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替代治疗后血友病A患者抑制物存在状况,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调整.方法 对病人进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和Ⅷ因子活性(FⅧ:C)检测,抑制物检测采用APTT纠正试验做定性判断,阳性者用Nijmegen方法进行抗体定量检测.结果 全部36例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定性试验有2例出现阳性,FⅧ抗体定量检测抗体量分别为33BU和61BU.结论 通过对血友病A患者替代治疗后FⅧ抑制物的检测分析,有利于了解血友病A患者的替代治疗效果及预后.  相似文献   

2.
获得性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总结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为临床诊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对15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以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获得性血友病甲患者血浆FⅧ∶C低下,抑制物筛选试验阳性,抑制物滴度为2~3000Bethesda单位。结论实验室结果对获得性血友病的诊断和治疗极其重要。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友病A伴抑制物的免疫耐受诱导(immune tolerance induction,ITI)治疗,提高血友病A伴抑制物患者的诊疗水平.方法 对重型血友病A患者用APTT标准曲线一期法测定凝血因子Ⅷ(FⅧ)活性(FⅧ∶C);用Bethesda法定量测定FⅧ抗体;用长距离PCR方法检测内含子22倒位.结果 经检测发现患者为FⅧ基因22内含子倒位;ITI治疗3个月后,患者FⅧ抑制物滴度下降为0,输注FⅧ后回收率>66%,治疗6个月后达到抑制物清除标准,停止治疗.结论 该患者是国内首例采用ITI成功治疗血友病A伴抑制物的病例,ITI是目前最有希望根除血友病抑制物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检测重型血友病A(hemophilia 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探讨抑制物阳性患者基因突变情况.选取58例一期法检测FⅧ:C均小于1% HA患者,以APTT法为基础进行FⅧ抑制物筛查,筛查阳性者用Bethesda法进行FⅧ抑制物定量分析.以基因组DNA为模版,对抑制物阳性患者FⅧ12、14、16外显子进行基因扩增,PCR产物通过直接测序检测突变情况.结果表明:58例HA患者中4例(6.9%)抑制物检测为阳性,FⅧ12、14、16外显子基因均未发现基因突变.结论:本组病例HA患者抑制物阳性率低于国外文献报道,抑制物产生的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其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13例血友病A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情况.用一期法检测FⅧ活性,确定血友病的严重程度;对85例经过FⅧ替代治疗的患者进行FⅧ抑制物检测,并分析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闪素.结果 FⅧ活性检测显示113例患者中重型74例,中型27例,轻型12例.本组经FⅧ替代治疗的患者产生FⅧ抑制物的发牛率为28.24%,抑制物水平均为低滴度,均发生在中、重型患者.首次使用FⅧ持续时间、血友病患者严重程度、是否有大出血或手术大量使用FⅧ史均与FⅧ抑制物是否产生相关(P<0.05).结论 血友病A患者产生FⅧ抑制物以低滴度为主,多发生在中、重型患者.首次使用FⅧ持续时间超过5 d,中、重型.曾大出血或手术使用大剂量FⅧ等均与FⅧ抑制物产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获得性血友病A(acquired hemophilia A)的诊断水平,对1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影象学、实验检查结果进行了分析。具体包括了解患者病史,复习静脉彩超记录和分析实验室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项目有: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TT)时间、血浆FⅧ:C、FⅨ:C、FⅪ:C和FⅫ:C。结果表明:APTT99.3秒,PT13秒,TT13.5秒,FⅧ:C2%、FⅨ:C7%、FⅪ:C9%、FⅫ:C21%。