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核酸扩增技术对血液中HBV、HCV和HIV-1检测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11  
目的探讨采用核酸扩增技术(NAT)对血液进行HCV、HBV和HIV1核酸检测的可行性。方法采用手工法将血清学检测HBsAg、抗HCV、抗HIV1/2和TPHA呈阴性,以及ALT<40U的血浆标本进行48份×50μl混合;超速离心浓缩病毒后提取病毒核酸,采用RocheCOBASAmplicor分析系统对微量血浆混合标本进行HBVDNA、HCVRNA和HIV1RNA的检测;阳性反应的混合标本进行交叉混合和单份确认检测。结果18621份血清学检测合格的血液中,发现5份HBsAg阴性、HBVDNA呈阳性的血液,阳性率为0.027%(5/18621)。经进一步随访6~20月显示,2名献血者为HBV低水平感染,1例为HBV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结论NAT检测能够发现HBV低水平和窗口期感染的标本。  相似文献   

2.
核酸检测技术的应用与血液制品的安全保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确保血液及血液制品的安全 ,最大限度地降低经血传播疾病的危险 ,一直是世界各国关注的重大问题。尽管采用具有较高特异性和灵敏度的ELISA试剂进行血液和原料血浆的筛查 ,检测抗 HCV、抗 HIV 1/ 2和HBsAg ,已经显著降低了血液和原料血浆的病毒污染 ,但由于“血清转换窗口期”和ELISA试剂灵敏度的原因 ,并不能根本排除病毒存在的危险。核酸检测技术 (nucleicacidamplifiacationtechnology/test,NAT)用于原料血浆筛查能够缩短病毒抗体检测的“窗口期” ,并已经在欧美等国家血液制品行业和我国少数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得到应用 ,有必要在…  相似文献   

3.
正病毒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技术应用在血液筛查中是输血安全技术的巨大进步。为了规范血液病毒NAT操作、血液和献血者管理,美国FDA于2010年5月发布了《HIV-1和HCV核酸检测程序、血液处置和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引》(简称2010年版指引)[1],其时正恰逢我国着手开展血液病毒NAT的试点工作,我们认识到该文对我国血液病毒NAT技术规范化操作和管理具有重要的参考借鉴价  相似文献   

4.
核酸检测(nucleic acid test,NAT)是一种新兴的血液传染病检测方法,可检测因"窗口期"感染、免疫静默感染、病毒变异等原因而漏检的污染血液.因此,在许多发达国家和地区已普遍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我国也有多个血液中心进行了血液NAT的评估性研究工作[1] 2010年11月本站开始应用核酸检测系统对常规血清学筛查合格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和HIV的NAT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病毒核酸检测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目的 建立献血者血液混合核酸检测方法 ,调查北京现有检测体系下血液的残余风险度 ,评估核酸检测 (NAT)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品对国产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荧光 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扩增检测试剂进行灵敏度、重复性和精密度试验 ;对 2 0 0 2年 2~ 10月 34373份常规血清学检测 (ALT、HBsAg、抗 HCV、抗 HIV、梅毒抗体 )合格的献血者血样进行HCVRNA和HIV 1RNA核酸扩增分析。采取 2 4人份混合血样测定 ,超离心浓缩病毒 ,Roche核酸提取柱提取病毒核酸。结果 扩增系统能 10 0 %检出 5 0IU/mlHCV及 5 0IU/mlHIV 1标准品核酸 (n =16 ) ;常规血清学检测合格的献血者血液中 ,没有检出HCV或HIVNAT阳性。结论 该核酸检测体系适用于献血者血液病毒筛查 ;北京市血液的病毒安全性已有相当高的保障。为更准确地评估NAT检测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检测标本量尚待增加。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对血液标本的核酸和血清学的检测(NAT)结果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核酸检测在血液病毒筛查中的作用.方法 对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使用诺华诊断血液筛查系统对标本进行单人份核酸检测.如标本核酸检测为阳性,则需要对标本进行鉴别;鉴别结果为HBV DNA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一步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结果 10 127例血液标本中检测出NAT(+)标本30例,其中NAT(+)、ELISA(-)的标本12例,ELISA漏检率为1.18‰,鉴别后有6例标本为HBV DNA(+)、ELISA(-),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五项为全阴性或抗-HBc(+),未检出HIV RNA或HCV RNA;另有7例标本为NAT(-)、ELISA双试剂(+),其中3例为HBsAg(+),4例为抗-HCV(+).结论 核酸检测可以有效降低酶联免疫法漏检造成的输血风险,但其也存在漏检的情况,因此核酸检测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可作为血液筛查检测中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认1例低病毒载量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的感染状态。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印记试验(WB),以及定性、定量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sting,NAT),对1例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不同时期的血液样本进行检测。结果献血者献血当日样本检测结果为血清学ELISA法检测阴性,NAT反应性,核酸定量试验和WB确认试验均为阴性。对该献血者献血后不同时间进行4次随访,3周后其血清学和核酸检测结果均转为阳性,确认之前为窗口期感染。