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调查分析北京市城区无偿献血者献血原因和对献血前后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制定针对性的献血招募政策,提高2次献血率。方法对600名无偿献血者发放自制的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献血者对献血注意事项知晓率都较低;献血者了解无偿献血的主要途径是献血车工作人员的宣传(54.1%),其次是献过血的同事或朋友的宣传(43.9%)。结论加强无偿献血知识的人际传播和对注意事项的宣传,将有利于扩大无偿献血队伍。  相似文献   

2.
无偿献血者献血心态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市在街头长期开展无偿献血活动,使个人志愿无偿献血者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咨询,提高宣传效果,增进公民参与献血的意识,笔者对1500名志愿无偿献血者就献血心态进行了调查,现归纳如下.1 奉献心理 630人,占42%.这部分人参加献血的目的就是献爱心、讲奉献.也有一少部分人曾是受血者,对爱的血液互助活动有亲身感受,并付诸实施.2 体检心理 330人,占22%.想通过献血前体检及相关指标筛查,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3 储蓄心理 231人,占15.4%.希望在身体健康时献血,以备将来家人或自己输用.献血的初衷是保障将来免费用血.4 防病心理 204人,占13.6%.这部分人年龄在45岁左右.对献血与健康的知识了解较多,想通过献血促进新陈代谢,预防一些疾病.5 隐匿心理 30人,占2%.年龄多在18~22岁,只想默默献血,悄然离去,甚至连自己的姓名、住址都不愿透露.6 尝试心理 75人,占5%.多为年青人,对任何新鲜事都想尝试一番,寻求感受.从上述分类中不难看出,以奉献心理为主的献血是无偿献血队伍的主力军,以体检心理、防病心理献血的人在无偿献血队伍中比例不小.随着<献血法>、<献血条例>、<献血办法>的全面实施,无偿献血,免费用血、一人献血,全家受益、献血与用血相结合法规的落实,加之公费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储畜心理献血的人数会越来越多.针对不同的献血心态,采取有的放矢宣传措施,对于满足献血者的愿望,发展、壮大献血队伍,让更多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行例,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岛市无偿献血者中献血反应调查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8  
青岛市自1998年实施<献血法>以来,临床用血已经全部来自于无偿献血,每年中心血站向临床供血约11~12吨,需要献血者约6万人次.工作中笔者观察到,无偿献血者中,献血反应和采血不畅的发生率较高,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由于健康原因,有一部分献血者被延期献血。献血者招募组织者或血站应追踪这些献血者,在他们延期时间到时作健康检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南昌市近3年无偿献血者献血情况的调查,建立和调整有效的无偿献血宣传、招募策略,对首次与再次献血者的献血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站参加首次无偿献血的42444人次、再次献血51489人次作为研究对象.对采血量不足、献血反应、单次献血量、血液检测有反应性指标作相应的比较.结果 ...  相似文献   

6.
献血座谈会对无偿献血者献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以来,社会各界纷纷加入无偿献血行列,截止2004年6月30日,本市共有73214人次参加无偿献血累计量1000ml以上有1181人,现统计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献血者人口特征,及献血服务体验情况对无偿献血动机的影响。方法 利用自制问卷,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取浙江省3个市区具有献血经验者进行调查。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分析及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特征献血者献血动机和献血服务体验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及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献血动机与献血服务之间的相关性及献血动机的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样本705人。献血动机水平已婚者高于未婚者,年龄在27岁以上者高于26岁以下献血3次及以上高于献血1~2次者(P<0.05)。献血者对血站工作人员服务、献血流程、献血环境等方面的体验高于献血地点的分布(P<0.05)。献血自主动机及受控动机均与献血服务体验呈正相关关系(P<0.05)。献血者对献血地点的分布、血站工作人员服务、献血流程体验良好有利于献血动机的提高。结论 献血服务体验可影响献血者的献血的自主动机和受控动机。建议采供血机构进行献血宣传及献血服务时,考虑献血者人群特征制定个性化措施,简化献血流程,优化献血地点分布,重视改善献血者献血服务体验,提升献血动机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应急动机初次献血者后续献血行为,为应急条件下献血者个性化保留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以汶川地震(2008年5月12日)为界,2008年4月17日—5月11日(对照组)及2008年5月13—20日(应急动机组)广州血液中心街头初次全血献血者为研究对象,以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倾向评分值,最邻近匹配法,匹配标准("卡钳值")0.02,精确配对优先,配对比例1∶1,倾向评分法匹配2组性别年龄后,SPSS 24卡方检验对比2组献血者截止至2019年9月5日的再次献血率及再次献血次数构成。结果经倾向评分匹配性别年龄,得到应急动机组及对照组共4 997对精确匹配献血者,卡方检验发现应急动机组献血者后续再次献血人数1 270人(25.42%)较对照组少(P<0.05)。2组后续再次献血1次,2—3次,>3次献血者人数构成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应急动机对献血行为的影响持续性较短,其关键保留截点在于初次献血到第2次献血期间。采供血机构需要特别针对该部分初次献血者给予比日常初次献血者更加积极的保留措施,以将其转化为日常献血者,从而增加稳定的血液供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佛山市民献血动机及献血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性制定招募策略。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法,抽取佛山市583例非献血者和554例献血者分别进行无偿献血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与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献血人群特征为男性较多,年龄20~30岁,高中/中专学历,月收入1 000~3 000元;献血的主要动机是"奉献爱心和社会责任";献血行为受"奉献爱心和社会责任""给多次献血者颁发证书和勋章""害怕献血会感染疾病和影响健康""怕痛""献血地点交通不方便"等因素影响。结论激励措施、阻碍措施、心理因素、献血服务等因素都会影响市民献血,应针对不同人群,制订不同的招募策略。  相似文献   