患者血浆加等量正常新鲜血浆不能使APTT延长完全纠正;患者血浆和等量正常新鲜血浆混合后于37℃温育情况下,APTT随温育时间延长而延长;患者血浆稀释10倍后加等量未稀释正常血浆重复测定结果显示:FⅧ:C6%、FⅨ:C75%、FⅪ:C95%、FⅫ:C123%。抑制物滴度测定表明:FⅧ抑制物〉32 Bethesda 单位/ml。获得性血友病A确诊后,经强的松、硫唑嘌呤治疗1月余,复查APTT为33.3秒、FⅧ:C为128%、FⅧ抑制物消失。结论:详细询问病史、分析影象学所见,进行APTT纠正试验、稀释试验和抑制物滴度测定,能减少获得性血友病的误诊和误治,免疫抑制治疗能消除FⅧ抑制物,恢复正常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获得性血友病的病因、临床表现、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 对2010年3月至2014年6月诊断的22例获得性血友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获得性血友病A(AHA)20例(90.9%),获得性血友病B(AHB)2例(9.1%).AHA患者中,男、女各10例,中位年龄37.5(2~95)岁,中位凝血因子Ⅷ活性(FⅧ∶C)为1.9%(0.5%~39.0%),以肌肉软组织血肿(80.0%)、皮肤瘀斑(75.0%)为主要临床表现;2例AHB患者均为男性儿童(1、3岁各1例),临床症状轻微,凝血因子Ⅸ活性(FⅨ∶C)分别为5.0%、16.0%.22例患者中,7例(31.8%)存在相关病因.所有患者均APTT延长,PT正常,APTT纠正试验不能纠正或检出抑制物(滴度值2~32 BU),狼疮抗凝物及抗心磷脂抗体阴性.19例患者接受血制品止血治疗,7例患者单独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清除抑制物,11例患者接受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清除抑制物,3例患者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20例AHA患者中19例(95.0%)急性出血控制,8例(40.0%)患者抑制物消失且FⅧ∶C>50%[中位治疗时间42.5(21~145)d],因出血死亡1例.2例AHB患者分别在治疗48、60 d后FⅨ∶C达到35%、24%.结论 获得性血友病并非罕见,可见于各年龄段,临床表现异质性高,儿童患者症状较轻.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应用快速而敏感的ELISA法检测血友病A患者血浆抗因子Ⅷ同种抗体,并探讨其与因子ⅧC区的关系.收集140例血友病A患者样本,其中重型(FⅧ∶C<1%)84例,中型(FⅧ∶C 1-5%)34例,轻型(FⅧ∶C>5%)22例;患者均已经过因子Ⅷ替代治疗.正常对照样本80例.以本室制备的抗因子Ⅷ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封闭后加入重组人凝血因子Ⅷ,洗涤后加入待测稀释血浆,再次洗涤后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IgG,OPD显色,记录A490,以正常人血浆为对照,样本A490大于正常人对照3 SD定义为因子Ⅷ抗体阳性.以抗His抗体包被酶标板,封闭后加入本室制备的rFⅧ-C1C2区蛋白,洗涤后加入待测稀释血浆,再次洗涤后加入HRP标记的羊抗人IgG,OPD显色,记录A490,以正常人血浆为对照,样本A490大于正常人对照3 SD定义阳性.结果表明,通过ELISA法检测,56例(40%)血友病A患者血浆抗因子Ⅷ同种抗体阳性,其中46例(82.1%)因子Ⅷ同种抗体阳性的血浆样本中存在与因子ⅧC1C2结合的同种抗体.结论:因子ⅧC功能区是中国血友病A患者因子Ⅷ同种抗体的主要结合部位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血友病A(HA)及获得性HA(AHA)患者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的产生情况,探讨Nijmegen法结合APTT纠正试验在FⅧ抑制物检测中的应用及对临床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用一期凝固法对42例临床患者进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FⅧ活性检测,进一步采用APTT纠正试验进行筛选,阳性患者用Nijmegen法进行FⅧ抑制物浓度的测定,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42例均为FⅧ活性减低患者。39例HA患者中有2例存在FⅧ抑制物(5.1%),浓度分别为3.7 BU/m L和83.2 BU/m L。3例非HA患者经APTT纠正试验未能纠正到正常范围,其中2例AHA患者的抑制物浓度分别为3 686 BU/m L和61 BU/m L,另1例SLE患者APTT纠正试验结果不具有时间依赖性,抑制物浓度仅为0.1 BU/m L。