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3例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并发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患者的发病情况及采取的相关护理措施。结果 24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术后并发肠道血栓性微血管病3例,发生率为0.01%,3例患者均死亡。结论血栓性微血管病的病死率极高、预后很差,医护人员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做到早诊断、早治疗,护士要做好各项治疗配合及护理工作,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2.
血栓性微血管病(TMA)是以微血管性溶血性贫血(MAHA)(伴红细胞碎片)、外周血小板减少、微血管血栓形成和多器官功能衰竭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常引起肾功能损害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死亡率很高。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均属于这一范畴。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相关的内皮细胞损伤也可以导致TMA的发生,是HSCT后的严重并发症,与移植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1980年由Powles等首次报道。移植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临床表现与经典TTP类似,但预后更差,目前已经受到该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我们就近年来的有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是一类以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肾功能不全和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特征的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并发症.TA TMA发病机制可能与移植预处理、病原微生物感染、钙调磷酸酶及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抑制剂、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细胞因子、补体及中性粒细胞胞外陷阱(NET)等多种因素相关.临床对TA-TMA的诊断标准,目前仍局限于有创性较大的组织病理学诊断,缺乏有创性较小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诊断手段.目前,治疗性血浆置换、GVHD预防药物的调整、去纤苷、利妥昔单抗及依库珠单抗等,可能是治疗TA-TMA的有效手段.随着对TA-TMA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制定其标准诊断和治疗方案正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笔者拟就TA-TMA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异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uto-PBSCT近年发展迅速,而Allo-PBSCT因存在诸多疑虑而徘徊不前。最新研究表明,经造血因子动员的供体外周血造血干/祖细胞含量及增殖能力和骨髓相当,异体植入迅速并能支持长期造血,并不因大量淋巴细胞的输入而产生严重移植物抗宿主病。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重度肠道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临床特点和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选择北京市道培医院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共710例allo-HSCT后发生重度肠道GVHD的34例患者,随访至2011年7月1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采用SPSS 19.0进行单因素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重度肠道GVHD发生率为4.79%,发生中位时间为移植后29(18-210)天。18例GVHD患者接受了肠镜检查,通过肠镜下组织改变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确诊肠道重度GVHD,其中6例合并病毒性肠炎的患者镜下可见深在溃疡,组织病理学检查提示病毒包涵体或病毒抗原阳性。甲基泼尼松龙(MP)、他克莫司(FK506)或环孢素(CsA)、CD25单克隆抗体、布地奈德口服联合治疗好转率85.29%(29/34),29例治疗好转的病例中有9例死于肠道GVHD后的其他并发症,总生存率为58.82%(20/34)。单因素分析表明,超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hGVHD)是影响肠道GVHD患者总生存率的不良因素(p=0.026)。结论:早期肠镜检查是确诊重度肠道GVHD的有效的方法,联合MP、CsA或FK506、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及布地奈德口服疗效显著,加强GVHD后期并发症的治疗能提高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7.
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重要的细胞治疗方法,也是根治血液系统恶性疾病及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方法.现就近年来HSCT领域的移植预处理方案、移植后并发症的处理、移植后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追血千细胞移植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我院21例病人的临床治疗护理经验,就其临床特点、部位、发生时间及如何处理进行分析总鲒。结果18例患者生活质量茛好,3倒合并四肢皮肤GVHD的惠者肢体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下降。结论移植物抗宿主病的护理,特别是生活护理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移植相关血栓性微血管病(TA-TMA)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后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多发生在移植后100 d内。受到遗传易感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感染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补体系统异常激活,引起内皮细胞损伤,微血管内溶血性贫血,微血栓形成,最终造成多器官功能障碍。近年来靶向补体系统的药物在临床试验中疗效显著,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选择。本文将归纳总结TA-TMA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相关最新进展,以期为TATMA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相关供体与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过程中造血、免疫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探讨不同来源供体对移植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择2001-06/2005-09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116例患者,其中71例接受相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45例接受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55例应用以全身放射治疗+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61例应用改良BuCY(羟基脲、马利兰、阿糖胞苷、环磷酰胺)方案为基础的预处理。流式细胞仪测定移植后1,3,6,9及12个月患者的T细胞重建。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移植后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复发、患者无病生存及造血、免疫重建情况。
结果:①移植后造血重建: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白细胞重建、血小板重建及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血小板重建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白细胞〉1.0&;#215;10^9/L^-1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25&;#177;2.34)和(16.28&;#177;3.01)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移植后(13.25&;#177;2.34)和(13.13&;#177;4.09)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后血小板〉20&;#215;10^9L^-1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4.58&;#177;6.42)和(20.21&;#177;7.29)d。在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分别为移植后(12.17&;#177;4.12)和(15.67&;#177;7.12)d,P值分别为0.004、0.025、0.017]。②移植后免疫重建: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移植后1个月CD3^+%和CD4^+CD3^+%、移植后9个月CD45RA^+CD4^+%及移植后12个月CD45RA^+CD8^+%存在显著性差异俨值分别为0.014、0.027、0.001、0.003);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移植后3个月CD45RO^+ CD4^+%有明显差异(P=0.030)。③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0)。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差异显著(P=0.040),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9、0.007)。④移植后生存情况: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尽管无关供体骨髓移植患者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发生率较高,且无关供体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造血及免疫重建比相关供体骨髓及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慢,但相关和无关供体骨髓移植、相关和无关供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3年无病生存率、总生存率及移植物抗宿主病致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无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和相关供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一样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Fragmented Red Cell as a Possible Favorable Prognostic Marker of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sociated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下载免费PDF全文
Dong Wook Jekarl Yonggoo Kim Jihyang Lim Myungshin Kim Kyungja Han Bin Cho Hak‐Ki Kim Woo‐Sung Min Chang‐Ki Min 《Journal of clinical laboratory analysis》2015,29(6):444-450
12.
