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针对性地开展中学艾滋病健康教育,更好地防治艾滋病.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广州市市区选取4所中学的所有初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共867名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及问卷调查.结果 艾滋病8条核心指标,总体知晓率由干预前的88.35%提高到干预后的97.92%(P<0.05);学生艾滋病态度、行为方面,干预后正向持有率均有明显提高(P<0.05).结论 采取知识讲座、观看视频、宣传栏、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进行预防艾滋病的综合健康教育,能提高初中生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及态度、行为的正向持有率.  相似文献   

2.
增城市农村留守妇女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及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增城市农村留守妇女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及行为干预效果,为进一步探索适合农村居民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以同伴教育的方式,对增城市3个山区镇32个试点村共650名留守妇女进行了预防艾滋病知识教育及倡导使用安全套等行为干预,以阻止艾滋病病毒由农民工感染农村留守妇女。结果:留守妇女预防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62.5%上升到93.5%,正确使用安全套技能掌握率由13.6%上升到86.4%;夫妻团聚期间安全套使用率由5.3%上升到58.2%。结论:对农村留守妇女开展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方法切实可行,教育效果明显,对防止艾滋病疫情向农村扩散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珠海市农村居民艾滋病干预效果评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如何针对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方法2003年11月开始对珠海市某镇农村居民开展以讲课、电视媒体、发放AIDS健康教育处方等宣传教育活动,并对农村居民免费提供HIV检测和安全套,干预前后在知情同意情况下用相同调查表对研究对象进行面对面调查。结果干预前后分别调查183名和265名农村居民;研究对象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由干预前的60.5%提高到干预后的91.3%(P<0.01);各种艾滋病预防措施的正确认知率得到了明显的提高(P<0.01);HIV自愿检测率由干预前的2.3%提高到干预后的16.5%(P<0.01),而艾滋病非传播途径相关知识的提高,干预前后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对农村居民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其对艾滋病的防治和自身HIV测试,对防止艾滋病的广泛流行具有重要作用。艾滋病的干预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今后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教育以及安全套的推广使用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阻断娱乐场所经性途径传播艾滋病性病,提高娱乐场所高危人群预防艾滋病性病意识和能力,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艾滋病性病干预模式,降低全区艾滋病的发病率。方法以不记名方式,让娱乐场所服务人员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检测艾滋病抗体、促进安全套使用和鼓励接受性病诊疗与生殖健康服务等干预措施,在干预前后进行2次问卷调查,对干预效果评价。结果目标人群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干预前为73.28%,干预后为82.23%,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近一次商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53.68%上升到干预后92.23%(P0.05);最近一个月商业性行为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由干预前47.55%上升到干预后88.72%(P0.05)。干预前后该目标人群均未检出HIV阳性;目标人群梅毒阳性率干预前为6.86%,干预后为3.51%,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60,P0.05)。结论在花都区娱乐场所通过开展高危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和行为正确率,干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5.
黄芳  吕斯涵 《铁道医学》2014,(5):473-47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铁路建筑工人在改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成都铁路局某3个工地的铁路建筑工人,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半年多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采取相同的调查内容和方法进行干预后调查。结果:对比干预前430名和干预后随访到的380名铁路建筑工人有关艾滋病、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普遍提高(P〈0.01),最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者的比例由23.4%下降到4.2%(P〈0.01),最近一次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由43.3%提高到72.9%(P〈0.01),但在最近3个月内非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频率干预前后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对铁路建筑工人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但要长期改变农民工与艾滋病有关的高危性行为应建立长效的行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对暗娼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措施.方法 成立高危行为干预组,开展外展服务,利用各种方法 和技巧深入暗娼人群的服务场所,为她们提供方便、及时、有效的医疗咨询和预防服务.