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LASIK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以其预测性强,痛苦少,能迅速获得目标视力,稳定性高。上皮下混浊发生率低等的特点,逐渐被患者接受,开展日益广泛。尤其在高度近视方面,已成为近视激光手术的首选。但LASIK对玻璃体视网膜方面的负面影响,也随着手术的广泛开展,逐渐被认识并研究。视网膜脱离作为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日益引起重视。为探讨LASIK术后的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我们对我院收治的14例15眼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4岁,因双眼高度近视来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前检查:右眼-6.50DS/-2.00DC×1800-1.0,左眼-7.50DS/-2.00DC×180°-1.0.散瞳三面镜检查:双眼底视网膜高度近视表现,周边视网膜未见变性区及裂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特点。方法:从病史、视网膜脱离的特征、手术疗效对Lasik术后视网膜脱离18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住院治疗的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224眼进行对照。结果:Lasik术后组平均发病年龄、屈光度、就诊时间分别为(23.8±4.7)岁、(-9.78±3.35)D、(0.48±0.21)月。对照组分别为(44.5±6.8)岁、(-7.54±3.24)D、(4.9±3.4)月,经F检验,F值分别为783.56(P<0.0001)、21.78(P<0.0001)、33.45(P<0.0001),两组发病年龄、屈光度、就诊时间有统计学差异。视网膜脱离特征经χ2检验,视力(χ2=21.76,P<0.001,Fisher's确切概率为0.0000)PVR分级(χ2=49.49,自由度3,P<0.0001,Fisher'确切概率0.0000)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复位术后三月内Lasik术后组视力的恢复明显好于对照组(术后1月χ2=12.8078,自由度3,P<0.001,Fisher'确切概率0.007;术后2月χ2=12.6538,自由度3,P<0.001,Fisher'确切概率0.006;术后3月χ2=10.5609,自由度3,P<0.001,Fisher'确切概率0.007)。结论:Lasik术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发病年龄小、就诊及时、病变轻、视功能损伤小,治疗效果好于单纯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形成原因和预防处理措施。方法应用准分子激光治疗近视500例980眼,术中均使用博士伦自动板层角膜刀制作角膜瓣,对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发展和预防措施进行分析,术后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并发症有角膜层间异物残留、眩光、屈光度欠矫或过矫、视疲劳、不完全角膜瓣、角膜瓣皱褶、沙漠综合征、角膜上皮内生和植入、高眼压症等。结论 LASIK术后可以出现一些并发症,但发生率很低,熟练所用设备操作,提高手术技巧是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处理和防治措施。方法:应用TECHNOLAS217准分子激光治疗仪和HANSATOME显微角膜板层刀(BAUSCH&LOMB,USA)对565例(1126眼)近视患者行LASIK,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做相应处理。结果:术中并发症:角膜血管翳出血78眼(6.93%),球结膜下出血37眼(3.29%),角膜瓣偏位7眼(0.62%),游离角膜瓣1眼(0.09%),角膜瓣形成不全3眼(0.26%),薄角膜瓣2眼(0.18%),角膜层间异物残留23眼(2.04%),角膜瓣抽吸环假吸1眼(0.09%),角膜瓣对位不良13眼(1.15%),激光停止发射3眼(0.27%);术后并发症:干眼症897眼(79.66%),角膜瓣下上皮植入2眼(0.18%),层间沙漠反应3眼(0.27%),眩光现象7眼(0.62%),屈光过矫2眼(0.18%),欠矫17眼(1.51%),屈光回退13眼(1.15%)。多数并发症经治疗和处理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结论:LASIK治疗近视虽然安全有效,但仍存在许多并发症,其中以制作角膜瓣引起的最常见,对术中、术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明显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治疗近视的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对LASIK术后随访6个月至1年的患者108例(202眼)进行分析。结果术中并发症:角膜血管翳出血14眼(6.93%),球结膜下出血6眼(2.97%),角膜瓣偏位1眼(0.49%),游离角膜瓣1眼(0.49%),角膜瓣形成不全1眼(0.49%),薄角膜瓣1眼(0.49%),角膜层间异物残留4眼(1.98%),角膜瓣对位不良2眼(0.99%);术后并发症:干眼症9眼(4.45%),眩光现象1眼(0.49%),屈光欠矫3眼(1.48%),屈光回退2眼(0.99%),角膜瓣细微皱褶4眼(1.98%)、角膜瓣下混浊3眼(1.48%)。