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8月—2011年6月对35例(36眼)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观察患者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3眼(8.33%)最佳矫正视力<0.01,5眼(13.89%)为0.01~0.04,10眼(27.78%)为0.05~0.09,15眼(41.67%)为0.1~0.25,3眼(8.33%)≥0.3。所有患者均无持续性角膜内皮失代偿、硅油泡残留、人工晶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充填眼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硅油取出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术后简化的经角膜缘眼内硅油取出术。方法 :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经历晶状体玻璃体切割、气液交换、硅油充填联合手术患者 5 1例 ,硅油充填时间 2~ 34(平均 4 .5± 2 .3)个月。可确定视网膜状况稳定者 4 2眼。用 2 5G针头插入平坦部或角膜缘穿刺作灌注 ,同时由角膜缘穿刺取硅油。结果 :眼内硅油一次取出成功 ,视网膜状况稳定者视力显著提高 (P <0 .0 5 ) ,术后眼压基本正常 ,角膜带状变性者角膜混浊减轻。术后均有暂时性低眼压 ,视网膜再脱离 4眼 (4 / 5 1 ,7.8% ) ,巩膜穿刺口出血 2眼 (2 / 5 1 ,3.9% )。结论 :本方法简单、易掌握、疗效肯定 ,减少了巩膜穿刺创口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割术后硅油填充眼并发白内障小切口摘除、经瞳孔硅油取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对本组40例(40只眼)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后并发白内障的患者行白内障小切口摘除、经瞳孔硅油取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结果手术后随访3—5个月,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5者28只眼,0.02—0.1者10只眼,眼前指数2只眼。2只眼出现视网膜脱离复发,经再次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8眼出现角膜后弹力层水肿,经用处理后均得以恢复,均无持续性角膜失代偿。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硅油滴残留、人工晶体移位和玻璃体出血等并发症。结论硅油眼行白内障小切口摘除、经瞳孔硅油取出、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对于硅油眼并发白内障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后高眼压的发生因素及治疗对策.方法对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后,眼压大于30 mmHg的患者82只眼,进行药物或手术治疗.结果 64只眼经单一或联合多种药物治疗后,术后高眼压得到控制.4只眼经睫状体平坦部放出少许硅油后,眼压得到控制;2只有晶状体硅油进入前房者,经手术治疗清除前房内硅油后,眼压得到控制;6只眼检查视网膜复位好,行硅油取出后眼压得到控制;2只无晶体眼下方虹膜周切孔膜闭者激光重新打孔后眼压得到控制;4只眼行抗青光眼滤过手术,其中1只眼联合晶状体取出.结论高眼压是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其发生机制与术后睫状体水肿和急性炎症反应有关,也与手术前原发病种类,严重程度及联合手术的种类有关,药物或手术治疗可有效控制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充填术后的高眼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完整的晶体后囊膜维持玻璃体切除术后眼内替代物的稳定性作用,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规范术式。方法:对玻璃体切割联合或不联合晶体摘除,均做完整晶体后囊膜屏障的保留,保持眼球正常生态,稳固眼内填充物。结果:本组行玻璃体切除126只眼,眼内填充物为硅油的75只眼,BSS液的51只眼。联合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117只眼,透明晶体9只眼;完整留有晶体后囊膜的119只眼,破裂的7只眼。回顾性分析显示硅油填充组后囊膜完整者较破裂者发生角膜混浊、角膜失代偿、前葡萄膜炎、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硅油乳化时间等并发症比率均低。BSS液替代组并发症少。结论:玻璃体切割眼内硅油填充复位视网膜脱离,完整的晶体后囊膜屏障可限制硅油的游动性,减轻病人持续性强迫俯卧位的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硅油取出手术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62年Paul Cibis首次将硅油作为玻璃体替代品注人眼内治疗一些严重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获得成功后,硅油在治疗复杂玻璃体视网膜疾患中广泛应用,特别是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应用使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成功率达到50%~97%。但硅油同时可导致白内障、青光眼、角膜病变、视网膜前膜及硅油乳化等多种并发症,因此在视网膜脱离复位,裂孔封闭后适时取出硅油是十分重要的,我院2005年5月-2006年12月对40例硅油填充眼行硅油取出术,现对其作回顾性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文战  霍银平 《中原医刊》2007,34(11):17-18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后眼眼屈光状态的变化。方法通过对37例玻璃体切除术合并硅油填充术前双眼屈光状态相同的患者行硅油取出手术前/后视网膜复位且屈光介质透明的眼进行检影验光、角膜曲率测量,及A型超声检查,研究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结果A型超声检查,硅油取出术后有晶状体眼眼轴长度为(23.3±1.4)mm,对侧未手术眼为(23.0±1.6)mm,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角膜曲率:硅油取出术后1个月角膜曲率为43.2±2.1,对侧未手术眼为42.6±2.0,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取出术后眼晶状体厚度平均为(3.97±0.34)mm,而对侧未手术眼的平均晶状体厚度为(3.39±0.02)mm,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硅油填充眼的屈光度平均为(+7.5±3.0)D,硅油填充眼屈光度和未行硅油填充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度比行玻璃体切除术前平均改变了(-3.4±2.9)D,硅油取出术后和患眼玻璃体切除术前屈光度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表现出一定程度的近视改变。研究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状态有助于预测硅油取出术后眼的屈光度。  相似文献   

8.
