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国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强化免疫策略实施研究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3-2007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的有关中国OPV强化免疫策略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定量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出279篇有关OPV强化免疫策略的文献,15年间国内刊物上该领域发表的文献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该研究领域拥有一支较广泛的作者队伍,主要的科研力量分布在北京、广东、山东、浙江等省、直辖市。收录文献较多的期刊是《中国计划免疫》(现刊名《中国疫苗和免疫》)、《中国公共卫生》、《中华流行病学杂志》等。研究主要集中在OPV强化免疫后的效果评价、脊灰中和抗体水平的监测以及维持无脊灰状态进展等方面。结论OPV强化免疫实施策略的研究呈现地区发展不平衡、研究机构局限、整体研究水平不高、研究内容单一等现象,建议拓宽机构间的合作,加大OPV强化免疫策略实施效果绩效评价、效果评价方法学以及卫生经济学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力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实施国家批签发前后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糖丸(TOPV)的质量及存在问题,评价TOPV的质量。方法通过资料审查和实验室检定,对2002~2004年TOPV检定结果作统计和质量趋势分析。同时将1997~2004年检定的TOPV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共对320批TOPV批记录摘要进行资料审查,其中85批进行实验室检定,结果符合规定。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2000年版)及国家批签发实施后,TOPV质量有了明显提高。结论近年来中国TOPV质量稳定。实施国家批签发对TOPV的生产和管理起到规范及监督作用,促进了疫苗质量的提高,但尚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所)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昆明所)生产的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减毒位点的基因特征,对比Sabin标准株,从基因序列的基础上研究OPV是否安全有效,从而为中国维持无脊灰状态OPV的使用和免疫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选取生产的不同批次OPV,先进行病毒分离和扩增,用中和试验定型,分出Ⅰ、Ⅱ、Ⅲ型脊灰疫苗病毒,然后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得到各型脊灰疫苗病毒的5′非编码区(5′NTR区)和VP1蛋白编码区基因核苷酸片段,测序后,与各型脊灰Sabin标准株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个所生产的OPV各型疫苗病毒的5′NTR区核苷酸序列与标准Sabin株各型别5′NTR区无差别,同源性为100%;VP1区核苷酸序列比较,北京所与昆明所OPVⅠ型VP1区与SabinⅠ型VP1区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100%;北京所OPVⅡ型VP1区与SabinⅡ型VP1区比较,有5个碱基变化,同源性为99.45%,昆明所OPVⅡ型VP1区与SabinⅡ型VP1区比较,有6个碱基变化,同源性为99.34%;北京所与昆明所OPVⅢ型VP1区与SabinⅢ型VP1区比较,都有2个碱基变化,同源性为99.78%。北京所与昆明所生产的OPV,3个型别的5′NTR区和VP1蛋白编码区基因核苷酸序列与标准Sabin株比较,所有神经毒力位点未发生变化,未发生毒力回复突变。结论中国北京所和昆明所生产的OPV是安全有效的,应对如何停止使用OPV,如何用脊灰灭活疫苗取代OPV进行前期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发生在安徽省 2 0 0 2年 3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病毒衍生株 (VDPV)引起的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表现。方法 病例个案调查。结果  3例分布在相距较远的农村地区 ,为 <2岁男孩 ,均发病于春夏季 ,有 2次或 3次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 (OPV)服苗史 ,其中 1例在服苗后 2 5d发病 ;病例有发热、非对称性麻痹、腱反射减弱、巴彬斯基征阴性和留有后遗症等临床表现 ,其中 2例临床症状严重。结论 首例Ⅲ型VDPV病例发生在安徽省 ,病例有增多的趋势 ;其流行学特征和临床表现与野病毒引起的病例相似 ;2例患儿因感染在环境中循环的Ⅲ型VDPV而发病 ;尚未发现该疾病的传播流行 ;OPV全程或未全程服苗的儿童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合理利用流行性乙型脑炎 (乙脑 )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各自的优点 ,降低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率 ,提高免疫学效果 ,开展了乙脑灭活疫苗与减毒活疫苗相结合的免疫策略研究。方法 观察比较两种疫苗单一使用与联合使用的免疫学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联合使用组在疫苗接种后 2 4h的全身中强以上发热反应发生率为 0 .73 % ,局部红晕反应为 1 .46 % ,而单一使用灭活疫苗组的发热反应发生率为 2 .8%。不同观察组疫苗接种后中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由免疫前的 1∶1 .0 5~1∶3 .35上升至 1∶47.34~ 1∶1 0 1 .30 ,联合使用组的中和抗体阳转率为 97.67% ,明显高于单一使用灭活疫苗组 86 .2 7%的阳转率 (χ2 =3 .89,P <0 .0 5) ,但与单一使用减毒活疫苗组 93 .75 %的阳转率差异无显著性 (χ2 =0 .74,P >0 .0 5)。结论 研究表明对婴幼儿使用乙脑灭活疫苗基础免疫、减毒活疫苗加强免疫有很好的免疫学效果及安全性 ,也是切实可行和比较理想的免疫策略  相似文献   

