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刺伤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经常发生,危害极大.被血液污染的针及其他锐器刺伤是导致血站采血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为加强血站采血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我们对针刺伤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介绍一种预防针刺伤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护理研究》2007,21(22):2005-2005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1].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绝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过,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套针头护帽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现状与防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医护人员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职业暴露主要途径是被血液污染的医疗器械刺伤,统称为针刺伤。大量研究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名护士被针头刺伤。有文献报道,至少有20种病原体可以通过针刺伤传播,导致职业感染的发生,其中最常见的是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艾滋病病毒。因此,加强护理人员对血液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现就有关护理人员针刺伤的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护士针刺伤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  相似文献   

5.
张宁 《护理研究》2007,21(8):2005-2005
针刺伤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伤害,是一种皮肤深部的意外伤害,因此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的现象普遍,绝大部分护士在工作中被针刺伤过,其中部分原因就是由于套针头护帽引起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站从事血液采集、检测的医务人员被锐器损伤的次数,损伤的处理措施、血液渗露的处理及对经血液传播疾病的自我防护知识。方法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对本站60例采供血人员发生针刺伤的次数、环节等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采血化验人员被针刺伤的有10人,毛细管刺伤的有2人,热合或剪血辩时血喷溅眼睛和脸上5人。成分制备人员在离心破袋、分离、热合时漏液污染的有12人,职业暴露的总发生率为48.33%。暴露后均采取措施,幸无人员感染上经血液传播的疾病。结论采供血人员是针刺伤和接触污染血液的高危人群,应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建立健全站内锐器损伤上报制度,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针刺伤的发生率和血液渗漏后污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巧用泡沫预防针刺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燕  胡艳 《护理研究》2005,19(3):531-531
针刺伤是常发生于临床护理人员中的意外伤害,导致皮肤深部被刺伤出血,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会接种到受伤者的体内,引起经血液传播的医源性感染。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报告,每年卫生行业的职员中被针刺伤或经皮肤受伤害的有60万人~80万人,其中护士是上述受伤害的主要群体。为降低护理操作中针刺伤的危险,特对输液完毕后针头的处理进行小改革。  相似文献   

8.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与防护探讨如下。1职业暴露HIV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中意外被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艾滋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者黏膜,或被含有艾滋病病毒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伤皮肤,有可能被艾滋病毒感染的情况。2职业暴露途径2.1皮肤黏膜暴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暴露于患者的血液或体液中,存在着医务人员与患者双向传播的危险。2.2针刺伤与锐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针刺伤与锐器伤有60万~80万;台湾针刺伤和锐器伤的年发生率为1.3次/人和1.21次/人,其中54.8%的针头已被患者的血液污染[1]。针…  相似文献   

9.
针刺伤是指由医疗利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手术刀片等刺伤皮肤造成的意外伤害[1]。针刺伤的严重性不在于利器本身造成的伤害,而在于被污染利器可能造成疾病传播[2],尤其是经血液传播的疾病。锐器伤后发生血液、体液传播性疾病的危险性高,远远超过皮肤接触与黏膜接触的危险性[3-4]。研究[5]证实,护士是发生针刺伤和经血液  相似文献   

10.
采血者针刺伤的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刺伤在采血工作中经常发生 ,其危害大 ,后果严重 ,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国是肝炎的高度流行区 ,且近年来艾滋病在我国的发病率呈倍增的趋势 ,被血液污染的针刺伤是血站采血人员发生血源性传染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为加强血站采血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笔者对采血者针刺伤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临床资料本站现有与采血有关的工作人员 36人 ,在血站工作年限 1~ 1 8年。自 1 984年建站以来 ,全站共发生在职人员各类针刺伤 94人次 ,平均每年发生5 .2人次 ,平均每人发生针刺伤 2 .6次 ,最多者 5次 ,最少者 1次 ,针刺伤后发生 HCV感染者 1人(…  相似文献   

11.
护士工作中针刺伤损害的防护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鲜艳 《齐鲁护理杂志》2006,12(21):2188-2189
针刺伤是造成皮肤损害最主要的职业危害因素,其危害不仅引起皮肤黏膜损伤,还为血源性疾病的传播打开了门户.预防和控制由针刺伤感染引起的血液性传染病,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护士工作中针刺伤损害的防护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体液会接种到受伤者体内。护士经常与注射器等锐利器械接触,易发生针刺伤,且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职业伤害类型之一[1,2]。有研究证实20多种病原体可经针刺伤接种传播,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 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1]。美国疾病控制中心报道,截止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人被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由针刺伤造成的感染占84.2%。说明由针刺伤造成护理人员的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客观存在,不容忽视[3]。因此,针刺伤对护士来说危害性大,探讨其针刺伤的原因,以便…  相似文献   

