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异丙酚麻醉对术后神经精神方面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由于异丙酚代谢迅速,其术后的神经精神副作用往往未被重视,尽管这些副作用并非完全有害。通过研究其在情绪、记忆、梦幻方面的作用可以更为全面的了解异丙酚的药物作用机理及其相关的生理学机制。本文旨在探讨异丙酚在麻醉恢复期对神经精神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氯胺酮精神副作用和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胺酮精神副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氯胺酮精神副作用的临床症状、神经毒性作用、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神经元受体和递质等方面来阐述氯胺酮精神副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3.
氯胺酮精神副作用和神经毒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氯胺酮精神副作用的机制尚不清楚,本文从氯胺酮精神副作用的临床症状、神经毒性作用,以及与它们相关的神经元受体和递质等方面来阐述氯胺酮精神副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异丙酚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异丙酚以其起效迅速、作用短、清醒快、易于控制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ICU镇静。有关异丙酚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异丙酚对心脏电生理活性、心肌细胞代谢的影响以及异丙酚对周围血管的作用等方面。本文拟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异丙酚在心血管系统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异丙酚以其起效迅速、作用短、清醒快、易于控制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广泛地应用于麻醉诱导、维持、ICU镇静。有关异丙酚在心血管系统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异丙酚对血流动力学、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及其变化机制,异丙酚对心脏电生理活性、心肌细胞代谢的影响以及异丙酚对周围血管的作用等方面。本文拟对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它对心血管有负性肌力、负性传导及负性变时的作用;对外周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对肺循环影响不明显;使脑灌注压及脑氧代谢率下降,降低颅内压。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副作用有几种作用机制,目前针对其副作用产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异丙酚更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异丙酚的心血管作用的表现、作用机制,以及副反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7.
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5,自引:0,他引:55  
异丙酚是一种新型的非巴比妥类静脉全麻药,它对心血管有负性肌力、负性传导及负性变时的作用;对外周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对肺循环影响不明显;使肺灌注压及脑氧代谢率下降,降低颅内压。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副作用有几种作用机制,目前针对其副作用产生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使异丙酚更安全、有效应用于临床。本文综述异丙酚的心血管作用的表现、作用机制,以及副反应的预防。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 )等新技术的应用 ,有关异丙酚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有所进展。现就异丙酚脑摄取、异丙酚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以及对γ 氨基丁酸受体复合体 (GABAreceptorcomplex)、N 甲基 D 天冬氨酸 (NMDA)受体的影响等方面 ,总结异丙酚全麻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9.
异丙酚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异丙酚是一种新合成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迅速,作用短,清醒快,易于控制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应用逐渐广泛。但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令人关注,其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作用机制研究概况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随着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PE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等新技术的应用,有关异丙酚作用机制的研究已有所进展。现就异丙酚脑摄取、异丙酚对脑血流和脑代谢的影响以及对γ-氨基丁酸受体复合体(GABA receptor complex)、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的影响等方面,总结异丙酚全麻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异丙酚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异丙酚是一种新合成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起效迅速,作用短,清醒快,易于控制和副作用少等优点,应用逐渐广泛。但异丙酚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令人关注。