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磷酸肌酸钠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临床诊断为心功能Ⅱ-Ⅲ级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在治疗的慢性心力衰竭传统方法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磷酸肌酸钠和曲美他嗪,从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方面入手,观察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32%、81.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功能改善及心脏射血分数的提高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传统治疗慢性尽力衰竭的基础上联合应用磷酸肌酸钠和曲美他嗪的疗效明显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脓毒症患者心肌能量代谢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良善 《医学综述》2011,17(15):2302-2305
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是导致脓毒症患者心脏功能衰竭的重要影响因素,改善患者心肌能量代谢是治疗脓毒症患者心肌损伤和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目前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机制仍不明了。在正常情况下,线粒体是心肌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心肌主要是由脂肪酸和葡萄糖氧化代谢转换成的三磷酸腺苷为心脏提供能量。现从线粒体功能损伤、脂肪酸氧化代谢紊乱、糖代谢异常等与脓毒症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相关性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磷酸肌酸钠是一种重要的能量供应物质,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过程,保持高能磷酸化合物水平是避免和减少心肌损伤的基础。该文从磷酸肌酸钠对心脏直接供能、对心脏钠离子通道的影响、对线粒体的保护、改善心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及外源性补充磷酸肌酸钠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心肌保护作用,进而说明了磷酸肌酸钠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对心肌保护作用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相似文献   

4.
尽管目前对心力衰竭的治疗已取得了重大进展,但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较高。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的一种重要机制。心力衰竭进展过程中健康心脏的代谢途径会发生改变,并且嘌呤能信号与心脏能量代谢相关。另外,心力衰竭合并症(代谢综合征、糖尿病等)也会对代谢途径产生影响。目前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对心血管的作用也部分归因于它们对代谢的影响,因此,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延缓心力衰竭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c Tn T)水平和心脏功能以及心脏事件的相关性。方法选取73例心力衰竭患者,参照纽约心脏协会(NYHA)心功能的分级标准将其分成3组,分别测定患者血清中的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对比观察该指标和心脏功能以及心力衰竭患者心脏事件的相关性,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n=30)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心力衰竭患者中32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心功能3级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为63.6%,与心功能2级的检出率(10.8%)对比,有显著增高(P<0.05),心功能4级的心肌肌钙蛋白T水平升高的检出率为100%,比心功能3级患者c Tn T水平有明显的增高(P<0.05),对全部心力衰竭患者进行跟踪随访,c Tn T升高组患者再次住院和死亡比例,均比c Tn T正常组患者有明显的增加(分别为P<0.05和P<0.01),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的心功能越差,其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升高的检出率就会越大,血清中心肌肌钙蛋白T指标不但是心力衰竭患者心肌损伤的最敏感标志物,还是患者心脏事件发生的独立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李少波 《海南医学》2009,20(12):1-3
缺血性心肌病是终末期冠心病的一种类型,预后极差,现有的各种治疗手段都不能取得最令人满意的效果,故防治该病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之一。临床上针对这类患者,应首先充分评价存活心肌的范围及数量,选择最佳的治疗策略。目前治疗方法进展很多,通常是几种方法的联合应用。本文综合近年国内外对缺血性心肌病治疗方法的研究,主要介绍:①血运重建:介入治疗、冠脉搭桥、血管再生;②心肌再生:自体骨骼肌成肌细胞移植、干细胞移植;③改善心功能:药物治疗、左室减容术、聚质网心室包绕术,心脏再同步化;④心肌能量代谢改善;⑤终末期的心脏移植等方面的治疗进展。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提高,新的方法不断涌现,将有助于提高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口服,观察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心功能、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心功能、心脏彩超及心电图变化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具有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血,提高心肌耐缺氧能力,促进侧支循环建立,改善心肌微循环,减轻心脏负荷,改善心肌代谢的作用,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围术期心肌保护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彬 《医学综述》2013,19(9):1625-1627
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心肌保护一直是心脏外科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有效地评价心脏直视手术围术期各项心肌保护措施,对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整体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进步,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前心功能调整、术中心肌保护以及术后心脏辅助装置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相似文献   

9.
