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采血护士面临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进行分析,针对危险因素提出防护对策,包括加强对采血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工作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增强防护意识,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以及当职业暴露发生时所采取的正确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现状以及导致危险的原因,为临床医务人员正确执行防护措施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选自2008年至2010年本院全院各科室上报113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单,对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具体发生情况以及危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在这113例本院医务人员发生的职业暴露主要为锐器伤,其次为血液、分泌物的暴露,其中锐器伤占85.84%、血液暴露占11.50%、分泌物暴露占2.65%。暴露人群中护理人员占53%、医生占28%、工勤人员占11%、医技人员占8%。结论要继续加强本院的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培训以及教育,提高医务人员对职业暴露的防范意识,严格按规范进行各项操作,降低职业暴露的发生率。对高发科室以及高发人群进行职业暴露防护的风险管理,在发生职业暴露后采取及时、正确、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现行街头采血车(采血点)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以及对献血者的危险,评估其风险并探讨相关预防措施,确保采血人员和献血者的安全。方法通过对街头采血车(采血点)采血工作现状的调查,分析采血人员职业暴露的原因,探讨预防职业暴露的方法。结果采血人员应遵循普遍性防护原则,加强采血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制定科学的操作规程,职业暴露重在预防。结论采血人员严格执行相关操作规程,职业暴露完全可以预防,从而有效的保证采血人员和献血者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调查护士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危险程度,探讨有效防护措施。方法对20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士的基本情况(文化程度,工作年限,科室),护士血缘性职业暴露的构成情况以及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结果对调查中记录的护士346次锐器伤分析表明,以针刺、玻璃划伤、手术刀片划伤为主。不同科室因工作紧张度和劳动程度不同,护士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比例明显不同,其中急诊室最高占62.86%。在临床护理中护士的防护意识存在差异,每次都戴手套为70人次,占35%,经常戴45人次(22.5%),偶尔戴71人次(35.5%),觉得影响操作而不戴的14人次(7%);每次都戴的比例35%,与非每次都戴的比例65%相比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护士的血源性职业暴露途径以针刺最多见,不同科室暴露的构成比以急诊科最高,护士自我防护意识较为淡薄,在获得医院重视的前提下通过行政干预加强职业防护教育,争取有效预防措施,将职业暴露风险降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5.
闵建珍  戚少云  刘纪  郭平 《安徽医药》2014,18(3):515-516
目的 总结医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方法 对2012年1月-2013年8月该院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传播性疾病职业暴露的特点及危险因素.结果 共收到44名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报告,发生职业暴露的职业以护士最高,占 59.1%,其次是医生和实习生,分别占 29.5%和6.8%;暴露源以各种针刺伤为主(65.9%),其次是手术缝针刺伤(20.5%);不同科室发生职业暴露的频次不同,手术科室占72.7%,非手术科室占27.3%;职业暴露由接触过明确病原体乙肝患者的针头器械导致占 72.7%,暴露源接种过乙肝疫苗例数占29.6%,含有乙肝抗体例数占25%,暴露后及时处理率100%,预防用药率88.6%.结论 加强职业安全防护培训,增强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规范医疗操作,暴露后采取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可降低医务人员被血源传播性疾病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暴露原因,为职业暴露防护提供有效的防范策略.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对70名手术相关科室临床医生进行跟踪调查锐器伤发生情况.结果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有48名医生报告锐器伤事件50人次,平均暴露次数1.04次,暴露率68.57%.高发地段主要为手术室(73.44%),发生最危险的环节是在手术过程中、配合医生或其他工作人员操作时(58.75%),发生主要原因为自己/助手不正确操作引起(82.0%).结论 手术相关科室医生为高职业风险人员,锐器伤发生率高,加强手术相关科室医生职业暴露和标准操作知识培训,增强个人防护意识,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暴露防护处置方案,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门诊采血护士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英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4):2177-2178
目的:提高门诊采血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方法:分析门诊采血护士易发生职业暴露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防范措施。结果:采血护士发生职业暴露与防护意识薄弱、不规范操作、缺乏培训教育等有密切联系。结论:重视采血护士的职业防护,加强相关知识的培训教育,建立健全有关规章制度,提高采血护士的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  相似文献   

8.
