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动脉、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颈动脉、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及斑块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经冠状动脉造影(CAG)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超声观察颈动脉、股动脉IMT及有无斑块形成,与CAG结果对照。结果非冠心病组、冠心病不同分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股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和冠状动脉计分随CAG严重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值分别为<005、<001),颈动脉IMT与冠状动脉计分呈正相关(r=0726,P<001),股动脉IMT与冠状动脉计分呈正相关(r=0707,P<001)。颈动脉、股动脉IMT及斑块指数对冠心病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分别为776%、793%、862%、845%)、特异性(分别为846%、808%、538%、615%)和Kappa值(分别为057、053、046、047)。结论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是冠心病诊断的一项重要辅助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 IMT)及斑块检出,探讨颈动脉硬化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仪对149例疑似冠心病者测定IMT及对斑块分级,并通过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分为冠心病组99例和非冠心病组50例,比较两组间颈动脉IMT、斑块指数及颈动脉斑块检出率.结果 冠心病组颈动脉IMT(t=2.578)、斑块指数(t=3.182)显著高于非冠心病组(P<0.01);冠心病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非冠心病组明显增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心病密切相关,是及早预测冠心病的一个较好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颈动脉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探讨颈动脉超声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意义。方法:对122例临床疑诊为冠心病或胸痛待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观察颈动脉有无斑块及斑块数量,计算其积分;对颈动脉有斑块的患者行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75例)或者冠状动脉造影(CAG,47例),并将颈动脉超声结果与MSCTA或者CAG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超声颈总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CAG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2%、33%、84%;对MSCTA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9%、33%、86%;超声颈总动脉斑块对CAG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9%、55%、89%;对MSCTA诊断冠状动脉硬化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7%、58%、92%。冠状动脉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等级分和斑块数均明显高于无病变组(P〈0.05~〈0.01),双支和三支病变组的IMT等级分和颈动脉超声斑块数又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1),而双支和三支病变组间的IMT等级分和颈动脉超声斑块数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测可以方便及时地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预测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对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Gensini评分与颈动脉粥样硬化Crouse积分的相关性,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防治提供简单易行的检测依据。方法选取成都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于2015年1月~2017年1月心血管内科诊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114例,根据CAG检查结果将其分为非冠心病组(n=40)与冠心病组(n=74),再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将冠心病组分为三个亚组,比较非冠心病组、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探讨Gensini评分与Crouse积分的关系;评估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临床价值。结果冠心病组的IMT较非冠心病组显著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三个亚组(单支病变亚组、两支病变亚组、三支病变亚组)的IMT分别为(0.94±0.15)mm、(1.17±0.17)mm、(1.21±0.23)mm;非冠心病组Crouse积分为(1.11±0.75)分,Gensini积分为(0.0±0.0)分;冠心病组Crouse积分为(5.14±3.41)分,Gensini积分为(22.2±11.02)分,冠心病组上述指标均高于非冠心病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Crouse积分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354,P=0.001);诊断实验四格表显示颈动脉超声诊断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为86.0%。结论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的指标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相关性,具有可实践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158例接受脉造影的患者行颈动脉IMT及斑块超声检查,比较有无冠脉病变及不同程度冠脉病变与颈动脉IMT的关系。结果:无冠心病者50例,冠心病单支病变组53例,多支病变组55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IMT[单支病变(0.91±0.1)mm),多支病变(1.08±0.15)min]分别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0.83±0.08)mm,P均〈0.057,冠心病患者的斑块检出率[单支病变52.6%,多支病变65.7%]分别明显高于非冠心病者的32%(P均〈0.05)。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组的颈动脉IMT及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组(P均〈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有一定的预测价值,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斑块及内中膜厚度与冠心病的关系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 (IMT)以及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采用冠状动脉造影术筛选冠心病及非冠心病组 ,对 114例经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测量IMT以及观察粥样斑块发生率情况。结果 :对照组及冠心病组IMT为 0 6 7± 0 10mm及 0 85±0 2 6mm ,斑块发生率为 10 % (4 /4 0 )及 6 3.5 % (4 7/74) ,组间相比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以IMT≥ 0 85mm及 /或出现粥样斑块来预测冠心病 ,特异性 85 % ,敏感性 71.6 % ,阳性预测率 89.8%。结论 :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 ,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预诊冠心病的存在  相似文献   

