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上已广泛应用,成为输液治疗的主要工具,尤其在抢救危重患者和静脉营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具有减少血管损伤、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的优点。但在应用过程中也带来了一些不良影响,如对长期留置的患者常导致某些并发症的发生。有研究表明,随着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延长,在穿刺点及近心端易出现炎性反应,发生静脉炎。  相似文献   

2.
碘伏局部湿敷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余瑛瑛  郏笑 《护理与康复》2009,8(5):414-415
目的观察碘伏局部湿敷对延长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效果。方法将90例食管癌手术后行浅静脉留置针置管输液的患者按手术顺序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在静脉穿刺上方1.0 cm处沿血管走向用碘伏纱布湿敷,对照组未用碘伏湿敷。结果静脉炎发生率观察组(28.9%)显著低于对照组(84.4%)(P〈0.01);观察组留置时间≥4 d者(86.7%)多于对照组(35.6%)(P〈0.01)。结论用碘伏局部湿敷可以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延长置管时间。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静脉留置针不同穿刺部位留置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头、脚、手不同部位行静脉留置针穿刺的留置效果。方法 :对 5 8例 1 92次静脉留置针穿刺随机分为头穿刺组、脚穿刺组及手穿刺组 ,各组采用常规穿刺方法。对其留置效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患儿的头、脚及手等不同部位行留置针穿刺留置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 (P >0 2 ) ,头穿刺组有 4次脱针现象。结论 :穿刺部位 (头、脚、手 )对留置针的保留时间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2种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应用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急危重病人和静脉穿刺困难的病人中应用广泛,留置针的应用既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的合理应用可减少使用留置针的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本人将2种保护膜的应用方法进行了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浅静脉留置针保护膜更换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实用护理杂志》2002,18(6):46-47
  相似文献   

6.
在静脉留置针的实际应用过程中,我们发现部分患者的穿刺部位发生感染现象,而静脉穿刺部皮肤消毒效果直接关系到医院感染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因此,我们对常规消毒方法进行了改进,有效的降低了感染性静脉炎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住院患者260例,其中男160例,女100例,年龄3~55岁。静脉留置针输液的儿童组140例,年龄3—10岁,要求营养良好,无感染性疾病及皮肤病;成人组120例,年龄18—55岁,  相似文献   

7.
浅静脉留置针不同封管方式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为探讨不同封管方法对浅静脉留置针使用天数、堵管、肿胀、浅静脉炎的影响。将300例行浅静脉留置针输液的病人随机分为ⅠA、ⅠB、ⅡA、ⅡB4组,对留置针上小开关的关闭方法进行观察和对照。结果 改变浅静脉留置针上小开关关闭顺序,可使封管操作简单化;而改变浅静脉留置针上小开关关闭位置,可有效减少堵管发生率,增加静脉留置针留置天数。  相似文献   

