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磁图 (magnetoencephalography, MEG)通过无创伤性的方法探测大脑生物电流所产生的磁场变化,具有很高的时间分辨率及空间分辨率,可以与 MRI结合形成磁源性影像( MSI),对脑重要功能区及癫痫灶进行精确定位,用以指导临床医师确定手术方案及指导伽玛刀治疗,以最大范围地切除病变并保留脑的重要功能区,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可以对轻度脑损伤患者、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脑功能损害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背景:脑磁图作为一种无创性生物磁学技术,通过记录神经细胞在不同功能状态下产生的磁场变化,以磁源成像反映脑功能的即时信息。目的:应用脑磁图定位神经导航下手术治疗脑皮质运动区或附近肿瘤患者36例,评估脑磁成像在脑功能区肿瘤手术过程中的应用价值。设计:观察性实验。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神经外科。对象:选择2003-01/2006-04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神经外科采用脑磁图定位神经导航手术治疗脑功能区肿瘤患者36例,其中男17例,女19例;年龄13~70岁。脑膜瘤19例,神经上皮肿瘤14例,转移性腺癌2例,海绵状血管瘤1例。所有患者及家属同意此治疗方案,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方法:应用采用美国4-D Neuroimaging公司的148导脑磁图系统确定运动和/或感觉皮质,采样频率为678.17 Hz,高通滤波为1.0 Hz,带宽200 Hz;脑磁图信息叠加到飞利浦公司的Philips Gyroscan Intera 1.5T超导型磁共振成像系统图像上;然后图像传递到神经导航系统,在神经导航下手术治疗脑肿瘤。于术后2~26个月通过复诊、电话的形式对患者预后情况进行随访。主要观察指标:手术效果及预后。结果:脑磁图定位显示36例脑肿瘤患者患侧功能区均发生不同程度的移位和变形,34例患者肿瘤被全切除。术后2~26个月影像学显示36例患者功能区保存良好,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恢复正常19例,无变化15例,加重2例。结论:脑磁图可无创性功能定位,为制定脑功能区保护方案提供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3.
张萍  黄庆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4):7650-7651,i001
目的:分析2例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的脑磁图表现,探讨脑磁图的研究现状以及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12/2004-01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电生理中心脑磁图室对2例经CT确诊为脑出血并已行引流术的患者进行脑磁图检查。结果:患者于清醒、安静状态下行自发脑磁图检查,在患侧半球发现异常低频磁活动(ALFUA);手指电刺激所得体感皮质诱发反应,发现患侧半球反应波消失。结论:脑磁图能确定大脑功能损伤的程度和区域,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损伤的诊断及其指导早期康复治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脑磁图是通过测定神经元兴奋产生的电流所伴随的磁场变化来确定异常放电的部位,了解其在癫痫致痫灶和痫灶周围脑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7/2004-11与脑磁图和癫痫相关文章,检索词“Epilepsy,Magnetoencephalography,localiz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VIP和CJFD1999/2004与脑磁图和癫痫相关的中文文章,检索词“癫痫,脑磁图,定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回顾性研究,无论是否设有对照组。②研究为随机抽样。开始查找全文,未排除是否为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1篇相关文献(英文84篇,中文7篇)。54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篇文章中34篇系重复研究,3篇为Meta分析。资料综合:54篇文章中14篇从偶极子定位方面阐述,13篇涉及脑磁图对癫痫患者手术前后评估,16篇与其他定位技术比较证明脑磁图的作用。11篇采取个案报道的形式证实脑磁图的定位价值。从中选取13篇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认为作为无创性检测技术,脑磁图可检测到直径〈3.0mm的癫痫病理灶,分辨时相高达1.0ms,可以发现癫痫原发病灶与对侧对称位置出现的类似信号,即“镜像灶”,还能分辨发作间期一侧大脑半球的多个癫痫灶。脑磁图可用于癫痫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致痫源的定位,还可对痫灶周围脑功能区进行定位,与脑电图比较,其使用更方便,更敏感。结论:脑磁图对各类癫痫的诊断,致痫灶、灶周脑功能区的定位,癫痫镜像灶的辨别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脑磁图是通过测定神经元兴奋产生的电流所伴随的磁场变化来确定异常放电的部位,了解其在癫痫致痫灶和痫灶周围脑功能区定位中的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8-07/2004-11与脑磁图和癫痫相关文章,检索词“Epilepsy,Magnetoencephalography,localiz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计算机检索VIP和CJFD1999/2004与脑磁图和癫痫相关的中文文章,检索词“癫痫,脑磁图,定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回顾性研究,无论是否设有对照组。②研究为随机抽样。开始查找全文,未排除是否为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91篇相关文献(英文84篇,中文7篇)。54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篇文章中34篇系重复研究,3篇为Meta分析。资料综合:54篇文章中14篇从偶极子定位方面阐述,13篇涉及脑磁图对癫痫患者手术前后评估,16篇与其他定位技术比较证明脑磁图的作用,11篇采取个案报道的形式证实脑磁图的定位价值。从中选取13篇有代表性的文献进行综述,认为作为无创性检测技术,脑磁图可检测到直径<3.0mm的癫痫病理灶,分辨时相高达1.0ms,可以发现癫痫原发病灶与对侧对称位置出现的类似信号,即“镜像灶”,还能分辨发作间期一侧大脑半球的多个癫痫灶。脑磁图可用于癫痫发作期和发作间期致痫源的定位,还可对痫灶周围脑功能区进行定位,与脑电图比较,其使用更方便,更敏感。结论:脑磁图对各类癫痫的诊断,致痫灶、灶周脑功能区的定位,癫痫镜像灶的辨别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直接皮质电刺激在脑功能区手术中对脑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脑重要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直接皮质电刺激联合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16例脑重要功能区病变的患者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利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病变。结果:12例位于运动感觉区的患者利用体感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6例利用体感诱发电位总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记录到明显的P20-N25倒置波形,波幅最大及波形分化最佳,经直接皮质电刺激确认为运动区。4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患者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无一例出现长期的功能障碍加重,并且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皮质电刺激未出现特殊并发症。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功能,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7.