心肌挫伤最常见于钝性胸部创伤后,心脏能量代谢变化是心肌挫伤病程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是治疗心肌挫伤的心肌保护及改善预后的重要途径。现就目前心脏能量代谢和常用于治疗心肌挫伤的药物1,6-二磷酸果糖的研究和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联合99锝m-甲氧异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的价值,通过双核素心肌显像诊断心梗患者心肌梗死区的坏死心肌或存活心肌,从而判定此项技术对心梗患者血运重建术(冠脉搭桥及冠脉支架术)的临床价值。方法126例经心脏冠脉造影证实的至少一支以上冠状动脉闭塞以及临床明确诊断为心肌梗塞的冠心病患者,在两日内分别行~(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及~(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其图像分为显像剂分布减低、明显减低和缺损。其中,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肌代谢显像不匹配为心肌存活,心肌灌注显像与心肌代谢显像匹配为心肌无存活。将纳入研究的心肌梗死患者分为3组:心肌存活组、部分心肌存活组和无心肌存活组。3组冠心病心梗患者在血运重建术前及术后均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并获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心功能指标。结果 126例心肌梗死患者病例中剔除6例死亡患者,其中3例无心肌存活患者,2例部分心肌存活患者,1例有心肌存活患者。其余120例心梗患者均在血运重建术前及术后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其中,57例心肌存活组患者LVEF值(40.81±8.91)%,经过血运重建术后,LVEF值提高至(52.71±9.23)%,t=-5.23,心功能改善明显,统计学意义显著(P0.05)。部分心肌存活组36例患者LVEF值(38.61±9.91)%经过血运重建术后提高至(44.71±9.73)%,t=-5.45,心功能改善尚可,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心肌存活组患者27例,LVEF值(35.11±7.91)%,经过血运重建术后LVEF值提高至(39.71±9.23)%,t=-5.89,心功能改善不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8)F-FDG心肌代谢显像联合~(99m)Tc-MIBI心肌灌注显像可以从心肌血流灌注和心肌葡萄糖代谢两个方面同时观察心肌状态,判断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区存在的坏死心肌或存活心肌,对冠心病心梗患者的血运重建术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缺血/再灌注心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并研究心脏能量代谢和心肌细胞钙内流是否参与了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大鼠Langendorff离体心脏上实施缺血/再灌注各30 min,用一导管经压力换能器连接放大器记录心功能指标;用31P NMR技术测定心脏的能量代谢,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心肌细胞钙内流。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茶多酚(2.5 mg/L)能使缺血/再灌注心脏的心室发展压、左心室压最大收缩速率(+dp/dtmax)、左心室压最大舒张速率(-dp/dtmax)和冠脉流量显著增加(P<0.05),并显著改善缺血/再灌注心脏的能量代谢,增加心肌ATP和PCr含量(P<0.05)。浓度为2.5和5.0 mg/L的茶多酚均能显著抑制培养心肌细胞的钙内流(P<0.01)。结论茶多酚对大鼠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抑制心肌细胞钙内流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2.
