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给临床骨缺损提供理想的修复材料,人们积极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中表达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rhBMP-2与牛骨中提取的骨形成蛋白(BMP)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均能在异位诱导骨,软骨形成,但两者在诱导形成的骨组织结构上一定差异,rhBMP-2可以与胶原,珊瑚/胶原,无活性脱矿骨基质或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等载体材料合成rhBMP-2复合人工骨,共同用于骨  相似文献   

2.
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给临床骨缺损提供理想的修复材料,人们积极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原核细胞或真核细胞中表达基因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rhBMP-2与牛骨中提取的骨形成蛋白(BMP)具有相似的生物学活性,均能在异位诱导骨、软骨形成,但两者在诱导形成的骨组织结构上有一定差异。rhBMP-2可以与胶原、珊瑚/胶原、无活性脱矿骨基质或聚乳酸/聚乙醇酸共聚物等载体材料合成rhBMP-2复合人工骨,共同用于骨缺损的修复。但在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之前,尚有一些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脱矿骨基质的有机释放系统对骨缺损的研究[英]/DamienCJ…//JBiomedMaterRes.1994,28(5).553早期,Senn作者在人体内植入氢化物酸性脱钙骨进入骨缺损部位,报道了脱矿骨填充缺损的临床应用,认为脱矿骨具有抗菌作用,比异...  相似文献   

4.
微孔对同种异体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诱导成骨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微孔制备对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诱导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 用有微孔和无微孔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修复大鼠颅骨上直径为 8mm的环形骨缺损 ,术后不同时间行组织学和X线检查。结果 有微孔制备的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诱导成骨能力优于无微孔的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结论 微孔制备能提高表面脱钙骨基质明胶诱导成骨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骨形成蛋白与神经生长发育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形成蛋白(bonemorphogeneticproteins,BMPs)是一种高效骨诱导物质,能够诱导血管周围的未分化间充质细胞向骨软骨细胞发生不可逆地分化。随着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对BMPs的研究也不断扩展和深化。BMPs家族至少包括20个以上的成员,依据结构特点与氨基酸同源性,可将BMPs家族分为以下五组:(1)Dpp、BMP2和BMP4;(2)60A、BMP5、BMP6(Vgr1)、BMP7(OP1)、BMP8a(OP2)和BMP8b(OP3);(3)BM…  相似文献   

6.
目的:阐明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组转染对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的转录调控作用。方法:应用钙磷酸钙转染技术构建表达HBsAg和HBeAg的小鼠NIH3T3细胞克隆,以该细胞为模型,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细胞内特异性TIMP RNA含量变化。结果:表达HBsAg和HBeAg细胞内TIMP1和TIMP2 RNA含量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7.
E选择素是细胞粘附分子中选择素(Selection)家族的主要成员之一,属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CD62E,为110kD的跨膜糖蛋白[1];大多数研究认为,E选择素只表达在受细胞因子作用后的血管内皮细胞[2],但近来有文献报道,非内皮源性的细胞经细胞因子或脂多糖诱导后也可表达E选择素[3,4]。本研究将观察新生牛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CMSMC)经IL1β诱导后是否表达E选择素。1 材料与方法11 动物 新生牛,雄性,购自上海光明乳制品公司奶牛场;Wistar大鼠,雌雄兼用,本校实验动物中…  相似文献   

