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4年,埃博拉病毒肆虐西非数国,甚至使远离非洲大陆的美欧亚各国也深感危机。其实早在几千年前,“埃博拉”就已经存在,但直至1976年才真正发现埃博拉具有强致病性,虽然此前也曾几度流行,但疫情尚不严重。此次埃博拉疫情规模及严重程度为历史罕见。世界各国纷纷积极应对疫情,但西医的治疗手段及成效并不尽如人意。就在众人对埃博拉几乎束手无策之时,有人提出,也许中医将会为对抗埃博拉带来新的希望。而中医对埃博拉会有何看法?他们能否拿出治疗良方?本刊采访国内部分名医大家和首批赴几内亚埃博拉疫区的支援专家,并对他们的观点进行整理、总结,以期为探索最终的治疗埃博拉有效方案提供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2.
埃博拉病毒是世界上最具威胁的病原体之一,2013年12月始于西非几内亚的埃博拉病毒病(Ebola virus disease,EVD)疫情,成为有记载以来最严重的一次暴发。由于对疫情的估计不足以及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本次疫情的防治效果并不乐观。美国FDA紧急批准了未经系统研究的ZMapp和TKM-Ebola用于埃博拉病毒病的治疗,但限于未知的疗效、安全性和产能的不足,意义有限。本文综述了现有的治疗埃博拉病毒病的方法以及新药的最新研究进展,方便相关人员了解此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华北国防医药》2014,(8):F0003-F0003
西非埃博拉病毒疫情是2014年2月开始爆发于西非的疫情,截至8月4日已造成确诊或疑似病例1710例,932人丧生,其中以几内亚最为严重。目前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欧洲联盟委员会和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等单位正投入人力试图减缓疫情。  相似文献   

4.
《中国药房》2014,(39):3675-3675
<正>本刊讯2014年9月22日,在出席第69届联大关于国际人口与发展会议《行动纲领》特别会议期间,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会见了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世界银行行长金墉,以及联合国人口基金执行主任巴巴图德·奥索提迈辛,分别就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医改联合研究,以及人口与发展领域的合作交换了意见。李斌与陈冯富珍会谈时表示,中国政府高度重视西非埃博拉疫情防控。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刘延东副总理主持专题会议进行部署,要求做好疫情防控准  相似文献   

5.
<正>本刊讯2015年7月20-21日,应非盟委员会邀请,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金小桃率中国政府代表团赴赤道几内亚的马拉博出席非洲抗击埃博拉国际大会,并分别在非洲领导人峰会、加强卫生体系专题论坛上发言。金小桃指出,西非暴发的埃博拉疫情是对西非国家的威胁,同时也是推动非洲公共卫生建设的契机。此次疫情让国际社会充分认识到,既需要帮助非洲国家加强医院、实验室等  相似文献   

6.
《健康管理》2015,(1):5-7
<正>著名的医学网站Medscape对2014年医学新闻大事件进行了盘点(Year in Medicine 2014),摘录编译如下:【1】埃博拉和新发传染病2014年在西非爆发的埃博拉,1.8万人感染,6000余人死亡。截至12月8日,尽管疫情远未结束,但美国关于感染病人和两例死亡的恐慌已经逐渐降下了。其他新发传染病也是今年的重大新闻,从起源于中东地区现已扩大的MERS,到美国的肠病毒D68和基孔肯雅病。  相似文献   

7.
<正>美国研究人员在《细胞·宿主与微生物》杂志线上版发表了两篇配套论文,称他们开发出一种实验性药物MBP134,由两种人体单克隆抗体组合而成,可对抗包括最近在蝙蝠体内发现的邦巴利病毒在内的所有已知埃博拉病毒。自1976年以来,埃博拉病毒就不断侵扰着人类,刚果民主共和国东部地区至今还处于疫情阴  相似文献   

8.
2003年2月我国广东暴发SARS疫情,2012年9月沙特暴发MERS疫情,2019年12月我国武汉暴发的COVID-19疫情均由冠状病毒引起,患者主要死于严重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相比肆虐5年以上的MERS-CoV和非洲国家的埃博拉病毒,我国在一年内就遏制了SARS肆虐,彰显了我国政治治理的优越性。虽然目前多种冠状病毒的分离、结构解析在病毒暴发期就已经完成了,但至今仍没有特效药物。这主要是由于药物的研发不但要精准靶向病毒本身,还要针对感染后致命的ARDS。况且一种新型冠状病毒的急性传染期过后,患者或可产生持久甚至终身免疫。因此,没有药企会投巨资研发针对一种病毒感染的新药。所以针对目前和未来冠状病毒感染的药物研发必须在了解病毒侵入、复制和释放的机制及其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上,采取“老药新用”和联合给药的策略,才能在短时间内取得突破。该文总结了全球冠状病毒老药新用的研发,也提出针对抗击COVID-19的研发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2015年2月11日,在塞拉利昂首都弗利敦,中国援塞拉利昂固定生物安全三级实验室举行竣工仪式。中国政府援非抗疫代表团团长、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际合作司司长任明辉,中国驻塞大使赵彦博,塞拉利昂外交部部长卡马拉、卫生部部长福法纳、国家紧急应对埃博拉疫情委员会首席执行官肯特出席仪式并讲话。任明辉表示,2014年4月埃博拉疫情爆发后,中国率先反应并积极行动,向塞拉利昂等疫区国家提供全方位支持。目  相似文献   