6.
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GPEI)于2016年4月调整脊髓灰质炎疫苗免疫接种战略,将三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tOPV)转换为二价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bOPV),并在全球全面撤出Ⅱ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PVⅡ)。然而在OPVⅡ撤出以后,亚洲和非洲多地暴发Ⅱ型循环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cVDPVⅡ)。为了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病毒,GPEI于2010年启动研发新型Ⅱ型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nOPVⅡ),并于近年开始考虑是否有必要重启OPV。本文概述了OPVⅡ撤出前后cVDPVⅡ的流行病学情况,影响OPV重启的相关因素以及nOPVⅡ相关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1月25日上午8时,定边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以下简称定边县CDC)根据传染病疫情报告网监测到宁夏附院报告1例AFP病例,病例发生后,定边县CDC按照要求进行了流调、采样、送检、随访等处置工作,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任为  史婧  何国玲 《现代保健》2010,(7):138-139
目的了解甘肃省口服脊髓灰质炎(脊灰)减毒活疫苗(OPV)的质量(效价)变化情况。方法按省、市、县、乡四级逐级抽样北京天坛生物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脊灰减毒活疫苗,用脊灰效价微量细胞培养法进行检测。结果2003~2005年OPV检测除2004年古浪县疾控中心外,其余均达到≥3.50Log CCID50/ml人群免疫有效标准。结论脊灰疫苗效价检测是有效免疫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非脊髓灰质炎(脊灰)肠道病毒感染(Non-Poliomyelitis Enteroviruses Infection,n PEI)对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数据库(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考克兰(Cochrane)协作网图书馆等数据库,将有关nPEI对OPV免疫原性影响的研究纳入分析。使用综述管理(Rev Man)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nPEI对接种OPV后血清阳转率影响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是0.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9~0.97],其中nPEI对接种单价(Monovalent)OPV(mOPV)后阳转率影响的RR是0.69(95%CI:0.63~0.76),对接种三价(Trivalent)OPV(tOPV)后阳转率影响的RR是0.96(95%CI:0.84~1.09);nPEI对肠道疫苗病毒排出率(Vaccine Virus Shedding Rate,VVSR)影响的RR是0.78(95%CI:0.61~1.00),其中nPEI对接种mOPV后VVSR影响的RR是0.54(95%CI:0.45~0.64),对接种t OPV后VVSR影响的RR是1.11(95%CI:0.83~1.46)。结论 nPEI可降低OPV血清型Ⅰ免疫原性的同时,也可降低mOPV的免疫原性。提示制定OPV免疫策略时,应考虑nPEI的因素,如尽量避开nPEI高发季节。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2月5日23:00,象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接到县第一医院报告:一名婴儿当日上午在某预防接种门诊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Oral Poliomyeliti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OPV)后死亡,死因不明,家长怀疑与接种OPV有关。接报后县CDC立即组织专业人员开展调查,现将调查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事件经过患儿,女,2011年9月26日出生,足月剖腹产,出生体重3.95千克(k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湖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实施策略评价,为其它疾病控制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全省各市、县常规免疫、强化免疫及AFP监测报表,使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下发的软件进行数据整理。结果 1994年以来,全省15岁以下儿童AFP报告发病率保持在1/10万以下,1995年以来,未监测到脊髓灰质炎野毒株的临床病例;结论 湖北省的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株的循环巳被阻断。  相似文献   

12.
