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院的工作环境存在许多威胁医务人员身体健康的潜在职业危险,特别是急诊室医护人员,因急诊科是各种外伤与突发疾病的急救场所,是接触污染源最多的地方.患者来时往往比较危急,医护人员在紧急抢救的同时,也容易忽视对自身的防护,增加职业暴露,造成职业伤害.因此,急诊室医护人员职业性损伤的潜在危险性非常大.执行标准预防是非常重要的.1标准预防的主要内容标准预防[1]是针对所有患者和医护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以及安全注射.同时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感染科医护人员可能存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防护对策,保护感染科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方法:探讨感染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中含有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规范化的保护措施,及时培训医护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方面的知识,使其能够熟练的应用防护措施保护自身安全。结果:对感染科医护人员进行防护教育后,明显地提高了自我防护意识及防护方法。结论:要减少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就需要针对感染科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切实关注感染科医护人员这个易感群体,重视保护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确保医护人员的身心健康,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血液透析(HD)患者是肝炎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近年来随着乙型、丙型肝炎等血液传播途径传染病患病率的上升,其感染率也呈升高趋势,医务人员固职业暴露而引发血泺性疾病的潜在危险也日趋加重,尤其是非感染性科室以外的普通病房医护人员防护意识淡漠,更易发生职业暴露。本文对普通肾内科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措施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4.
护理人员因为职业的特殊性,经常会因接触较多的危险因素,从而导致与工作有关的疾病。如果护士缺乏相关的健康知识及自我保护意识,在危害自身健康的同时,还可能成为传染源和传播媒介,给患者带来院内感染的潜在危险。所以加强护士自我防护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急诊护士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常见职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或者物理损伤;病原微生物因素;化学性因素;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危害;身心健康方面。防护措施主要有:对针物理损伤的防护措施;对病原微生物的防护措施;避免化学性损伤措施;提高自身处事和心理素质;院方注意改善职业条件。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同时要作好相应防护工作,才能为急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6.
当前,医护工作者正面临着严重职业暴露的危险,而医院手术护士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尤其是遇急诊手术或抢救患者时,容易忽略自身防护,常因工作紧张,难以按常规程序进行操作,更易发生锐器伤而接触血液、体液造成职业暴露,现将手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妇产科医护人员临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总结防护对策,以保证妇产科医护人员安全。方法:结合妇产科医护人员的临床业务工作特点,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防护方法和措施。结果:妇产科医护人员临床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主要在于缺少防护知识、破损皮肤或非消化道黏膜与产妇或新生儿血液体液接触、机械性损伤,应采取针对性的防护对策,降低妇产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风险。结论:加强对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教育,增强职业暴露防护意识,规范操作方法和程序,建立健全职业暴露防护对策和方案,有助于提高妇产科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能力,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8.
急诊科护理纠纷的防范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急诊科是急、危、重症患者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抢救患者生命的最前线,同时也是最容易产生矛盾、纠纷的地方。急诊科因大多数患者病情紧急,护士只顾抢救患者,没时间与患者沟通,也容易发生纠纷。同时,医疗制度的改革带来的负面影响,患者的自我保护、自我维权意识增强,必然要求医院及医护人员有更全面的发展。针对急诊护理纠纷众多的原因,现提出几点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急诊护士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常见职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化学性因素,机械或者物理损伤,病原微生物因素,来自患者及其家属的危害,身心健康方面。防护措施主要有:避免化学性损伤措施,针对物理损伤的防护措施,对病原微生物的防护措施,提高自身处事和心理素质。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同时要作好相应防护工作,才能为急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内窥镜室医护人员的职业危险,完善其防护措施.方法:分析内窥镜室医护人员职业危险因素,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结果:内窥镜室医护人员职业损伤因素客观存在,健全规章制度,措施到位.结论:加强内窥镜室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增强自身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内窥镜室管理,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激能力,尽可能降低职业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安全防护措施。方法: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对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职业暴露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改善工作的环境、加强对防护用品的规范方面进行改进。结果:结核病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所提高,院内感染发生率有所下降。结论:结核病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职业暴露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通过制定安全防护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有效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当前急诊麻醉职业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以期降低麻醉职业潜在风险系数。方法:就急诊麻醉职业的危险因素,理化因素加以分析,制定科学高效可行性强的干预策略与措施,最大限度保障麻醉职业安全。结果:通过对急诊麻醉的危险因素,理化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安全科学高效的预防应对措施,于急诊麻醉下施行。结论:做好麻醉职业的潜在危险因素分析,是当前急诊麻醉下职业暴露预防应对措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浅谈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及自我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供应室在日常工作中的危害因素和日常工作中如何自我防护。方法:在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尽量避免各种危害因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对策与措施。结果:充分了解供应室人员的职业危害,了解本职业所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结论:增强自我防护意识,保持供应室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分析急诊护士常见职业危险因素和防护措施。结果:常见职业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机械或者物理损伤、化学性因素、生物性因素、工作环境危害、身心健康方面。防护措施主要有针对物理损伤的防护措施,避免化学性损伤措施,避免生物性危害,提高自身处事和心理素质,院方注意改善职业条件。结论:充分认识急诊科护士职业危险因素,同时要作好相应防护工作,才能为急诊工作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5.
孙梨萍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0):105-106
职业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1].急诊科因其工作性质急、忙且多学科交叉,病种复杂,病情危重,又经常面临各类大型突发事件,开放性创伤抢救、急诊侵入性操作等,易被血源性、非血源性疾病感染,故存在多种职业危险因素,为降低职业性危害和加强职业防护,我们总结多年急诊工作体会,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影响血透室医护人员健康的危害因素和防护措施。方法:通过观察,探寻危害血透室医护人员健康的潜在因素。结果:血透室医护人员职业危害可以通过提高医护人员的适应性、自我保护能力、仪器的保养、降低噪音、定期体检等方法来降低。结论:运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有利于促进血透中心全面医护健康网络的建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妇产科住院患者对HIV认知的现状,为有效提高医护人员的自我防护能力提供参考。方法:以2015年1月~2016年1月的280例妇产科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者一般情况、对HIV知识的获取途径、艾滋病基本知识的了解情况等。结果:患者获取HIV知识的途径主要包括电视、广播、报刊、网络、街头宣传等,分别占80.36%、15.00%、25.00%、47.14%和20.71%。结论:妇产科住院患者对HIV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医护人员应提高自我防护意识,采取有效措施降低职业危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急诊抢救室所抢救的危重患者通常罹患多个器官或系统疾病,病情复杂且变化迅速,仅靠某一专科医护人员进行救治,往往会顾此失彼,力不从心,甚至延误最佳抢救时机而导致病情恶化乃至死亡。因此,如何提高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仍是从事急诊专业医护人员所应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我院急诊抢救室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患者死亡原因,总结经验教训,从而提高危重患者急诊抢救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急诊护士遇到的各类职业危害因素分析,制定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急诊护理的质量.方法:整理分析急诊护士工作中存在的各种职业危害因素,制定并落实针对性的防护措施.结果:急诊护士的自我安全防护意识和自身防护能力明显提高,减少了职业危害.结论:重视急诊护士的职业防护教育,加强职业安全管理,促进了护士身心健康,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面临发生医院感染等职业危险。助产士因工作性质、工作环境的特殊性,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本文通过对助产士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提出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减少职业危险因素的危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