结论 Nijmegen法结合APTT纠正试验检测FⅧ抑制物,方法简便准确,可为FⅧ活性减低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1例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诊断;通过体内外干预实验观察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体内的 FⅧ抑制物对正常人血浆及兔 FⅧ凝血活性(FⅧ:C)的影响;确定患者 FⅧ抑制物的 TgG 亚型和结构表位,以揭示该病发病的分子机制。方法用Ⅰ期法测定患者血浆 FⅧ:C;以 Bethesda 单位(BU)表示 FⅧ:C 抑制物滴度;用蛋白 A-琼脂糖柱纯化患者及正常人血浆 IgG;用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分析其对 FⅧ:C 的抑制作用;观察 FⅧ抑制物对兔血浆 FⅧ:C 活性的抑制作用;分别用抗 IgG_1、IgG_2、IgG_3、IgG_4抗体作 Western blot,结合灰度扫描确定患者血浆 IgG 亚型相对表达量;散射比浊法测定患者及正常人体内各 IgG 亚型浓度;用 FⅧ/FⅧ抑制物固相结合试验及 Western blot 鉴定患者 IgG 抗体(FⅧ抑制物)作用于 FⅧ的具体“表位”。结果①患者 APTT 明显延长,正常血浆不能纠正;FⅧ:C<1.5%,FⅧ抑制物滴度为147.8 BU;②纯化的患者 IgG 以剂量依赖方式抑制正常人混合血浆 FⅧ:C;动物实验显示患者血浆能以时间依赖方式延长兔血浆 APTT;③Western blot 结果显示 FⅧ抑制物成分主要为 IgG_4,其次为 IgG_1,FⅧ抑制物作用于FⅧ:C 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3。散射比浊法测定结果显示患者体内 IgG_4、IgG_1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结论研究结果证明大疱性类天疱疮并获得性血友病 A 患者体内 FⅧ抑制物对 FⅧ:C有抑制作用,FⅧ抑制物的 IgG 亚型主要为 IgG_4,其次为 IgG_1;患者 FⅧ抑制物作用于 FⅧ的表位为相对分子质量为44×10~3的肽段,揭示了该获得性血友病 A 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探讨血友病凝血因子抗体(抑制物)的诊断、分型及影响因素.对500例血友病采用一期法检测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用Bethesda法检测FⅧ抗体(FⅧ:Ab)、FⅨ抗体(FⅨ:Ab).结果表明,500例血友病中,HA 411例,FⅧ抗体阳性者151例(30.2%),滴度为3.50±2.84 Bu/ml;HB 79例,FⅨ抗体阳性者18例(3.6%),滴度为(2.92 ± 2.19)Bu/ml;自身获得性血友病10例(2.0%).抗体分型:高、中、低反应型依次为3例、47例、119例,以中低反应型抗体为主(98.22%).抗体产生的影响因素:169例抗体阳性者的92.90%(157/169例)年龄在30岁以下;89.35%(151/169例)为HA;81.66%(138/169例)为中、重型血友病;98.22%(166/169例)为中、低反应型抗体;同种特异性杭体阳性者158例均有输血史.结论:抗体以中、低反应型为主,患者年龄及输血史是影响的因素.本研究为血友病凝血因子抗体的诊断、分型及其产生的影响因素提供了依据,并说明血友病反复输注血液制品对抗体的产生有直接影响,对防治血友病出血及预防凝血因子活性降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FⅧ抑制物的特点及其临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Ⅷ抑制物是人体内最常见的抗凝血因子抗体,通过抑制FⅧ∶C活性引起获得性血友病A(AH0 A)。AH- A是一种罕见的出血性疾病,死亡率较高。与遗传性血友病相比,AH -A具有独特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早期诊断及选择合理治疗方案对AH-A的预后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血友病A患者血浆FⅧ同种抗体的ELISA检测方法,以评估经替代治疗的血友病A患者血浆FⅧ同种抗体的发生率.方法选取血友病A患者140例,其中重型84例,中型34例,轻型22例,所有患者均已经过FⅧ替代治疗;同时选取健康对照者80名.以本室制备的FⅧ单克隆抗体包被酶标板,封闭后加入重组人FⅧ,洗涤后加入待测稀释血浆,再次洗涤后加入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羊抗人IgG,邻苯二胺显色,记录490 nm处的吸光度(A490)值.所有患者血浆样本同时采用改良的Nijmegen方法检测抑制物活性.