湖南省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实施口脊髓灰质炎活疫苗的免疫活动,开展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流行病学和病毒学监测工作,证实湖南省实现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策略具有可行性。方法:采用常规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强化免疫、“扫荡”式免疫等方式开展对全省适龄儿童的免疫活动;对全省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就诊的15岁以下人群进行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的“零”病例报告和主动监测,发现和报告的每例病例逐一进行个案调查、随访和采集粪便标本,所采标本用RD、Hep-2,L20B细胞进行病毒分离和鉴定。结果:自1991年建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系统以来,至2000年底止,湖南省共报告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1749例,采集病例粪便标本1404例、接触者粪便标本218例,检出脊髓灰质炎野病毒7株,1993年7月以后未再分离到脊髓灰质炎野病毒毒株。结论:据我们把握的资料,湖南省已成功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循环,实现了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四川省消灭脊髓灰质炎成本投入和产出的效益。方法采用经济效益分析方法。结果四川省在控制与消灭脊灰的51年(1956-2006年)中,共获得净效益为26.04亿元。成本效益的比值(BCR)为1:13.77;对成本、效益进行贴现后,BCR为1:13.88.。结论消灭脊髓灰质炎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韶关市脊髓灰质炎 (脊灰 )强化免疫效果。方法 对韶关市 1 989~ 1 999年消灭脊灰活动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该市 1 989年起十一次十九轮脊灰强化免疫共接种适龄儿童352 91 2 9人次 ,平均接种率为 96 86 % ,其中 1 991年起均达 96 0 0 %以上 ;同一出生队列的人群比较 ,各年份出生儿童后几轮实种人数均比第一轮增加 ;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AFP)中零剂次免疫人数逐年减少 ;4岁以下人群脊灰Ⅰ、Ⅱ、Ⅲ型中和抗体阳性率均由强化免疫前 ( 1 988年 )的 87 0 1 %、94 1 2 %、90 91 %升至强化免疫后期 ( 1 996年 )的 1 0 0 0 0 % ,GMRT由 6 0 71、72 57、4 3 50分别升至 1 94 0 1、1 37 1 9、1 0 3 97;脊灰发病率从 1 989年的 0 1 8/十万降至 1 991年的 0 0 7/十万 ,1 992年起无脊灰病例报告。 1 994~ 1 998年AFP监测中未发现脊灰野毒株感染病例。结论 韶关市多次脊灰强化免疫措施落实 ,有效阻断了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对消灭脊灰的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 1988年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 (以下简称脊灰 )工作 ,在落实保证措施的基础上 ,重点实施了免疫接种和疾病监测策略。 19882 0 0 0年全省共使用了脊灰疫苗 (OPV) 1.5亿人份 ,接种儿童 140 0余万人 ,每名儿童接种 412次 ,每年各县 (市、区 )的适龄儿童OPV接种率均在 90 %以上。全省建立健全了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监测系统 ,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卫生部的要求 ;19912 0 0 0年全省共报告和调查了 1987例AFP病例 ,检测AFP病例及其接触者标本 3 70 1份 ,1992年以后分离出的 117株脊灰病毒送国家脊灰实验室进行型内鉴定 ,均为疫苗相关株。 1992年以来 ,全省无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例 ,有效地保护了儿童身体健康。 2 0 0 0年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宣布本区为继美洲区后第二个无脊灰地区 ,说明安徽省已成功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6.
