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影响。方法选取采用人工血管进行血液净化患者60例次,按人工血管内瘘穿刺模式随机分成对照组(28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选择A穿刺模式:动一静脉点穿刺部位选择人工血管。观察组选择B穿刺模式:动脉点穿刺部位选择人工血管的静脉或动脉侧交替进行,静脉点穿刺部位选择自体血管。比较两种穿刺模式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通畅率及血管瘤发生率的影响。结果对照组平均透析次数、人工血管的平均穿刺次数分别为(208±56)和(416±112)均高于观察组的(482±60)和(482±60);对照组血管瘤形成比率(25.00%)高于观察组的(15.63%),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选择B穿刺模式优于选择A穿刺模式,不但可以延长人工血管使用寿命,而且能降低血管瘤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2007年6月~2008年11月,我科采用泡沫聚四氟乙烯(PTFE)人工血管成功为4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患者进行动静脉造瘘术,均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聚四氟乙烯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是自身血管条件差的尿毒症期患者重要透析备选途径,保持人工血管内瘘的正常功能对这些患者尤为重要。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闭塞是临床最常见造成透析通路失功的原因,本文评估AVG闭塞后不同治疗方法的有效率,总结AVG闭塞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3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因AVG闭塞就诊8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闭塞原因、时间及处理方法特点,将AVG闭塞分为急性期、早期、晚期。闭塞24 h以内的为急性期,7 d以内的为早期;7 d以上为晚期。结果急性期28例,行局部溶栓治疗,成功22例,余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早期26例,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成功21例,余5例行人工血管重建。晚期32例,人工血管重建34例次,包括人工血管静脉端-上臂肱静脉跨越式搭桥8例;人工血管静脉端-上臂贵要静脉跨越式搭桥7例,肱动脉-肱静脉AVG 5例,肱动脉-腋静脉AVG 4例,腋动脉-腋静脉AVG 4例,锁骨下动-静脉AVG 5例,插管透析1例。平均随访时间(29±14)个月(9~108个月)。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闭塞处理后1年初级通畅率为72.4%,累积次级通畅率为89.6%;2年初级通畅率为58.9%,累积次级通畅率为76.2%。结论 AVG闭塞后针对不同病因治疗可延长人工血管内瘘的使用寿命。急性期和早期AVG闭塞多可通过溶栓、Fogarty导管取栓治愈;晚期AVG闭塞多由于吻合口特别是静脉端内膜增生造成的狭窄、静脉老化等原因,单纯取栓再闭塞率极高,可通过人工血管重建,提高AVG远期通畅率。  相似文献   

4.
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72例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吻合口瘘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在术后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以胰岛素治疗,最后分析两组患者临床诊治效果。研究组患者吻合口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瘘口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取胰岛素药物治疗,有利于提高食管癌术后胃食管吻合口瘘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位动静脉内瘘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高位内瘘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高位动静脉内瘘术后6~9周,内瘘成熟60例患者,根据手术时间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向心性方向穿刺法(顺穿法)。对照组采用针头朝吻合口方向穿刺法(逆穿法)。观察两组1年内高位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皮下血肿、血栓形成及假性动脉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高位内瘘选择向心性穿刺方法,可以有效保护好高位内瘘,减少、延缓高位内瘘并发症的发生,延长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的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高压球囊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应用高压球囊行球囊扩张术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例的治疗效果,通畅率及并发症。结果自2013年3月至2013年11月共计治疗24例病例,男7例,女17例,平均年龄65.9±14.6岁。病变部位人工血管静脉吻合口狭窄占60%,人工血管内狭窄占33.4%。球囊扩张技术成功率100%,扩张压力10~18atm,无出血等并发症。6个月血透通路初级通畅率75%。术后6个月狭窄部位初级通畅率为69.8%±9.5%,初级辅助通畅率分别为91.3%±5.9%。结论高压球囊是提高人工血管动静脉瘘狭窄病变球囊扩张术技术成功率的保障,尤其是人工血管内的狭窄。但是术后通畅率的提高,有赖于加强术后访视以及更多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食管癌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手术外因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三年间,我科共施行食管癌、贲门癌切除术94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5例,其中死亡3例,吻合口瘘的发生率达5.3%,明显高于我科早年间0.77%的发生率。本组手术均为原手术组人员完成,故除外手术原因,其中4例存在某些其他因素。临床资料例1,男性,67岁,因“吞咽困难伴咽痛半月”入院。经食管镜检查确诊为食管上段癌。化验:ALB39.03g/L、A/G1.76、BILIT68μmol/L、Hb118g/L,余均在正常范围。1997年4月28日在全麻下经左颈、右胸、上腹行食管癌根治术,经过顺利,术后六天恢复良好,拔除胃管,…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如何防止食管胃吻合口瘘和狭窄。方法回顾性分析173例食管、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照组85例采用常规食管胃吻合方法,观察组88例采用食管胃不同平面吻合、吻合口加盖大网膜或下肺韧带,比较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吻合口瘘和狭窄发生率分别为1.14%、2.27%,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6%、9.4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胃不同平面吻合、吻合口加盖大网膜或下肺韧带可减少吻合口瘘和狭窄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随着食管外科技术的提高,胸中段以上食管癌的手术方式现以食管次全切除、颈部食管与胃吻合生建术为道选,即“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其优点是切除病变组织完全,清除淋巴组织彻底.……  相似文献   

