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技术,探讨颈内动脉(ICA)颅外段严重狭窄或闭塞后的颅内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对32例ICA严重狭窄或闭塞患者颅内血流变化、侧支循环类型及患侧大脑中动脉(MCA)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p)、搏动指数(PI)的变化。结果CDFI检测单侧ICA严重狭窄26例,单侧闭塞6例。颈内动脉狭窄残余管径0.4~1.8mm。TCD检测患侧脑血流速度明显减低20例伴2种类型侧支循环,以前交通开放为主,后交通开放次之。患侧与健侧MCA的Vp、PI值相比存在显着差异性。结论CDFI与TCD结合提供ICA严重狭窄或闭塞后,患侧颅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减低并出现侧支循环,侧支循环的评价对选择治疗方法、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内外血管超声检测即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CDFI)联合检查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117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与颈动脉超声(CDFI)检查资料。结果本组中有50余例患者出现颅外血管狭窄,高达32%。其中,重度狭窄6例(17%),闭塞4例(11%)。同时90余例患者的颅外血管发现斑块,共300多处,9例可疑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经TCD进一步检测,一侧为颈内动脉重度狭窄(狭窄率99%),8例为颈内动脉闭塞。结论颅内外血管超声检测TCD与CDFI与联合应用,能够较准确地测量颈内动脉及颅内侧支循环情况,可以发现血管病变如狭窄、闭塞等,并确定程度及部位。对提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颈动脉海绵窦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克举  李明超  曹化  郭建一 《河北医药》2010,32(12):1588-1589
目的应用TCD检测并分析CCF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特征。方法对17例CCF患者进行经颅多普勒(TCD)检查,比较颅内外各血管的平均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分析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患侧ICA颈内动脉颅外段血流速度较对侧加快(P〈0.05),搏动指数下降(P〈0.05),海绵窦段频谱形态异常、不规则,眼上静脉流速增高,血流反向,同侧大脑前动脉血流速度较对侧减慢。结论CCF的特征性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在于颅外段供血动脉的高排低阻、虹吸段频谱紊乱以及颅内动脉的侧枝代偿表现,眼上静脉的血流反向动脉化同样可以作为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0例颈内动脉系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TCD)和头颅CT血管造影(CTA)检查,以CTA检查结果为标准,分析TCD对ICA和MC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本组患者TCD对诊断ICA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1.8%、100%、79%。对MCA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92.7%、97.6%和87.8%。结论 TCD检查对ICA和MCA狭窄与CTA检查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是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病变简单、有效、安全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狭窄患者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PTAS)前后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探讨PTAS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一过性脑缺血或脑梗死患者,经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CDI)及脑血管造影(DSA)诊断为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并行PTAS。于行PTAS治疗前后行CDI超声,检测狭窄段颈内动脉血流;行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PTAS治疗后,狭窄段颈内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P<0.01);同侧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增高,脉动指数升高(P<0.01)。结论PTAS不仅能使狭窄段血流速度恢复,而且能提高远端的血流速度,明显改善远端脑组织低灌注现象,减少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梗死患者的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结果。方法选取我院2007年6月至2011年5月经TCD检查的脑梗死患者500例,分别经枕窗、颞窗、下颌窗常规检测颈内动脉终末段(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颅外段(ICAex)、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 500例患者中TCD正常68例(13.6%),异常432例(86.4%),主要为颅内大动脉血流速度增快、减慢、频窗消失、涡流伴杂音等。结论脑梗死患者TCD检查发现部分患者脑血流有显著变化,对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检查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24例,均经临床检查及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其中14例经血管造影(DSA)检查,10例经磁共振血管造影检查(MRA),采用TCD方法观察椎动脉颅内段血流方向及频谱变化,二维超声显示椎动脉颅外段、颈动脉、锁骨下动脉及无名动脉的内膜和内径,彩色频谱多普勒检测血流方向及速度。结果TCD检查时,24例患者中18例均表现为椎动脉血流反向,肢体束臂试验反向血流增加,6例血流方向正常,束臂试验患侧椎动脉反向峰值血流速度增快,或由正向变为反向。二维超声示引起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动脉硬化占90%,大动脉炎占20%。