8.
腹水是肝病、肝硬化病人较严重的一种并发症,而腹腔穿刺术是临床治疗中减轻病痛的一种方法。以往一般采用腹穿针连接注射器的抽吸方法排放腹水,此种方法不但耗时长,而且,反复抽吸还增加了腹腔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寻找更可靠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方法]将250例病人按入院日期单双日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穿刺,观察组采用改进后的方法穿刺,观察两组穿刺成功率、术中漏血率。[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漏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后的浅静脉留置针穿刺方法可显著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漏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进浅静脉穿刺留置的临床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 选取2010年1月~2010年6月在本院呼吸内科行浅静脉留置输液的1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及实验组(86例).实验组采用改进的浅静脉穿刺、固定、护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浅静脉留置穿刺护理方法.比较2纽患者穿刺疼痛程度、患者对静脉留置接受程度、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实验组穿刺疼痛程度较对照组减轻(p=0.015),且实验组患者对留置针接受程度更高(p=0.031).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 通过改进浅静脉穿刺置管护理方法,降低了穿刺留置时的疼痛感,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提高了患者对浅静脉留置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浅静脉留置针的临床护理。方法将400例应用浅静脉留置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2组,每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常规正压封管、冲管、消毒、更换输液器。观察组采用新的护理方法:封管注射器针头斜面刺入肝素帽内先缓慢推封管液,至1 mL时边推注射器边距留置针近端(约1~1.5 cm)处关紧小开关后再拔除注射器;对肝素帽先用酒精棉球擦试10 s后再用0.5%碘伏消毒2次;持续输液者,对穿刺肢体间歇性地进行湿热敷,每2小时1次,每次20 min,并嘱患者保持输液肢体与心脏平齐或稍高,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换药时改变导管圆盘的固定位置。观察比较2种护理方法静脉留置针引起静脉炎、堵管、液体外渗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堵管、液体外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采用新的护理方法可减少静脉炎、堵管及液体外渗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比较新生儿应用在不同部位进行穿刺的留置效果。方法:将300名新生儿随机分为A、B、C三组,分别选择腋静脉(A组102例)、头皮静脉(B组98例)和四肢静脉(C组100例)行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三组留置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三组比较,A组留置时间最长(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P<0.05)。结论:选择腋静脉行留置针穿刺具有留置时间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儿痛苦小等优点,可作为新生儿静脉留置针输液时首选穿刺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留置针的留置效果及患者对使用满意度的情况.方法 将100例使用留置针静脉输液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在静脉留置时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积极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静脉的选择,合理安排输液顺序和封管方法).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静脉留置针满意度评分、静脉留置时间和患者单静脉的再用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0%,较对照组的48.00%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对浅静脉留置针提供了有效的护理,可提高留置效果,延长留置时间,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16.
静脉留置针具有导管软、不易损伤血管的优点,既保护了病人的血管、保证输液时的安全、减少病人对输液的心理压力、便于肢体活动、使病人在输液时感觉更舒适,又能配合临床合理用药、提高疗效、减少治疗费用;另外,还可避免医护人员因多次输液穿刺产生的意外扎伤和感染、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新法浅静脉留置针穿刺置管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吸取为血管条件不佳的病人进行穿刺置管的失败点,寻求浅静脉置管新方法以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病人因反复穿刺烫而带来的痛苦.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100例病人分成2组,分别采用传统方法及新方法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操作.结果实验组穿刺成功率达97.9%.经统计学处理,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对于血管条件不佳者,新方法置管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儿浅静脉留置针直接滴入采血的可行性。方法 将住院患儿200例,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完全随机分为2组,每组100例,实验组应用24G型留置针穿刺浅静脉直接滴入采血法(以下简称滴入采血法),对照组应用股静脉采血法,比较一次性成功率、溶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的高低。结果 滴入采血法一次成功率高,溶血、血肿等并发症发生率低,并且采血后可接上输液。结论 滴入采血法较股静脉采血法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孙黎进 《全科护理》2011,(30):2771-2771
浅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应用日渐广泛,既为抢救休克、危重病人提供了快捷通畅的静脉通路,又减轻了烦躁病人反复穿刺的疼痛及护士的工作量。1临床资料2009年1月—2009年12月均使用威海洁瑞公司生产的Y型静脉留置针,我科共对568例病人采用了静脉留置针,年龄32岁~86岁;肺气肿134例,肺源性心脏病128例,冠心病125  相似文献   

20.
浅静脉留置针临床应用及护理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杨金梅 《天津护理》2004,12(2):120-121
早在60年代,静脉留置针就被欧美国家作为头皮针的替代物而普及使用,成为临床输液的主要工具。近年代,国内一些医院已相继在临床治疗中应用静脉留置针技术。随着静脉留置针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多地认识到留置针的优势,可减少静脉穿刺次数,减轻患者的痛苦,保护了穿刺的静脉,提高护士工作效率,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随着静脉留置针用于静脉输液在临床的普及应用,对于这项技术操作程序的规范、有效的穿刺置入技巧以及封管药物及时间等也尚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提高,现将其护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