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救治四川地震后伤员转运伤员途中心理护理策略.方法 对转运的52例伤员按年龄段分组,每组伤员分别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并观察效果.结果 在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后,52例伤员抵达后方医院时心理状况明显好转,对康复充满信心.结论 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可以舒缓伤员的不良情绪,减轻应激损害,减少转运途中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震后成批伤员救治过程中,抗震病区实行无陪护的护理服务模式,使成批伤员得到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护理服务质量,达到政府满意、社会满意、患者满意。方法通过介绍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成功救治护理46例灾区伤员,根据灾区伤员特点和需要,从心理护理、基础护理到疾病护理,给予全程无缝隙优质护理服务。结果 46例伤员零死亡,无一例交叉感染及并发症发生,无一例差错事故发生。结论优质护理服务工程在抗震病房得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突发地震灾害发生后,伤员救治中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护理部采取正确的实施对策,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结果]成功救治伤员231人,无护理差错、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部根据地震伤员特点,迅速启动紧急预案,及时应用护理管理策略、采取措施,可确保地震伤员成功救治.  相似文献   

4.
探讨汶川地震中大批量伤员救治与护理的有效做法.根据地震伤的创伤特点,通过对大批量伤员救治区域划分,即:伤员分类救治场、紧急手术区、缓冲医疗区和应急治疗区.使伤员能快速通过有效分类及时得到救治.依据地震伤的急救护理特点,采用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伤员施救.及时建立的"一场三区"救治区域和快速而准确的急救护理流程为成功抢救伤员生命赢得了时间.快速的分类区域划分、准确的分类救治、有效的急救护理流程是抢救批量伤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5.
汪娟  吴雪琼 《全科护理》2011,9(21):1943-1944
[目的]总结突发地震灾害发生后,伤员救治中的护理管理策略。[方法]护理部采取正确的实施对策,通过加强组织管理,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实现人性化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和护理安全。[结果]成功救治伤员231人,无护理差错、并发症发生。[结论]护理部根据地震伤员特点,迅速启动紧急预案,及时应用护理管理策略、采取措施,可确保地震伤员成功救治。  相似文献   

6.
大批地震伤员长途转运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611例地震伤员长途转运的护理体会.转运前做好充分准备工作,转运途中加强心理护理、安全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及到达终点前的准备,到达目的地后迅速有序转送至各大医疗机构救治.可提高地震灾难伤员长途转运的安全性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报告了汶川大地震前线医院护理应急管理的经验.地震发生后,通过对医院护理人力资源进行评估、调整管理模式、简化服务流程、改变排班方式、统一管理和调配人力资源等方法,使2 196例地震伤员得到及时接诊和救治,无护理不当引起的并发症,并圆满护送832例地震伤员千里安全大转运.  相似文献   

