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院内急救培训护理应急队员在救治批量伤伤员中的作用。方法 组织应急库队员进行急救技能相关培训,成立急救小组,并制订院内应急处置流程,在批量伤伤员救治中启动院内应急处置流程。结果 护理应急队员培训后,应急人员理论、操作技能考核均有显著提高;批量伤员从来院到接受治疗、特殊检查、转手术室的时间显著缩短,病死率显著下降;医生对护理工作、护士自身满意率显著提高(P<0.05)。结论 通过制定院内培训方案对护理应急队员培训后,有效提高了应急人员应急能力,从而有效提高了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护理应急预案在突发事件群体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护理应急预案应对突发事件群体伤员救治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 成立急救与管理小组,制定护理应急预案.各急救小组在应急指挥组的领导与组织下,依据制定的应急预案流程高效地开展伤员救治工作,同时质量监管组实时进行质量监督与管理,确保救治工作顺利进行.结果 应用护理应急预案后,医护配合默契,伤员首诊正确,救治成功率提...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急预警系统对成批伤员来院后急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6月~2013年3月救治的成批伤29批次,采用应急预警系统,通过护理流程的改造,完善绿色通道等措施,观察29批成批伤员的救治效果。结果:成批伤员的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8.80%。结论:在应急预警系统联动模式下医院急救人员能在伤员未到达医院时,急救人员快速进入岗位,为急救成批伤员赢得了时间,因此应急预警系统的联动应用能提高成批伤的救治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介入护理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批量伤员救护的应用价值。[方法]2016年1月后医院急诊科采用QCC模式对护理管理进行调控,此前均采用常规管理模式进行管理,随机抽取QCC活动前后400名批量伤员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00例,比较两种不同管理模式下急救反应时间、应急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以及救援完成时间,比较抢救成功率以及伤员处置率,分别对比两组转运时间及转运病人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护理人员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急救反应时间、应急响应时间、现场救治时间、救援完成时间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转运时间少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抢救成功率、伤员处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QCC介入护理模式能降低病人并发症发生率;改善血脂、血糖、血压及不良情绪,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汶川地震中大批量伤员救治与护理的有效做法.根据地震伤的创伤特点,通过对大批量伤员救治区域划分,即:伤员分类救治场、紧急手术区、缓冲医疗区和应急治疗区.使伤员能快速通过有效分类及时得到救治.依据地震伤的急救护理特点,采用迅速、果断、准确、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对伤员施救.及时建立的"一场三区"救治区域和快速而准确的急救护理流程为成功抢救伤员生命赢得了时间.快速的分类区域划分、准确的分类救治、有效的急救护理流程是抢救批量伤员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对92例胸外伤伤员的护理.主要包括启用急救应急措施,准备足够的床位、物品和药品,统筹安排急救力量;对伤员采用集中收治的方法,迅速判断伤情并给予及时、正确、有效的处理,做好基础护理,动员各种力量对伤员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7.
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在抢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急救护理流程应用到突发成批爆震烧伤患者的急救护理中,避免成批烧伤抢救中出现忙乱现象,使患者得到快速有效的救治。方法对该批突发爆震烧伤的14名患者的抢救启动突发灾害事件应急预案,实行流程化的急救护理。结果14例患者的整个抢救过程紧张有序,未出现以往突发大批伤员抢救中的忙乱现象。运回急诊科的伤员在20~60 m in内均得到了妥善安置,10名患者行早期气管切开术,无一例患者因气道梗阻致死。14名患者全部脱离危险。结论对于突发意外灾害事故爆震烧伤的患者,制订可行的应急预案,采用规范的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专科化的治疗护理,可提高伤员的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总结我院在"5.12汶川特大地震"现场急救的护理管理经验,包括住院病人的安全转移、护理资源的合理分配、地震伤员的分类救治、急救物资的紧急供应、急救现场心理干预、伤病员的后续转运等,认为做好现场急救的护理管理在应急医疗救护中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9.
