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 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 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 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072582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的调查研究/杨顺秋…//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7A).-22~24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云南省护理人员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有效的防护对策。方法:利用组织护理学术活动机会,对云南地区15所医院的323名护士随机发放问卷调查表,对调查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结果:323名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为92.26%;护龄短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护龄长的护士,两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静脉输液操作中以针头用后重新套入针帽、吸取药液配液体时、安装或取下注射器/输液器针帽时较其他环节更容易发生针刺伤。针刺伤前接种乙肝疫苗的护士仅占55.36%;针刺伤后能够采取正确处理方法的护士仅占52.34%;对针刺伤防护知识基本了解的护士仅占26.85%;针刺伤好发部位以手掌居多,占78%。结论:静脉输液操作中针刺伤已成为护士最常见的职业损伤,增强护士安全防护意识至关重要,应制定静脉输液中防止针刺伤的规范操作流程,建立静脉输液针刺伤报告及回访制度,提高静脉输液器材的安全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对护士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1针刺伤及其防护针刺伤的预防:①禁止双手回套针帽。②任何时候不要弯曲、损坏或剪割针器。③不要将手指深入容器内。④处理针器不要太匆忙,手持无针帽的注射器时,行动要特别小心,以免刺伤别人或自己。⑤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锐器收集箱中,使用锐器收集箱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可降低50%。  相似文献   

5.
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及其防护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针刺伤是目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性伤害,护士是医务人员中发生针刺伤的高危人群,护士职称的差异对针刺伤发生存在着影响,护士最易发生针刺伤的操作环节为回套针帽.针对护理人员发生针刺伤的现状提出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临床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为做好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临床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调查期间从该医院临床一线护士中共查出99例发生职业暴露,其中实习护士占62.63%,护士占26.26%,护师以上职称人员占11.11%。在护士职业暴露中,以针刺伤为主,其中静脉采血和输液拔针占58.59%;注射胰岛素后双手回套针帽刺伤占13.13%。暴露源血源性病原体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47.48%,其他依次为丙型肝炎、艾滋病病毒和梅毒螺旋体。结论该医院临床护士职业暴露人群主要是实习护士和初级职称护士,以针刺伤为主,加强培训和规范操作流程为主要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铜仁市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情况,分析发生针刺伤相关因素,为临床护士针刺伤预防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4月,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铜仁市四家县级医院551名临床护士2014年1-12月的针刺伤情况进行回顾调查。结果调查发现315名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占57.17%。其中2014年1-12月份有158例次临床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占28.68%,针刺伤的发生与临床护士的年龄、工作年限、职称显著相关,针刺伤主要依次发生在配制药液、分离针头、回套针帽、操作注射、处理用物等操作环节上。结论铜仁市县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较高,发生血液感染的概率大;主动上报不积极,工作环境影响了护士职业防护依从性,应积极采取措施干预,降低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确保临床护士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李爱  芦珊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2):2961-2961
目的 探讨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为制订有效的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例护士针刺伤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75.0%的针刺伤发生在操作后整理用物、回套针帽、处理废弃物等环节;发生部门以ICU(40.0%)、神经外科(30.0%)为主;95.0%针刺伤人员未戴手套.结论 护士缺乏职业安全防护意识,亟需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健全针刺伤报告与监测体系,并通过制订相关措施降低针刺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诊疗工作中发生针刺伤频率及报告情况,探讨职业安全管理模式。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200名临床护士进行针刺伤经历及相关问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的200名临床护士在工作期间针刺伤发生率为98%;有13.2%被针刺伤人员每年刺伤均大于1次。针刺伤涉及到的操作主要有处理医疗废物、处置针头或注射器、准备注射的过程中等。有33.7%护士发生针刺伤时会上报,能及时报告的占15.8%,从来不报告的占19.8%。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发生频率高,报告率低,防护意识淡漠,职业安全制度不健全。  相似文献   