结论该献血者是1例低病毒载量HIV窗口期感染者,血站应利用高灵敏度NAT体系来避免低病毒载量样本的漏检。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病毒核酸检测与酶联免疫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病毒核酸检测效果,同时探讨血液检测假阳性所引起的血液报废问题。方法对无偿献血者血样进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艾滋病抗体双试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筛查。同时,所有血样进行病毒核酸检测(NAT),对海口和分中心血样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海口58 786份和分中心30 476份血样进行检测,发现长途运输标本并没有影响NAT阳性检出率(P>0.05);ELISA单试剂检测阳性或灰区引起的血液报废高达0.9%,NAT单独阳性而鉴别试验阴性引起血液报废的占0.2%,而在这部分血液标本中存在一些NAT检测假阳性因素。结论 NAT检测适用于血站集中化检测实验室,可以降低输血风险;同时也应重视血液检测假阳性所带来的健康血液报废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输血相关病毒检测是保证血液安全的主要措施。病毒核酸检测能够在血液中病毒抗原和抗体之前检测到病毒核酸,缩短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安全。上世纪未,病毒核酸检测(NAT)已在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开展[1,2]。现在已有许多国家开展了NAT检测[3]。2010年,卫生部确定在我国12个省(市)15家血站开展血站核酸检测试点工作[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大连地区HBV-DNA检测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和血型),同时进行HBV、HCV、HIV的三联检核酸检测(NAT);对ELISA(-)NAT(+)的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V血清标志物补充试验,同时对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22416份无偿献血者样本发现35例ELISA(+)NAT(+)、3例ELISA(+)NAT(-)、12例ELISA(-)NAT(+).跟踪5位ELISA(-)NAT(+)的献血者,1例可能是免疫“窗口期”;其余4例可能是OBI.结论 核酸血液筛查可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对提高HBsAg阴性血液标本中HBV感染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但核酸与血清学二者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二者对于降低输血传播HBV.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核酸检测技术(NAT)在山东省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2015—2017年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样本,对单试剂反应性和双试剂无反应性样本进行核酸检测,分析乙肝表面抗原(HBsAg)、抗丙型肝炎病毒(抗-HCV)、抗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HIV/HIV) ELISA检测无反应性样本的核酸检测结果。结果 2015—2017年山东省血液中心共筛查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样本282 456份,检测出ELISA(HBsAg、抗-HCV、抗-HIV/HIV)反应性样本1 638份,3种ELISA项目的总反应性率为0.58%; 280 818例ELISA 3项(HBsAg、抗-HCV、抗-HIV/HIV)无反应性样本中检出NAT反应性105例,NAT检测结果总反应性率为0.37‰。结论 ELISA检测无反应性血液样本仍存在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开展NAT检测可以缩短ELISA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血液样品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采用上海浩源生物科技公司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核酸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对2011年8月~2012年5月本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36 678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1项联合检测,先对8人份混样标本进行检测,如为非反应性,则该合并检测池中的标本均为非反应性,如合并检测呈反应性,再进行拆分检测.本试剂盒合并和拆分检测使用相同的复合PCR扩增系统,单管实时荧光PCR检测3种病原体,通过将探针标记不同的荧光信号分辨HBV、HCV、HIV-1反应性病原体种类.结果 对36 678人份ELISA法检测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标本共检测出HBV DNA阳性57例,阳性率为0.16%;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BV、HCV和HIV-1反应性的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chnology,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探讨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的检测方法,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我站14203例无偿献血标本经血清学筛查合格的标本进行HBV、HCV和HIV三项联合NAT检测,并对NAT筛查阳性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HBsAg、抗HCV、抗HIV 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血液标本13843例,NAT共检出阳性25例,阳性率为0.18%。其中HIV-DNA检出1例,HBV-DNA检出24例。