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无偿献血需要健康公民自愿奉献,而是否愿意参加无偿献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取决于他们所了解的相关信息、献血意愿的内在驱动力等。本市农村人口占大多数,如何更有针对性的做好无偿献血宣传工作,提高农村居民的献血比例,增加采血量,是迫在眉睫的工作。对象与方法1对象从2014年7月~2015年6月陆续对本市18个农村人口占多数的县区所属乡镇发放调查表。2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考虑农村居民的文化程度以  相似文献   

2.
提高无偿献血知晓率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城市居民、农村居民和在校青少年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方法除采用大众化的宣传方式外,还根据城市、学校和乡村不同献血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以提高献血人群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结果通过采取有针对性的宣传方式,2009年本市城市居民对无偿献血知晓率达到87%;农村居民知晓率达到7 8.57%;职业学院的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晓率是95.3%。2008~2010年,献血量较上年分别增长5.41%、8.68%和14.57%。结论根据献血人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宣传形式,献血人群对无偿献血的知晓率较高,有利于无偿献血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态度,为稳定大学生献血队伍及改进高校无偿献血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表,随机选择南宁市14所高校一、二年级学生8 300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71.06%的学生了解国家实行无偿献血制度,64.14%学生愿意献血.但对献血知识了解不多,超过50%大学生不知晓献血年龄、体重、献血量和献血间隔时间,75.28%的学生对献血无损健康不知晓,81.15%对献血有益健康不知晓;未献血学生中32.44%怕献血传染疾病,21.03%担心献血影响健康.结论 血站针对大学生要注重宣传血液生理、献血常识、科学献血有益健康等知识,促使其无偿献血态度和行为的转变;促进无偿献血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转型期福州市高校学生对无偿献血的认知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福州8所高校的1 347名在校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了解、对献血的态度及行为的现状。结果本市高校学生获取献血知识途径较广泛,但有968(71.9%)名大学生对献血知识不太了解,630(46.8%)名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宣传力度的评价为"不好"及"差";75(5.6%)名家长反对学生献血;有1 209(89.8%)名大学生表示,献血英雄事迹对自己参加献血有或可能有影响;有582(43.2%)名大学生主观认为是因为自身条件不允许而没参加献血。结论结合转型期大学生的特点,创新献血宣传模式,促进大学生对无偿献血知识的理解和信任,提升大学生参加献血的比例。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本市无偿献血人群的献血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对象为在校学生、城市与农村居民。结果 26~40岁年龄段人群的知晓率相对较高(96.6%);城市居民的知晓率相对较高(95.1%)。结论应加强农村人群的宣传和中小学校学生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莞市医务人员无偿献血的知晓率、态度和行为现状,以便更好地推动无偿献血宣传招募工作,为无偿献血发展新模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我市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初次献血与重复献血的医务人员对各项调查大部分有显著差异(P0.05),排序大致相同;重复献血的医务人员献血率高,学历高,年轻献血者多,血液及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程度远远高于一般人群,但红细胞和血小板输注指征的知晓率较低,不同学历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获得献血信息的首要途径是"本单位宣传",全部医务人员表示会继续坚持无偿献血,有91.0%的医务人员表示会向病人宣传无偿献血知识。结论东莞市医务人员对无偿献血的热情及支持力度高,有必要采取措施,使之成为无偿献血的宣传者和倡导者,让更多的人主动参加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大连地区居民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献血动机,为大连市志愿无偿献血事业的稳定发展及宣传工作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2014年1~6月于大连市所辖10个县(市)区,4所高校及4个单位随机抽取9 000名被调查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法律法规与血液生理知识自行设计的《大连地区居民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对大连地区居民进行匿名调查.对被调查者的一般人群特征,对志愿无偿献血制度的知晓情况,对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获取途径,志愿无偿献血情况及志愿无偿献血的动机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本研究调查共发放《大连地区居民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调查问卷》9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 037份,有效回收率为89.30%.被调查者中男性为4 233名(4 233/8 037,52.67%),女性为3 804名(3 804/8 037,47.33%);年龄为16~65岁,平均为(32.7±12.6)岁;职业覆盖国家公职人员、学生、卫生教育工作者、农民、军人及其他职业者;文化程度以本科及以上为主,占63.35%(5 092/8 037).