As the global eradication of poliomyelitis approaches the final stages, prompt detection of new outbreaks is critical to enable a fast and effective outbreak response. Surveillance relies on reporting of acute flaccid paralysis (AFP) cases and laboratory confirmation through isolation of poliovirus from stool. However, delayed sample collection and testing can delay outbreak detection. We investigated whether weekly testing for clusters of AFP by location and time, using the Kulldorff scan statistic, could provide an early warning for outbreaks in 20 countries. A mixed-effects regression model was used to predict background rates of nonpolio AFP at the district level. In Tajikistan and Congo, testing for AFP clusters would have resulted in an outbreak warning 39 and 11 days, respectively, before official confirmation of large outbreaks. This method has relatively high specificity and could be integrated into the current polio information system to support rapid outbreak respons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辽宁省200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以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方法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辽宁省2003年AFP病例监测系统共报告AFP病例79例,均为排除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1.34/10万,AFP病例48h内调查率为95%,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78%,粪便标本7d内送达率为92%,75d内收到随访表占73%,2003年监测指标有2项未达到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部的要求。结论继续加强培训和监测,提高监测系统的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18.
姚文清  罗林云  王为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95-1396
目的 通过回顾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评价所采取的策略,以巩固消灭脊灰成果和保持无脊灰状态,为其它疫苗针对疾病的控制和消除提供借鉴.方法 应用流行病学、病毒学、血清学等研究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辽宁省消灭脊灰工作,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通过开展强化免疫活动,使目标人群不断提高并保持了高水平的OPV免疫覆盖率,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建立并完善了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无脊灰证实要求,自1993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结论 我省实现了无脊灰目标并具备迅速发现和阻断脊灰野病毒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白银市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策略实施情况.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实施效果进行回顾与评价.结果和结论①常规免疫是消灭脊灰最基本的保障.全市常规免疫接种率逐年提高并保持在较高水平,1995年以来,各县区报告接种率均达到90%以上,有效阻断了野病毒的传播.②强化免疫是消灭脊灰最便捷有效的措施.1991~2000年该市开展了10次17轮强化免疫和3轮"扫荡式"免疫活动,报告接种率达98%以上,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③完善的AFP监测体系是消灭脊灰的可靠保障.1991年建立AFP监测系统以来,监测医院覆盖全市,监测系统不断完善,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或接近无脊灰证实的要求.④经济效益显著.开展常规免疫与消灭脊灰控制阶段近15年间,净增纯效益达3 442万元,效益-费用比值5.14:1,增加人均期望寿命28 d,有效保护了社会劳动力.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消灭脊髓灰质炎工作的回顾及策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江苏省历史上是脊髓灰质炎(脊灰)的高发省份之一。消灭脊灰工作经历了(1)使用口服脊灰疫苗(OPV)前(1956~1960年),(2)开始使用OPV(1961~1969年),(3)广泛使用OPV(1970~1978年),(4)实施计划免疫(1979~1989年),(5)消灭脊灰(1990~1999年)五个时期。回顾消灭脊灰工作的进程和所采取的策略,应该强调两点(1)不断提高OPV免疫覆盖率。江苏省在开展计划免疫后,加强冷链和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提高和保证服苗质量;开展消灭脊灰工作后,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开展强化免疫活动,形成了有效的免疫屏障。(2)加强病例报告和监测。江苏省于1991年建立了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实行报病奖励制度,定期进行主动搜索,不断加强AFP病例报告和监测,如今各项监测指标已达到无脊灰证实的要求。自1993年以来未发现脊灰野病毒病例。总结评价所采取的策略,对巩固消灭脊灰工作的成果,为其它疾病的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