结论TCD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具有直观、快捷、准确的优点,结合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明确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病因、病变部位及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TC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对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3年至2014年筛选经颅多普勒(TCD)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检查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42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颅多普勒检测:Ⅰ期盗血20例(47%),Ⅱ期盗血16例(38%),Ⅲ期盗血6例(14%)。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34例(81%)锁骨下动脉起始处可见低回声或偏高回声斑块,管腔不同程度变窄,7例(17%)仅可见锁骨下动脉管壁不均匀增厚,局部血流速度增快,频谱紊乱,1例(2%)无名动脉与锁骨下动脉管腔内可见低回声斑块;34例(80%)患侧椎动脉管腔可探及双向血流信号;6例(14%)患侧椎动脉管腔内可探及与同侧颈总动脉方向相反的血流信号。2例(5%)患侧椎动脉管腔血流信号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经颅多普勒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侧椎动脉频谱形态有较高的敏感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则能清楚显示管腔及狭窄部位,二者联合检查可提高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诊断准确率,并可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高血压病的脑血管的变化,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在高血压病中的临床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342例高血压患者探测双侧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末端(ICA),大脑后动脉(PCA),双侧椎动脉(VA),小脑后下动脉(PICA)及基底动脉(BA),分段记录各动脉血管血流速度及搏动指数。结果本组342例高血压患者中有18例为正常,另324例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颅内动脉异常,包括动脉狭窄、动脉痉挛、动脉硬化。结论高血压病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可用于检测其脑动脉的变化,为临床诊治提供及时准确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双侧颈总动脉(CCA)闭塞患者颅内外动脉侧支循环方式及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方法 选择9例双侧CCA闭塞患者和27例健康成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颅内外动脉,观察CCA闭塞患者颈外动脉(ECA)反向血流入颈内动脉(ICA)、大脑后动脉(PCA)P1段峰值血流速度(Vs)是否大于健康成人的Vs值,从而判断ECA、Willis环后交通动脉(PCoA)侧支循环代偿途径.结果 9例患者均双侧ECA反向血流后进入ICA;2例双侧PCA的P1段Vs大于健康成人,7例单侧PCA的P1段Vs大于健康成人.结论 双侧CCA闭塞患者存在ECA、PCoA两种侧支循环途径,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实时评价其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无脉症”,过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不能检测出颈部及颅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颈部动脉狭窄病变的性质、范围及有无闭塞提供敏感可靠的指标;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可提供受累动脉远端颅内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本回顾性总结了多发性大动脉炎CDFI及TCD的超声改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TCCS)诊断颈动脉海绵窦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9例颈动脉海绵窦瘘患者(男6例,女3例)均经脑血管造影术证实。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通过颞窗和眶窗进行扫查。沿颈内动脉颅内段走行仔细探查海绵窦瘘的异常彩色血流团,测量颈内动脉、颈外动脉和眼上静脉的血流频谱。结果9例颈动脉海绵窦瘘,7例(A型)经颅超声可明确诊断,1(D型)例可疑诊断,1(B型)例漏诊。确诊的7例均可探及明显的海绵窦瘘彩色血流影,患侧颈内动脉呈高速低阻血流频谱,眼上静脉血流速度亦显著加快。结论经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A型颈动脉海绵窦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米英红  张娟娟  孙文豹 《河北医药》2010,32(19):2732-2733
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SSS)是由于锁骨下动脉和无名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出现患侧椎动脉压力下降,血液返流,灌注患侧上肢,引起脑及上肢缺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TCD)可以连续观察椎动脉、基底动脉、锁骨下动脉的血流方向、速度及频谱形态,并能观察到颅内其他动脉受盗血的影响程度,是观察SSS的敏感指标。随着TCD技术的发展,使过去一度被认为罕见的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成为常见病。本文总结18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的TCD血流频谱及血流方向的改变并分析探讨其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侍艳  张迎春 《安徽医药》2016,20(2):320-323
目的 研究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对大脑中动脉(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75例MCA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门诊正常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检测双侧MCA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颈动脉血管超声测量双侧颈总动脉(CCA)收缩期血管内径(Ds)、CCA平均内中膜厚度(IMT),观察有无斑块,并记录CCA及颈内动脉(ICA)斑块的回声强度、数目及斑块累及的血管数。结果 脑梗死组CTA双侧CCA-Ds、CCA-IMT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双侧MCA-RI、MCA-PI均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混合回声和低回声斑块发生率、多发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颈动脉血管超声可以协助早期诊断MCA粥样硬化性狭窄。  相似文献   

15.
