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术前雾化吸入对胸部手术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43例于我院行胸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8例患者术前4 d开始行雾化吸入,至术后5 d结束,统计手术前一天与入院时肺功能主要指标变化;统计术后2~5 d行雾化吸入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情况、术后连续5 d动脉血气变化的平均值,与术后常规应用雾化吸入(5 d)的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术后2~5 d血氧饱和度日平均值明显低于观察组。手术前1天观察组患者肺功能主要指标明显高于入院时(P0.05)。观察组术后5d Pa O2平均值为(92.30±5.10)mm Hg,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20±4.00)mm Hg(P0.05);Pa CO2平均值为(39.35±4.00)mm Hg,低于对照组的(44.21±5.00)mm Hg(P0.05)。结论术前雾化吸入可有效改善胸部手术患者肺功能,是一简便易行的方法,值得我们在临床上进一步探讨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氧饱和度监测在胸部手术老年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护理。方法:应用多功能监测仪对334例胸部手术老年患者进行血氧饱和度(SpO2)监测。据SpO2变化,对老年患者氧疗、吸痰等进行分析护理。结果:SpO2监测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动脉血氧的变化。但其准确性易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准确性;SpO2监测指标为术后观察病情,及时发现组织缺氧,以及调整氧流量、掌握吸痰时机提供可靠依据。结论:血氧饱和度监测能连续动态地观察机体氧合情况。对胸部手术后患者早期发现病情变化,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颅脑损伤患者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与超声雾化吸入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95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47例和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48例,超声雾化吸入组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法,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应用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法.比较两组对血饱和度的影响.结果: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比雾化前增加,而超声雾化吸入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雾化开始后比雾化前降低,两者比较氧气驱动雾化吸入组缺氧发生率显著低于超声雾化吸入组(P<0.05).结论:氧气驱动雾化吸入器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祛痰、预防肺部感染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雾化吸入对慢阻肺伴呼吸衰竭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本文将慢阻肺伴呼衰患者的实验组,非呼衰患者为对照组,均在血氧饱和度仪监测下行雾化吸入治疗。动态记录吸入前、吸入后的SaO2变化。将吸入前与吸入后5分钟,10-15分钟的数值取差值d,经t检验,得出实验组在吸入前后的SaO2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经t检测,P〉0.05,得出吸入前后的SaO2差异无显著性。并提出了有效的吸入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慢阻肺伴呼衰患者作为实验组,非呼衰患者为对照组,均在血氧饱和度(SaO2)仪监测下行雾化吸入治疗。动态记录吸入前、吸入后的SaO2变化。将吸入前与吸入后5分钟、10-15分钟的数值取差值d,经t检验,得出实验组在吸入前后的SaO2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经t检验,P>0.05。得出吸入前后的SaO2差异无显著性。并提出了有效的吸入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的观察及护理。方法 采用床边监护仪(型号:BSM-73)监测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 超声雾化吸入组测血氧饱和度比雾化前低5%~10%;而氧气雾化吸入组比雾化前增加4%~8%。结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更适合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消炎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颅脑外伤患者血氧饱和度与心率的影响.方法 将79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42例)和氧气雾化吸入组(37例),氧气雾化吸入组采用氧气作为气源,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超声雾化组采用超声雾化.比较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与心率变化,及胸闷、喘憋等缺氧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起声雾化吸入组血氧饱和度在雾化开始后比雾化前降低,心率增快.而氧气雾化吸入组血氧饱和度比雾化前增加,心率降低.超声雾化吸入组的缺氧发生率显著高于氧气雾化吸入组(p<0.05).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更适合使用氧气雾化吸入疗法,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抗感染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超声雾化吸入对血氧饱和度影响的观察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超声雾化吸入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为有效的临床护理操作提供实施依据。方法对5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雾化吸入时观察吸氧流量、雾化喷嘴与切口的距离以及雾化时间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行雾化吸入同时吸氧,给氧流量最佳为3~5L/min,雾化喷嘴与气管切口距离最佳为8~10cm,雾化时间最佳时间为15~20min。结论超声雾化吸入时氧流量、雾化喷嘴与切口距离、雾化时间影响患者血氧饱和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雾化吸入对慢阻肺患者血氧饱和度影响8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葛新华  腾鸿  李岱 《实用医学杂志》2004,20(10):1178-1178
雾化吸入是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时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通过雾化吸入可以直接进行抗炎、解痉、稀释痰液及扩张支气管等治疗,因而是临床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特别是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的一种有效手段。但常规的超声雾化治疗时往往会影响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产生一定的不良反应,如胸闷、憋气等,有时不得不中断治疗。本科自去年开始运用氧气驱动雾化面罩治疗COPD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并且避免了超声雾化吸入引起的不良反应,现以万托林雾化吸人为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雾化吸入患者血氧饱和度(SPO2)的影响。方法选择本科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2组患者入院后均常规予以抗感染、止咳、化痰、平喘、吸氧、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并予以雾化吸入;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雾化吸入综合干预。结果实验组患者的 SPO2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干预前血氧饱和度为86.96&#177;3.19,干预后血氧饱和度为88.34&#177;3.06;实验组干预前血氧饱和度为83.74&#177;4.17,干预后血氧饱和度为92.78&#177;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干预可提高患者对雾化吸入知识的了解,从而可提高治疗的依从性,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提高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水平。  相似文献   

11.