10.
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WHO)负责人总干事陈冯富珍近日在贝宁科托努的地区性会议上发言指责医药行业,称追求利润是至今尚未找到埃博拉疫苗的原因之一,同时还对疫情最严重的国家明显缺乏有效的公共卫生体系表示了谴责。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2015年3月17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李斌在京会见了美国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院长胡里奥·弗兰克(Julio Frenk)一行,双方就加强卫生合作交换了意见。李斌介绍了中国医改的新进展和未来打算,并应询介绍了中国政府帮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的举措。她表示,西非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在联合国和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启动了建国以来卫生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援外行  相似文献   

12.
《上海医药》2015,(7):49
为共同探讨埃博拉出血热的重点防控问题,进一步加强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及应对的合作交流和信息共享,在国家卫计委和世界卫生组织的支持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合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和梅里埃基金会于2015年3月23日-24日在北京举办埃博拉病毒病国际学术研讨会。国家卫计委副主任崔丽出席会议开幕式并致辞。她指出,2014年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引起国际社  相似文献   

13.
据英国《每日邮报》8月24日报道,一个由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宣称找到此次埃博拉病毒大爆发的源头:一名2岁男孩被感染该病毒的果蝠叮咬。17名来自欧洲和非洲的热带疾病研究员、生态学家、人类学家花费3周时间调查埃博拉病毒在几内亚、利比里亚、科特迪瓦以及尼日利亚爆发源头。研究人员在几内亚东部偏远山村Meliandoua附近捕捉蝙蝠和其他生物进行化验,那里是2013年12月份疫情首先爆发地。研究人员认为,一名2岁小男孩被感染了埃博拉病毒的果蝠叮咬,随后他又将病毒传给母亲,  相似文献   

14.
摘要:近20年来,多种新型病毒引起的疫情向世界医疗卫生体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包括2003年暴发的严重急性呼吸系统 综合征(SARS)、2009年暴发的甲型H1N1流感、2014年暴发的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和埃博拉病毒病(EVD)、2015年暴发的寨卡 病毒病以及2019年底暴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本文重点综述了SARS、甲型H1N1流感、MERS、EVD、寨卡病毒病 和COVID-19的流行病学特征,并探讨了COVID-19疫情防控带来的启示,以期为今后多种传染性疾病的防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正>《柳叶刀》:我国埃博拉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安全有效世界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The Lancet),全文发表我国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Ⅰ期临床试验研究成果。疫苗由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陈薇创新团队和天津康希诺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研发。埃博拉疫情发生后,我国立即启动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总后勤部会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运用特别审评程序,确保世界第一个2014基因型疫苗进入临床。  相似文献   

16.
能保护人类防御高致死性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的疫苗尚未问世,但它们的载体疫苗已在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取得成功.载体疫苗在人体内的安全性及先存的抗载体免疫力问题是其获批的关键障碍.尽管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疫苗防御作用的免疫机制还不十分明确,但非人灵长类动物研究显示,防御马尔堡和埃博拉病毒是可能的,疫苗有望在不久的将来获准用于人类.  相似文献   

17.
<正>本刊讯2015年5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在京会见英国驻华大使吴百纳女士(Barbara Woodward),双方就加强中英卫生合作交换了意见。李斌积极评价中英两国关系和卫生领域合作。两国自2004年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双边关系不断取得新进展,卫生领域交流与合作成果丰硕。她介绍了中国医改、中国政府援助西非国家抗击埃博拉疫情,以及抗菌药物耐药控制等情况。  相似文献   

18.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出血性疾病,由某一种埃博拉病毒(EBOV)感染引起,其对赤道非洲地区的公共健康构成了很大威胁。对埃博拉病毒的分类、传播方式、致病机制、风险因子、流行病学、诊断、预防、治疗、新药研发管线及治疗靶标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首都医药》2014,(23):19-21
我国中医药界普遍认为,埃博拉的特点为急性起病,发热为主,具有流行性,属于外感温热病中瘟疫范畴。两千年来,中医药治疗温热病有众多成功的案例,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手段也较多,并建立了一系列防治理论,这也许可以为治疗埃博拉提供某些借鉴。在治疗温病上有着丰富经验和治疗手段的中医,能否找出治疗埃博拉的有效治疗方案?对此,张伯礼院士、吴以岭院士发表看法,诸位名老中医也均表示对埃博拉的治疗方案有设想。  相似文献   

20.
罗氏表示美国FDA批准其埃博拉病毒检测试剂用于应急使用,以应对这一全球性最严重疾病在西非的爆发。美国FDA批准罗氏LightM ix Ebola Zaire rRT-PCR Test用于有埃博拉病毒感染体征的患者,该瑞士制药商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罗氏表示,LightM ix试剂可以在3h内给出检测结果,快速地检测这种病毒,以便尽快治疗。根据该检测试剂紧急使用的资格,美国及其他国家的某些实验室已被授权在有限时间内使用这款检测试剂,用于检测在西非一直在传播的埃博拉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