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血液进行酶免筛查后实施核酸检测,探讨增加核酸检测筛查的必要性。方法 2012年3月-2014年2月对酶免阴性和单试剂阳性及灰区标本进行8人份混样(pool)HBV-DNA、HCV-RNA和HIV-RNA3项联合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及血浆袋送卫生部临检中心进行鉴别确证试验及乙肝两对半检测,同时对核酸检测阳性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17 690人份中检测HBV阳性37人份,阳性率为0.209%,无HCV和HIV阳性,确认阳性16份,确认阳性率为0.9‰,26例送卫生部临检中心检测的标本中16例确证为HBV-DNA阳性,乙肝两对半26例抗-HBc皆为阳性。追踪随访成功随访5例,发现HBV"窗口期"标本1例,HBs Ag阴性转阳性。结论血液酶免筛查存在一定的漏检风险,增加核酸检测可缩短病原体检出的窗口期,降低经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进一步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ELISA筛查无反应性而核酸检测反应性(ELISA-/NAT+)标本进行结果确认及部分献血者追踪随访分析,以明确真正感染状态,给予献血者较明确的解答。方法对2010年6月-2015年7月间,常规血液筛查为ELISA-/NAT+的256份标本进行HBs Ag、抗-HBs和抗-HBc化学发光法检测,HBV DNA/HCV RNA/HIV RNA定量检测,对定量检测阳性、化学发光法检测无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在256例ELISA-/NAT+献血者标本中,确认248例为HBV感染者,4例窗口期HIV感染者,1例窗口期HCV感染者,3例假阳性。在248例HBV感染者中,201例确认为隐匿性HBV感染者,22例为窗口期HBV感染者;25例为慢性乙肝病毒感染、感染恢复期或病毒携带者。确认结果回告给献血者,并告知处理办法,得到了满意的结果。结论核酸检测在血站的运用检出的ELISA-/NAT+献血者中,绝大部分是HBV感染,其中尤以隐匿性乙肝感染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用于盐城地区献血者血液筛查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4月共计48 754例经EIA法(以下简称"EIA")检测双试剂阴性或单试剂阴性的无偿献血者,使用达安核酸检测系统进行核酸检测,检测呈阳性的标本分别送卫生部临检中心、江苏省血液中心、盐城市疾控中心进行确认。HBV DNA阳性标本送检作进一步抗-HBs、HBe Ag、抗-HBe和抗-HBc检测。结果 48 754人份血液标本中,NAT共检出阳性24例,阳性检出率为0.05%,经确认,其中HIV RNA阳性的窗口期标本1例,HBV DNA阳性11例。结论 NAT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可以缩短输血性HIV、HBV、HCV病毒检测的"窗口期",提高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4.
刘强 《中国输血杂志》2012,(10):1015-1016
目的 通过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再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和“两对半”检测,提高隐匿性乙型肝炎病毒的检出率,缩短窗口期,保障血液检测质量.方法 采用ELISA检测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并使用核酸检测ROCHE COBAS S201血液核酸筛查系统,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HBV DNA定量检测,同时进行乙型肝炎“两对半”检测.结果 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22467份,经两遍ELISA检测HBsAg阳性标本94人份,再对于22273份ELISA阴性标本再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有39人份检出为HBV DNA.结论 核酸检测阳性39人份中HBsAg阳性标本8人份,其中有两例拷贝数较高,并且为HbsAg、HBeAb、HBcAb阳性.核酸检测在采供血机构血液筛查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病毒核酸检测技术(Nucleic Acid Technology,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探讨缩短病毒检测"窗口期"的检测方法,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将2011年9月至2012年5月我站14203例无偿献血标本经血清学筛查合格的标本进行HBV、HCV和HIV三项联合NAT检测,并对NAT筛查阳性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 HBsAg、抗HCV、抗HIV ELISA检测均为阴性的血液标本13843例,NAT共检出阳性25例,阳性率为0.18%。其中HIV-DNA检出1例,HBV-DNA检出24例。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中,有效地缩短了病毒检出"窗口期",有力地保障了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6.
