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探讨老年肠造口患者造口定位及造口护理的方法,减少老年患者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3月我科行术前定位的肠造口患者60例,术前由造13治疗师、床位医师、护士、患者共同参与造13定位,急诊手术由手术医师进行;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进行造13护理,预防和治疗造VI并发症。结果:本组术前定位的肠造口患者术后发生皮肤黏膜分离11例,造口周围炎14例,造口回缩6例,造口旁疝4例,造口脱垂1例。结论:术前造13定位使患者更容易接纳造口的存在,主动参与造口的护理,促进了护患关系,减少了造口患者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肠造瘘口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肠造瘘口患者的护理资料.结果56例肠造瘘口患者均对造瘘口血运、更换清洗护理造口袋的方法、购买造口袋途径和复诊联系全面了解,术后有8例发生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均恢复良好.表明对肠造瘘口患者进行围术期整体护理,术后恢复较好,对临床护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造口评分表对减少非住院肠造口患者(造口人)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将186例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93例.A组在住院期间即与护士共同使用造口评分表直至延续出院后患者独立使用,而B组常规护理,未使用造口评分表.2组在出院后1,3,6个月电话随访及上门随访,了解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对照2组并发症,A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4.0%,丽B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为36.6%,且2组患者对自我的满意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使用造口评分表能明显减少肠造口并发症的发生,大大提高肠造口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造口评分表在肠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0例肠造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造口评分表,比较2组患者造口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DET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各项内容评分高于对照组,造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4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造口评分表应用于肠造口患者的护理中,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直肠癌术后行永久性肠造口患者数量逐年上升,而患者接受的专业护理往往随着出院而终止。因此,肠造口患者的自护能力较差,造口及周围皮肤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增加了造口护理的困难及经济负担,甚至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本文对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模式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延续护理模式的内容,旨在为后续开展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延续护理相关干预研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和生命质量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以肠造口定位吻合率为专科质量指标在造口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5月1日~11月30日设置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前的55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按照常规方法进行造口定位;将2017年12月1日~2018年6月30日设置专科护理质量指标后的65例患者设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适时进行专科质量指标监测。比较两组患者肠造口定位吻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造口定位吻合率由对照组的70. 9%提升至定位后的86. 1%,并发症发生率由25. 5%下降至9. 2%,两组造口定位吻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将肠造口定位吻合率作为造口护理的专科质量指标,可以有效降低造口患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促进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乡村永久性肠造口患者出院后的造口情况,为提高肠造口患者生活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造口门诊复查、电话回访、家庭访视、造口联谊会的方式,对36例因各种肠道疾病实施永久性肠造口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出现造口并发症有25例(69.4%),其中造口周围皮炎12例,造口旁疝10例,造口脱垂、造口水肿、造口局部肿瘤复发各1例。能完全进行造口自我照顾28例(77.8%),每天用于造口护理的时间小于30min占44.4%,平时不用造口袋3例占8.3%,只有6.1%使用质量好的两件式黏贴造口袋。结论对乡村永久性肠造口患者需给予更有针对性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149例小儿肠造口并发症分析及其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儿肠造口围造口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49例肠造口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49例肠造口患儿,随访128例,共56例病人发生164例次并发症,主要的并发症为营养不良(54.69%)、电解质紊乱(29.69%)、造口周围皮肤糜烂湿疹(23.44%)、造口肠管脱垂(8.59%)、造口肠管回缩(3.91%),均二期顺利关闭造口。[结论]小儿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小肠造口的并发症较结肠造口多见;专业造口技术、造口护理方法与并发症发生率及二期手术的成功率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上海地区肠造口患者对造口护理门诊需求现状,分析造口袋使用情况。方法 2011年2月至2012年10月,便利抽样法选取在上海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造口护理门诊就医的肠造口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调查就医的主要原因以及造口袋使用现状。结果无并发症而以购买造口袋为主要就诊目的患者有95例,占60.9%;由于并发症就诊者为25例,占16.0%。患者就诊中的造口问题都得到了造口师的对应处理,有103例患者主动向造口治疗师咨询了与造口护理相关的问题,占66.0%。有100例患者能做到2~5d更换造口袋,占64.1%;在造口袋的选择上,有144例患者选择使用开口式产品,占92.3%;62.5%的患者存在造口袋使用问题。结论上海地区的肠造口护理门诊,能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造口术后护理,使患者得到连续全程的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赋能教育对预防性肠造口患者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科室行预防性肠造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7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自入院开始进行赋能教育,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一个月后的造口适应能力、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出院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的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赋能教育能增强预防性肠造口患者的造口适应能力及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1.