硅油在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手术中的应用及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9例(9只眼),其中合并PVRC3~PVRD27只眼,巨大视网膜裂孔合并PVRD31只眼,巨大视网膜裂孔1只眼。除1只为巨大视网膜裂孔眼以前未行手术外,余均为3~5次手术失败眼。随诊2~23个月,平均12.6个月。视网膜完全复位3只眼,视力均在0.02以上。3只眼术后取出硅油,其中1只眼复发视网膜脱离。硅油填充对常规视网膜复位术无法治愈的视网膜脱离有一定治疗作用;但并发症较多,故需严格掌握适应证。术后4~6个月视网膜复位,色素上皮与神经上皮粘连牢固,可取出硅油。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一种无晶体眼硅油取出术的简单改良方法。方法:干预性病例序列研究。曾接受过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晶体切割术及硅油填充术患者18例(18只眼),均采用自闭性角膜切口行硅油取出术。18只眼硅油取出术全部采用不需缝合的透明角膜切口。结论:使用自闭性角膜切口可在局麻下成功地自无晶体眼行硅油取出术。采用自闭性角膜切口的无晶体眼硅油取出术@邢咏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硅油填充术后眼的房角改变及其与眼压升高的关系。方法对行硅油填充术后27例29只眼术后的眼压变化进行回顾性分析,硅油取出术前进行超声生物显微镜、裂隙灯显微镜及非接触眼压检查。结果29只眼中有12只眼术后出现了硅油继发性青光眼,发生率为41.4%。眼压开始升高时间从术后第2天至术后5年不等。最高眼压从29mmHg~56mmHg,平均39.5mmHg(1mmHg=0.133kPa)。超声生物显微镜和裂隙灯显微镜的检查结果显示,正常眼压组和硅油继发性青光眼组相比较,后者中前房硅油颗粒、硅油乳化、周边虹膜前粘连、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的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前者。硅油取出术后,继发性青光眼的12只眼3d内眼压全部恢复正常,1周后眼压>24mmHg的2只眼在1月后眼压>24mmHg的仅有1只眼。该眼于取硅油术后1月行睫状体光凝术,术后眼压控制。结论前房硅油颗粒、硅油乳化、周边虹膜前粘连、无晶体眼及人工晶体眼,有可能是硅油继发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硅油取出术是治疗硅油继发性青光眼的相对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硅油取出术中不同情况下的切口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岩  牛膺筠 《齐鲁医学杂志》2002,17(3):218-218,220
目的:探讨不同情况下硅油取出手术中切口部位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9年以来各种硅油取出手术共95例95眼。结果:采用巩膜切口行硅油取出68眼,采用角膜切口27眼。硅油取出均顺利,取油时间20-30min。结论:硅油取出过程中具体的切口部位应灵活选择,因人而异。  相似文献   

12.