张妍  朱海峰  孙波  曹磊  陈富强  王静 《中国输血杂志》2012,25(12):1298-1300
目的 对济南地区无偿献血者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探讨将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的重要意义.方法 采用Roche Cobas S201血液筛查系统对本中心ELISA检测阴性的91 271份标本进行HBV、HCV和HIV 3项联合筛查,并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分项定量检测和乙肝5项检测.结果 91 271份标本中共检出核酸阳性标本60例,阳性检出率为0.066%;其中38例定量检测阳性,且均为HBV DNA.结论 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血液筛查可有效地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在献血筛查乙型肝炎病毒中的意义。方法采用2种酶联免疫吸附(ELISA)试剂对2011年1~12月在常州地区采集的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BsAg检测,对酶免阴性、单试剂阳性标本做核酸检测。在核酸筛查阳性标本中,对核酸确认阳性但乙肝"二对半"检测均为阴性及核酸确认阴性的献血者进行追踪随访。结果 2011年共收集血液标本46 216份。核酸检测标本共17 220份,其中HBsAg酶免检测阴性标本17 215份,单试剂阳性标本5份;经核酸筛查HBV阳性26份,确认阳性20份,阳性检出率和确认阳性率分别为15.1/万和11.6/万,HBV ELISA漏检率为8.7/万。对符合条件的13份标本进行追踪检测,4例标本HBsAg阴性转阳性,2例标本HBV DNA追踪检测转阳性而HBsAg始终为阴性。结论血液筛查HBV,应用核酸检测可以提高检出灵敏度、缩短"窗口期",进一步提高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追踪随访1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观察其血清学何时发生阳性转换并确认其"窗口期"。方法采用罗氏Cobas’s201系统和科华核酸筛查系统对ELISA检测HBs Ag、抗-HCV和抗-HIV1/2为阴性的无偿献血者标本,进行HBV/HCV/HIV联合核酸定性检测。先进行混样检测,再对阳性的混合标本进行单检。对ELISA阴性、NAT阳性的献血者再进行追踪随访。结果从ELISA筛查阴性的247 936份标本中检出125例(1/1 983)NAT阳性标本,其中有1例抗-HCV阴性、HCV RNA阳性的献血者,追踪随访之后发现第6周时献血者抗-HCV完全转为阳性。结论 NAT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缩短HCV检出"窗口期",有效地阻断了丙肝"窗口期"感染的血液传播。开展NAT在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面有重要的意义,应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NAT)技术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过程中的必要性。方法采用上海浩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罗氏血筛核酸检测系统,对2010年12月15日至2013年6月20日唐山市中心血站常规ELISA检测合格的献血者190175份标本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乙型肝炎病毒(HBV)3项联合筛查,并对N A T筛查阳性的标本做确证试验。结果190175份血清学全部合格的血液标本中,经过核酸检测为阳性的血液共77份,阳性检出率为0.40‰(77/190175)。其中,57例 HBV-DNA阳性标本,15例 HBV-DNA阴性标本,检出1例 HIV-RNA阳性标本,未检出 HCV-RNA阳性标本,确证试验中阳性检出率为79.45%(58/73)。结论 NAT系统应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血液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大连地区HBV-DNA检测对于输血安全的重要性.方法 对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进行血清学检测(HBsAg、HCV抗体、HIV抗原/抗体、梅毒特异性抗体、谷丙转氨酶和血型),同时进行HBV、HCV、HIV的三联检核酸检测(NAT);对ELISA(-)NAT(+)的标本采用电化学发光法进行HBV血清标志物补充试验,同时对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结果 22416份无偿献血者样本发现35例ELISA(+)NAT(+)、3例ELISA(+)NAT(-)、12例ELISA(-)NAT(+).