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中药玄参Scrophularia ningpoensis的正丁醇部位共分得4个苯丙素苷,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angroside C(Ⅰ), cistanoside D (Ⅱ), acteoside (Ⅲ)和decaffeoylacteoside(Ⅳ)。其中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百合科藜芦属植物兴安藜芦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柱色谱分离,通过理化和波谱分析方法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其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经理化与波谱分析鉴定,分别为veramitaline (Ⅰ),计明碱(Ⅱ),藜芦托素(Ⅲ),伪介芬胺(Ⅳ),白藜芦醇苷(Ⅴ),mulberroside A(Ⅵ)。结论化合物Ⅰ~Ⅱ,Ⅳ~Ⅵ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Ⅵ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3.
吴德玲  汪洋奎  刘劲松 《中成药》2011,33(12):2107-2109
目的研究采集于安徽省的醉鱼草果实石油醚部位、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凝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方法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醉鱼草果实渗漉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13,28-epoxy-3β,23-dihydroxy-11-oleanene(Ⅰ)、3,23,28-trihy-droxyoleane-11,13(18)-diene(Ⅱ)、木犀草素(Ⅲ)、胡萝卜苷(Ⅳ)、Yunganogenin J(Ⅴ)、echinatic-acid(Ⅵ)。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醉鱼草果实中分得,其中化合物Ⅰ、Ⅱ、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得,Ⅴ、Ⅵ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4.
猫爪草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猫爪草脂溶部位分得3个结晶,经理化常数及光谱分析鉴定为肉豆蔻酸十八烷基酯,二十烷酸和豆甾醇。  相似文献   

5.
中药蜂蜡降血脂有效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药蜂蜡降血脂有效部位中分得3种成分,经化学及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三十二烷醇、三十烷醇和二十八烷醇。  相似文献   

6.
玄参中的苯丙素苷成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中药在Srcophularianingpoensis的正丁醇部位共分得4个苯丙素苷,经理化常数、波谱数据解析,分别鉴定为angrosideC(Ⅰ),cistanosideD(Ⅱ),acteoside(Ⅲ)和decaffeoy-lacteoside(Ⅳ)。其中Ⅱ-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7.
《中成药》2016,(11)
目的研究白鲜皮Dictamni Cortex的化学成分。方法该植物乙醇提取液的乙酸乙酯部位经硅胶、Sephadex LH-20凝胶、制备HPLC柱分离纯化,所得化合物的结构通过各种光谱方法进行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异阔戴明(1)、尼克酰胺(2)、丁香酸(3)、白鲜碱(4)、柠檬苦素(5)、吴茱萸苦素(6)、梣酮(7)、黄柏酮(8)、大叶桉亭(9)、β-谷甾醇(10)。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芸香科植物中分得,化合物2为首次从白鲜属植物中分得,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8.
菊状千里光的甾醇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菊科植物菊状千里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菊状千里光的石油醚部位分得4个甾醇类化合物,分别为过氧化麦角甾醇、环阿尔廷-23-烯-3β,25-二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结论:所有甾醇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柿叶乙酸乙酯部位的黄酮类成分。[方法]应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方法和波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柿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并鉴定了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染料木素,异鼠李素,槲皮素-7-O-β-D-鼠李糖苷,槲皮素,槲皮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芦丁。[结论]化合物1~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野生大血藤水溶性部位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运用硅胶柱和凝胶柱层析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质谱和核磁等波谱手段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大血藤水溶性部位中分得8个糖苷类化合物:(-)-南烛木树脂酚-9-O-β-D-葡萄糖苷(1),(+)-南烛木树脂酚-9-O-β-D-葡萄糖苷(2),(-)-南烛木树脂酚-9′-O-β-D-葡萄糖苷(3),(+)-丁香树脂酚-4-O-β-D-葡萄糖苷(4),草夹竹桃苷(5),(+)-丁香苷(6),sargentol(7),胡萝卜苷(8)。结论:化合物1,3和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并且也是首次对野生大血藤水溶性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11.
狭瓣鹰爪花的生物碱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海南狭瓣鹰爪花茎的生物碱成分。方法:生药用70%乙醇提取,提取物酸水溶解,酸水液氨水碱化后氯仿萃取,氯仿部位用硅胶柱色谱等色谱方法分离纯化,NMR等波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了8个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鉴定为spinosine(1),3-hydroxynornuciferine(2),juzirine(3),artabotrine(4),liridine(5),assim-ilobine(6),isococlaurine(7),-Ndemethylarmepavine(8)。结论:上述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化合物1,3,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分得。  相似文献   

12.
中药茅莓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从茅莓根中分得2个结晶,根据光谱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niga-ichigosideF1和sauvissimosideR,均为首次在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广西余甘子叶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用95%乙醇进行渗滤提取后,浸膏以系统溶剂分离法进行部位分离.利用硅胶柱层析法和重结晶对石油醚部位和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正三十四烷酸(Ⅲ)、正三十烷醇(Ⅳ).结论 化合物Ⅲ、Ⅳ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4.
竹灵消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振洁  丁林生  赵守训 《中草药》1997,28(7):397-398
从竹灵消Cynanchum inamoenum的根中分得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白薇甙和白薇甙E,它们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竹灵消的化学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竹灵消Cynanchuminamoenum的根中分得2个化合物,通过光谱分析和化学反应分别鉴定为白薇甙C(晶Ⅶ)和白薇甙E(晶Ⅷ),它们均系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红厚壳属植物 C.caledonicum Vierll.心材具有抗真菌和抑制白蚁作用。作者从该植物茎皮的乙酸乙酯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种新的咕吨酮,拟名为 caledonixanthone E(1)和F(2),并评价了这2个化合物及从该植物二氯甲烷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中分得的其他已知多酚类的抗真菌活性。该植物茎皮干燥粉碎后依次用己烷、二氯甲烷、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乙酸乙酯部位用硅胶柱层析,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梯度洗脱,得45个部位。这些部位经进一步层析得化合物1和2及一些已知成分。化合物1为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广西余甘子叶醋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用95%乙醇进行渗滤提取后,浸膏以系统溶剂分离法进行部位分离.利用聚酰胺柱层析及制备型HPLC法对醋酸乙酯部位进行分离纯化,并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5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Ⅰ)、胡萝卜苷(Ⅱ)、山柰酚(Ⅲ)、槲皮素(Ⅳ)、篇蓄苷(Ⅴ).结论:化合物Ⅴ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8.
乌拉尔甘草中虎耳草甙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潘燕 《中国中药杂志》1999,24(5):295-295
目的:研究乌拉尔甘草药用部位(根及根茎)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30%乙醇提取,聚酰胺柱层析、硅胶柱层析分离,理化性质及光谱学鉴定。结果:从其药用部位中分得虎耳草甙。结论:为首次从甘草属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9.
香青兰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李建北  丁怡 《中国中药杂志》2001,26(10):697-698
目的 :研究香青兰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 :RA型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 ,薄层色谱及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得 4个化合物 ,鉴定为tilianin ,agastachoside,acacetin和oleanolicacid。结论 :4个化合物均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20.
化橘红药材中香豆素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志霞  林励 《中药材》2004,27(8):577-578
目的:研究化橘红中香豆素类成分.方法: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光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化橘红药材非挥发性部位分离到2个香豆素类化合物,分别为:异欧前胡素(Ⅰ)、佛手内酯(Ⅱ).结论:这两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药材中分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