7.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的测定,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对91例同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与颈动脉超声检查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冠心病单支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为(1.09±0.22)mm,斑块检出率70.8%;多支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IMT为(1.23±0.18)mm,斑块检出率73.8%,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IMT(0.72±0.13)mm,斑块检出率24.0%(P<0.05).多支病变组颈动脉IMT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之间关系密切,颈动脉IMT可作为间接反映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发生的一致性,为临床早期诊治冠心病提供方法和依据。方法将拟诊为冠心病的179例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颈动脉超声测量颈动脉IMT,并计算斑块积分。根据造影结果将其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并分析颈动脉IMT和颈动脉硬化斑块与冠心病发生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组114例,非冠心病组65例,两组颈动脉IMT分别为1.08±0.48 mm、0.85±0.20mm,斑块积分分别为1.61±1.02、1.07±0.43,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分别为79.83%(91/114)、21.54%(14/6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颈动脉IMT或颈动脉硬化斑块形成与冠心病的发生具有高度一致性,超声检测颈动脉硬化程度可作为冠心病的筛选参考。  相似文献   

9.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决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3%,敏感性84.6%,阳性预测率88.4%。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痛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对301例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作双侧颈动脉超声检查,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正常组及冠心病组,冠心病组根据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再分为一支病变组,二支病变组,三支病变组3个亚组。测量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斑块厚度,计算斑块积分及粥样斑块发生率。结果:(1)冠心病组IMT,斑块积分及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2)随冠脉病变支数增加,斑块积分及IMT增加,亚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以IMT>0.85mm和(或)出现粥样斑块预测冠心病,特异性75.3%,敏感性84.6%,阳性预测率88.4%。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为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血清妊娠相关性蛋白A与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非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因胸痛入院的患者1 w内行冠脉造影,排除急性及亚急性心梗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非冠心病各40例被纳入研究中,进行冠状动脉Gensini评分;彩超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形成情况,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除吸烟史外,各组间其余基线资料匹配;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的冠脉Gensini评分、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均较非冠心病高(P<0.001);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比稳定型心绞痛及非冠心病组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的浓度高(P<0.001),妊娠相关蛋白A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明显升高,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冠脉Gensini积分正相关;Crouse积分预测心绞痛型冠心病,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79、0.92;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平均值预测心绞痛型冠心病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7、0.85;妊娠相关蛋白A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825、0.937。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标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有较好的相关性,而妊娠相关蛋白A可作为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指标;二者联合检测可能是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50例,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其中冠心病组260例,非冠心病组90例;依据造影结果将冠心病组患者进行再次分组,其中单支病变组113例,双支病变组89例,三支病变组58例.比较冠心病组及非冠心病组间及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三组间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积分及Gensini评分;统计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以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冠心病组的颈动脉IMT、斑块积分、Gensini积分分别为(1.37±0.23)、(5.37±3.98)、(23.32±7.33),均高于非冠心病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的斑块检出率为79.8%和81.0%,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1±0.21)mm和(1.37±0.27)mm,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患者的斑块检出率与颈动脉IMT值均高于单支病变组,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病变支数与IMT、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Gensini评分与IMT及颈动脉斑块积分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冠状动脉的粥样硬化程度随着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升高而加重,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可以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反映出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颈动脉超声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组,超声观察颈动脉血流参数、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指数(PI),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结果与单纯冠心病患者相比,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径和血管阻力指数均增加(P〈0.05),IMT及PI随冠状动脉造影病变程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可以间接判断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的严重程度,可作为诊断合并2型糖尿病的冠心病的一项辅助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预测价值。方法对74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其中确诊冠心病57例,正常17例。同时进行颈动脉、股动脉超声检查,对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粥样硬化斑块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依据修正的Gensin评分系统将冠状动脉积分,并以积分的大小进行等级评分,同时对外周动脉斑块对冠脉的预测价值、外周动脉IMT与冠脉积分的对数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冠心病组和正常组的危险因素之间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冠脉造影阳性组CA、FA的IMT和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阴性组(P<0.05),颈动脉、股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59.4%和53.1%,两处为阳性的阳性预测值是71.9%。