姜琴  茅志娟 《现代护理》2005,11(17):1425-1425
雾化吸入是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常用方法。在临床护理中。笔者常发现雾化后吸痰不易于被患儿家长接受,为了探索雾化后吸痰与不吸痰两种方法的效果,我科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对120例患儿进行分组对照观察,以求提高婴幼儿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雾化吸入对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血氧饱和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氧气雾化吸入和常规超声雾化吸入对全身麻醉脑出血术后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将64例脑出血开术后病人分为A组和B组各32例,A组病人使用氧气雾化吸入,B组病人使用常规超声雾化吸入,比较两组病人雾化吸入前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结果]A组病人治疗后血氧饱和度上升较B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气雾化吸入对提高脑出血开颅术后病人血氧饱和度优于常规超声雾化吸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颅脑外伤患者应用超声雾化吸入与氧气雾化吸入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 将128例颅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超声雾化吸入组和氧气雾化吸入组各64例.氧气雾化吸人组采用氧气作为气源,进行雾化吸入治疗.超声雾化吸人组采用超声雾化.采用X2检验比较2组患者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缺氧症状的发生率.结果 超声雾化吸入组血氧饱和度雾化开始后比雾化前低3%~8%,而氧气雾化吸入组比雾化前增加2%~6%.超声雾化吸入组的缺氧发生率显著高于氧气雾化吸入组.结论 颅脑外伤患者更适合使用氧气雾化吸入器,能有效达到稀释痰液,排痰、抗感染及提高血氧饱和度,改善通气功能之目的 .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不同雾化吸入方法对急性阻塞性帅疾病(AOPD)患儿血氧饱和度(SaO2)的影响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患AOPD的住院婴幼儿240例,将其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每组再分为氧气雾化组和超声雾化组.并在雾化治疗时监测SaO2的变化。结果 氧气雾化时SaO2明显升高(P〈0.01),雾化结束后的SaO2与雾化前比较却无显著的变化;但超声雾化吸入组的直症组,其SaO2显著低下(P〈0.01)。结论 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AOPD患儿的SaO2有显著影响,氧气雾化吸入比超声雾化吸入更适于AOPD的患儿;对雾化吸入后SaO2明显下降的患儿,改变护理措施往往能达到提升SaO2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不同吸痰方式对雾化吸入效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静意 《护理研究》2009,(8):2106-210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前后不同吸痰方式对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5例不能自行排痰的肺感染病人分为3组,A组于雾化吸入结束后10min进行吸痰;B组于吸痰10min后给予雾化吸入;C组先行雾化吸入,结束后10min吸痰,10min后再次给予雾化吸入。观察雾化吸入的效果。[结果]A组和B组干预前后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干预前后呼吸和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能自行排痰的肺感染病人,采取“先行雾化吸入,结束后10min吸痰,10min后再次给予雾化吸入”干预后,呼吸和SpO2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孙静意 《护理研究》2009,23(23):2106-2107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前后不同吸痰方式对雾化吸入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将75例不能自行排痰的肺感染病人分为3组,A组于雾化吸入结束后10 min进行吸痰;B组于吸痰10 min后给予雾化吸入;C组先行雾化吸入,结束后10 min吸痰,10 min后再次给予雾化吸入.观察雾化吸入的效果.[结果]A组和B组干预前后呼吸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干预前后呼吸和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不能自行排痰的肺感染病人,采取"先行雾化吸入,结束后10 min吸痰,10 min后再次给予雾化吸入"干预后,呼吸和SpO2有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后定时吸痰对治疗婴幼儿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随机分为A组(雾化吸入后不吸痰)、B组(雾化吸入后10~20 min吸痰)及C组(雾化吸入后30 min吸痰)各40例.三组均予抗感染、抗病毒、退热及雾化吸入治疗,除A组外,其他两组在此基础上配合翻身、拍背,然后吸痰,比较三组患儿雾化吸入前后的血氧饱和度上升值和咳嗽消失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结果:B组血氧饱和度上升值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肺部罗音消失天数为(5.23±2.48)d,短于A组(7.11±2.87)d及C组(6.10±2.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后10~20 min吸痰最佳,对婴幼儿肺炎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2种雾化吸入方式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影响,为临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选择最佳的雾化吸入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纳入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空气压缩雾化吸入)和B组(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动态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雾化吸入前后的脉搏血氧饱和度、脉率、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与空气压缩雾化吸入相比,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的方法会明显提高脉搏血氧饱和度、降低呼吸频率,同时不会影响脉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气压缩雾化吸入+氧气雾化吸入可更有效提高老年COPD患者的脉搏血氧饱和度,空气压缩雾化吸入能更有效降低患者的呼吸频率,临床应根据老年COPD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最适宜患者的雾化吸入方式,从而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于萍  崔雪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0):1899-1901
目的探讨急性阻塞性肺疾(AOPD)患儿采用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住院患儿360例,分别随机给予超声、氧气和空气压缩泵雾化吸入治疗和常规护理,监测患儿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分析实验数据。结果两组在雾化前和雾化5min时差异具有极显著意义(P<0.01),超声组和氧气组雾化前后,以及压缩泵组雾化5min时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不同雾化吸入方式对AOPD患儿的SpO2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氧气雾化吸入比超声和空气雾化吸入更适于AOPD的患儿,对雾化吸入后SpO2明显下降的患儿应及时采取合适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雾化吸入是辅助治疗婴幼儿肺炎的常用方法.在临床护理中,笔者常发现雾化后吸痰不易于被患儿家长接受,为了探索雾化后吸痰与不吸痰两种方法的效果,我科于2002年10月~2003年12月对120例患儿进行分组对照观察,以求提高婴幼儿肺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