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不稳、颈椎管狭窄、颈髓受压程度、颈髓受压节段与MRI-T2WI脊髓高信号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1月—2009年11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就诊的286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正侧位、颈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颈椎MRI。结果脊髓高信号组颈椎不稳的发生率为36.2%,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35.6%;无高信号组颈椎不稳的发生率为21.4%,颈椎管狭窄的发生率为26.8%,经过χ2检验二组间颈椎不稳和颈椎管狭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内高信号组共174例,其中单节段受压24例,双节段受压72例,三个或者以上节段受压78例;无脊髓高信号组共112例,其中单节段受压42例,双节段受压57例,三个或者以上节段受压13例;脊髓高信号组脊髓压迫程度平均为44.7%。无脊髓高信号组脊髓压迫程度平均为38.7%;经非参数比较的秩和检验二组间的颈髓受压程度、颈髓受压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颈椎不稳、颈椎管狭窄、颈髓受压程度重、颈髓多节段受压是影响脊髓高信号形成的重要因素。结论颈椎不稳、颈椎管狭窄、颈髓受压程度重、颈髓多节段受压是脊髓高信号的形成的重要因素,观察患者的这些指标有助于预测脊髓高信号形成,进而提高脊髓型颈椎病的术后满意率。  相似文献   

2.
高位颈椎创伤是指寰枢椎发生的脱位、骨折、脊髓等损伤,高位颈椎可致延髓、颈髓受压,潜在危险性巨大。这种不稳定使高位颈髓持续于高危状态,其早期诊断和合理治疗直接关系预后。2000--2005年4月,作者收治高位颈椎创伤12例,分别采用牵引、石膏固定及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突出症致脊髓受压变性的MRI表现特点。方法:对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及脊髓受压变性影像资料分析。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最多见为C5~6、C4~5椎间盘,以后正中型突出最多见,明显突出平面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变性。结论:MRI对颈椎间盘突出症,特别是出现脊髓受压变性诊断价值大。  相似文献   

4.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由于颈椎间盘突出后,造成脊髓、神经根受压引起的一系列综合征,我科运用快速颈椎牵引的方法治疗该病5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兔颈脊髓慢性受压与减压后脊髓神经组织细胞学及超微结构变化、压迫程度与神经细胞损害的关系、减压后神经细胞恢复的程度.方法:建立兔颈脊髓慢性受压的动物模型,分轻度压迫组、轻度压迫减压组、重度压迫组、重度压迫减压组、手术空白对照组,分别进行颈脊髓组织的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颈脊髓早期受压对脊髓的损害以可逆性变化为主,后期重度受压时,则以不可逆变化为主.结论:早期减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可减轻或消除脊髓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徐昌华  廖鸿  陈德龙  蒲仁尧  林爱国 《四川医学》2000,21(12):1065-1066
目的 报道下颈椎骨折、骨折脱位,结核及肿瘤引起颈脊髓受压,采用颈脊髓前方减压及植骨融合术的处理经验。方法 术前在颅骨牵引下做好头、颈、胸石膏固定,石膏干后冠状面剖面。术中病员仰卧于后侧头颈、胸石膏托上,在颅骨持续牵引下,颈前入路,显露椎体,切除病椎及椎间盘组织,清除脊髓前方压迫物,取全层髂骨,修成“T”型,嵌入病椎切除后椎体间。术后去除牵引,盖上前侧石膏。结果 21例颈椎骨折、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等。均采用颈脊髓前方减压植骨融合术。3月~12年随访,神经功能按照Frankle分级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椎体间植骨3月经X线片显示已达骨性愈合。结论 颈脊髓前方减压及植骨融合治疗下颈椎脊髓融合治疗下颈椎脊髓受压为可行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对出现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位颈髓损伤患者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2010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32例高位颈髓损伤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患者资料,患者均为C3和C3以上颈髓不完全性损伤患者,全部病例均行气管切开,并予抗感染、化痰、翻身拍背等一般对症治疗,其中14例>60岁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观察其疗效.结果 除一例高龄患者出现呼吸衰竭而放弃治疗出院,其余气管切开患者呼吸系统并发症经治疗得到治愈.结论 对有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高位颈髓损伤患者应及时行气管切开术,以解除呼吸道梗阻,改善通气,防止颈髓缺氧加重及肺部感染,气管切开术对脊髓损伤的恢复有促进作用,是治疗脊髓损伤的呼吸系统并发症的积极方法.  相似文献   