结果 通过5年来对9904人次暗娼人群进行多种多样的行为干预与健康教育宣教活动,月均干预覆盖率逐年上升,由2011年的71.5%上升到2015年的97.5%;艾滋病检测人数由2011年的115人提高到2015年的269人;年度累计检测率由2011年的41.1%提高到2015年的83.3%;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2011年的63.3%提高到2015年的97.3%.结论 通过对暗娼人群高危行为的干预,可有效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对预防艾滋病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武警战士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基层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掌握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在武警部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由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现场无记名答卷,对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基层战士进行艾滋病知-信-行的调查。结果:基层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干预后总知识知晓率、信念持有率、行为形成率等均有改善。结论:部队基层战士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不乐观,在基层战士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高校不同学历师生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高校不同学历师生对艾滋病的认知、预防知识、态度及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高校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实施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随机抽取河池学院初教系中专生、大专生及教师共计1842人。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结果师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回答正确率,从干预前后比较,中专生由64.01%提高到91.49%、大专生由64.27%提高到92.25%、教师由79.19%提高到97.56%。所测项目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或0.01),与学历、年龄有关。与性别、专业无关。结论学生对艾滋病知识认知尚不够全面深入,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对医院建卡孕妇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2006年1-6月在某市大型综合性医院产科建卡的258名孕妇,按预定的干预策略进行相关健康教育,并对干预前后的研究对象针对艾滋病的知识、态度及行为的改变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前孕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一般,如艾滋病病原学的问题、干预对象对艾滋病的接受程度较低,均低于50.0%;经过有效干预后,研究对象针对艾滋病知识、态度及行为发生了显著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综合性医院开展孕妇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方法可行,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2000年由世行贷款、英国赠款卫九项目在泉州市启动,经过几年开展工作,在对艾滋病的行为干预中通过几种方式对不同人群进行干预,取得一定的效果。电视媒体作为一种形象教育,其覆盖面大,传播速度快积极地为艾滋病干预活动和其它健康教育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分析老年HIV感染者和AIDS患者的流行病学、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住院患者中新发现的、年龄超过50岁的HIV/AI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人口学资料、免疫学指标、机会性感染及HIV/AIDS诊断情况.结果新发现的52例老年HIV/AIDS患者中,男性41例(78.85%),女性11例(21.15%);平均年龄(61.23±6.98)岁(50~77岁);45例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1例经过吸毒传播,6例不详.机会性感染中以真菌感染(39.13%)最多见,其次为细菌性肺炎(26.09%)、肺孢子菌肺炎(17.39%)、弓形虫脑炎(8.70%)、带状疱疹(8.70%)、结核(4.35%)等;18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小于200/μL,其中14例患者CD4+T淋巴细胞小于50/μL.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艾滋病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加大老年人HIV抗体的筛查力度,尽早发现HIV/AIDS病人,以免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对铁山港区农村卫生人员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和相关态度,评价开展农村卫生人员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艾滋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对HIV/AIDS患者的态度、疫情报告和职业暴露处理措施等.结果 关于HIV/AIDS传播途径的认识,性行为可传播等14个问题,教育前后知晓正确率提高的有13个问题,正确率提高1.06%~20.65%,降低的有1个问题;对于HIV/AIDS预防措施的认识,问卷里设计了洁身自爱、不性乱等4个问题,正确率提高8.7%~38.05%,对HIV/AIDS一般情况设计了听说过艾滋病等14个问题,教育前后,回答正确率提高的有13个问题,没有提高的有1个问题,正确率提高2.17%~36.96%.结论 对农村卫生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有较好的效果,但仍未能达到理想效果,可能由于农村卫生人员业务知识和文化水平较低、接受能力较差有关,说明仅开展1次健康教育是不够的,应继续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3.
Tuberculosis and HIV infection in sub-Saharan Africa.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K M De Cock  B Soro  I M Coulibaly  S B Lucas 《JAMA》1992,268(12):1581-1587
  相似文献   

14.