多数并发症经治疗和处理后,未对视功能产生显著影响。结论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以制作角膜瓣引起的最常见,对术中、术后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将明显减少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非接触式眼压计(NCT)和Schiotz‘s眼压计对LASIK后眼压测量值的影响。方法:对接受LASIK治疗的近视患者100例198只眼,按等效球镜分为3组,用NCT 和Schiotz‘s眼压计分别测量术前、术后2周、1个月、6个月的眼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手术前眼压两种测量方法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2)手术后眼压NCT测量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Schiotz‘s眼压计无明显降低(P>0.05),两种测量方法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3)屈光度越大,LASIK后NCT眼压测量值下降越明显,各组间眼压变化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术后非接触式眼压值并不能完全反应其实际眼内压,为避免延误LASIK后激素性青光眼的诊断,术后当NCT眼压测量值等于或略高于术前水平时,应使用Schiotz‘s眼压计校正。  相似文献   

8.
LASIK术前视网膜变性的预防性光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近视眼LASIK术前对视网膜变性进行预防性光凝的意义。方法 拟行LASIK手术的近视眼患者135例,平均屈光度-10.23D。详细记录眼底检查结果,并对视网膜变性区进行氪激光光凝治疗。随诊1年,观察LASIK术后效果。结果 大部分视网膜变性位于赤道部以前,极少数位于后极部。光凝后接受LASIK手术患者随访1年,未见眼底病变进展,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8~1.2。结论 对近视眼视网膜变性进行预防性光凝可以提高LASIK手术的安全性,对手术效果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治疗近视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LASIK)治疗近视的并发症 ,探讨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  72 3例 ( 1390只眼 )近视患者 ( - 1 5 0~ - 2 2 0 0D)行LASIK术后随访 12个月 ,观察其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中角膜瓣形成不全 5只眼 ( 0 36 % ) ,角膜瓣过薄 4只眼( 0 2 9% ) ,角膜瓣游离 6只眼 ( 0 4 3% ) ,角膜瓣层间异物残留 12只眼 ( 0 86 % ) ,屈光回退 >1 0D者 2 0只眼 ( 1 4 4 % ) ,激素性高眼压 16只眼 ( 1 15 % ) ,眩光和夜驶困难 2 4只眼( 1 73% )。结论 LASIK治疗近视安全、有效 ,但仍存在一定的并发症 ,必须引起重视 ,提高手术技巧和完善手术设计有助于进一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的预测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11.
龙曙光 《广西医学》2008,30(5):630-63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例(15眼)LASIK术后屈光回退,剩余的角膜基质层厚度不足以矫正的患者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角膜瓣平整、复位良好.术后视力第1天、1周、3个月均值分别为0.95±0.26、0.98±0.25、1.02±0.26;术前屈光度(-2.5±1.25)DS,散光(-1.05±0.65)DC;术后3个月的屈光度(-0.37±0.50)DS,散光(-0.50±0.37)DC,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50,P=0.002;F=3.086,P=0.043),术后3个月时15眼均达到或超过术前最佳矫正视力.结论 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联合角膜瓣背面磨镶术可以安全有效地治疗LASIK术后屈光回退、术前预测角膜基质层厚度不够的近视患者,而且无明显并发症,但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2.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是近年来开展最广泛的角膜屈光手术,角膜瓣皱折和角膜瓣外伤性移位是其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处理常常导致视物变形、视力下降等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3.