Harris V.K. Naina Morie A. Gertz Michelle A. Elliott 《Journal of clinical apheresis》2009,24(6):259-261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GCSF) is currently the most widely used cytokine for stem cell mobilization. There are few studies suggesting GCSF administration may induce activation of both coagulation and endothelial cells that could favor the developing of thrombotic events. We report a 58‐year‐old female with vasculitis and renal impairment. She was found to have an underlying 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known significance (MGUS). The monoclonal protein was felt to play a role in her underlying renal disease and peripheral neuropathy. She was considered a candidate for 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to manage the monoclonal protein. During stem cell mobilization with GCSF, she developed worsening of anemia; thrombocytopenia and worsening of renal function. She was diagnosed with thrombotic microangiopathy (TMA) which was successfully treated with therapeutic plasma exchange and rituximab. It is possible that GCSF may have directly (activating endothelial cells) or indirectly (activation of underlying autoimmune disorder) contributed to TMA in this patient. J. Clin. Apheresis 2009. © 2009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3.
14.
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cutegraftversushostdisease,aGVHD)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常见并发症,是目前导致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以往的治疗策略主要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活组织病理检查,一旦患者被诊断为aGVHD,首选给予类固醇类激素治疗。但是,若激素治疗效果不佳,则病人预后往往较差。近年来,随着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aGVHD的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本文主要就aGVHD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最新策略,包括单克隆抗体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细胞治疗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时Th细胞亚群的数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观察了23例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病情况,aGVHD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对部分病例进行了皮肤活检,取得病理学依据。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3例患者的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Th细胞亚群Th1、Th2细胞比例的变化。结果表明:23例患者8例发生了aGVHD,其中3例Ⅰ度,2例Ⅱ度,3例Ⅲ度aGVHD,15例未发生aGVHD。流式细胞术检测显示,发生aGVHD患者的Th1细胞量明显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p〈0.01),Ⅱ-Ⅲ度aGVHD患者Th1细胞的IFN-γ表达明显高于未发生aGVHD患者(p〈0.01),而Th2细胞的IL-4表达明显低于未发生aGVHD患者,动态观察发现在aGVHD发生前和发生后未治疗的患者Th1细胞明显增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而未发生aGVHD的患者移植前后Th1细胞量变化不大。结论:发生aGVHD患者Th1细胞明显增多,且这种增多与aGVHD有关。因此,移植后早期动态监测Th细胞亚群Th1量的变化有助于aGVHD的诊治。 相似文献
16.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ic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llo—HSCT)是目前治疗造血系统各种恶性疾病或非恶性增殖性疾病的有效方法,但是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的发生限制了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其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hronicgraftversushostdisease,cGVHD)是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受者长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本文从胸腺、细胞因子、T淋巴细胞各亚群和B淋巴细胞及其分泌的抗体四个方面对cGVHD的发病机理及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和可行性。对14例MDS患者进行了allo—HSCT治疗,其中同胞供者9例,非血缘供者5例。1例为骨髓移植(BMT),13例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PBHSCT)。预处理方案为BU/CY11例,TBI+CY2例,减低剂量FB方案1例。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预防采用CsA4-MTX+MMF方案。非血缘及部分相合的HSCT时均加用ATG。结果显示,12例患者顺利获得造血重建,中性粒细胞〉1.0×10^9/L和血小板〉50×10^9/L的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2(11—16)天和移植后13(11—19)天,其中11例患者至今无病存活,移植后最长无病存活时间125个月。1例患者因脑出血早期死亡,1例患者移植后并发Ⅳ度急性GVHD、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不全于移植后66天死亡。1例患者移植后8个月复发,17个月时死于骨髓衰竭。总体生存率(os)78.6%,无病生存率(DFS)84.6%。移植期间发生Ⅰ、Ⅱ度急性GYYID6例。结论:allo-HSCT治疗MDS可行、有效,有HLA相合供者的年轻高危患者宜尽早行allo—HSC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