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 93例绝经后妇女血中NO、血脂及生殖激素的变化以及HRT对绝经后症状及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93例绝经后妇女按绝经年限分A组 (绝经 1~ 3年 ) ,B组 (绝经 4~ 2 5年 )。分别测TC、TG、HDL C、APOA1、APOB、NO和FSH、LH、E2。 30例绝经后综合症患者 ,用倍美安治疗半年以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绝经后妇女如何预防脑动脉硬化的发生。方法 绝经前及绝经后妇女 84例分成绝经前组和绝经后组 ,采用酶免法测定绝经前后血脂水平 ,放免法测定雌激素水平 ,未绝经妇女 ,来月经的第三天抽血最好 ,TCD检测脑血管。结果 绝经后组较绝经前组血总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低密度脂蛋白 (LDL)有明显增高 (P <0 .0 0 1 ) ,高密度脂蛋白 (HDL)则显著下降 (P <0 .0 0 1 ) ;雌激素水平下降 ,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 ) ,经颅多普勒 (TCD)检测脑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升高 (P <0 .0 0 5)。结论 绝经后妇女应定期检查TCD ,预防脑动脉硬化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绝经后出血是指绝经1年以后出现的阴道出血。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症状,约60%的绝经后妇女患此症。引起绝经后出血的原因依次为非器质性病变、良性病变、恶性病变。其中恶性病变占10%左右,尽管大多数引起绝经后出血的病变为良性病变,但因为80%的子宫内膜癌发生在绝经后,而且,这些患者通常表现为绝经后出血.  相似文献   

4.
探讨 93例绝经后妇女血中NO、血脂及生殖激素的变化以及HRT对绝经后症状及上述指标的影响。方法 :93例绝经后妇女按绝经年限分A组 (绝经 1~ 3年 ) ,B组 (绝经 4~ 2 5年 )。分别测TC、TG、HDL C、APOA1、APOB、NO和FSH、LH、E2。 30例绝经后综合症患者 ,用倍美安治疗半年以后 ,随访其临床疗效并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B组血清HDL C、APOA1、NO和E2、FSH、LH平均水平显著低于A组 (P <0 .0 1) ,血清TG明显高于A组 (P <0 .0 5 ) ,APOB也明显高于A组 (P <0 .0 1)。用倍美安治疗半年后 ,生殖激素、NO和HDL C、APOA1显著上升APOB显著下降。 30例绝经后症状痊愈或缓解 ,提示 ,绝经后妇女HRT补充体内缺少的雌激素 ,对维护绝经后妇女的健康 ,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绝经前后肥胖和非肥胖女性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方法:观察于2003-11/2004-04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完成。选择2期临床药物试验的初选未服药者及健康查体者101例作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填写知情同意书。其中绝经后女性58例,绝经前女性43例。分别根据体质量指数分为两组:①绝经后女性:肥胖组31例,非肥胖组27例。②绝经前女性:肥胖组23例,非肥胖组20例。应用ELISA法测定血清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法测定血脂、血糖及血尿酸水平,同时应用全自动电化学免疫分析法测定真胰岛素水平,真胰岛素敏感性指数=1/空腹血糖×空腹真胰岛素。结果:101例观察对象全部进入结果分析,无脱落。①女性性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绝经后肥胖组、绝经前肥胖组、绝经后非肥胖组及绝经前非肥胖组,且绝经后肥胖组明显低于绝经前非肥胖组及绝经后非肥胖组(P<0.01),绝经后肥胖组与绝经前肥胖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②女性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绝经后肥胖组、绝经前肥胖组、绝经后非肥胖组及绝经前非肥胖组,其中绝经后肥胖组明显高于绝经前肥胖组及绝经后非肥胖组(P<0.05~0.01)。③以性激素结合球蛋白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体质量指数(负相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负相关)、真胰岛素敏感性指数(负相关)均进入回归模型(T=-2.29,-2.16,-2.31,P<0.05)。④以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为因变量的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腰臀比(正相关)、真胰岛素敏感性指数(正相关)、性激素结合球蛋白(负相关)均进入回归模型(T=3.89,2.93,-11.16,P<0.01)。结论:绝经后肥胖妇女性血清激素结合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水平明显升高,提示绝经使肥胖女性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屏气试验观察女性绝经前、后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评价女性绝经前、后脑血管反应能力的变化。方法选取45例绝经后女性和55例绝经前女性,并分别与相同年龄段的男性作比较,经颅彩色多普勒记录双侧大脑中动脉彩色血流及多普勒频谱情况;嘱受检者作屏气试验,记录屏气末的多普勒频谱及屏气时间,测量屏气末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等参数的变化,计算屏气指数(BHI)。结果绝经后女性组BHI[(0.87±0.4)s-1]低于绝经前女性组[(1.61±0.3)s-1,P<0.01],也低于年轻男性组[(1.46±0.5)s-1,P<0.01]和非年轻男性组[(1.18±0.6)s-1,P<0.05]。非年轻男性组BHI低于绝经前的女性(P<0.05)。结论绝经后女性BHI的降低受激素的影响,绝经后女性脑血管反应性降低。  相似文献   