10.
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志翔  李宛  李恩慈 《护理研究》2005,19(16):1440-1442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院241名临床一线护士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41名护士中最近6个月发生过针刺伤的185人,占76.8%,主要为注射或抽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中(28.2%)和浸泡前取下针头时(29.6%);操作时不戴手套的124人(51.5%);针刺伤后没有向上级汇报的21 0人,占87.1%;针刺伤后表现为无可奈何的125人(51.9%),感到害怕的96人(39.8%);护士认为领导对针刺伤不重视的169人,占70.1%;伤后能采取较正确的方法处理伤口的仅占44.0%.[结论]护理人员防护意识淡薄,针刺伤发生率高,刺伤后大多数护士出现不良的情绪反应,缺乏必要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1.
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是核医学科常见检查之一,是判断总肾和分肾功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经静脉注射99 mTc-DTPA后,应用ROI技术,获得不同时间的计数和时间放射性曲线,以此来计算肾小球滤过率,以综合了解肾脏的形态、功能和尿路通畅情况,对各种肾病的肾功能进行判断,对各种肾病的疗效进行观察及移植肾监护.其检查方法为静脉弹丸注射显像剂后,立即启动开关进行动态采集,注射前后需分别测量注射器中的放射性计数率,相减后,求出注入体内的总计数率.由于注射后需测量注射器中的放射性计数,则操作时需回套注射器针帽,根据医院感染控制要求,不能回套针帽,以避免针刺伤发生,但是如不回套则会令剩余放射性药物从针头溢出导致污染,同时也更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为此我科自行设计了注射器针帽回套装置,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405,自引:7,他引:405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刺伤原因、环节,有关防护的概念及安全操作行为等问题.方法采用便利抽样对参加全国护理学术会议及北京7家医院部分临床护士共1075名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被调查护士中866人发生过针刺作,发生率80.6%;被调查者年人均刺伤3.5次,其中74.5%被污染针头所刺伤;操作后整理用物特别在处理使用过的针头时刺伤率高达36.0%;护士在取静脉血及输液时戴手套率很低,仅7.7%,回套针帽率高达57.0%;在刺伤发生后向上级何等了汇报的仅占10.2%.结论临床护士的防护意识淡漠,针刺伤发生率高.因此,加强"全面性防护"概念的教育、建立并执行全面性防护措施是当前职业防护面临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省级医院临床护士针刺伤的现状,探讨防范措施。方法对医院临床一线工作6个月以上的护士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 305名被调查者中有238名曾经发生过针刺伤,占78.03%;有62人发生针刺伤114次。其中45人次被污染针头刺伤,占39.47%,污染针头刺伤中患者证实有HBV、HCV、HIV、梅毒占42.22%。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整理用毕的锐器物、采血、抽吸药液、回套针帽及输液等环节;发生针刺伤后71.93%护士处理方法正确,38.60%护士进行了上报。上报人员中处于感染风险的24人次,共支出额外医疗费用17 674元。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高、危害大、上报率低、预防费用大,应推广使用安全针具,加强教育培训,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及健全针刺伤上报机制,以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及危害。  相似文献   

14.
780名临床护士针刺伤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护士针刺伤害情况及其发生影响因素,探讨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2005年8~10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各级医院护士1年内发生针刺伤情况.结果 不同年限护士针刺伤预防知识认知差异显著,资历越高,认知程度越高.针刺伤率以内科系统最高,外科系统次之,门诊、辅助科室最低;注射器用后毁形、操作后丢弃时被刺伤者最多.受伤后伤口处理正确者仅占44.0%.结论 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很多,要着重从减少护士注射操作量、严守操作规程、加强废物处理管理、督促护士坚持标准预防和足够的个人防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5.
临床护士针刺伤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在工作中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预防措施与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210名不同科室、护龄的临床一线护士1年内发生利器损伤的次数、环节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175名(83.3%)护士发生过针刺伤,共发生315例次,人均发生1.5次;最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前5项操作环节分别是回套针帽、收集废针头,吸取药液及配药,注射与拔针;低年资的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高年资护士(P<0.01);不同科室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临床护士是针刺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医院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安全教育。提高自我防护意识,明确针刺伤易发生的环节,规范操作行为,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护士给献血员采血拔针后,为了防止被针刺伤感染疾病,已禁止护士用双手回套针头,但护士手持裸露的针头热合血袋胶管的过程中,仍存在被针刺伤的危险.  相似文献   

17.
王秀菊  刘娜  唐翠卿 《家庭护士》2009,7(14):1303-1304
[目的]调查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及引起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 对2007年6月-2008年7月在我院完成毕业实习的166名护生做问卷调查,收集并分析问卷.[结果]被调查护生中132名护生发生过针刺伤,占79.52%;拔下和回套针帽为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占43.55%.[结论]护生初到病房实习,环境生疏、工作压力大、操作技术不熟练、经验不足、缺乏相应的职业防护知识是发生针刺伤的主要原因.加强护生岗前及临床的防护教育,严格规范护理操作是减少针刺伤的有效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廖飞  何彩娣 《护理与康复》2014,13(8):796-797
观察针刺伤防护教育对实习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影响。对212名实习护士在进入临床实习之前进行针刺伤防护教育,包括安全防护教育、基本功训练、规范正确处理锐器和模拟针刺后的应急处理,调查实习护士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针刺伤发生率,并分析发生的主要原因。212名实习护士中发生针刺伤56人,发生率26.42%,其中针刺伤发生1次42人、2次10人、2次以上4人;针刺伤发生原因针帽回套居首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单手回套针帽法处置用后的内瘘穿刺针,对降低血透室护士针刺伤发生事件和减轻环境污染的效果。方法对380例使用动静脉内瘘透析的尿毒症患者透析后内瘘穿刺针采用单手回套针帽法处置(观察组)和常规方法处置(对照组),比较两组处置方法所需时间、护士发生针刺伤次数及环境污染的情况。结果观察组处置内瘘穿刺针所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针刺伤发生次数及环境污染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单手回套针帽法能明显降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次数,减少了血透后内瘘穿刺针含有的血水对环境造成的污染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在毕业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探讨容易发生针刺伤的受伤环节.方法对432名毕业于26所护理学校的2001届护理毕业生进行了回顾性问卷调查.结果在毕业实习期间,432名实习护生在10个月实习期间发生针头刺伤总计967次;在回套针头帽这一环节发生针刺伤的情况最多,占27.9%.结论不正确的操作习惯是针刺伤发生的主要原因;绝大多数学生上岗前未接受过系统的有关针刺伤的防护教育及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