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将80例CHF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照组只作常规西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均检测血浆TNF-α、IL-6水平,并根据心功能分级,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对照组有效率60%,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血浆TNF-α、IL-6水平明显下降,与对照组及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CHF疗效显著,并能降低TNF-α、IL-6水平。  相似文献   

2.
王煜  刘伟 《医学临床研究》2013,(11):2235-2236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脓毒症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本院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 )严重脓毒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血必净组,每组各30例,观察两组入院时及治疗7 d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病死率及血清T N F-α和IL-10水平。[结果]治疗7 d后两组各项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其中血必净组血清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及病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TNF-α、IL-10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但在治疗后7 d血必净组患者血清 TNF-α水平较常规组患者显著下降( P <0.05),而IL-10水平较常规组患者显著升高( P <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抑制T N F-α分泌,上调IL-10水平,改善炎性细胞因子平衡,对严重脓毒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与急性重症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变化,探讨其在SAP中所起的作用。方法:应用ELISA法测定68例AP(其中SAP30例)及30例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10水平。结果:AP患者血清TNF-α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在发病第1天,SAP患者TNF-α水平明显高于轻症AP患者,而IL-10则在轻症AP患者较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TNF-α和IL-10参与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SAP早期诊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脏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同期严重程度相当的中度以上烧伤住院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n=20)和对照组(n=20)。对照组按烧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特重度烧伤每次100ml,中、重度烧伤每次50ml静脉滴注,每日3次,连续使用7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心肌酶、动脉血气分析、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度烧伤患者各6例,各项检测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重度以上烧伤患者各14例,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后,肝功能、肾功能、凝血指标、心肌酶、动脉血气分析、IL-6和TNF-α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的各项脏器功能指标及IL-6和TNF-α均明显改善(P均〈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显著降低严重烧伤患者炎症介质的释放,有效保护患者的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8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含量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6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例和非冠心病患者27例为研究对象,AMI组、UAP组和SAP组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单支病变组26例、双支病变组47例和三支病变组33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血清TNF-α和IL-18含量并与病情程度和病变冠脉支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AMI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显著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UAP组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均P〈0.01),SAP组血清TNF-α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但IL-1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②对照组血清TNF-α和IL-18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P〈0.01),单支病变组显著低于双支和三支病变组(均P〈0.01),双支病变组血清TNF-α水平与三支病变组无差异(P〉0.05),但IL-18水平显著低于三支病变组。结论TNF-α和IL-18与ACS冠脉病变密切相关并介导了动脉粥样斑块的易损和破裂,其血清水平变化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炎症反应程度和不稳定破裂的观察指标并有助于诊断和预测AC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  相似文献   

6.
胡敏涛  孙彤  裴豪  周红燕 《实用医学杂志》2012,28(21):3629-3631
目的:研究血必净注射液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多种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患者60例,分成血必净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血清内毒素(LPS)、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血清TNF-α、IFN-γ、IL-10、IL-8均于治疗后第4天上升达到峰值后下降,血必净组TNF-α、IL-8治疗8d时低于治疗前(P<0.05),对照组IL-10治疗后高于治疗前(P<0.01).血必净组第4、8天的TNF-α、IL-8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的IL-10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第4天的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第8天时两组对比IL-10及IFN-γ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LPS均于治疗后持续下降,治疗前后对比两组均有明显差异(P<0.01),血必净组治疗第4、8天LP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以抑制炎性因子的早期释放,下调炎性递质水平,促进Th1应答,拮抗内毒素,从而促进炎症吸收及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7例AP患者中,重症AP(SAP)41例,轻症AP(MAP)66例。分别检测血清TNF-α、IL-6、PAF水平,并与对照组65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比较。结果MAP组、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O.01);SAP组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均高于MAP组(P〈0.01);MAP组、SAP组血清TNF-α与IL-6呈显著正相关(r=0.66,P〈0.01;r=0.69,P〈0.01);两组血清TNF-α与PAP呈显著正相关(r=0.61,P〈0.01:r=0.58,P〈0.01);两组血清IL-6与PAF亦呈显著正相关(r=O.56,P〈0.01;r=0.55,P〈0.01)。结论检测AP患者血清TNF—α、IL-6、PAF水平对患者疾病病情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大鼠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百草枯中毒(PQP)发病中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SD成年大鼠60只,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中毒组和血必净组(n=20)。将20%百草枯(50m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ml一次性灌胃制备中毒模型。中毒组在染毒后给予生理盐水4ml/kg腹腔注射;血必净组给予血必净注射液4ml/kg腹腔注射,均每天1次,连续7d。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1ml一次性灌胃。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TNF-α及IL-10;Real-timePCR法检测肺组织NF-κBmRNA。结果:中毒组和血必净组TNF-α、IL-1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血必净组TNF-α、IL-10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中毒组和血必净组肺组织NF-κBmRN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必净组肺组织NF-KBmRNA明显低于中毒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能减轻百草枯中毒大鼠的炎性反应,可能通过抑制NF-KBmRNA表达的途径,提示血必净注射液有可能成为一种治疗百草枯中毒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翼  吕新生  李小荣  陈道瑾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7):1061-1063,1067
【目的】探讨甘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的影响,为其在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将37例SAP患者随机分为甘遂组和对照组,观测和对比两组血清TNF-α和IL-6水平、临床指数、APACHE Ⅱ和Balthazar CT评分。【结果】①血清TNF-α、IL-6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别;入院后d3,d7,d14甘遂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②腹痛缓解时间、血、尿淀粉酶正常时间、体温和白细胞计数恢复时间:甘遂组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1)。③APACHE Ⅱ评分和Balthazar CT分级评分:入院时两组无明显差别;甘遂组入院后d3,d7,d14 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入院后14 d Baltharzar CT分级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平均住院日、并发症发生率:甘遂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⑤中转手术率、死亡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甘遂对TNF-α、IL-6水平的过度升高有抑制作用,这可能是甘遂治疗sAP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MOD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基础治疗和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血必净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0d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及死亡率。结果:治疗10d后.两组IL-6和TNF-α水平均明显下降,但治疗组下降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28d的死亡率72%明显高于治疗组的44%(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血必净联合连续肾脏替代疗法治疗可显著降低MODS患者的炎性介质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炎性反应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分别测定110例CHF患者(CHF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同时采用胶乳增强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检测CHF组治疗后上述3种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并与治疗前相比较。