7.
绝经后宫内节育器取出时间对手术及健康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IUD取出时间对手术及健康的影响。方法:对绝经后〉1 a来院取环的妇女232例,对照组(绝经后1 a内)126例,妇科检查情况及取出IUD手术时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发现两组妇科检查情况中绝经〉1 a组的老年性阴道炎,与对照组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穹窿萎缩、宫颈萎缩、子宫体萎缩,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取出IUD手术中情况比较,绝经后〉1 a组手术困难明显增加,与对照组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认为绝经后〈1 a IUD对健康影响小,在此期取出IUD痛苦小,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8.
激素替代疗法对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龄妇女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导致的神经内分泌调节机制失衡 ,临床表现复杂 ,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流行病学资料表明 ,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病 [1 ] 、糖尿病 [2 ] 发病危险性增加。激素替代治疗 (hormone replacement therapy,HRT)作为预防或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方法 ,备受关注。本文主要综述近年HRT对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影响的研究进展。1 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紊乱的表现1.1 绝经后妇女糖代谢的变化1.1.1 卵巢功能衰退与糖代谢的关系 绝经后妇女(postmenopausal women,PMW)随着卵巢功能逐渐衰退会发生一系列代谢紊乱 ,与绝经有关的糖…  相似文献   

9.
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表达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绝经前后乳腺癌患者雌激素受体表达结果对比分析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2003—03/2007—06我科收住院确诊并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348例,术前均未行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按是否绝经分为两组:绝经前乳腺癌患者228例,绝经后乳腺癌患者120例。绝经定义以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所述为标准,即:(1)双侧卵巢切除术后;(2)年龄≥60岁;(3)年龄〈60岁,停经≥12个月,没有接受化疗、他莫昔芬、托瑞米芬或抑制卵巢功能治疗,且FSH及雌二醇水平在绝经后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0.
正绝经后子宫萎缩,节育环易发生包裹、嵌顿、移位、变形、断裂等,导致取环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增加。本研究分析了1例绝经后取环导致子宫穿孔合并肠穿孔误诊案例,以期提高对绝经后取环致子宫穿孔合并肠穿孔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误诊。1临床资料患者女,52岁,绝经2年,因"取环术后腹痛6h"  相似文献   

11.
绝经后出子宫血指绝经1年以上的阴道流血[1]。是老年妇女的常见症状之一。外阴、阴道及子宫颈出血的诊断较简单,而子宫出血的病因复杂,需经子宫内膜活俭始能明确诊断。作者对本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由子宫内膜病变所致的绝经后出血(简称绝经后子宫出血)104例进行分析,现报告  相似文献   