跟踪5位ELISA(-)NAT(+)的献血者,1例可能是免疫“窗口期”;其余4例可能是OBI.结论 核酸血液筛查可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对提高HBsAg阴性血液标本中HBV感染检出率具有重要价值;但核酸与血清学二者检测结果存在不一致,二者对于降低输血传播HBV.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核酸扩增技术在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HBV/HCV/HIV核酸检测试剂对血站常规ELISA筛查阴性的献血者标本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1RNA 3个项目的8人份汇集检测,阳性汇集池再拆分检测。结果 33 714份ELISA筛查阴性标本中,检出HBV DNA阳性标本5例,阳性检出率为0.015%,未检出HCV RNA阳性标本和HIV-1RNA阳性标本。结论核酸扩增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有助于提高献血者的血液质量,保证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核酸检测技术在福州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中的应用情况,评估开展血液核酸检测的必要性和试剂升级前后的检测性能差异。方法应用Procleix TIGRIS全自动核酸检测系统,对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HBV/HCV/HIV-1联合检测,同时采用2种血清学ELISA试剂对所有标本进行HBsAg、抗-HCV、抗-HIV/P24和抗-TP等项目并行检测,并对核酸联合筛查反应性的标本进行鉴别试验。结果 2012年~2017年,共检测献血者血液标本491159份,其中ELISA无反应性,NAT反应性标本共计1637份,检出HBV窗口期标本共477份,HIV窗口期标本2份。2015年核酸检测升级后,ELISA无反应性NAT反应性率由0.28%提高到0.41%,鉴别阳性的预测值由25.61%提高到33.89%。结论核酸检测技术应用于无偿献血者血液筛查能有效降低输血感染风险,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试剂的更新升级有助于检测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咸阳地区献血者经血传播疾病血液筛查方法的准确性与安全性,为核酸检测技术用于血站常规血液筛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53份抗-HCV阳性、29份抗-HIV阳性、27份HBsAg阳性标本进行NAT检测。采集自愿献血者血液标本共7981份分别使用ELISA法和实时荧光PCR法对3项经血传播疾病进行同步筛查。结果53份抗-HCV阳性标本中20份呈NAT阳性.29例抗-HIV阳性中NAT检测均为阴性.27份HBsAg阳性标本中7例呈NAT阳性。7981份标本中,HBsAg阴性HBV DNA阳性1例,HBsAg阳性HBV DNA阴性9例,二者同时呈反应性标本1例;抗-HCV阴性标本无HCV RNA阳性,抗-HCV阳性HCV RNA阴性标本26例,二者同时呈反应性标本3例;抗-HIV阳性10例,无1例HIV RNA阳性检出。结论为减少血液检测假阳性、缩短检测窗口期,有必要在本站开展血液的核酸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献血者中乙肝病毒感染状况,探讨采用核酸扩增检测(NAT)对血液进行筛查的可行性。方法应用酶联免疫法(EIA)结合实时荧光定量PCR-NAT方法对50190人份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进行筛查,以确定血液标本中是否含HBV DNA。结果在50190人份血液标本中发现HBsAgEIA阴性但HBV DNA NAT检测阳性的标本5份,经追踪检测证实其中1例为HBV血清转换窗口期感染。结论核酸检测(NAT)能够显著提高HBV的检测灵敏度,在献血者大规模筛查中发现HBV低水平窗口期感染的标本。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上海科华的核酸检测系统对自愿无偿献血者HBV、HCV、HIV核酸检测,评估核酸检测技术应用血液筛查的必要性,统计延边血站2017-2018年无偿献血者血液标本核酸检测的数据,分析核酸检测用于献血者血液筛查的重要性。方法对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结果阴性及丙氨酸转氨酶检测合格的献血者标本进行核酸检测。结果检测期间对30390份无偿献血者核酸标本进行筛查,检出乙型肝炎病毒(HBV)-DNA阳性标本11例,HBV-DNA阳性检出率为0.036%;HIV-DNA阳性NAT检出率为0.01%。