探讨重视基层血站采血人员的职业防护问题,以提高采血人员职业防护的健康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科学的职业防护管理方法,保证采血人员的身心健康。通过对基层血站采血流程全面进行职业危害性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制定出具体的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使采血护士职业暴露个案发生率与往年同期相比下降接近83%(1/6),因此采血护士的职业危害只要防护措施得法,其风险将大大降低,甚至可以避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本院2013年1-11月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上报统计数据,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1-11月共报告职业暴露52例,其中锐器伤41例,占82.2%,血液或体液暴露9例,占18.%;其他2例。发生职业暴露以实习护士(42.3%)、护士(28.8%)和医师(12.5%)为主,工人(17.3%);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梅毒、HIV为最多,占44.8%,锐器伤暴露源的81.00%;暴露地点主要发生在急诊科输液室和病房;各暴露环节中以各种穿刺和处理医疗废物占比例最高;全年共支出职业暴露检测治疗费用12190.2元,平均每人234.43元。结论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实施标准顶防,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化免疫接种、建立完整监测报告制度及暴露后实施干预措施,是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措施,可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与预防措施。方法对40名采血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对其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研究,以便采取预防与处理措施。结果 40名采血护士中,出现职业暴露的有9名,占22.5%;其中3名护士出现职业暴露均为2次,发生职业暴露12次,占30.0%。其中发生针刺损伤5次,41.7%;发生硬物撞伤4次,占33.3%;血液接触2次,16.7%;黏膜接触1次,占8.3%。结论通过对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的危害与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与处理措施,可以为采血护士职业暴露率的降低提供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程艳萍 《江西医药》2014,(12):1535-1537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护对策,达到减少职业伤害。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血源性暴露的34名医务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发现锐器伤的有22名,发生率为64.70%,羊水暴露5名,占了14.71%,其他7例,占了20.59%;其中临床护士12名占了35.29%,实习护士16名占了47.05%,临床医师5名占14.71%,医技人员1名占2.94%;按工龄分段工龄〈5年28名占了82.35%,工龄6-10年的4名占11.76%,工龄10年以上2名占5.88%;34名均已结束追踪观察,无血液性传染性疾病发生。结论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主要发生在护士、工作时间短、工作经验少的工作人员,加强职业培训教育,提高义务人员安全防范意识和规范操作技能,将有助于减少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为监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不断完善预防措施,增强自我防护意识,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0—2011年我院发生且上报的《职业暴露调查表》,统计分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回顾调查2014年1月—2015年1月发生职业暴露的45名医务人员,对暴露工作者的人员结构、暴露地点、暴露源病种、暴露方式、锐器伤伤器种类和发生职业暴露操作环节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职业暴露的45名医务人员中,护士比例最高,占66.67%,其次为医师,占24.44%;病房内发生职业暴露最多,占48.89%,其次是手术室,占35.56%;暴露源病种主要以乙型肝炎病毒为主,占55.56%,其次是丙型肝炎病毒,占22.22%;暴露方式以锐器伤为主,占99.11%;锐器伤伤器主要是注射器,占31.70%,其次是输液器和缝合针,分别占29.57%和24.39%;职业暴露发生的操作环节主要以手术中操作和护理技术操作居多,分别占31.11%和22.22%。结论加强医务人员培训,通过规范医疗护理技术操作、改变惯性错误行为、落实职业安全防护措施,提高医务人员的职业技能,增强医务人员的风险感知,加强职业防范能力,落实各项防范措施等能有效降低职业性暴露。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急救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提高其防护意识。方法通过分析急救人员所面临的各种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包括HIV、HBV、HCV等病原体,发现并制定有效的干预策略。结果急救人员对职业暴露高度重视,通过执行有效的预防措施,急救人员职业暴露明显减少。结论准确地评估和切实可行的干预策略是减少职业暴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构成比、危险因素(暴露原因),以探讨相关的防范措施。方法:对2006年6月~2008年12月医院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生37例职业暴露,按工作类别分,前3位分别是护士、医疗废物处理人员、医生;按危险因素分,前3位分别是利器损伤、皮肤黏膜暴露、手污染。结论:针对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通过加强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及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落实标准防护措施,可以达到减少职业暴露发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和防护对策。方法:在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期间选择在我院供应室工作的护理工作者16名,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职业暴露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统计,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结果: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间共计发生危险事件426次,其中有40.8%的因素是利器刺伤,相较于其它几种危险因素来说,皆高于后者且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面临着诸多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应通过防护举措的提出,使其树立安全意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对保证自我人身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妇产科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临床应对对策。方法从我院中随机选取23名妇产科护士,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其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是否存在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如心理性危害、物理性危害、化学性危害、生物性危害等,加之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行为,根据危险因素分析防护对策。结果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得到,护士面临的众多的危害因素中,认为面临心理性危害的人数为16人,占69.57%,面临物理性危害7人,占30.43%,面临化学性危害12人,占52.17%,面临生物性危害17人,占73.9%,护理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不高,个人防护行为存在误区。结论生物性危害对护理人员的健康危害最显著,需要强护理人员相关防护知识的培训,使其了解职业危害带来的不良后果,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对于降低职业危害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医药科学》2016,(14):151-154
目的了解佛山地区临床检验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并分析相关危险因素,为降低临床检验人员职业危害发生率、提高安全防护意识提高建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佛山市部分公立医院的临床检验人员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其血源性职业危害暴露现状及认知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本研究共纳入符合条件的临床检验人员118名,其中表示接受过各种形式的职业防护培训的有97名,占82.2%;对职业防护培训的来源途径进行分析,职业防护教育途径的前3位分别为:医院培训、课题学习、同事交流,占总数的74.76%。临床检验人员职业危害行为总体发生率为69.5%,其中锐器刺伤行为的发生率最高为34.7%。知晓率调查结果显示,医用垃圾和生活垃圾需要分类处理条目的知晓率最高为100.00%,知晓率最低的条目为标准预防可以防止血源性疾病又能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知晓率为67.80%。以职业暴露相关知识总分作为因变量,建立多重线性回归模型,结果发现:职业防护的重视程度、职业防护教育培训情况、文化程度、医院级别是有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临床检验人员的职业危害发生率较高,职业安全防护应得到医院的重视,加强培训,提高临床检验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降低职业危害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