相应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焦虑紧张、悲观失望、失眠、情绪不稳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SAS评分分别为(45.63±8.37)分和(46.27±8.05)分,无显著差异.干预后2组患者的SAS评分均有所降低,分别为(28.23±5.43)分和(40.27±6.64)分.其中观察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显著,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焦虑与抑郁情绪,促进其心理状况向积极方向转变,提高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外来务工骨折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427例外来务工骨折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75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152例,给予心理干预认知疗法。应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状态焦虑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心理评估并分析比较。结果:两组积极应对平均得分为(2.55±0.467)分、(1.17±0.426)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焦虑平均得分为(37.48±5.457)分、(46.46±7.514)分,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1);社会支持对外来务工人员的积极作用R2值为0.379;焦虑对外来务工人员作用强度R2值为0.381。结论:外来务工人员骨折后焦虑情绪明显,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缓解其焦虑水平,促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成人牙科焦虑患者龋病治疗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2012年8月中山市人民医院口腔分院牙体牙髓科成人龋病患者135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随机分为干预组73例和对照组62例,干预组在治疗前充分沟通,讲解疾病相关知识、治疗过程,进行相应的心理指导以缓解患者紧张情绪,然后再进行龋病的充填治疗,对照组在无任何干预下进行龋病的充填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填写牙科焦虑量表,并比较其结果.结果:干预组治疗前后的焦虑症状明显减轻,牙科焦虑量表评分由治疗前的(12.9±2.8)分明显减小至(8.5±1.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的焦虑症状无明显变化,牙科焦虑量表评分虽由治疗前的(13.0±2.6)分减小至(12.6±3.0)分,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牙科焦虑量表评分(8.5±1.8)分明显小于对照组的(12.6±3.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龋病患者的口腔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理性情绪疗法在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60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支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理性情绪疗法;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程度均有降低,但观察组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t=7.7128,P=0.0001。结论理性情绪疗法对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2例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于入组时及心理护理干预4周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抑郁、焦虑负性情绪;简易智能量表(MMSE)评定认知功能,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观察组心理护理干预后SDS、SAS评分较干预前下降[分别为(34.45±5.12)分比(47.34±6.56)分,(33.52±4.87)分比(42.97±5.69)分],MMSE评分较干预前升高[(25.71±3.76)分比(19.25±2.24)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13.26,12.41,-11.87;P<0.05).干预后,观察组SDS及SAS评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40.22±5.73),(38.22±5.04)分],MMSE评分高于同期对照组[(21.03±3.3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4.81,4.29,-5.94;P<0.05).结论 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脑梗死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认知功能,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11.
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外科手术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120例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干预前后患者SAS评分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者SAS评分由于预前的( 45.35±5.98)分降至干预后的(32.10±5.12)分.结论 术前对外科手术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手术治疗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PICC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焦虑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接受综合性护理干预后的焦虑得分为(40.43±5.7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49.90±8.0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可明显缓解PICC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血管紧张素Ⅱ、MAP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患者MAP、AⅡ术日值较术前值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AⅡ术日值较术前值无明显变化,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42.33±2.09)分,对照组为(51.16±4.82)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有效减轻患者的心理应激,改善患者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李蓓  董瑞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31):7625-7625
目的 探讨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心理干预措施对心梗患者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68例急性心梗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心理干预措施.对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满意度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负性情绪均有好转,但治疗后干预组SAS评分(45.70±8.9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2.26±10.21)分(P<0.05);干预组SDS评分为(43.24±8.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79±9.94)分(P<0.05).干预组总满意度率为9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满意度率81.3% (P<0.05).结论 在优质护理服务中对心梗患者实施心理干预明显减轻了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促进患者产生良好的心情、乐观的情绪和战胜疾病的信心,使其处于最佳功能状态,增强抗病能力,促进康复.与此同时,在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时,增强了护患交流,增进了护患关系,大大提高了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15-317
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情绪障碍的影响。按照不同的方法把我院在2014年2月~2015年7月收治的124例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64例,同时接受心理干预以及规范药物治疗)和对照组(60例,只接受规范药物治疗)。在进过12个月的治疗后,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SDS(抑郁自评量表)以及SAS(焦虑自评量表)的评分。在经过12个月的治疗后,对照组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39.5±6.5,40.5±6.3)都高于干预组(28.3±6.2,28.3±4.1),干预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治疗冠心病介于治疗患者,在规范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提升其心理承受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合理情绪疗法(REBT)对改善中年意外伤害患者心身症状的效果,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有效的方法.方法 将120例中年意外伤害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在临床治疗的同时采用合理情绪疗法(REBT)进行心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不予特殊干预.两组分别于入院48~72 h和入院两周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分别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结果 干预组患者SAS、SDS标准分,干预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对照组干预前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与对照组干预后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不同住院日期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合理情绪疗法能有效改善中年意外伤害患者的不和理认知和情绪,为临床心理护理提供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心理干预措施对冠心病伴负性心理非介入治疗患者的意义.方法 将60例冠心病伴负性心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非介入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用心理干预措施.结束后对2组患者焦虑(SAS)、抑郁(SDS)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改善,但观察组SAS评分为(42.17±6.23)分,明显低于对照组(49.65±4.72)分;观察组SDS评分为(40.35±6.47)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1.68±4.93)分.结论 心理干预措施对冠心病伴负性心理患者的非介入治疗有很大帮助,建议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积极心理护理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负面情绪、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 年4月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积极心理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护理后情绪以及睡眠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为(7.2 ±1.8)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抑郁评分为(12.6 ±2.7)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9.4 ±1.2)分,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评分为(13.5 ±3.3)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睡眠质量评分(11.5 ±2.6)分,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评分(14.1 ±3.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积极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负面情绪,同时能够提升患者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索正念减压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干预效果.方法 将8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为4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每周2 h/次,连续8周共8次的正念减压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患者进行干预效果评估.结果 干预前,2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定得分无差异(P>0.05);干预8周后,上述指标均有改善.干预组经过8周正念减压训练后,焦虑得分(45.38±2.12)分和抑郁得分(59.00±1.88)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焦虑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牙周手术患者牙科焦虑症(DA)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牙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干预.采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DAS)测评两组就诊时焦虑状态,采用视觉模拟标尺评估比较两组术中焦虑及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就诊时DAS平均值为( 14.1±2.1)分,属较高畏惧,两组平均DA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焦虑及疼痛指数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牙周手术患者存在明显的牙科焦虑症状,心理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焦虑心理,减轻疼痛,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