14.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因其伤口愈合快、视力恢复快、几乎不发生角膜混浊、术后不必长时间滴皮质激素、矫正屈光范围大和屈光回退少等优点受到广泛欢迎,是目前角膜屈光手术中理想的术式[1].随着 LASIK手术的普遍开展,其临床并发症也逐渐引起眼科医师的重视[2~5].现将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9月完整随访记录的LASIK治疗近视6 779例(13 172眼)术中、术后的并发症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下磨镶术(LASEK)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两种手术方式对近视矫治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条件相匹配的近视患者各24例(48眼),分别采用LASEK及LASIK矫治近视。用对比敏感度测试卡(美国F.A.C.T)检查并对比分析患者在术前和术后1月、3月、6月、1年时的对比敏感度值。结果与术前比较,LASEK组在术后1月对比敏感度值在各空间频率段均明显下降(P均〈0.05),术后3月均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LASIK组在术后1月、3月对比敏感度值在各空间频率段均明显下降(P均〈0.05),在术后6月恢复至术前水平(P均〉0.05)。2组术前各空间频率段对比敏感度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ASEK组在术后1月、3月、6月、1年各空间频率段的对比敏感度值均高于LASIK组(P均〈0.05)。结论 LASEK对术后对比敏感度的影响较LASIK小,视觉质量优于LASIK。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治疗近视是目前屈光手术中倍受关注的方法,具有安全性、稳定性高的优点,但仍有部分术后屈光回退现象发生.本文对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2005年9月-2010年9月间行LASIK手术治疗近视的患者发生屈光回退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对其发生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在治疗近视眼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的技术,对360例(421眼)不同近视病人进行手术。手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 术后随访1年,屈光状态+1.08=0.78D,裸眼视力在1.0者占97.1%。结论 LASIK手术是治疗近视的理想手术,但手术技巧、手术参数仍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oriaC-B自动旋切式显微角膜板层刀在LASIK中的安全性和操作特点.方法观察254例(462眼)行LASIK术的屈光不正患者,在术中和近期术后并发症的类型、发生率、视力.结果前3个月术中瓣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8%,后9个月的发生率为0.78%,明显低于前者(χ2=9.1311,P<0.01).其中有4眼为薄瓣伴厚度不匀,2眼为薄瓣伴破瓣,3眼为不完全瓣,无游离瓣及面包圈样.术后无瓣移位,2眼瓣局部小皱痕,2眼角膜水肿混浊,术后3个月7眼角膜上皮内生.先上吸环后上刀头做角膜瓣吸引时间(18.2±4.8)s,先上刀头后上吸环做角膜瓣吸引时间(15.2±4.3)s,其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3.568,P=0.001).结论MoriaC-B显微角膜板层刀术中并发症的发生率随着操作技术的熟练而减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的动态变化和屈光状态、视力变化的关系。方法近视44例(88只眼)均采用标准LASIK治疗,术后1周、1、3、6月随访,记录术前术后角膜曲率、屈光状态、视力,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角膜曲率和屈光状态从术后1周~3月各期回退显著(P〈0.001),3~6个月趋于稳定(P〉0.05,P〉0.5);术后视力1月内稳定(P〉0.5),1~3月下降有显著性(P〈0.01),3~6个月趋于稳定(P〉0.1)。结论近视眼LASIK术后角膜曲率3个月内回退较显著,3~6个月趋于稳定,屈光状态和视力随着角膜曲率的变化而相应变化。角膜曲率的长期稳定性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0.
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后表面形态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r keratomileusis, LASEK)术后与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后角膜后表面形态的变化。方法将134例268眼近视患者分为两组,其中接受LASEK治疗的为1组79例158眼,平均屈光度( -5.67±0.59)D,接受LASIK治疗的为2组55例110眼,平均屈光度( -5. 97±0.83)D。术后采用orbscan -2角膜地形图系统随访6个月。结果术后6个月时,1、2组的角膜中央3mm区后表面屈光力和角膜后顶点到理想球面之间的距离(diff值)的改变量,2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LASEK与LASIK术后角膜表面均有不同程度的前突且与残留角膜床厚度相关。LASEK在角膜后表面形态的稳定性方面优于LASIK。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