②90.89%(7 305/8 037)被调查者知晓我国实行志愿无偿献血制度,但对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知晓并不完全;且不同年龄被调查者对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亦存在差异(x2=17.52,P<0.01),以≥40岁被调查者对志愿无偿献血知晓程度较高;不同文化程度被调查者对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认知程度亦存在差异(x2 =76.85,P<0.01),以硕士及以上对志愿无偿献血知晓程度较高;有献血经历的被调查者对志愿无偿献血知晓程度显著高于无献血经历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31.42,P<0.01).③44.96%被调查者(3 613/8 037)通过电视获取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其次为通过学校、单位宣传(3 136/8 037,39.02%)、献血屋宣传(2 677/8 037,33.31%)、互联网(2 177/8 037,27.09%)、广播(2 157/8 037,26.84%)等方式获取,且获得献血相关知识途径为电视的被调查者献血行为存在差异(x2=14.67,P<0.05).从未献血被调查者的不同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获取途径存在差异(x2=45.26,P<0.01).④本研究调查中,志愿无偿献血动机居前3位的分别为“帮助他人”(3 043/3 224,94.38%),认为志愿无偿献血“无损健康”(2 000/3 224,62.03%)及“学校及单位组织”(1 227/3 224,38.06%).结论 各采供血机构应加大志愿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力度,以提高居民志愿无偿献血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本市乡镇居民献血情况,为采取相应的献血招募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8~2011年城乡献血者的性别、年龄、献血量、献血人数、献血率等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乡镇男性献血者平均年龄(35.03±9.31)岁,女性(35.21士9.82)岁,均高于城区献血者;2008~2011年,乡镇居民献血量占总献血量的比例分别为53.57%、55.54%、50.23%、50.88%,献血人数占总献血人数的比例为58.10%、61.20%、56.45%、58.54%,400ml献血率分别为17.21%、24.38%、24.07%、26.18%,乡镇重复献血率为4.52%、5.32多、4.50%、2.39%,均高于城区居民.结论 乡镇无偿献血资源已经得到初步开发,应采取有针对性的献血者动员、招募、保留和再次献血招募措施,进一步提高乡镇居民献血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献血者所了解无偿献血的途径及对参与无偿献血的影响情况。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便利抽样的方式,对北京市街头1 585例献血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分别是"献血车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宣传",44.1%;其次是"与有献血经历的人交流",42.0%;"互联网(新媒体)",21.6%;"明星献血",14.5%;"地铁公交广告",10.9%。结论能传递更多献血知识的宣传方式更能促进和参与无偿献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本地区适龄人群对无偿献血相关问题知晓情况及参与献血的意向,为开展无偿献血宣传招募新模式,制定新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8月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采用随机、自愿、匿名方式对360名本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献血知识、获取路径、献血态度与行为等,利用epidata 3.1进行数据录入,SPSS 20.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本调查共发出问卷360份,回收有效问卷234份,回收率65%,其中有献血经历者102份,无献血经历者132份。现场问卷调查显示有献血经历人群的大部分献血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无献血经历群体(P0.05),特别在无偿献血优惠政策方面,2组人群的正答率差距更大(80.40%vs.50.0%)。在献血知识获得途径方面,居民更愿意学习更多知识的途径是电视和手机微信(均占20.55%),效果最差的末2项是报刊杂志及场地广告(2.47%、2.74%);而无献血经历人群最希望了解的献血知识则为血液生理知识(占25.55%)。在献血态度方面,有献血经历者的献血目的主要为奉献爱心帮助他人(占32.56%)、献血有益身体健康(占18.99%);而无献血经历不愿意参加献血主要原因为工作忙(16.75%)、献血地点不便利(9.57%)、献血会传染疾病(9.57%),而因媒体负面报道这一拒绝献血因素比例则最低(2.39%)。结论本血站在献血知识、政策宣传途径方面需要改进,加大血液生理知识内容宣传;调整血站采血地点及采血时间的设置,建立稳定有效献血宣传招募机制。  相似文献   

11.
农村居民无偿献血者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和掌握农村居民献血状况及基本情况,科学制定针对性的宣传和招募策略,提高农村居民的献血比例,推动无偿献血工作良性持续发展。方法在本中心2009年1月~12月献血车接待的无偿献血者中,随机抽取8556名,其中可按身份证和居住地确定为农村居民身份的2283名;并对农村居民献血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8556名无偿献血者中,农村居民献血比例为26.68%;2283名农村居民献血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以18~30周岁为主(占72.36%),文化程度以中专、高中、初中者居多(占73.25%),献血次数以1~2次为主(占78.56%),献血量<400m l以下者为主(占67.21%);血液初筛、复查不合格结果以ALT和HBsAg为主。结论农村居民献血的比例较低;人群结构呈明显的年轻化,教育程度以中、低文化程度为特征;献血行为多以短期为主。  相似文献   

12.