张磊  金真  曾亚伟  王彦  郑冬  续元超 《中国临床康复》2003,7(7):1076-1077,F003
目的 探讨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RI,BOLD fMRI)在临床医学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例右侧顶叶单发转移瘤患者在手术前、后分别进行了双调动手试验的脑功能成像。结果 脑功能成像准确地反映了运动功能激活区的位置及激活程度,肿瘤侧运动区可因肿瘤占位效应产生移位,手术前的手动试验潜在功能区并未被激活,但是在肿瘤切除术后,主运动区M1以外可见潜在重组的功能区激活。结论 脑内重要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应常规进行术前和术后fMRI的研究,这对于提高术后患者生活质量、避免医源性损伤或将其减至最低水平有极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动物和人类实验中,疼痛与认知功能的相互作用已经被证实,但是认知行为与疼痛相关的脑功能区的活动之间的关系却鲜为人知。我们采用功能MRI(fMRI)显示行为指令是如何调整与疼痛相关的脑功能区兴奋与抑制,及疼痛是如何影响活动的注意力。结果表明,有三个脑功能区与疼痛相关:初级(S1)和次级(S2)感觉皮质,及前岛叶。在部分受试者中,认知行为可以减弱脑的这三个功能区的兴奋性。  相似文献   

9.
孤独症是起病于婴幼儿期严重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涉及语言、认知、社会交往能力等多种障碍。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是通过血氧水平依赖法检测脑实质血管内血氧浓度变化,以显示相应的脑功能区。孤独症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研究主要集中在注意力、运动、语言和面部识别等方面,发现孤独症患者的脑功能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有部分区别。目前孤独症患者脑功能磁共振检查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病例较少,脑功能实验设计较为简单。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脑功能磁共振检查将会对孤独症的脑功能异常做出综合评价并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例出血性脑卒中术后患者的脑磁图表现,探讨脑磁图的研究现状以及在脑血管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12/2004-01在广东三九脑科医院电生理中心脑磁图室对2例经CT确诊为脑出血并已行引流术的患者进行脑磁图检查。结果:患者于清醒、安静状态下行自发脑磁图检查,在患侧半球发现异常低频磁活动(ALFMA);手指电刺激所得体感皮质诱发反应,发现患侧半球反应波消失。结论:脑磁图能确定大脑功能损伤的程度和区域,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损伤的诊断及其指导早期康复治疗很有帮助。  相似文献   

11.
脑功能区病变的手术易造成患者术后出现重要神经功能缺失,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准确判断脑内病变的部位和手术范围。只有患者在清醒状态下,充分利用MRI、神经导航技术以及脑超声病变准确定位,在唤醒麻醉下进行皮层诱发电位、皮质电刺激的功能区定位和在清醒状态下的病变切除相结合,才能达到最大限度地切除病变,最大限度地保护脑功能区,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与提高生存质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脑磁图对脑卒中后脑功能损害的评价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将近10年来脑磁图用于脑卒中研究的成果做一介绍.方法主要选择被Medline收录的外文文献和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献,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及总结.结果脑卒中后,其脑损伤部位出现异常低频磁活动,并有相应功能区受损表现.结论脑磁图能够对脑卒中损害的脑组织功能进行监测、定位及评估,并可用于受损神经功能重建和可塑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磁源性影像技术(magnetic souree imaging,MSI)是近年应用起来的无创性脑功能检测技术,它首先运用脑磁图(magnetoencephalography,MEG)仪对大脑皮层锥体细胞顶状树突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电磁信号进行测量,推断出兴奋的神经元在脑内的强度和位置,然后重叠到核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图像上精确定位而获得,具有显的时间和空间高分辨率特性.几乎反映的是脑活动实时定位信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麻唤醒状态下定位切除脑功能区病变的方法对脑功能区颅内占位病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1例脑功能区颅内占位病变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全麻下开颅,术中麻醉唤醒,在清醒状态下,通过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等方法进行脑功能区定位,在保护脑功能区的前提下切除脑内病变后在全麻下关颅。结果手术病灶完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患者术后均无神经功能障碍加重,8例脑功能完全恢复正常,3例较术前明显好转。无手术并发症。结论全麻唤醒状态下进行定位脑功能区手术有助于最大程度地切除脑功能区病灶,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5.