10.
浅析公民献血动机及低危献血者的招募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无偿献血制度下,不同献血人群有着各种不同的献血动机或心态,分析并掌握其真实想法,有针对性地制定招募策略,将有利于无偿献血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建立一支低危、固定的无偿献血队伍。笔者结合近年WHO全球艾滋病项目组(WHO/GPA)关于《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远程教学的培训,与市献血办共同对本市参加无偿献血活动公民的献血动机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机采血小板献血者献血反应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现代输血技术的不断发展,机采血小板浓缩液以其纯度高、体积小、效果好和副作用小等受到临床的普遍欢迎。由于机采血小板采集时间较长、循环血量大,偶而可出现献血反应,不仅直接影响到血小板收集的顺利进行和采集质量,也间接影响对无偿机采血源的保留、发展和征召。现将本站机采过程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的调查显示,首次献血的年轻人是献血不适等献血反应的高发人群~([1,2]) ,尤其是单采成分献血反应,绝大多数是由血管迷走神经和枸橼酸引起的功能性反应~([3]),有2%-5%的献血者有血管迷走神经症状,有0.08%-3%发展为献血晕厥~([1,2]).  相似文献   

13.
献血者精神因素与献血反应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个体有偿献血逐步被无偿献血取代,献血主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无偿献血特别是初次献血,对献血存在不同程度的紧张、恐惧心理,易引发献血反应。为探讨献血的精神因素与献血反应的关系,我们对1998年10月-2003年12月献血的95565例次进行回顾性调查,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献血者中献血为查HIV的危险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献血者献血过程的感受及其影响因素,为采供血机构提供优质的献(采)血服务提供依据.方法 以自行编制的无偿献血调查问卷为研究工具,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8年12月1日~23日周末,由课题组成员和招募到的调查员对南京红十字血液中心下辖的6个街头采血点的献血者做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献血者的基本情况,采用卡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献血400ml后献血者相关血液学指标恢复情况。方法选择年龄、体格检查及献血前血液检验指标均符合我国现行法规要求的各种年龄的自愿无偿献血者123名,每人采血400ml,在献血后24h、7d、1个月和3个月时各采集血样1次,观察其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血小板、血浆总蛋白、白蛋白和血清铁的动态变化与恢复情况。结果献血者献血400ml后,其白细胞、血小板、血浆总蛋白和白蛋白水平,同献血前比较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献血400ml后,其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比积和血清铁在3个月内均可恢复到献血前水平。结论无论男女,只要符合我国现行规定的年龄与健康标准,每人每次献血400ml,且间隔3个月献1次血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18.
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献血反应指献血过程中由于生理或心理因素引起的以血容量急剧下降、植物神经功能障碍为特征的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是晕厥、大汗淋漓、恶心、呕吐、一过性的意识丧失等。献血反应的发生给采血工作带来了不便,甚至会造成血液浪费,也给献血者身心蒙上了一层阴影。分析献血者发生献血反应的原因,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有助于最大限度地保证献血者献血积极性,确保献血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程雪  樊晶  李红珠  刘锐 《中国输血杂志》2022,(10):1043-1048
目的 探讨献血后访谈了解献血者捐献全血后出现献血不良反应(ADRs)的频率和类型及其相关风险因素的可行性。方法 设计捐献全血2周内ADRs调查问卷,2021年9月~10月随机选择812名全血献血者,由经培训的医务人员在献血后未离场前现场访谈、献血后24 h及2周时电话随访,统计ADRs出现的频率和类型,收集调查对象性别、年龄、血压、平均动脉压(MAP)、体重等体检数据,与ADRs做相关度分析。结果 通过在献血现场访谈与献血2周内2次随访,并结合所收集调查对象的人口学及体检指标的有效性,最终纳入734人[90.39%(734/812)]为研究对象,本组ADRs发生率13.22%(97/734),其中献血当时(采血现场)的血管迷走神经反应发生率10.49%(77/734)[占本组79.38%(77/97)ADRs];离开采血现场后≤2周的ADRs发生率2.73%(20/734)[占本组20.62%(20/97)ADRs;含局部发生症状者1.63%(12/73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DRs发生的因素依次为1次献血量400 mL(OR 6.312,95%CI 3.336-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献血者人口学特征及献血行为进行统计分析,了解重复献血的影响因素,为献血者招募和保留策略的制定和调整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对东莞市2016~2019年全血献血者进行分类定义,提取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献血人数、献血次数、献血间隔等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构成比等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