结果通过ELISA法检测,血友病A患者产生血浆FⅧ同种抗体阳性率为40.0%(56/140),重型、中轻型患者产生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7.6%(40/84)、28.5%(16/56),两组患者产生同种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79,P<0.05);采用改良的Nijmegen方法检测,血友病A患者产生FⅧ抑制物阳性率为24.3%(34/140),重型、中轻型患者产生抑制物的阳性率分别为33.3%(28/84)、10.7%(6/56),两组患者产生抑制物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49,P<0.05).其中,25例通过ELISA法检测出同种抗体阳性的患者未被检出抑制物活性.ELISA法与改良的Nijmegen法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40.0%(56/140)、24.3%(34/1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75,P<0.01),具有相关性(rn=0.59,P<0.01);且两种方法检出结果存在一致性(Kappa=0.55,P<0.01).结论 ELISA法能够提高FⅧ同种抗体的检出率,血友病A患者经替代治疗后,血浆FⅧ同种抗体发生率并不低,重型患者产生抗体的阳性率高于中轻型患者.  相似文献   

14.
因子Ⅷ抑制物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FⅧ抑制物是一种可以抑制或中和F血凝血活性的同种抗体或自身免疫抗体[1]。同种抗体见于部分先天性血友病甲患者;自身免疫抗体见于非血友病患者,由此引起的疾病亦称之为获得性血友病。FⅧ抑制物一旦形成,常规治疗方法时常不能有效地控制出血,成为临床棘手的问题。1FⅧ抑制物形成的相关因素FⅧ抑制物产生的病因较为复杂。同种抗体与以下因素有关:①血友病甲的严重程度。重型患者易形成FⅧ抑制物,而轻型患者较少见[2]。FⅧ基因严重的分子缺陷造成无FⅧ蛋白合成和分泌,替代疗法的FⅧ类似异体抗原,导致免疫反应,形成同种抗体,即F…  相似文献   

15.
<正>获得性血友病A(acquited hemophilia A,AH-A)是由于非血友病患者体内自发性产生针对凝血因子Ⅷ(FⅧ)的特异性自身抗体(FⅧantibody,亦称FⅧ抑制物)而引起的1种出血性疾病[1,2]。这种自身抗体能引起FⅧ活性降低,产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的检验诊断方法.方法 检测13例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包括长期服用氯丙嗪的精神分裂症5例、抗磷脂综合征2例、天疱疹1例、原因未明5例)、1O例血友病A患者和48名健康志愿者的凝血因子活性、凝血因子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以及凝血酶的生成.结果 13例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凝血因子Ⅷ、Ⅸ、Ⅺ活性(FⅧ∶C、FⅨ∶C、FⅪ∶C)降低,针对这些凝血因子的抗体及LA均为阳性,6例ACA为阳性.其中LA阳性、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组中,11例无出血患者的凝血酶生成试验(TGT)的延迟时间值为(5.60±1.18)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8±0.2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05,P<0.01);达峰时间值为(8.11±1.91)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0±0.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83,P<0.01);凝血酶生成潜力(ETP)值为(1640.87±279.80)nmol·L-1·min-1,高于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734.59±118.30)nmol·L-1·min-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1);ETP比值为(86.00±14.66)%,高于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38.50±6.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9.77,P<0.01).遗传性血友病A组的达峰时问值为(8.01±1.81)min,高于正常对照组的(4.10±0.3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20,P<0.01);而延迟时间值为(2.01±0.84)min,与正常对照组的(1.88±0.25)min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6,P>0.05).