颜华  张惠佳 《中国临床康复》2006,10(12):148-150
目的:综合分析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的相关辅助检查手段及其临床作用。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湖南省儿童医院网上办公系统-应用系统-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1994—01/2005—01有关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相关辅助检查的文献,限定语言种类为中文,以“脑性瘫痪”为检索词进行第一次检索,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以“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头颅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眼视光学、染色体、TORCH”等为检索词进行第二次检索。资料选择:通过对文献的回顾性分析,选择与脑性瘫痪早期诊断相关的辅助检查文献。排除重复及综述类文献。资料提炼:第一次检索共有865篇文献。第二次检索文献内容分别如下: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41篇、磁共振13篇、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2篇、脑电图15篇、脑干听觉诱发电位12篇、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1篇、头颅超声3篇、眼视光学2篇、TORCH2篇及染色体1篇。对这些文献进行分类整理。资料综合:在小儿脑性瘫痪早期诊断中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有头颅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磁共振、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脑电图、头颅超声、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眼视光学、染色体、TORCH等。通过这些检查可以了解脑性瘫痪患儿的形态学改变和功能学改变,也可了解相关致病因素和发病途径,为脑性瘫痪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和依据。结论:将上述检查手段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可明显提高脑性瘫痪早期诊断水平,对于观察疗效、判断预后及指导康复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将近10年来脑磁图用于脑卒中研究的成果做一介绍。方法主要选择被Medline收录的外文文献和在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的有关文献,就其内容进行分析、分类、归纳及总结。结果脑卒中后,其脑损伤部位出现异常低频磁活动,并有相应功能区受损表现。结论脑磁图能够对脑卒中损害的脑组织功能进行监测、定位及评估,并可用于受损神经功能重建和可塑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脑磁图(MEG)的合成孔径磁场测定(SAM)技术对中央沟附近病变进行运动功能区和致痫灶定位研究,评估SAM技术在脑功能区病变和癫痫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明确MEG的空间定位优势。方法对12例中央沟附近病变(其中6例合并癫痫)的患者术前进行Karnofsky生活状态评分(KPS),采用SAM技术确定颅内病变、运动功能区和致痫灶的位置关系,指导手术方案的制定。术中通过诱发电位监测和皮质及深部脑电监测,术后通过随访复测KPS评分和癫痫发作情况,明确SAM技术定位的准确性。结果本研究的12例患者运动诱发磁源成像均定位于中央前回附近,6例合并癫痫的患者致痫灶定位结果均与术中脑电图监测一致,所有患者根据SAM定位结果确定手术方案和指导手术进行。8例患者KPS评分改善,运动功能有所恢复;所有患者均没有额外的功能损害发生。6例癫痫患者中有5例癫痫控制良好,1例患者癫痫控制不佳。结论SAM技术可以对功能区和致痫灶进行精确定位,同时可以明确颅内病灶与功能区和致痫灶的位置关系,指导手术治疗方案,控制癫痫,减少术后残疾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慢性神经系统疾病脑铁过度沉积的MR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帕金森病(PD)、阿尔茨海默病(AD)、多发性硬化(MS)等一些慢性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脑内有过多铁沉积,导致自由基的产生,进而脂质过氧化,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应用一些定量检测脑铁MR新技术,如磁敏感加权成像(SWI),可以敏感地检测到脑内铁浓度的变化.本文着重就检测脑铁的MR技术及PD、AD、MS患者脑铁异常沉积的MR表现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的原理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随着磁共振技术及脑神经科学的发展,人们对神经系统的研究已不仅局限于解剖定位,更多的是通过磁共振这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加深脑功能方面的研究,其中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magneticresonanceimaging,fMRI)就是90年代以来的一项新发展,fMRI是通过一定的刺激使大脑皮层各功能区在磁共振设备上成像的方法,它结合了功能、影像和解剖三方面的因素,是一种在活体人脑定位各功能区的有效方法。fMRI具有诸多优势,如无创伤性、无放射性、具有较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可多次重复操作等,因此,fMRI作为脑功能成像的首选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重要功能区手术中应用直接皮质电刺激联合皮质体感诱发电位定位脑功能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16例脑重要功能区病变的患者在唤醒麻醉下进行显微外科手术,利用皮质诱发电位及皮质直接电刺激定位感觉区、运动区及语言区,在保护脑功能区功能不受损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手术切除病变。结果:12例位于运动感觉区的患者利用体感诱发电位及皮质电刺激确定出运动感觉区,其中6例利用体感诱发电位总位相倒置确定出中央沟,记录到明显的P20-N25倒置波形,波幅最大及波形分化最佳,经直接皮质电刺激确认为运动区。4例病变位于左侧额颞叶的患者通过皮质直接电刺激确定出语言区。术后无一例出现长期的功能障碍加重,并且术后功能均较术前明显好转。皮质电刺激未出现特殊并发症。结论: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及直接皮质电刺激可准确实时确定脑功能区,可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功能,最大限度的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