结论血液核酸筛查的实施有效防止了病毒经血液传播,进一步保障了临床用血的质量和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皖南地区血液集中化检测的意义。方法对皖南5家血站常规检测合格的标本,采用2套血液核酸筛查系统进行HBV DNA、HCV RNA和HIV RNA检测。酶免阴性、核酸阳性的标本,进行乙肝血清学补充试验。最后对5家血站的核酸阳性检出率进行分析。结果在集中化检测期间共检测39 616例标本,检出HBV阳性39例,其中芜湖12例、安庆16例、池州3例、黄山5例、铜陵3例。结论各单位送检的标本质量,直接影响核酸检测结果准确性。NAT能在ELISA检测阴性的献血者血液标本中筛查到核酸阳性标本,有效降低了经血传播传染病的危险。核酸集中化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血液质量及保障血液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估核酸检测在大规模临床用血输血传染性指标筛查中的必要性和实用性。方法 ELISA法检测献血者HBsAg,抗-HBV和抗-HCV,以及抗-TP,非反应性标本再用国产HBV/HCV/H IV核酸检测试剂进行检测,从中筛查出ELISA检测非反应性,核酸检测阳性的标本。进一步对NAT阳性标本跟踪采样检测以确认血清学转化,或用进口核酸试剂复核检测确认核酸阳性。结果使用8份混样、阳性标本汇集池一次拆分的自动化检测模式,55 499人份ELISA检测合格的血标本中共检出11份HBV核酸阳性标本,1份HCV核酸阳性标本。其中3份经跟踪采样检测确认为HBV感染窗口期标本,1份由罗氏试剂复核检测确认为HCV感染窗口期标本。其余8份HBV核酸阳性样本经"两对半"检测确认为现行ELISA血筛漏检的HBV隐匿性感染或其它感染类型标本。结论核酸血液筛查可大大提高血液安全性,特别是提高对我国较为复杂的HBV低滴度感染标本的检出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对常州地区无偿献血酶免筛查阴性的标本用PCR法检测核酸,探讨增加核酸检测对无偿献血血液筛查的必要性.方法 应用罗氏COBAS S201检测系统,采用PCR法对常州地区无偿献血标本经2次酶免检测均为阴性的34 546例,进行HBV DNA,HCV RNA,HIV RNA混样检测,拆分阳性的样本送卫生部临检中心确诊.结果 34 546例酶免阴性标本中,经核酸检测阳性标本40例,经卫生部临检中心确诊33例阳性,其中HBV DNA阳性32例,HCV RNA阳性2例(同时HBV DNA也为阳性),HIV RNA 1例,7例HBV DNA、HCV RNA、HIV RNA阴性.结论 血站采用2次酶免进行病毒检测,仍有漏检情况,增加核酸检测可提高病毒检出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第4代与第3代HIV酶免检测试剂以及核酸检测试剂在血液筛查中的意义.方法 用第4代与第3代HIV酶免检测试剂同时对常州市中心血站2010年度43948份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样本进行HIV病毒初筛检测,2次酶免结果阴性的标本用罗氏COBAS AmpliSreenTM HCV/HBV/HIV测试系统进行核酸检测,结果 为阳性的追踪该献血者.结果第4代和第3代HIV酶免检测试剂检测有反应性的分别为38例和3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05),其中经市疾病控制中心确诊阳性均为9例;核酸检测出1例HIV阳性,3个月后2种HIV试剂检测、WB确诊检测及核酸检测均为阳性.结论 酶免法检测HIV抗体与PCR法核酸检测HIV相比,在血液筛查方面会有漏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核酸检测技术对基层血站血液安全保障的重要性及存在的问题。方法对2014年7月-2016年7月本站ELISA检测无反应性无偿献血标本进行HIV/HBV/HCV核酸检测,对核酸检测阳性标本进行高精度病毒载量检测和补充血清学试验,部分进行追踪检测,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本地区核酸检出率,及酶免阴性核酸阳性标本感染特征。结果研究阶段内ELISA无反应性标本共43 292份,核酸检测发现HBV DNA阳性标本89例(0.205%),未发现HCV RNA和HIV RNA阳性标本。对其中75份标本进行HBV DNA高精度病毒载量检测和HBs Ag,抗-HBs,抗-HBe,HBe Ag,抗-HBc ELISA检测,最终确认阳性标本46例,确认阳性率:61.3%。31名追踪献血者中,确定HBV感染25名(80.6%),其中窗口期4例(16.0%),一过性感染10例(40.0%),OBI 11例(44.0%)。结论核酸检测技术能显著提高对经输血传播疾病病毒的筛查水平,与血清学检测手段相互补,可极大降低输血传播疾病残余风险,保障临床用液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