其在心脏手术麻醉中的应用有待探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氯胺酮诱导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抑制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和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5ml组、氯胺酮100mg/kg组、异丙酚100mg/kg组、异丙酚50mg/kg-氯胺酮100mg/kg组、异丙酚100mg/kg-氯胺酮100mg/kg组。于用药后24h,大鼠断头取脑,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HSP 70 mRNA和HSP 70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结果:氯胺酮可明显诱导HSP 70 mRNA与HSP 70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异丙酚自身不能诱导HSP 70基因的表达;预先给予异丙酚可显著抑制氯胺酮诱导的HSP 70 mRNA和HSP 70蛋白在这一区域的表达,且抑制效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异丙酚可抑制氯胺酮的HSP 70 mRNA与HSP 70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和神经损害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异丙酚具有镇静、诱导睡眠等作用 ,其特点为起效和苏醒快 ,苏醒后无明显后遗效应 ,但有明显的降压作用 ,并且镇痛作用很弱。阈下剂量的氯胺酮 (<1.0mg/kg)具有强效的镇痛作用 ,但可引起血压升高和苏醒期精神症状。本文观察阈下剂量氯胺酮与异丙酚复合麻醉在烧伤整形取皮中应用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选择 30例在单侧或双侧臂丛神经阻滞下行单手或双手烧伤后整形术的病人 ,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18~ 54岁 ,体重 4 0~ 79kg ,ASAⅠ~Ⅱ级。既往无心血管疾病及精神病史。术前血压、心电图正常 ,且未服用过对心血管系统有影响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异丙酚对皮质酮抑制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与GABAA受体表达的关系。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第二代生长良好的细胞随机分为10组:空白对照组(Con组)、异丙酚0.5μmol/L组(P1组)、异丙酚2.5μmol/L组(P2组)、皮质酮100μmol/L组(Cort组)、荷包牡丹碱10μmol/L组(Bic组)、皮质酮和异丙酚0.5μmol/L组(CP1组)、皮质酮和异丙酚2.5μmol/L组(CP2组)、皮质酮、荷包牡丹碱和异丙酚0.5μmol/L组(BCP1组)、皮质酮、荷包牡丹碱和异丙酚2.5μmol/L组(BCP2组)、皮质酮和荷包牡丹碱组(BC组)。建立皮质酮抑制细胞增殖模型,利用噻唑蓝法和胸腺嘧啶核苷掺人法观察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海马神经前体细胞GABAA受体的表达;采用ELISA法定量观察海马神经前体细胞表面GABAA受体表达。结果 异丙酚(0.5、2.5μmol/L)可以减轻皮质酮引起的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荷包牡丹碱可完全拮抗其作用。海马神经前体细胞有GABAA受体的表达,皮质酮100μmol/L可以使海马神经前体细胞GABAA受体表达下调(P<0.05),异丙酚可以阻断皮质酮的效应。结论 低浓度异丙酚可以减轻皮质酮引起的体外培养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可能与异丙酚激活GABAA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5.
角弓反张是异丙酚麻醉很少见但非常重要的副作用。其发病机制与GABA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的脱敏感阻滞、兴奋性氨基酸作用增加有关。苯二氮(艹卓)类药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异丙酚与脑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一种损伤性级联反应,可以引起一系列神经化学,蛋白质与核酸代谢的改变。 本文主要通过异丙酚对氧自由基,谷氨酸受体,谷氨酸转运子和γ-氨基丁酸受体这四个环节的作用,阐述了异丙酚对脑缺血 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7.
椎管内麻醉下异丙酚辅助镇静在临床广泛应用,而异丙酚会产生低血压、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其辅助椎管内麻醉时,异丙酚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剂量为0.82 mg/kg[1].因异丙酚靶控输注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其辅助椎管内麻醉时使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尚有待确定.本研究拟确定硬膜外麻醉下异丙酚使妇科手术患者意识消失的半数有效血浆靶浓度,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小儿骨科的发展,臂丛神经阻滞已广泛应用于小儿上肢手术,效果肯定。但小儿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常难以合作,需合理应用辅助药物作基础麻醉。近年来,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骶管麻醉已见报道,镇静作用理想。本文研究氯胺酮复合异丙酚辅助小儿臂丛神经阻滞,并与单纯氯胺酮或异丙酚作比较,观察共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异丙酚对大鼠脑星状神经细胞抗坏血酸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脑组织中富含抗坏血酸物质,具有抗氧化和神经保护作用。但在炎症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时,抗坏血酸被氧化而转化生成脱氢抗坏血酸,产生神经毒性作用,并且造成抗坏血酸浓度大量减少^[1,2]。本实验拟采用星状神经细胞通过脂质过氧化物氧化后,观察静脉麻醉药异丙酚对细胞内外抗坏血酸浓度变化的影响,探讨异丙酚对中枢神经系统缺血、缺氧和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与脑缺血性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缺血性损伤的病理生理机制是一种损伤性级联反应,可以引起一系列神经化学,蛋白质与核酸代谢的改变。本文主要通过异丙酚对氧自由基,谷氨酸受体,谷氨酸转运子和γ-氨基丁酸受体这;四个环节的作用,阐述了异丙酚对脑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