12.
绝经前后阴道不规则出血是妇科常见病之一。本文对我院1997年1月~12月收治22例绝经前后阴道不规则流血,进行治疗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绝经前后阴道不规则流血22例,年龄40~78岁。其中绝经前阴道不规则流血13例,年龄40~55岁,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流血量时多、时少,持续1~6个月不等;绝经后阴道出血9例,年龄53~78岁,绝经时间1~33年,表现阴道不规则少量出血。1.2方法;详细询问病史,排除服用雌激素类药物史,均未放置宫内节育器(IUD),行妇科、盆腔检查,并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B超检查,排除外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绝经后冠心病女性患者的血脂变化。方法对43例绝经后冠心病女性患者和50例绝经后非冠心病女性患者的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ApoB)进行检测。结果绝经后冠心病女性患者与绝经后非冠心病女性患者相比,血清TG、LDL-C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DL-C、ApoA1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C水平下降不太明显;ApoB水平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冠心病女性患者血清多项脂类指标规律性变化,提示监测血脂及载脂蛋白水平对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100多年来,妇女绝经期延迟,绝经后寿命延长,妇女一生中1/3时间要在绝经后度过,因而带来一系列老年妇女疾病.绝经后阴道流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的病症之一.为了探索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本人采集了所见阴道流血42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6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方法:对6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诊刮及(或)术后标本病理诊断按绝经年龄、绝经时限作综合性分析。结果:病理诊断子宫内膜增生41例,占60.3%,包括3例子宫肌瘤,2例卵巢颗粒细胞瘤,1例子宫平滑肌肉瘤;萎缩型子宫内膜5例,占7.35%;分泌型子宫内膜8例,占11.76%;炎症6例,占8.82%;子宫内膜癌8例,占11.76%。且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与绝经后出血年龄、绝经年限相关。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子宫内膜癌发生率为11.76%,且与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年龄、绝经年限有关。绝经后出血年龄越大、绝经年限越长,子宫内膜癌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吴克明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自然绝经前和绝经后1年以内的一段年龄时期,多在45~54岁之间,可以提早至40岁开始.而绝经前后则是指围绝经期及绝经1年以上至60岁以前的一段年龄时期,通常又称为更年期.故更年期比围绝经期年龄范围更宽.围绝经期由于卵巢生殖功能减退,雌激素、孕激素水平降低,引起月经不调直至绝经.目前,我国妇女已有1/5进入围绝经期.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妇女将有30年左右是在绝经后度过的,并承受着身体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压力.重视妇女围绝经期及更年期的医疗保健工作,对预防绝经后及老年期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够兰  杨静 《护理研究》2003,17(14):839-839
绝经前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低于同年龄段男性已成为共识 ,卵巢功能减退和由此引起的内源性雌激素缺乏对绝经后女性冠心病的发生有促进作用 ,雌激素替代疗法能降低绝经后女性冠心病临床事件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本文就雌激素与冠心病关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1 雌激素缺乏对绝经后女性  相似文献   

18.
围绝经期是妇女自生育功能旺盛走向衰退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接近绝经出现与绝经有关的内分泌学、生物学和临床特征起至绝经1年内的期间,即绝经过渡期至绝经后1年[1]。围绝经期抑郁症是在围绝经期发生的一种精神疾病,常发生在绝经前后,年龄大约在45~55岁之间,以情感忧郁、焦虑和紧张为主要临床表现,另外可有疑病、自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出血性子宫内膜病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内膜癌为女性生殖道常见恶性肿瘤之一 ,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 ,高发年龄为 5 8~ 6 1岁 ,70 %~ 75 %为绝经后妇女[1] ,我院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收治的资料完整的2 79例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 ,确诊为子宫内膜癌 5 4例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10例 ,现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收集 1995年 1月~ 2 0 0 1年 1月在我院门诊及住院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 2 79例 ,年龄 49~ 81岁 ,平均6 5 .4± 6 .4岁 ,绝经年限 1~ 31年 ,平均 17.2± 3.5岁 ,内膜病变与绝经相隔年限 2~ 2 8年 ,伴有高血压病 2 1例 ,糠尿病15例 ;绝经后…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老年人口比率不断增加,也即绝经后妇女比率增加,加之因各种原因,妇女接受手术切除全子宫及双侧附件机会也增加,由此而对妇女产生了一些不良影响,如心血管疾病增加及更年期综合征等。本文目的在于通过观察妇女自然绝经及手术绝经后骨密度的变化,以期为绝经妇女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一定的依据。1资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自然绝经妇女8例,年龄49~59岁,绝经年限3~9年;全子宫及双附件切除妇女(手术绝经组)8例,年龄48~59岁(均为绝经前施行手术,全部为子宫良性疾患),手术年限3~8年;未绝经妇女(对照组)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