颈动脉IMT与冠心病的log(Gensin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891,股动脉IMT与冠心病的(Gensin评分)之间相关系数为0.75。结论外周动脉的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相关因素,可作为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间接指标和窗口。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明确诊断冠心病的非糖尿病患者275例,按照HbA1c水平以三分位法分为低水平组(HbA1c≤5.6%,n=103例),中水平组(HbA1c:5.6%-5.9%,n=93例),高水平组(HbA1c〉5.9%,n=79例)。颈动脉超声测定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分为正常对照组(IMT≤0.9mm),轻度增厚组(IMT0.9mm-1.2mm),明显增厚组或斑块形成组(IMT〉1.2mm)。分析HbA1c水平与颈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HbA1c高水平组中IMT〉1.2mm者共56例,占70.9%,比例大于中水平组(64例,占68.8%),大于低水平组(67例,占65%),但无统计学意义。经Pearson相关分析及偏相关分析,校正年龄、性别、吸烟状况、饮酒状况、心梗史、病变支数、空腹血糖、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BMI(体重指数)等因素后,HbA1c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厚度无显著关系。结论在非糖尿病的冠心病人群中,HbA1c水平与颈动脉内中膜及斑块厚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内皮依赖血管舒张功能、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斑块积分的相关性。方法采用高分辨率血管超声法检测76例冠心病患者与30例非冠心病对照组肱动脉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颈动脉IMT及斑块积分;并检测患者血液中hsCRP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根据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将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及三支病变组。结果冠心病患者的血浆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FMD在冠心病各亚组中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IMT在冠心病组中明显增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颈动脉斑块积分在冠心病各亚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数与血浆hsCRP及斑块积分呈正相关,与FMD呈负相关。结论血浆hsCRP、FMD及颈动脉斑块积分的检测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老年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拟行冠状动脉造影的老年住院患者152例,年龄62~91岁.于冠状动脉造影前1周内行颈动脉和股动脉超声检查.分别测量颈动脉和股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斑块总面积及颈动脉斑块总积分,并判断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型,冠心病病变的程度和范围以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 结果颈动脉IMT、斑块发生率、斑块总面积及斑块总积分在冠心病单支病变组(16例)分别为(0.93±0.10)mm、61.3%、(0.58±0.11)mm~2及(3.82±2.11)分;双支病变组(41例)分别为(0.92±0.14)mm、72.5%、(1.57±0.37)mm~2及(4.59±3.39)分;3支病变组(72例)分别为(0.95±0.11)mm、87.3%、(1.88±0.15)mm~2及(6.67±5.90)分;非冠心病组(23例)分别为(0.81±0.13)mm、42.7%、(0.28±0.69)mm~2及(1.83±1.65)分.股动脉IMT、斑块发生率及斑块总面积在冠心病单支病变组分别为(0.97±0.11)mm、38.3%及(0.24±0.26)mm~2;双支病变组分别为(1.07±0.15)mm、57.9%及(0.51±0.21)mm~2;3支病变组分别为(1.15±0.14)mm、59.5%及(0.59±0.23)mm~2;非冠心病组分别为(0.90±0.13)mm、26.8%及(0.20±0.17)mm~2.冠心病各组上述各项指标高于非冠心病组(均P<0.05),其中双支病变组和3支病变组颈动脉斑块总面积、股动脉斑块总面积及股动脉IMT高于单支病变组(均P<0.05),3支病变组颈动脉斑块总积分高于单支病变组和双支病变组(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颈动脉粥样硬化分型、斑块总积分及面积与冠脉病变支数间呈正相关(r分别为0.282、0.307及0.494,均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面积与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r=0.472,P<0.01).股动脉IMT、斑块总面积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r分别为0.415及0.692,均P<0.01),与Gensini积分亦呈正相关(r分别为0.404、0.648,均P<0.01).颈动脉斑块总面积(OR=2.2;95%CI 0.79~2.46)、股动脉斑块总面积(OR=1.6;95%CI 0.28~1.35)及股动脉IMT(OR=1.6;95% CI 1.20~15.10)是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的独立预测因子. 结论 超声检查结果评价老年人外周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分析心绞痛患者颈动脉病变,探讨其在冠状动脉病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因心绞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住院患者32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4组:对照组(80例)、单支病变组(102例)、2支病变组(62例)和多支病变组(84例)。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颈总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颈动脉分叉处IMT,记录颈动脉斑块的位置、数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2支病变组分叉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增高,多支病变组颈总动脉IMT、分叉处IMT和斑块积分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多支病变组颈总动脉IMT增厚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支病变组比较,多支病变组颈总动脉IMT增厚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是冠状动脉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OR=2.8,95% CI:1.18~6.63)。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有相关性,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颈动脉病变情况,对冠心病患者具有较好的筛查及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冠心病患者冠心病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CA-IMT)、斑块指数及丙二醛化低密度脂蛋白(MDA-LDL)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患者82例,根据斑块形态,冠心病患者分为3组,即Ⅰ型病变(表面光滑)组(n=31),Ⅱ型病变(表面不规则)组(n=a2)及Ⅲ型病变(长段不规则)组(n=19),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25例为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高频超声探测各组双侧颈动脉 IMT 和软斑指数,硬斑指数及总斑块指数,以及测定血浆 MDA-LDL 含量。结果 (1)冠心病各组(包括Ⅰ型、Ⅱ型、Ⅲ型病变组)CCA-IMT、软斑 PI、硬斑PI、总斑 PI 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均P<0.01);冠心病Ⅱ型病变组软斑 PI、总斑 PI 与Ⅰ型、Ⅲ型病变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Ⅱ型病变组血浆 MDA-LDL 含量与Ⅰ型、Ⅲ型病变组及照组相比明显增高(P<0.01)。(2)Ⅱ型病变组 MDA-LDL 含量与软斑 PI、总斑 PI 呈正相关(r=0.63,P<0.01;r=0.51,P<0.05)。结论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特别是软斑)的检出,结合血浆 MDA-LDL 含量,可以初步预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斑块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