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有效地缩短了病毒检出"窗口期",有力地保障了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日本进行HCV、HBV和HIV病毒核酸筛查的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红十字会输血部对自愿献血者血液的细胞成份以及做血浆蛋白分离的血浆,在预筛后与发出前,第一次在全国范围用核酸扩增检测(NAT)方法检测血液中的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使用多重NAT试剂对血液和血液制品,包括存活时间短的血小板检测,可节省检测时间、费用和人力。在2000年2月1日-2001年4月30日期间,采用50份血样品混合筛查,从血液和血液成分中查出112份HBV阳性、25份HCV阳性和4份HIV-1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确认1例低浓度HIV RNA窗口期献血者的感染状态。方法对血清学ELISA检测结果合格的献血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发现1例低浓度HIV窗口期标本,利用定性、定量核酸检测(NAT)方法,对该献血者不同时期的血液标本进行HIV病毒载量检测。结果献血者首次献血标本检测结果为血清学ELISA检测阴性,核酸定性试验为反应性,随后进行的核酸定量试验小于20拷贝/ml;对随访后采集的标本进行血清学和核酸检测,最终确认为血清学转阳。结论该献血者是1例病毒载量极低的HIV窗口期献血者,NAT与ELISA检测结合能进一步保障临床用血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技术(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采用美国罗氏诊断公司cobas s 201系统对2010年8月~2011年12月血站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79 414人份血液标本进行HIVRNA-1,-2、HCV RNA和HBV DNA 3项联合核酸检测(cobas TaqScreen MPX试剂),先对6人份标本混样进行NAT,如为阴性,则直接出具结果,如出现阳性结果,再进行拆分检测;对NAT检测反应性标本进行分项确证试验。结果ELISA法共检测了98 935人份标本,抗-HIV、抗-HCV、HBsAg均为阴性的合格血液共96 923份;对79 414人份血液标本NAT共检出阳性194例,阳性率为0.24%;分项检测发现127例阳性标本,病毒类型均为HBV DNA,未检测出HCV RNA和HIV RNA,阳性检出率为65.46%(127/194)。结论 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HIV RNA-1,-2、HCV RNA和HBV DNA反应性标本,常规开展NAT能进一步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并探索合理的单人份核酸筛查方案,为核酸检测后的批放行提供依据。方法对南京地区无偿献血者的63 792份血液标本,采用2种ELISA检测试剂和1种单人份核酸检测试剂平行检测。NAT首先对HIV-1/HCV/HBV 3种病毒进行联合检测,检测结果阴性则判为NAT阴性,阳性则判为NAT阳性,血液报废。NAT初筛阳性标本中与ELISA同为阳性的标本,则直接进行鉴别检测(鉴别病毒种类),ELISA阴性的标本则进行联检2遍复试之后再鉴别。结果 63 792份标本中共NAT初筛(+)标本260例,初筛阳性率0.4%,成功复试和鉴别标本243例,总鉴别阳性率仅为64.2%(156/243)。其中ELISA(+)标本的鉴别阳性率为89.0%(121/136),ELISA(-)标本的鉴别阳性率为32.7%(35/136),复试阳性率为44%(47/107)。NAT初筛S/CO的均值与复试、鉴别结果具有明显相关性,初筛S/CO≤5对复试(--)且鉴别(-)结果有较强的指示作用。结论本中心目前的核酸筛查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漏检现象,降低输血残余风险,保障临床供血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血液病毒核酸检测(NAT)集中化在重庆市血液中心开展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2016年1-6月,对重庆市14家基层血站送往重庆市血液中心的32 137份集中化检测标本的运输、检测、信息系统建设方面等各个环节和关键控制点进行分析。结果在2016年1-6月的32 137份重庆市集中化标本中,对55份标本进行了不同原因的拒收,基层血站标本的NAT单反应性率为5.1‰(164/32 137),同期重庆市血液中心为2.3‰(129/55 859),鉴别检出率基层血站为1.8‰(57/32 137),重庆市血液中心为0.6‰(35/55 859)。结论重庆市血液中心开展病毒核酸集中化检测的效果已逐步显现,基层血站检测实验室与血液中心血筛实验室在检测能力和水平上存在一定的差距,逐步提高集中化检测程度,有助于血液检测效率和血液安全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病毒核酸检测(NAT)对提高南京地区HIV检出率的有效性。方法对2013年3月-2015年9月207 354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IV ELISA和NAT平行检测。对ELISA检测无反应性而NAT检测有反应性的献血者进行随访追踪。ELISA检测有反应性(包括随访追踪检测有反应性)标本送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确认检测。结果 207 354份标本HIV ELISA检测有反应性共195份,有反应性率为0.940‰(195/207 354),NAT检测有反应性共35份,有反应性率为0.169‰(35/207 354)。检出3份ELISA无反应性而NAT有反应性标本,对应献血者随访追踪血液标本均呈ELISA有反应性。所有ELISA有反应性标本经CDC确认有35份标本呈HIV抗体阳性。ELISA检测后HIV窗口检出率为1∶69 118(3/207 354)。结论病毒核酸检测可提高HIV检出率,增加输血安全性。  相似文献   

20.
核酸检测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将核酸检测(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方法采用Roche Cobas S201系统对血站常规EIA检测合格献血者的65 497份标本进行HIV、HCV和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A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65 497份EIA检测合格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59例,阳性检出率为0.9‰;NAT筛查阳性标本经另1种核酸检测系统确证阳性率为65.38%(17/26)。结论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