8.
粘附分子CD54(ICAM-1)对淋巴细胞聚集和增殖的调节作用[英]/AlvarG…//Cell.-1993,147.-12~24文章研究了CD54的两个单抗(LB-2和G1B2)在淋巴细胞聚集和增殖中的作用。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PBMC,经间接免疫...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尼可地尔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内游离钙([Ca2+]i)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培养的兔主动脉平滑肌细胞加入Fura-2AM25μmol/L,在37℃下孵育50min,[Ca2+]i用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结果:ATP(01mmol/L)诱导的[Ca2+]i峰相和持续相增加可被尼可地尔抑制,且呈剂量依赖性,尼可地尔(10μmol/L)的抑制作用可被优降糖(10μmol/L)完全阻断(峰相:530±31vs544±41nmol/L,持续相:370±19vs381±11nmol/L,P>005);在无钙溶液中,先给尼可地尔能显著抑制ATP诱导的[Ca2+]i峰相增加。结论:尼可地尔抑制ATP诱导的[Ca2+]i增加,可能与减少细胞外钙内流及细胞内钙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10.
脊柱融合常采用自体骨移植 ,但其来源有限、假关节发生率高且常有供骨区痛等并发症。骨形态发生蛋白 2是诱导成骨活性最强的细胞因子之一 ,其基因重组产品———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 - 2 (rhBMP 2 )是唯一获FDA批准临床应用的成骨因子 ,本文就其在脊柱融合中的研究应用进展作一综述。1 rhBMP 2的来源及成骨作用BMP 2无明显种属特异性 ,可从动物骨中提取用于人体 ,但BMP 2在骨组织中含量极微 (每千克骨约含 1μg) ,纯度和活性不一致 ,难以满足科研及临床应用。 1988年 ,Wozney[1] 用cDNA探针杂交技术确定编码…  相似文献   

11.
LFA-1和ICAM-1广泛表达于各胸腺细胞亚群,但ICAM-1在PNA ̄+细胞的表达下调。本文报道:用抗LFA-1/ICAM-1和抗CD3单抗,分析了粘附分子LFA-1/ICAM-1对抗CD3诱导的胸腺细胞[Ca ̄(2+)]i应答的影响。结果显示,可溶性抗LFA-1/ICAM-1可抑制ConA刺激的胸腺细胞增殖,且以抗LFA-1抗体的作用更为显著,在ConA或抗CD3诱导的胸腺细胞[Ca ̄(2+)]i应答中,抗LFA-1单抗可明显抑制[Ca ̄(2+)i升高。但如果用二抗交联CD3和LFA-1,胸腺细胞[Ca ̄(2+)i则显著高于单独交联CD3时的水平(P<0.01),而CD3与ICAM-l交联却无此效应,此外,仅交联LFA-1或ICAM-1也无诱导[Ca ̄(2+)]i应答的作用。提示在LFA-l与ICAM-1介导的胸腺细胞与胸腺基质细胞相互作用中,LFA-1可为TCR/CD3途径介导的胸腺细胞活化提供复合刺激信号。  相似文献   