13.
针刺伤在血站采血工作中经常发生,危害极大。被血液污染的针及其他锐器刺伤是导致血站采血人员感染经血液传播性疾病最主要的职业因素。为加强血站采血人员对针刺伤的防护,我们对针刺伤的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我站参与采血的工作人员有26人,自1994年至今共发生针刺伤38人次,平均每年发生4.2人次,平均每人发生针刺伤1.4次,最多者4次,最少者1次。2结果针刺伤者的年龄、性别、工种等分布状况,见表1。从表中可以看出,针刺者年龄小于30岁的构成比较高,女性高于男性,这与血站内采血工作女性多有关,外出采血针…  相似文献   

14.
随着医学的迅速发展,由于医院工作环境和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护人员常暴露于各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中,若不注意个人防护容易造成职业性损害[1],职业性损伤对医护人员的危害已成为不可忽视的问题[2].针刺伤是护理人员常见的职业损伤.Aireny的前瞻调查报道:护理人员每年针刺伤发生率80%[3],护士是发生针刺伤造成经血液传播疾病的高危职业群体,每年全球大概有10万护士被针头刺伤.但是,针刺伤这种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职业伤害却没有引起医院管理者的重视,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也比较薄弱,这些都使护士获得职业性感染的危险性增加,加强医院管理者及护理人员对血源性传播疾病的防护迫在眉睫[4],为此就有关针刺伤相关内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544名实习护生针刺伤影响因素研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习护生在医院实习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的血液、体液,被各种锐器(如注射针头)刺伤等.其中针刺伤是导致职业性感染的最主要途径.针刺伤是医护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是医院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重要途径[1].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医院保洁员针刺伤情况的调查,分析原因,以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有关医院保洁员针刺伤防护意识调查表,对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医院50名保洁员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结果82%的医院保洁员在工作期间曾发生过针刺伤,68%的医院保洁员被隐藏在敷料里或废弃物里的注射器针头刺伤,78%的保洁员未按正确的程序对针刺伤进行处理,98%的医院保洁员在被针刺伤后未进行血液检测和未上报相关机构。结论医院保洁员对针刺伤防护意识薄弱,对医院感染知识缺乏了解,应重视并加强医院保洁员对医院感染知识、针刺伤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正确处理针刺伤步骤的学习,以提高其自我防护意识,减少医院保洁员针刺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曹小敏  杨祖钦 《浙江临床医学》2008,10(12):1623-1624
护士因其职业的特殊关系,在工作中与之密切接触的莫过于注射器、针头等锐利器械,因而极易导致针刺伤的发生。针刺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是护理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护士在工作中一旦发生针刺伤,将面临着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危险,如艾滋病、乙肝、丙肝等。作者于2007年5月至2008年5月对10名护士进行调查,了解输液室护士被针刺伤的相关因素,定出有效的防护措施,对预防护理人员被针刺伤,减少职业伤害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调查护生对肝病防护知识的认知及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的情况,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通过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实习即将结束的153名护生进行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调查者的基本资料,第二部分为有关肝病防护知识及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表.结果 被调查护生中,1.96%在学校接受过肝病防护知识的培训;95.42%的护生知道血液和母婴传播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但只有24.18%的护生知道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医源性传播最有效的措施;49.67%的护生知道经针刺伤传播危险系数最高的是乙型肝炎病毒;发生针刺伤时,只有32.03%认为戴手套操作可降低自身发生血源性感染的风险;47.05%的护生在8个月的临床实习期间发生过针刺伤.结论 护生对肝病防护知识的认知度不高,实习期间发生针刺伤情况严重,医院应加强护生有关肝病防护及针刺伤方面知识的岗前培训.  相似文献   

19.
李怀静 《护理研究》2008,22(10):937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中面,临多种职业危险,如接触各种病原体及传染病,进行各种侵入性操作时接触的血液、体液,被各种锐器(如注射针头)刺伤等.针刺伤是护士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暴露伤害.  相似文献   

20.
张玉  马忠金 《天津护理》2013,21(1):61-62
针刺伤是指一种受伤者表皮被刺破的足以让针头上携带的致病物质进入血管的伤害,是护理操作过程中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1].在民营诊所诊治的病人一般情况下不进行常规的血液检查,病人是否患有血源性传染病,工作人员无从知晓,护理人员无重点防范对象,思想上对针刺伤后的危险认识不足,麻痹大意,针刺伤后心理反应也比较淡漠,没有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给自身健康留下安全隐患.因此加强民营诊所护士的职业安全培训,防止职业伤害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