8.
王亚琼 《护理研究》2009,23(27):2501-2502
2006年2月-2007年7月我院分别成功地救治了两批瓦斯爆炸伤伤员,现场均发生在井下工作面,送入我院的59例危重伤员全部抢救成功,临床治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非骨科专业病房收治地震骨科伤员的护理组织管理情况。结果非骨科专业病房在汶川大地震后集中收治地震骨伤伤员680例,由于组织管理得当,保证了伤员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未发生一例护理并发症和护理差错。结论在突发大批骨伤伤员的特殊情况下,启用非骨科专业病房集中收治骨伤专科伤员的方法是必要和可行的,加强组织管理,是保证救治工作顺利的关键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突发群体性创伤在急诊室的急救护理过程.方法:对2010年7月28日南京发生的一起群体性爆炸案,快速启动应急预案,采用检伤分类、分区间救治、开通绿色通道,成立物资筹备组、做好离院患者的病情评估等急救措施.结果:在出现首例伤员至最后1名伤员急救耗时2 h 45 min,共救治伤员124例,无1例发生漏诊、延治的现象.结论:在群体性伤员的抢救过程中,完善的组织管理、充分的资源利用、有力的后期保障,能最大限度地抢救伤员生命,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中创伤合并气性坏疽的救治护理路径.方法 启用气性坏疽防治应急预案,对18例创伤合并气性坏疽病例进行有序的紧急生理和心理救护.结果 18例伤员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渐好转,心理创伤得到平复,无交叉感染发生.结论 气性坏疽防治应急预案为医护人员救治灾后气性坏疽指引了方向,保证了救治气性坏疽伤员绿色生命通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灾难救援护理人员抽组方案的构建,提高护理应急能力及伤员救治成功率.方法:分析灾害医学救援特点,构建护理人员抽组方案.结果:我院收治的交通事故伤员276例,按成立灾难护理人员抽组前、后分为142例和134例,比较两组伤员来院接受救治时间、特殊检查时间、从到院到接受治疗的时间、死亡人数.结果:实施抽组方案前后护理应急能力及救治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构建灾害救援护理人员抽组方案,可提高护理应急能力及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128例汶川地震骨伤伤员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对128例地震导致的骨伤伤员进行的救治与护理.伤员入院前,积极做好人员、仪器设备、药品和病房环境的准备;伤员入院后,立即调动所有力量做好收住当日的各项护理,积极配合医生做好大批量手术前后的护理,并做好心理护理、病房消毒隔离和出院指导.本组伤员基本痊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海上批量重伤员救治中应用护理套餐的效果。方法将医院船100例模拟重伤员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按照病区常规接收伤员入院的工作模式救治,实验组则由病区护士先按护理套餐内容对重伤员进行紧急处置,比较两组重伤员入院后等待救治时间、护士操作时间和护理差错发生数量。结果实验组重伤员等待救治时间和护理操作时间均比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护理差错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护理套餐对平战时突发事件中批量伤员的救治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报告了深圳市4家三级甲等医院接收93例汶川地震伤员转院治疗的组织管理.各医院均成立了抗震救灾伤员救治领导小组等组织,启动了紧急状态护理人力资源调配方案,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好了各项接诊准备、手术准备、病区准备和后勤保障的准备.本组93例伤员均得到精心的治疗与护理,6周后除3例伤员病情仍较危重外,其余伤员病情均已平稳.  相似文献   

16.
报告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紧急收治16例地震伤员的急救护理组织管理.在准备阶段快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救治阶段做好有序的组织管理,迅速判断病情并给予急救处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应急状态下的非常规性工作;后续阶段加强伤员的心理护理,做好宣传、沟通与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急预案救护流程在颌面外科抢救大批量"7·5"事件伤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7月5日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伤员资料,分析本次大批量伤员救治时应急预案救护流程实施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 急诊抢救脱险成功率100%,急诊处置30人无1例出现护理差错事故.结论 救治工作的及时有效、畅通的急救流程、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完善急救物资管理措施、建立完整、准确的伤员信息和进行科学实用的护理组织管理,是保证突发事件中批量伤员救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2008年汶川地震和2013年芦山地震发生后ICU伤员救治的护理经验和模式,探讨ICU在灾害护理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汶川地震和芦山地震发生后华西医院ICU收治的地震伤员资料、救护经验和模式,并以汶川地震为例阐述在重大灾害发生时大型综合性医院ICU如何快速扩展大规模紧急重症护理能力,优化护理资源的利用.结果 汶川地震期间华西医院ICU共收治危重地震伤患者142例,死亡率9.86%(14/142),芦山地震期间收治74例,死亡率0%.有效救治空间和护理人力资源得到了较好的拓展和分配.结论 ICU在灾害救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灾害护理已经成为重症护理新的领域和组成部分,ICU护士灾害护理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在演练和实践中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报告了救灾医疗队在绵阳灾区现场进行的护理管理工作.7 d内对633例伤员的现场组织管理、救护现场管理、安全管理、执行护理制度、进行心理疏导等几方面展开救治和护理管理工作,伤员无一例死亡或感染,大大提高了护理工作的效率.认为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救灾护理的训练.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应急预案在11.15特大火灾伤员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11.15特大火灾伤员救治过程,对受灾伤员在预检分诊、抢救配合、分流受灾伤员、做好善后工作、心理护理、治疗原发病中应用护理应急预案,使救治获得成功。结论 应用有效的护理应急预案处理对特大突发公共事件中,能提高救治工作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