12.
背景: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较大的表面积/体积比,纳米颗粒团聚后在表面自然形成不规则的纳米沟槽,可促进成骨细胞在其表面黏附生长及基质分泌。 目的:评价纳米脱钙骨基质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植骨融合能力。 方法:以改良Urist法制备人同种异体脱钙骨基质,使用液氮冷冻球磨机及MICROS超细粉碎机制备纳米脱钙骨基质。咬除家兔L2-4双侧小关节及双侧椎板和横突表面皮质骨,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腰椎椎板及横突间植入纳米脱钙骨基质、脱钙骨基质及自体骨,术后4,8,12周通过影像学、组织学观察植骨融合效果。 结果与结论:①X射线与CT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组椎板、附件形态已接近正常节段,新生骨与椎板间隙完全消失,新生骨与植骨床骨质密度均匀一致;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域椎板表面有少量新生骨块影,在新生骨与椎板表面尚有一定间隙;自体骨组椎板与植骨融合界面愈合良好,植骨区有新生骨块影,融合骨块质地均匀。②组织学表现:术后12周,纳米脱钙骨基质被新生骨替代,与椎板间形成骨性连接,新生骨内可见大量骨细胞,与自体骨组效果相似;脱钙骨基质组植骨区达到骨性愈合,新生骨内可见板层样骨,也有类骨物质。表明纳米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成骨诱导能力,是自体骨移植的良好替代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 对免疫细胞功能的直接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增殖、溶血空斑和Fura2AM 双波长荧光测定等方法。结果:LBP体外应用对正常小鼠及快速老化模型SAMP8 和抗快速老化模型SAMR1 脾细胞增殖反应具有直接促增殖作用,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抗体形成细胞(PFC) 数目,迅速诱导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内[Ca2 + ]i 的增加,并有一定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枸杞多糖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有直接促进作用,这可能与其增加细胞[Ca2 + ]i 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抗APO-1单抗处理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EB)活化的淋巴细胞胞浆中游离Ca2+浓度的变化,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光度术观测了鼠抗人APO-1单克隆抗体对SEB活化不同天数的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同时采用Fura-2/AM荧光探针检测了APO-1单抗处理的淋巴细胞胞浆内游离Ca2+浓度。结果表明,抗APO-1单抗对SEB活化1d和对照组淋巴细胞无明显的促凋亡作用,但对SEB活化5d的淋巴细胞不仅可明显促进其凋亡,而且可使其胞浆游离Ca2+浓度升高,而Zn2+则抑制了抗APO-1单抗的凋亡诱导作用。由此可见,抗APO-1单抗与其特异性抗体结合后可能是通过使胞浆中游离Ca2+浓度升高,激活了Ca2+/Mg2+依赖的内源性核酸内切酶而导致SEB活化的淋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缺氧对培养的猪肺内皮细胞胞浆游离钙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荧光探针Fura-1/AM测定胞浆游离钙浓度([Ca^2+]i)技术,观察培养的猪肺动脉内皮细胞[Ca^2+]i在缺氧时变化。实验发现:向细胞悬液中充氮气造成缺氧时,肺动脉内皮细胞[Ca^2+]i升高81±21%(P<0.05,n=8)。结果提示肺动脉内皮细胞钙信使系统可能参与缺氧所致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6.
文题释义:脱钙骨基质:主要由93%胶原、5%可溶性蛋白及2%残余矿化基质组成的商业化生物材料,包含不同浓度的骨形态发生蛋白、生长因子及转化生长因子,具备良好的骨传导与骨诱导能力,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材料广泛用于骨折、骨不连、骨肿瘤、骨融合、股骨头坏死等治疗中。结构模型指数:是描述骨小梁组成结构中板层结构和杆状结构比例的参数。如果结构中骨小梁主要为板层结构,那么结构模型指数接近于0;如果结构中骨小梁主要为杆状结构,那么结构模型指数接近于3,该值越小骨小梁越成熟。背景:淫羊藿苷可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与成骨分化,具有良好的促成骨性能。脱钙骨基质具备良好的骨传导与骨诱导能力,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材料广泛用于骨修复中。 目的:观察3D打印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的缓释性能、细胞相容性与体内成骨性能。方法:利用3D打印技术制备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与脱钙骨基质材料,检测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的体外缓释性能。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接种于两种材料表面,以单独培养的细胞为对照,于设定的时间点进行活/死染色、MTT、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骨钙素含量检测。取新西兰大白兔30只,建立股骨髁骨缺损模型后分3组处理:对照组不植入任何材料,一组植入脱钙骨基质与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另一组植入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与同种异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物,术后4,12周进行Micro-CT、组织学与力学性能检测。结果与结论:①3D打印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具有缓释性能,在28 d时淫羊藿苷释放量达总量的(54.9±7.9)%;②活/死染色显示,接种1 d后两组材料表面的细胞数量较少,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细胞数量明显增多,至7 d时细胞形态良好,并且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材料表面的细胞更加均匀、数量更多;③MTT检测显示,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组培养7,10,14 d的细胞增殖快于其余两组(P < 0.05);④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组培养7,10,14 d的碱性磷酸酶活性与骨钙素含量均高于其余两组(P < 0.05);⑤术后12周Micro-CT显示,植入材料两组均可见大量的骨小梁,其中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组骨小梁数量更多、骨小梁厚度增加、骨小梁分离度更小;⑥术后12周组织学显示,植入材料两组可见大量骨组织形成,其中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组新生骨量最多;⑦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组抗压强度高于其余两组(P < 0.05);⑧结果表明,3D打印淫羊藿苷/脱钙骨基质具有良好的缓释性能、细胞相容性与骨诱导性能。ORCID: 0000-0002-5272-812X(张虎雄)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脱钙骨基质作为一种生物衍生骨组织工程支架材料,以其优良成骨性能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脱钙骨固有的诱导蛋白较少,骨诱导活性有限。与生长因子复合后诱导骨组织生长的作用明显增强,有利于骨损伤及骨缺损患者的康复。 目的:综述生长因子在脱钙骨基质上的附着方法、研究进展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英文关键词为“Demineralized bone”,“Growth factor”,“Combination”。中文关键词为“脱钙骨”,“生长因子”,“附着”。纳入脱钙骨、生长因子在医学上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及生长因子与脱钙骨附着方法方面的相关文献。 结果与结论:脱钙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活性以及生物降解性,并且易于与周围骨融合,支持新骨组织的生长。将生长因子固定于脱钙骨上,能使生长因子准确、均匀到达骨缺损处,促进骨组织生长,更有利于骨移植和骨缺损患者的康复。目前脱钙骨基质与生长因子的复合方法仍存在结合不牢固,生长因子释放不稳定等问题,因此还需进一步加强对生长因子与脱钙骨基质复合方法的研究和探索。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肽聚糖对裸鼠腹腔MΦ的激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歧杆菌系人体及其它动物肠道内数量最多的生理性有益菌。完整肽聚糖(wholepeptidoglycan,WPG)为双歧杆菌细胞壁中的最主要成分,它能激活巨噬细胞(MΦ),NK细胞以及其它免疫效应细胞[1]。本文观察了分叉双歧杆菌的WPG对裸鼠腹腔MΦ功能的调节作用。1 材料和方法1-1 WPG 按Sekine介绍的方法从分叉双歧杆菌细胞壁中提取而成,并经过鉴定[2]。承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胡宏教授惠赠。1-2 实验动物 BALB/c(nu/nu)裸小鼠,6~8周龄,雌雄各半,体重约18~23g,…  相似文献   