8.
颅颈区畸形MRI分型与外科治疗选择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探讨颅颈区畸形的MRI分型及外科治疗方法的选择。方法 患102例,临床表现为(1)脑干、高颈段脊髓受压;(2)小脑损害;(3)后组颅及上颈段脊神经损害;(4脊髓中央管周围损害;(5)头颈部外观畸形,依MRI分为3型:腹侧型(23例);背侧型(59例)和混合型(20例),对腹侧受压型及混合型中以腹侧受压症状为主(11例)选择了前减压术,其他患采用后路减压术。结果 前路减压手术共34例,术  相似文献   

9.
Arnold-Chiari畸形(Arnold-Chiari malformation,ACM)是后颅窝正中线结构在胚胎时期的异常发育致使小脑扁桃体疝入枕骨大孔内引起延髓、上颈髓受压及颅内压增高等一组综合征[1],又称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ACM是常见的后脑先天性发育畸形,常伴有脊髓空洞(syringomyelia,SM)[2]和颅颈交界部畸形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兔颈脊髓慢性压迫后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压迫程度与神经细胞损害的关系。[方法]建立兔颈脊髓慢性受压动物模型,分轻度压迫组、重度压迫组、空白组,分别进行颈脊髓光镜、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兔颈脊髓慢性受压后出现神经元萎缩、脱失,神经元截面积减少,压迫后有神经元、神经细胞凋亡现象。[结论]颈脊髓慢性受压后神经细胞的死亡方式有坏死和凋亡,压迫越重神经细胞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颅颈联合伤的临床观察和急救护理。方法对35例颅脑损伤合并颈椎、颈髓损伤患者要求早期发现和诊断;在急救和搬运过程中,保证生命的前提下避免再加重脊柱骨折和脊髓损伤;在救治过程中兼顾颅脑伤和脊髓伤两方面,始终维持颈椎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保持呼吸循环的稳定,减少颈髓缺血性损害,力争恢复和改善脊髓功能。对使用呼吸机辅助治疗者加强气道管理,并注重营养支持和脱机训练。结果3l例患者得到迅速有效的救治,抢救成功率达90%以上,有效地降低了死亡率和致残率。结论颅颈联合伤维持颈椎连续性和稳定性,减少颈髓缺血性损害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高位颈脊髓肿瘤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患,靠近延髓,不但手术风险大,而且术前、术后护理难度也较大。到1996年5月13日止我院进行高位颈脊髓神经鞘膜瘤摘除术共3例,术前、术后护理效果满意,报道如下:1术前护理俯卧练习:由于病人行颈后路手术,手术时间长,为了适应术中体位,术前练习俯卧位,每日3次,每次30~60分钟,直到能耐受6小时为止。俯卧位支具的制做:为了避免术中由于俯卧压迫胸廓造成呼吸困难,术前5天我们给病人制做带头石膏床,既固定了颈椎,使得手术操作便利,也避免了胸廓受压。大小便训练:患者因手术后卧床2~4周,多不…  相似文献   