清远市艾滋病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分析清远市艾滋病(HIV/MDS)流行现状,为预防控制HIV/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近年疫情报告、HIV/AIDS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99~2003年累计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HIV)50例,其中艾滋病人(AIDS)4例,死亡2例。2003年吸毒人群HIV抗体检出率5.62%,静脉吸毒血液传播占68%,性途径传播占22%,并已出现3户家庭的夫妻共同感染HIV/AIDS。结论:清远市目前HIV/AIDS尚处于低度流行期,但感染HIV人数逐年呈倍数增加,HIV/AIDS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呈现快速增长趋势。开展健康宣传教育和减少危害的行为干预等综合性防制措施,对有效遏制HIV/AIDS的扩散流行甚为迫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态度等现状,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医学高校683名大一和大四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和态度进行现况调查并作统计学检验。结果:89.8%的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艾滋病感染者和患者的区别,分别有92.8%、94.1%和81.8%的学生了解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仍有40.4%和37.2%的学生认为拥抱接吻及照顾艾滋病患者可传播艾滋病,学生认为学校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教育的较好形式依次为:举办宣传活动、宣传栏和宣传单、课堂教育、讲座或座谈会,以及广播或网络。结论:医学生对艾滋病仍存在认知误区和消极态度,大一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程度明显低于大四学生,学校应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医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程度,从而有利于防止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重庆市涪陵区暗娼人群性病艾滋病知识和心理健康状况,为此类人群预防控制艾滋病提供依据。方法于2008年采用面对面方式对在重庆市涪陵区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对象平均年龄20.1岁,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61.4%;86.4%的暗娼人群有性病相关症状,大部分未及时治疗。对暗娼人群进行的心理调查显示,除人际关系敏感因子分外,其余的因子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结论应根据该人群的心理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艾滋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7.
海南省基层地区小学五年级预防艾滋病教育课程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巍  杨斌  曾欣  廖苏苏 《中国热带医学》2009,9(10):2021-2023,2033
目的评价4课时的“海南省小学艾滋病预防相关教育”课程在海南省A县和B市6所小学校五年级试用后对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和生活技能态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非随机平行对照设计,比较课前和课后1个月6所试点小学(约1700人)和同地区3所对照小学(约700人)全体五年级学生问卷调查结果以评价课程的近期效果;开课后2年,在两地选择8所中学的初中一年级学生(约7000人)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比较在5年级上过本课程的学生(1437人)与其他学生在上述指标方面的差异以评价课程的中期效果。结果与自身基线比较,开课组课后1月多数艾滋病知识题目知晓率提高20-40个百分点:生活技能自我评价方面多数题目提高10~20个百分点。开课后2年,开课组学生的部分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下降,但仍高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年间的3次调查显示,开课组学生能够比对照组更稳定地掌握预防艾滋病相关知识和生活技能。结论结合学生实际需求的以生活技能为基础的艾滋病预防课程可以使小学五年级学生更好的掌握艾滋病预防相关知识和生活技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蔡县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为制订艾滋病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15~49岁村民、中学生、艾滋病毒感染者/患者(PLWHA)和暗娼(CSW)分别采用二阶段整群抽样和方便样本法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与行为的问卷调查,并用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村民442例、中学生772例、PLWHA369例及CSW150例。四种人群关于艾滋病知识的5个问题总计正确率分别是72.2%、84.6%、95.9%、85.3%,各人群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3,P〈0.001)。四种人群愿意与感染HIV的熟人继续来往的比率依次为77.8%、77.6%、98.4%和52.7%。PLWHA人群在过去3个月内有过性生活者占总数的71.5%,安全套每次使用率为92.0%。CSW人群最近一次插入性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86.7%;过去3个月与客人和过去一个月与固定性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每次使用率分别是84.7%和12.0%;最近6个月均为注射过毒品。结论:上蔡县各种人群对艾滋病知识还有不同程度误解,仍存在传播艾滋病的危险行为。建议针对不同人群还应进一步采取不同形式开展广泛深入的艾滋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男男性行为人群中新近确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的压力特征,探讨HIV相关压力对情绪状况的影响以及社会支持与其压力和情绪问题的关系。方法  以中南地区某市级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的CD4检测门诊作为研究现场,将在2013年3月1日-2014年8月31日期间,经男男性接触感染HIV的感染者作为连续样本入组,采用艾滋病压力量表(SS-HIV)、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样本的压力、情绪问题和社会支持状况进行调查,共获得有效问卷321份。结果  321例样本的HIV相关压力集中在社会压力维度,有城市户籍并出现临床症状数多的感染者压力水平更高。样本的抑郁症状、焦虑症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1.1%(132/321)和31.5%(101/321)。压力与情绪问题呈正相关,社会支持与情绪问题呈负相关;社会支持对该样本的压力及情绪的关系未起到调节作用。结论  新近确认感染HIV的男男性接触样本普遍面临较高的社会压力,其情绪问题阳性症状检出率高于普通人群,应采取恰当的干预措施减轻其面临的社会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