11.
汝琨  赵晓霞 《全科护理》2013,(24):2251-2252
[目的]总结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病人溶栓治疗护理的方法和经验。[方法]采用双针法穿刺分别从人工血管动静脉吻合口端穿刺,尿激酶微量泵持续灌注溶栓,帮助人造血管再通。[结果]14例病人溶栓成功,溶栓失败10例,成功率为58.33%。[结论]双针法用尿激酶及时溶栓的治疗护理措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郭育华  庄丽萍  黄阿勤 《全科护理》2013,(30):2869-2869
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在透析过程中由于血管长期穿刺,导致穿刺处皮肤弹性差,针孔愈合欠佳,常有针眼处渗血的情况发生.渗血不仅浪费病人的血液,严重时常需要更换穿刺部位,增加病人的痛苦,增加成本,长期反复渗血会增加病人感染的机会,甚至会影响病人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寿命.渗血严重时用常规的棉球压迫很难起效.笔者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采用明胶海绵止血的方法,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与绳梯穿刺法比较,探讨钮扣眼穿刺法对动静脉內瘘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和內瘘寿命的影响。方法 随机分配首次使用动静脉內瘘透析的病人到绳梯穿刺组(A组),钮扣眼穿刺组(B组),观察5年。比较两组穿刺相关感染、狭窄、假性动脉瘤的发生率以及內瘘寿命。结果 两组各有6人入选。A组病人357个病人月发生一次穿刺点感染,B组病人329病人月发生7次(P<0.01)。二组病人均未发生內瘘血管感染。A组病人357个病人月未发生一次穿刺相关血流感染,B组病人329病人月发生一次(P>0.05)。A组病人357个病人月发生了4次需手术干预的穿刺相关狭窄,B组病人329病人月未发生一次(P<0.01)。二组病人各有一例次发生假性动脉瘤(P>0.05)。A组內瘘使用寿命短于B组(P<0.05)。结论 內瘘血管采用钮扣眼穿刺法有利于延长內瘘使用寿命,但穿刺点感染发生率高,提示采用钮扣眼穿刺法需注意优化消毒程序。  相似文献   

14.
汝琨  何金云 《护理研究》2015,(6):738-739
[目的]探讨以最佳的角度行血管穿刺为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AVG)血栓形成病人行溶栓治疗,以减轻疼痛刺激。[方法]将48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20°和40°从静脉上方对人工血管穿刺行溶栓护理,帮助再通。比较两种穿刺方法的疼痛程度、穿刺成功率、输液外渗、溶栓效果等。[结果]两组病人溶栓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40°从静脉上方穿刺病人感受的疼痛程度较轻,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成功率较高。[结论]行人工血管溶栓时进针角度的不同影响病人的疼痛程度感受及穿刺成功率,宜40°从静脉上方穿刺,以减轻病人疼痛,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李蕊 《临床医学》2012,32(5):124-125
目的探讨食管癌根治术后胸内吻合口瘘发生的护理对策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辉县市人民医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患者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6例术后经积极有效地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1例死亡,1例经再次开胸手术后行吻合口瘘处食管胃再次吻合术。结论有效地护理干预和预防,能够减少吻合口瘘发生的几率,降低住院时间和治疗费用,能够给患者带来切实的临床受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食管贲门癌术后伴发支气管哮喘与吻合口瘘的关系。方法:对我院1985年~2003年共行食管贲门癌手术1115例,术后伴发支气管哮喘与与吻合口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共发生吻合口瘘33例,发生年率为3.5%,治愈14例,治愈率45%,其中9例术后伴发支气管哮喘者,全部发生吻合瘘,无一例治愈。结论:食管贲门癌患者,凡有支气管哮喘慎重选择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吻合口瘘是食管癌手术后极为严重的并发症,死亡率高达50%[1],据国内外文献统计,其发生率3%~5%[2].2001年1月~2006年5月江苏省兴化市中医院外科共手术治疗食管中下段癌268例,术后发生胸内吻合口瘘8例,无1例发生护理并发症.为了更进一步提高护理质量,降低胸内吻合口瘘的死亡率,本文就胸内吻合口瘘患者的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1例食管癌术后胸腔吻合瘘的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观察、及早发现吻合口瘘、加强基础护理、引流管路的护理和重视营养支持及感染控制等。认为经积极治疗和护理,患者吻合口瘘可以愈合,患者可以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并发症二次手术的体会。方法对2007年2月至2010年9月23例食管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再次行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结果 23例吻合口瘘患者经再手术治疗后,存活成功率82.6%(19/23),死亡率17.4%(4/23)。其中3例死于重建术后再次发生瘘,致患侧胸腔感染及全身衰竭;1例隐性冠心病急性发作而死亡。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处理吻合口瘘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确诊后有二次开胸手术指征者应争取尽早再手术,可提高吻合口瘘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防治吻合口瘘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防治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食管癌及贲门癌手术病人防治术后发生吻合口瘘护理措施.[结果326例病人手术后发生吻合口瘘3例,1例吻合口瘘并发严重肺部感染、营养不良行再次吻合、胸廓改型、空肠造瘘手术后治愈出院,2例经保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针对食管癌及贲门癌术后吻合口瘘可能出现的原因,采取正确的护理措施加以预防和处理,能有效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