对18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率达89.25%,说明TIA患者颅内动脉存在广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颈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占48.92%,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痉挛表现占22.58%,动脉硬化性改变占17.74%。证实TCD这一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在研究TIA发病机理及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对186例颈内动脉系统TIA患者进行了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结果显示异常率达89.25%,说明TIA患者颅内动脉存在广泛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表现颈内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占48.92%,颈内动脉及其分支痉挛表现占22.58%,动脉硬化性改变占17.74%。证实TCD这一无创伤性检查方法,在研究TIA发病机理及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头晕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936例头晕患者,采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仪检测双侧颈内动脉颅外段(EI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前动脉(ACA)、颈内动脉终末段(ICA)、大脑后动脉(PCA)、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结果 936例头晕患者中,312例(33.33%)血流变化异常,624例(66.67%)血流变化正常,不同性别和年龄组间血流变化异常患者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流变化异常患者中,前循环血流改变144例、后循环血流改变120例、前后循环血流均改变48例.头晕患者脑血管狭窄前循环改变96例、后循环改变60例.结论 头晕患者可合并脑血流动力学改变,部分患者存在脑血管狭窄,临床上不宜简单地把头晕患者诊断为功能性疾病或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女性血流异常患者比男性多见,>60岁组血流异常患者较多见.头晕患者供血动脉病变中,脑前循环改变比脑后循环改变多见,前循环血管狭窄比后循环血管狭窄多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评价单侧重度颈内动脉狭窄患者支架置入前后对脑血管储备能力(CVR)影响.方法 经确诊单侧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患者79例,将侧支循环开放分为前交通动脉 (ACoA)、后交通动脉(PCoA) 及颈内-外动脉 (ICA-ECA)开放,比较不同侧支循环开放类型患者在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前与术后颅内血管血流及CVR变化.结果 TCD显示术后患侧大脑中动脉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搏动指数及CVR明显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内动脉狭窄患侧的CVR按照不同侧枝循环开放类型从高到低依次为:ACoA+PCoA+ICA-ECA>ACoA+ICA-ECA >ACoA >ACoA+PCoA >PCoA+ICA-ECA >PCoA>ICA-ECA,支架术后CVR均恢复正常范围,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TCD可以检测颈内动脉重度狭窄患者颅内血流变化,观察不同侧枝循环开放患者支架置入前后CVR改变,为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和评估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查在儿童烟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疑似烟雾病患儿24例,均进行TCD检查察看其颅内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并以经头颅磁共振血管成像(MRA)为确诊依据,分析TCD对儿童烟雾病的诊断效果。结果:(1)MRA确诊20例烟雾病,而TCD检查中能够明确诊断的有18例,其诊断确诊率为90.0%;(2)在血流动力学变化方面,TCD检测出双侧颈内动脉末端及大脑前、中动脉狭窄样改变、闭塞样改变均与MRA的影像特征相符合,且TCD能够检测出眼动脉、前后交通动脉等侧支代偿血管的搏动指数、血速改变。结论:TCD虽然无法直观显示血管的形态与走向,但其对烟雾病的检查结果与MRA相符,且具有操作简便、无创、重复性好、经济等优势,能够探及细小烟雾血管血流信号并可通过颈总动脉压迫试验鉴别颅内动脉和了解侧支循环功能状态。因此,在临床上可将TCD检查用于疑似烟雾病筛查及辅助诊断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颈内动脉粥样硬化闭塞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探讨彩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9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证实为颈内动脉闭塞的患者67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彩超、磁共振血管成像的诊断结果。结果以DSA为诊断金标准,经颅多普勒(TCD)+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确定为颈内动脉闭塞的符合率为100%(67/67),磁共振成像确定为颈内动脉闭塞的符合率为88.1%(59/67);两组的诊断符合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彩超利用TCD及CDFI技术能够明确诊断颈内动脉闭塞,具有无创性、重复性,是检查颈内动脉闭塞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