鲜雪梅  石文莉  项伟岚 《护理与康复》2015,14(8):703-706+711
目的探究肠造口患者发生造口并发症后自我管理的体验,为临床护理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生命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9例发生肠造口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运用Giorgi现象学研究方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得出并发症发生后的体验、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最希望获得的帮助3个主题。肠造口并发症患者的主要心理体验有担忧、愤怒和自我效能感下降,肠造口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有信息缺乏、自理能力低下和医疗条件有限,患者最希望获得信息支持和更多更便捷的医疗资源。结论肠造口患者需要更多的信息和心理支持,医护人员应帮助肠造口患者增强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能力,为其提供延续性护理以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2.
总结76例临时性肠造口还纳术患者的全程化护理,主要包括吻合口护理、术前检查、造口周围皮肤护理、肛周皮肤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显示76例患者均于肠造口术后3~6个月完成造口还纳术,术后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护理效果佳。认为全程化护理可减少造口还纳术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构建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6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肠造口患者139例为对照组,2021年7月-12月收治的肠造口患者159例为干预组。对照组采取常规造口护理程序,干预组实施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比较两组自我护理能力及造口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干预组出院后1、3个月自我护理能力高于对照组,干预组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实施基于场论的肠造口患者全程照护策略,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降低造口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结肠造口的护理管理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我国现有永久性肠造口患者100万,每年约有10万人因患大肠疾病或外伤而接受肠造口术。因此,加强结肠造口术后的管理工作,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造口患者的生命质量,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造口护理的进展、造口袋的选择使用、结肠造口灌洗法、造口周围皮肤管理、结肠造口并发症的预防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告11例小肠双腔造口患者肠造口的护理。方法注重小肠双腔造口的局部管理,加强肠内营养及肠液回输时的护理。结果 11例患者肠造口血运良好,颜色红润,肠内营养及肠液回输耐受较好,未发生周围皮肤破溃、腹胀腹泻及堵管等并发症,患者营养状况改善良好。结论小肠双腔造口为暂时性造口,良好的护理可以减少和杜绝并发症的不必要发生,与患者营养等治疗同步进行,为患者的下次手术做好充分准备,使患者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额外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6.
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是肠造口术后并发症之一,是肠造口处黏膜与腹壁皮肤的缝合处发生分离.多发生在术后1~3周,肠造口开口端肠壁黏膜部分坏死、黏膜缝线脱落、伤口感染、营养不良、糖尿病导致肠造口黏膜缝线处愈合不良,使皮肤与肠造口黏膜分离形成开放性伤口[1].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我科共有15例肠造口黏膜皮肤分离患者,经过精心护理,均治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鲍丽超  蔡建利  陆烈红   《护理与康复》2017,16(5):491-494
目的观察ADOPT模式对肠造口患者出院过渡期自我护理的干预作用。方法将50例结肠造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ADOPT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比较出院2个月后两组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对肠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评价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量表得分及肠造口知识掌握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2%,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ADOPT模式较传统健康教育方法更能提高肠造口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肠造口知识的掌握程度,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肠造口患者恢复期并发症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静蕙  王凌 《中国综合临床》2004,20(11):1039-1040
目的 探讨肠造口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 4 3例肠造口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发生并发症 2 3例 ,其中肠造口发生缺血、坏死 2例 ,肠造口出血 3例 ,皮肤粘膜分离 2例 ,感染 4例 ,周围皮肤炎症 7例 ,肠造口回缩 2例 ,狭窄不全梗阻 2例 ,造口旁疝 1例。结论 对肠造口患者术前注意合理确定肠造口部位 ,术中造口肠管系膜游离充分 ,彻底止血 ,注意造口皮肤切口大小及肠管提出腹壁的长度等操作 ,术后关注肠造口的康复及合理治疗是降低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206例低位直肠癌肠造口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及术后延期综合护理,造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做好造口护理及患者综合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少数民族地区肠造口患者院外延续护理的管理模式。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150例患者通过造口门诊进行门诊随访、电话随访、入户随访、健康教育等方法进行院外延续护理,并比较院外延续护理开展前和开展6个月后的患者造口知识、态度、生活质量、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肠造口患者的造口知识、态度、生活质量均提高(P<0.01),造口并发症发生率下降(P<0.01)。结论对边疆地区肠造口患者实施院外延续护理,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