结论 狼疮抗凝物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和遗传性血友病是以APTT、PT、PLT和APTT纠正试验作为筛选试验;以LA、FⅧ∶C、FⅨ∶C、FⅪ∶C和它们的抗体检测作为确诊试验;检测LA和ACA可为寻找病因提供依据;ETP值和ETP比值是判断LA阳性伴凝血因子(Ⅷ、Ⅸ和Ⅺ)缺乏患者临床是否出血的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友病的病因学分类方法.方法 随机选取2005年2月至2010年5月陕西医大血液病研究院接诊的500例血友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一期法检测凝血因子活性,Bethesda法检测FⅧ、FIX抗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人血浆混合APTT纠正试验,鉴别凝血因子缺乏、同种抗体与自身获得性血友病.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友病A(HA)患儿凝血因子Ⅷ(FⅧ)抑制物产生的相关因素及抑制物产生前后出血与关节病表现的差异。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河南省血友病管理中心登记收治的381例16岁以下HA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81例HA患儿中,轻型116例(30.4%),中间型196例(51.4%),重型69例(18.1%)。FⅧ抑制物阳性患者54例(14.2%),高滴度、低滴度分别为22、32例。血友病家族史与FⅧ抑制物阳性相关[P<0.001,OR=3.299(95%CI 1.743~5.983)];高强度暴露与FⅧ抑制物的产生相关[P=0.002,OR=2.587(95%CI 1.414~4.731)]。高强度暴露与高滴度FⅧ抑制物产生相关[P=0.001,OR=8.689(95%CI 2.464~30.638)]。54例HA患者产生抑制物后,总体关节年出血率、创伤性年出血率增加(z=-3.440,P=0.001;z=-2.232,P=0.026),而非关节年出血率、自发性年出血率与抑制物产生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342,P=0.180;z=-1.414,P=0.157)。关节超声评分较产生抑制物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632,P=0.527)。结论血友病家族史、高强度暴露可增加HA患儿发生FⅧ抑制物的风险,且高强度暴露可增加HA患者出现高滴度抑制物的风险。  相似文献   

19.
获得性血友病A,又称」肝血友病性血因于抗体增多症。临床上较少见,加之受某些试验条件限制,也难以排除漏诊之可能。最近我所应用检测凝血因于抑制物的方法,发现2例获得性血友病A。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病例1,女,77岁,以“肉眼血尿”入院,皮肤亦见片状瘀斑,针刺后不易全血,胸片显示肺纤维,膀胱镜检可见右侧输尿管口出血,无其他病史及家族史,凝血象筛检:TT、PT均正常纤维蛋白原,Fg5.2g/L,APTT>140s,正浆纠正>140s,进~步检查Ⅷ:C1.46%,FⅧ抑制物16Bethesdaμ/ml血浆,据此诊断为“肺纤维化伴…  相似文献   

20.
凝血酶生成试验在血友病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凝血酶生成试验在血友病患者中的应用。方法:收集134例血友病患者[其中血友病A(HA)114例,血友病B(HB)20例1的临床资料,根据FⅧ:C/FIX:C不同,将无FⅧ/FⅨ抑制物的132例HA/HB患者分成重型(FⅧ:C/FIX:C〈1%)、中型(FVIU:C/FIX:C1%~5%)及轻型(FⅧ:C/FIX:C6%~25%)3组,检测凝血酶生成、FⅧ:C/FIX:C及其抑制物。结果:重型HA/HB患者与轻型者比较,出血频度及凝血酶生成各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重型者与中型者比较,除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1),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型者与轻型者比较,除延迟时间和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A/HB患者的出血频度与FⅧ:C或FIX:C无关(P=0.16),而与凝血酶生成潜力(ETP)密切相关(P=0.0001):结论:凝血酶生成试验可作为预测HA/HB患者出血风险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