19.
背景:应用预制成形的材料修复不规则骨缺损时,常出现材料与骨缺损形状不匹配的问题,制备可任意塑形骨泥对促进不规则骨缺损的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构建可塑形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筛选最佳复合比例并评价其细胞相容性。 方法:选取合格供体皮质骨制备脱钙骨基质。分别配置浓度为0.75%,1.5%,3%,4.5%的透明质酸溶液并检测其黏度,以450 mg脱钙骨基质与上述各浓度透明质酸溶液1 mL混合,制备不同比例的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37 ℃条件下将骨泥浸泡在PBS平衡液中,观察其离散时间,筛选最佳复合比例的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应用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浸提液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1,4,7 d采用CCK-8法检测骨泥的细胞毒性。 结果与结论:随透明质酸浓度的增加其溶液黏度增大,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的离散时间延长,3%浓度的透明质酸与450 mg脱钙骨基质复合制备的骨泥具有良好可塑形能力,离散时间为8 h,为最佳复合比例。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骨泥浸提液培养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1,4,7 d的细胞增殖率分别为93.72%,101.65%,97.68%,细胞毒性级别为0或1级。表明脱钙骨基质/透明质酸复合质量比为15∶1制备的骨泥具有良好的可塑形能力及抗离散能力,细胞毒性轻微。  相似文献   

20.
SRBC膜提取物对猪PBMNC第二信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酶水解绵羊红细胞(SRBC)释放膜表面活性蛋白组分Ⅲ(TRF-Ⅲ),单独作用可使猪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胞内cAMP水平升高,以100μg/ml浓度刺激达最高峰,由对照组0.94±0.14pmol/L升高到2.75±0.25pmol/L(P<0.01)。如果PBMNC事先与腺苷酸环化酶(ACase)抑制剂LiC1孵育后再以TRF-Ⅲ或PAH刺激。cAMP增高受到抑制(P<0.01);而EDTA-2Na(一种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对此cAMP升高无影响。结果提示,此cAMP升高主要是通过活化ACase水解ATP生成cAMP,而不像是抑制PDE减少cAMP降解引起的。TRF-Ⅲ诱导猪PBMNC胞内Ca~(2+)浓度升高,以100μg/ml刺激2分钟升高最多,由对照组的242±7nmol/L升高到323±15nmol/L(P<0.01)。以EG-TA除去胞外Ca~(2+)再以TRF-Ⅲ或PAH刺激,仅观察到小范围[Ca~(2+)]i升高。看来这一过程包括了刺激胞内Ca~(2+)释放和胞外Ca~(2+)内流两种方式。以上结果证明,TRF-Ⅲ对淋巴细胞功能影响与细胞内第二信使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