地震灾区危重伤员的急救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6例危重地震伤员的急救护理经验,认为启动应急预案、组成抢救小组、进行快速院前急救,根据伤情特点实施重点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是该类伤员抢救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总结了大批车祸伤员院内急救的护理管理工作经验。主要包括: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应急预案;成立护理管理救护小组,合理安排人力资源;预检分诊、快速分流;重伤救护、有序配合;做好陪检转运,保证物资供应;加强心理疏导等措施。认为有效的护理管理是保证成批伤员院内急救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城市成批伤员的院内急救管理及方法。方法:对我科2010年1月到2012年12月的321批伤员病人的急救及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按照成批伤员每批次的伤员数量及病情严重程度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分类分组抢救,划分不同区域、合理分配护理人力资源、并明确分工及责任。伤员均能得到迅速救治,整体救护效果满意。结论:事先建立详细的应急救护预案,并反复演练,熟悉救护流程及配合。开通绿色通道,有效利用床边检查设备,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护的无缝衔接是成批伤员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急预案救护流程在颌面外科抢救大批量“7·5”事件伤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09年7月5日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伤员资料,分析本次大批量伤员救治时应急预案救护流程实施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急诊抢救脱险成功率100%,急诊处置30人无1例出现护理差错事故。结论救治工作的及时有效、畅通的急救流程、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完善急救物资管理措施、建立完整、准确的伤员信息和进行科学实用的护理组织管理,是保证突发事件中批量伤员救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急预案救护流程在颌面外科抢救大批量"7·5"事件伤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09年7月5日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一起严重的打砸抢烧暴力事件伤员资料,分析本次大批量伤员救治时应急预案救护流程实施的方法、特点及效果.结果 急诊抢救脱险成功率100%,急诊处置30人无1例出现护理差错事故.结论 救治工作的及时有效、畅通的急救流程、合理调配护理人员、完善急救物资管理措施、建立完整、准确的伤员信息和进行科学实用的护理组织管理,是保证突发事件中批量伤员救治工作顺利开展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4.
总结16例特重度烧伤合并爆震伤伤员的急救护理经验.认为启动应急预案,组成抢救小组,进行快速院前急救;根据伤情特点实施重点护理,严密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预防并发症是该类伤员抢救护理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中批量伤员的紧急救援与护理管理方法,优化急救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 方法 通过迅速启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分流患者,集中救治,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等,对169起962例批量伤员进行救护。 结果 962例伤员均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与护理,全部治愈出院。 结论 完善的突发事件应急救护预案是救治成功的前提,熟练的组织实施急救流程是成功救治的关键,实施过程中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做好各部门间组织协调,可确保救治流程的畅通,提高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对一起大型井下事故所致群体伤的院前急救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包括:现场伤情评估及伤员分类、急救处理、转运途中的护理等,认为要降低井下群发伤的死亡率,首要要做好第一时间的现场救护,因此矿区要建立应急救援队伍,设立井下急救平台,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急救知识的培训,其次要实施科学规范化的急救护理措施,包括:开放气道,解除窒息,快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路,对建立静脉通路困难的伤员尽早进行骨髓穿刺,快速输液扩容,妥善固定和正确搬运伤员,适当止痛等可为挽救伤员的生命赢得宝贵时间,为后期治疗与预后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报告了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紧急收治16例地震伤员的急救护理组织管理.在准备阶段快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救治阶段做好有序的组织管理,迅速判断病情并给予急救处理,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应急状态下的非常规性工作;后续阶段加强伤员的心理护理,做好宣传、沟通与协调工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震后批量伤员的救治方法。方法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应急预案及后送收治流程,快速进行分检、后送转运、安置伤员,转运中严密观察生命体征,严防并发症。结果后方收治小组共收治伤员55名,无一例死亡。无并发症、差错事故及护理纠纷发生。结论医护人员具备应急能力,配备良好的急救器材,有效的应急预案,科学统筹人力资源是确保批量伤员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天津港"8.12"突发重大爆炸事故成批伤员救援措施及经验。方法通过启动应急预案,调配人力资源,快速正确地进行预检分诊,合理划分救治区域,开通绿色通道,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救治及心理护理。结果急救伤员得到有效处理,顺利完成本次急救任务。结论护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应急能力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关键,各部门之间需加强协调,查找救援工作的不足,进一步完善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20.
针对后方医院收治震区伤员时间紧、任务重、伤情复杂的特点,迅速调配护理人员、精心布置病房;对伤员进行生理、心理等全面的细心护理;合理安排爱心志愿者服务,对部分护士进行短期的急救技术和外科护理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反应能力,增强基本技能。通过这些举措,确保救治伤员护理任务的的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