结果CHF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随心功能分级增加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HF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血清IL-6(r=0.585,P〈0.01)、TNF-α(r=0.312,P〈0.01)和CRP(r=0.458,P〈0.01)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CHF组患者LVEF较治疗前明显增加,而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12.144,9.835,7.847,4.616)。结论血清炎性反应因子IL-6、TNF-α和CRP检测有助于CHF患者的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及白介素-18(IL-18)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56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分别在血浆置换治疗前后检测血清TNF-α、IL-10及IL-18水平,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IL-18的水平明显升高,而IL-10的水平显著下降,同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P〈0.01);血浆置换组治疗后血清TNF-α及IL-18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IL-10的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结论:血浆置换可降低血清TNF-α、IL-18的水平,并且升高IL-10的水平,通过调整细胞因子的平衡,保护肝细胞,促进病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测定100例ACI患者(ACI组)和5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ACI患者经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前后上述三种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ACI不同梗死面积亚组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梗死面积的增加依次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CI组患者入院时NIHSS评分与血清IL-6(1=0.483,P〈0.05)、TNF-α(1=0.439,P〈0.01)和CRP(γ=0.454,P〈0.01)水平均呈显著正相关。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ACI组患者NIHSS评分、血清IL-6、TNF-α和CRP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8.303,6.266,10.058,7.774)。结论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与ACI患者梗死面积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其病情评估、疗效监测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ncer,PHC)患者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的含量;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因子变化及其预后的关系,并设正常对照组。结果PHC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临床Ⅲ期患者血清TNF-α和sIL-2R含量明显高于Ⅰ期(P〈0.01);肿瘤根治术后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但仍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肝脏损伤程度的加重,血清中的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随之增加。PHC患者在治疗前血清中sIL-2R和TNT-α水平明显地高于对照组(P〈0.01),经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仍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检测PHC患者血清中TNF-α、IL-6、IL-8和sIL-2R含量,对了解PHC患者体内免疫状态、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等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治疗组除采用常规的治疗外并联用血必净治疗,监测治疗前后血清TNF—α,CRP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血清TNF—α,CRP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TNF—α,CRP的变化程度较对照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AECOPD疗效显著,有助于减轻AECOPD患者TNF-α,CRP介导的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焦作市人民医院2014年10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84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观察组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血必净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症状及体征缓解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相关因子[淀粉酶(AMY)、胃泌素(GAS)、内毒素(LPS)]水平、炎性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病情(APACHEⅡ)评分及安全性。结果 (1)症状、体征缓解情况:观察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缓解时间及体温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2)血清相关因子水平:两组血清AMY、GAS、LPS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AMY、GAS、LPS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AMY、GAS、LPS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5);(3)血清炎性指标水平: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低(P0.05);(4)病情评分:两组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PACHEⅡ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5)安全性:观察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7.14%(3/42)比9.52%(4/4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联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SAP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其临床症状及体征,降低血清危险因子水平,促进疾病早期转归,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烧伤患者肠道功能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同期严重程度相当的32例严重烧伤患者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血必净治疗组(n=16)和对照组(n=16).对照组按烧伤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每次100 mL,静脉滴注,2次/d,连续使用7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 d和7 d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LPS)、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变化.采用SPSS 1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烧伤患者治疗后,血浆DAO,LPS,TNF-α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血必净治疗组在治疗后3 d和7 d,血浆DAO,LPS,TNF-α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血必净注射液可保护烧伤患者肠道功能,减少内毒素人血,对改善严重烧伤患者的炎症反应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肝病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一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的含量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分析检测10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32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6、IL-8、IL-10、TNF-α的水平。结果 各组慢性肝病患者血清IL-6、IL-8、TNF-α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0低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项指标以肝硬化患者最为显著;肝病患者各组间细胞因子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6、IL-8、IL-10、TNF-α水平的变化与肝病病变程度密切相关。结论 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在肝病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联合检测其水平的变化对探讨慢性肝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干预对重度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46例,临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24)、乌司他丁干预组(n=22),同步检测两组患者血清中上述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并与健康对照组(n=20)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常规治疗组与乌司他丁干预组患者血清中TNF-α、IL-6及IL-10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比较,血清TNF—α、IL-6及IL-10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1),但乌司他丁干预组血清TNF-α、IL-6的降低水平较常规治疗组更明显(P〈0.01),而治疗后血清IL-10水平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乌司他丁干预组的病死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痊愈患者的住院时间也明显缩短(P〈0.01)。结论TNF-α、IL-6及IL-10等细胞因子参与重度AOPP引发MODS患者的病理过程;乌司他丁干预能明显降低重度AOPP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从而降低并发MODS的重度AOPP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DKA合并SAP患者,通过随机抽签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5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介质水平、血乳酸(Lac)、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和血液pH值、腹痛减轻时间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清HMGB1、TNF-α、IL-6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Lac、CO2CP、血液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La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CO2CP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液pH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的腹痛缓解时间和血淀粉酶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治疗DKA合并SAP可减轻机体炎症反应,纠正酸中毒症状,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