13.
孙立珍  王艳 《北京医学》2010,32(3):193-193,199
肝性脊髓病(HM)是多种肝病引起的颈髓以下脊髓侧索脱髓鞘病变,呈现肢体缓慢进行性对称性痉挛性瘫痪。最早由Leigh和Card在1949年首次报道,是肝硬化少见的临床并发症,并且可由门体分流引发,所以又被称为门体分流性脊髓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颈椎病致脊髓受压性损伤病因及MRI对脊髓受压性损伤的评价。方法 对480例颈椎病患者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脊髓不同程度受压性损伤88例,86例颈椎间盘突出,其中脊髓轻度受压56例,中度21例,重度11例,26例髓内出现水肿。6例经手术治疗证实,与MRI诊断基本符合。结论 颈椎病致脊髓受压性损 的主要原因是椎间肋突出,MRI是评价脊髓受压性损伤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评估方法及其与脊髓受压、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间的关系。方法对接受手术的68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MRI检查确定椎间盘退变程度及脊髓受压程度,临床症状JOA评分,术后椎间盘病理检查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MRI对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评估与病理学评估一致,脊髓受压程度、脊髓型颈椎病临床症状与椎间盘退变程度无直接一致关系。结论MRI对颈椎间盘退变的诊断准确、可靠,颈椎间盘退变是脊髓型颈椎病的本质病理变化,不能依靠颈椎间盘退变程度判断脊髓型颈椎病病情的轻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口咽入路齿状突切除并Ⅰ期颈枕融合治疗合并有腹侧延颈髓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合并有腹侧延颈髓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患者23例,所有病人先行颈枕Ⅰ期融合,随后采用经口咽入路切除齿状突及局部增生的结缔组织,解除其对延髓、颈髓腹侧的压迫.结果 平均随访16个月,痊愈15例,明显好转6例,死亡2例,其中有3例并发肺部感染,经积极治疗后痊愈.结论 经口咽入路并颈枕Ⅰ期融合是治疗合并有腹侧延颈髓受压之颅颈交界区病变的首选方法,重视围手术期处理可有效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自发性寰枢椎脱位病例。所有患者均经口咽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前均行颅颈交界处X线片侧位、颅颈交界处3D-CT和(或)MRI检查,5例患者同时伴有Chiari畸形,3例伴脊髓空洞症。结果无手术后死亡,无脑脊液漏和感染,5例获得随访,随访3个月~7年,平均随访2年4个月,生活完全自理2例,部分自理3例,术后7例患者均未行后期枕颈内固定术。结论经口咽入路显微直视减压术是治疗自发性寰枢椎脱位,解除脑干腹侧面受压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是由于颈椎间盘或椎间关节退变、骨赘形成压迫脊髓引起的功能障碍.MRI是目前公认的对脊髓型颈椎病最有价值的诊断方法之一[1-2],可以清楚的显示脊髓受压的程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MRI的颈髓被压迫节段常表现为MRI T2加权像高信号,Takahashi等[3]最先报道了这些损害并推测高信号是由于脊髓受压后的脊髓软化、胶质增生、脱髓鞘或空洞形成而导致的,并认为这种高信号的出现可能与患者预后存在着某种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颅颈交界部畸形的X线平片及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颅颈交界部畸形患者的X线平片及MRI影像学资料。结果X线诊断颅底凹陷症2例,环枕融合畸形1例,齿状突发育异常1例,2例寰枢关节半脱位。MRI诊断颅底凹陷症3例,环枕融合畸形2例,1例合并有脊髓空洞,1例合并Chairi畸形。结论X线平片可显示颅颈交界部骨结构的基本畸形,但不能显示颅内及脊髓等病变。MRI可多方位多参数显示骨结构畸形,准确测量颅底凹陷,还能清楚显示Chairi畸形及脊髓空洞症等病变,MRI是诊断颅颈交界部畸形最准确、可靠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0.
明显骨折脱位的高位脊髓损伤的手术治疗(附1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X线片检查无明显骨折或脱位的高位脊髓损伤是指颈髓和高位胸髓节段的损伤 ,伤后出现高位完全性或不完全性截瘫。在治疗上多采用保守对症治疗 ,其康复效果欠佳。作者对 13例无明显骨折脱位的高位脊髓损伤进行了手术治疗 ,现予总结分析 ,以期提高脊髓损伤的康复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自 1995年~ 1998年共收治 17例无明显骨折脱位的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本组病历中男 10例 ,女7例。年龄 18~ 5 2岁 ,平均 32 .3岁。合并脑挫裂伤 3例 ,骨盆骨折 5例 ,肩胛骨折 3例 ,休克 3例。1.2 脊髓损伤平面C2~ 3平面 3例、C4~ 5平面 4例、C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