脂质体携载ATP对顿抑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伟杰  贾国良  郭文怡  刘兵 《医学争鸣》2002,23(13):1235-1238
目的 观察恢复顿抑心肌的能量代谢对其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18只麻醉开胸犬上建立局部心肌顿抑(Myocardium Stunning)模型,在顿抑心肌局部灌注脂质体包裹的三磷酸腺苷(ATP),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量心肌腺苷酸含量。动态监测血流动力学及局部心肌收缩力的变化。结果 冠脉灌注脂质体携载ATP可以明显提高心肌细胞ATP含量,减少顿抑局部血清丙二醛的产生,降低心肌细胞Ca^2 含量,提高局部心肌收缩力,加快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而冠脉灌注游离ATP则无此作用。结论 顿抑心肌能量代谢与心功能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提高顿抑心肌ATP含量可以加快心功能的恢复。脂质体作为载体可以将外源性ATP导入心肌细胞内,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采用左卡尼汀改善心肌能量代谢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支原体肺炎并心肌损害患儿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2~3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100mg/kg×1次/d×2周)治疗.治疗前及经治疗后分别检查两组患者的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谱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后cTnI、CK-MB、CK、AST、LDH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P<0.05),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左卡尼汀治疗的观察组cTnI、CK、AST、LDH治疗后较常规治疗组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观察组心率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对照组治疗后LVESD、LVEDD、LVE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观察组LVEDD、LVESD、LVEF、LADD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DD及LVEF较对照组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有效促进肺炎支原体感染并心肌损害患儿心功能的恢复,对缺血心肌的能量代谢及心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动员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研究其对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ation,LP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及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心肌梗死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心肌梗死的常规治疗,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除常规治疗外还给予动员剂G-CSF(450μg/d)皮下注射,连续注射5天。检测两组治疗前、治疗后第3、7、14、28天外周血EPCs数量;于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检测两组SOD、LPO、MDA含量,并行心脏超声检测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fraction,LVEF)等左心室心功能指标,应用相关公式计算左心室收缩末圆周室壁应力(circumferential end-systolic wallstress,cESS)、心肌能量消耗(myocardial energy expenditure,MEE)。结果治疗组的EPCs数量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增加明显,于第7天达到峰值,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能量代谢均好转,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提高,LPO、MDA生成减少,LVEF升高,cESS下降,MEE水平降低,心功能得到改善,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G-CSF动员EPCs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EPCs具有保护缺血心肌,增强SOD活性,抑制LPO、MDA的生成,降低心肌耗氧,有效改善心脏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心肌能量代谢是影响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重要因素。曲美他嗪作为调节心肌能量代谢药物,通过降低游离脂肪酸的氧化速率,减轻线粒体内钙聚积,使心肌细胞内氧自由基产生减少,发挥线粒体保护、抗氧化应激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从而发挥对心肌的保护作用,维持ATP的产生和缺血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及收缩功能。临床广泛应用于心绞痛、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术期等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正>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心肌纤维化疾病,是长期心肌缺血所致,可导致心脏体积增大,引发心律失常,甚至可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曲美他嗪属于常见抗心绞痛药物,可将脂肪酸氧化阻断,降低心肌耗氧,促进心肌能量代谢的改善,并有效提高心肌泵血功能,发挥纠正心肌缺血的作用,改善患者心力衰竭症状[1]。本研究探讨了曲美他嗪在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曲美他嗪通过优化心肌能量代谢保护心肌、改善心功能、缓解心绞痛症状,逐渐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提示在心肌梗死后二级预防中,可以考虑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  相似文献   

18.
左旋卡尼汀对尿毒症血透病人心功能的改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左旋卡尼汀,又称为左旋肉毒碱(L-carnitine),是心肌氧化代谢和能量转运的关键控制因素^[1]。血透病人由于合成减少,摄入不足和透析中丢失,导致体内肉毒碱缺乏,引起心肌肉毒碱水平下降,影响心脏功能^[2]。文献报道,补充肉毒碱可改善心肌的氧化代谢和能量转运,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功能^[3,4],但对尿毒症血透病人心功能的改善作用研究不多。因此,我们采用自身对照方法,使用国立左旋卡尼汀治疗长期血透患者30例,观察治疗前后心功能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9.
崔贞 《吉林医学》2014,(27):6007-6008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方法:将242例缺血性心肌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阿司匹林、倍他乐克、阿托伐他汀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静脉滴注果糖二磷酸钠注射液,治疗10 d。于治疗前、治疗10 d分别检测患者的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I(cTn-I)、B-型脑钠肽(BNP)水平,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均较治疗前改善,CK-MB和cTn-I、BNP水平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和CK-MB、cTn-I、BNP水平降低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缺血性心肌病患者使用果糖二磷酸钠能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减轻心脏缺血对心肌的损伤,具有良好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效果,以提高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心肌致密化不全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特征、诊断、鉴别诊断、实验室检查、治疗效果及转归。结果 8例患者中有4例左心功能不全伴左束支传导阻滞者,接受三腔起搏器植入进行心肌同步化治疗,使心功能均从术前的Ⅳ级改善为Ⅲ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从平均74 mm缩小为6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的22.8%改善为35.5%。结论心肌致密化不全的临床表现多样化,由于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故极易误诊、误治和漏诊,但其主要表现是心力衰竭、心律律失常和血栓栓塞三大临床特征,经用强心、利尿和植入起搏器等治疗,均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