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2007年1~12月参加无偿献血的人群进行调查。结果67.7%的献血者表示愿意继续献血作为观察组,不愿意或者不清楚的占32.3%;影响再次献血的因素:女性、年龄大、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农民、初次献血、对献血知识了解程度肤浅、对献血环境及工作人员不满意等。结论众多因素影响无偿献血者再次献血,通过积极开展献血知识以及相关优惠政策的宣传,加强对采供血机构的监督与管理来促进无偿献血制度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泉州市居民无偿献血服务导向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泉州市居民献血的影响因素,制订出适合泉州市的献血招募策略和服务导向,并为其他血站改善献血服务提供思路。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7 500人次泉州市居民进行调查分析,针对性地提出社会营销策略。结果泉州市居民有良好的献血动机,献血者(4 427人次)和未献血者(2 996人次)对献血知识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位组织的宣传发动是目前我市献血者了解知识和接受招募的最主要方式,献血者对献血服务最不满意的分别为献血宣传资料、献血地点和献血纪念品种类。未献血者未参加献血的主要原因为献血不方便和担心健康状况,未献血者在应急、互助、血液库存紧张等情况下愿意参加献血。结论无偿献血服务应根据血站的实际情况,利用社会营稍方法,制定出有针对性的献血服务导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无偿献血者对无偿献血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开展无偿献血知识宣传提供依据。方法从血液基本知识、献血知识和免费用血政策三方面自行设计竞赛试题,组织有意愿参与竞赛的献血者现场答题。结果同期有4918人参与无偿献血,338人有意向参加竞赛,参与率为6.87%。共收回答题卡338份,有效答题卡335份,有效率为99.1%。335名参与者中得分24~100分,平均(81.83&#177;18.33)分。不同性别及学历的献血者献血知识掌握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献血经历、职业和年龄的献血者,献血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F值分别为2.67,5.11,5.70;P<0.05)。结论无偿献血宣传内容应适合任何群体,献血前、中、后的宣传教育,是献血者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青少年从小接受无偿献血有关知识的教育,是无偿献血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在街头长期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使个人志愿无偿献血者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提高宣传效果,增进公民参与献血的意识,笔者对1500名志愿无偿献血者就献血心态进行了调查,现归纳如下. 1 奉献心理 630人,占42%.这部分人参加献血的目的就是献爱心、讲奉献.也有一少部分人曾是受血者,对爱的血液互助活动有亲身感受,并付诸实施. 2 体检心理 330人,占22%.想通过献血前体检及相关指标筛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3 "储蓄"心理 231人,占15.4%.希望在身体健康时献血,以备将来家人或自己输用.献血的初衷是保障将来免费用血. 4 防病心理 204人,占13.6%.这部分人年龄在45岁左右.对献血与健康的知识了解较多,想通过献血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一些疾病. 5 隐匿心理 30人,占2%.年龄多在18~22岁,只想默默献血,悄然离去,甚至连自己的姓名、住址都不愿透露. 6 尝试心理 75人,占5%.多为年青人,对任何新鲜事都想尝试一番,寻求感受. 从上述分类中不难看出,以奉献心理为主的献血是无偿献血队伍的主力军,以体检心理、防病心理献血的人在无偿献血队伍中比例不小.随着<献血法>、<献血条例>、<献血办法>的全面实施,"无偿献血,免费用血"、"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献血与用血相结合"法规的落实,加之公费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储畜"心理献血的人数会越来越多.针对不同的献血心态,采取有的放矢宣传措施,对于满足献血者的愿望,发展、壮大献血队伍,让更多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行例,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无偿献血者献血注意事项知晓率及献血动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城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原因和对献血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制定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政策,提高2次献血率。方法对600名无偿献血者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对献血注意事项知晓率都较低;献血者了解无偿献血的主要途径是献血车工作人员的宣传(54.1%),其次是献过血的同事或朋友的宣传(43.9%)。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人际传播和对注意事项的宣传,将有利于扩大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优化宣传和招募对本市全血采集工作的影响,为制定科学的全血宣传和招募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加大献血宣传投入,大力宣传献血知识,营造良好献血氛围;组建高素质无偿献血招募队伍,提升招募能力;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挥志愿者作用;加强重复献血者和固定献血者保留。结果全血采集从2013年的158 895人次、281 186 U,增加到2015年的174 748人次、305 505 U;传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从2013年的5.69%下降到2015年的3.36%,不同年份传染性指标检测不合格率统计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宣传和招募工作,对成都市全血采集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西部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病相关知识、行为的认知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西部农村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的设计方法,分层随机抽取了陕西省汉中市九个乡镇的3030 位成年农村居民,采取访问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Logistic 回归进行了多因素分析.结果 高血压知识得分及格率为35.7%,行为得分及格率为48.4%,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知识得分是否及格与年龄、性别、有无高血压史、收入水平和受教育水平有关;高血压行为得分是否及格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有无高血压史和知识得分及格与否.结论 陕西省农村居民对高血压知识的知晓率相对比较低,有高血压病史的人群对高血压的知识得分和行为得分都比无高血压病史的人群高,应该加大对农村居民的高血压知识宣传的力度,普遍提高农村居民的高血压防治意识.  相似文献   

19.
对机采献血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机采过程中对献血者的护理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们在工作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做好献血者献血前的护理 1.1加强献血前的科普宣传初次献血者对血液生理知识和机采献血知识了解不多,他们会对献血产生疑问:会不会损害身体呀?会不会传染疾病和影响自身健康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机采人员要要耐心地对献血者进行讲解:人体血液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65kg的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居民无偿献血知信行现状,掌握献血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完全随机抽样方法调查了883名社区居民,调查内容包括人口统计学资料、无偿献血知识、态度和行为。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6个因素对无偿献血行为有显著影响(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学历(大专/本科)、学历(研究生及以上)、态度、知识对献血行为起正向作用,婚姻状况(未婚)、性别、婚姻状况(其他)对献血行为起负向作用(P0.05)。结论未来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的制定应以男性、高学历者为主要招募对象,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宣传,宣传内容应以献血优惠政策、献血不会传染疾病为侧重点。从而有效提高居民的积极态度,促使居民主动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