黄慧君  晏世刚  苏鹏 《河北医学》2009,15(12):1419-1421
目的: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高眼压发生的原因及处理方法。方法:对280例行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患者的眼压观察,了解术后高眼压发生的特点及规律,并做相应的降眼压治疗。结果:280例(280眼)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有145例(145眼)术后d1发生高眼压(占51.8%),98例(98眼)术后3d内高眼压(占35.0%),36例(36眼)术后1周内高眼压(占12.9%),1例术后1月复诊时发现高眼压。其中108例(108眼)眼内填充硅油或膨胀气体患者术后3d内发生高眼压的有67例(67眼),占(62.0%)。结论: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发生高眼压多在术后早期,硅油或膨胀气体填充术后高眼压发生率普遍较高,眼压升高幅度也较大。术后高眼压通过药物治疗一般能降低眼压至正常范围,故术后早期监测眼压,对高眼压进行及时处理,能避免高眼压造成的视力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硅油取出术中眼内探查的意义。方法:收集拟行硅油取出术,同时行眼内探查术的患者61例(61眼),观察手术前后患者视力及视网膜恢复情况。结果: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改善(P<0.05)。53例因术前合并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并发性白内障、硅油乳化等在硅油取出术中对眼底进行探查及处理,并取出硅油,术后检查50例(82.0%)视网膜恢复良好,3例出现复发性视网膜脱离;8例因视网膜恢复不佳,术中行剥膜、激光、冷凝等处理,延期取出硅油。结论:硅油取出术中眼内探查可了解硅油填充眼的视网膜恢复情况,增加术前眼底检查不理想者硅油取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治疗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MHRD)的适应证及治疗效果。 方法 选择29例(29只眼)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同时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及内界膜撕除。术后保持头低位3周,随访6~12个月,其中硅油填充时间3~6个月。观察患眼手术后矫正视力、视网膜复位、黄斑裂孔闭合情况以及并发症。 结果  手术后29只眼视网膜完全复位,复位率为100%。视网膜脱离复发1只眼,占3.47%。黄斑裂孔复位闭合11只眼(37.9%);术后视力提高者26例26只眼(89.7%),不变者3只眼(10.3%);术后2周,出现高眼压 4只眼,占13.8%,给予降低眼压药物治疗后眼压控制。硅油取出手术前出现高眼压 2只眼(6.89%),硅油取出手术后眼压均得到控制。 结论 玻璃体切割联合内界膜撕除及硅油填充可在伴有视网膜周边裂孔高度近视黄斑裂孔性视网膜病变脱离患者中获得较高的手术复位率。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患者早期高眼压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后早期高眼压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至2007年6月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收治的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患者422例(446只眼)的临床资料,应用Goldmann压平眼压计测量术前和术后早期各组患者眼压情况,眼压升高标准为≥25 mm Hg,对引起术后早期眼压升高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2例(446只眼),男190例,女232例,平均年龄(55±14)岁,术前眼压平均(14±3)mm Hg.术后2周内,共185只眼眼压升高,发生率为41%,其中术后第1天眼压升高152只眼,占早期眼压升高的82%.单纯玻璃体切割组、C3F8填充组和硅油填允组高眼压发生率分别为19%、53%和55%,硅油组和C3F8组术后眼压升高发生率均高于单纯组(P<0.0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起手术后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有:C3F8填充(X2=37.82,P<0.01)、硅油填充(X2=27.84,P<0.01)、晶状体切除(X2=8.98,P<0.01)、眼内激光(X2=7.41,P<0.01)、糖尿病(X2=12.12,P<0.01)、年龄(X2=7.07,P<0.01).结论 玻璃体视网膜术后眼压升高是常见的并发症,其早期相关危险因素有:硅油填充、C3F8填充、晶状体切割、眼内光凝、糖尿病和高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IOL-Master测量硅油填充眼眼轴长的精确度。方法 采用IOL-Master测定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硅油填充术3-~6个月后行硅油取出术的30例眼的眼轴长度。其中18例在硅油取出同时植入人工晶体(IOL),植入前后分别测量眼轴长。结果 硅油取出术前后的眼轴平均长度分别为(24.27±3.01 01)mm和(24.26±2.79 79)mm,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IOL-Master和A超两种方法测量硅油眼的眼轴长度无显著差异超2种方法测量硅油眼的眼轴长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IOL-Master测量硅油眼眼轴长的精确度高,可用于硅油取出联合IOL植入的IOL度数计算。  相似文献   

17.
硅油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玻璃体切割结合注射硅油顶压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对我院近年来开展的9例复杂性视网膜脱离应用硅油顶压治疗的患者随访10~20个月,平均13个月。其中硅油注入保留在眼内的时间3~20个月,因硅油乳化而取出。结果 硅油术后患者视力均有不同程度提高,视网膜复位,术后并发症主要有:并发性白内障、继发性青光眼、硅油乳化和角膜变性;而取出硅油后并发症主要有:视网膜脱离复发、眼内硅油残留和继发性青光眼。结论 玻璃体切割结合注射硅油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提高了手术的治愈率。注油后或取油后的并发症经适当处理,仍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眼压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可行性。方法对78例78眼白内障合并青光眼患者,在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术后随访3月-2年,观察术后视力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视力改善明显,矫正视力≤0.05者8眼(10.26%),0.06~0.2者19眼(24.36%),0.3—0.6者36眼(46.15%),0.8~1.0者15眼(19.23%)。术后1周眼压控制正常。结论 在高眼压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术的治疗观察及优点。方法:29例硅油填充眼完成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视力不同程度提高,8例术中晶体后囊破裂,人工晶体植入在睫状沟内,10例病人角膜内皮皱褶,2例病人视网膜再脱离2次手术后成功复位。结论:经睫状体平坦部硅油取出联合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