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分别行新式剖宫产术及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观察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前者较后者手术时间短,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有极显著差异(P<0.01),术后应用镇痛药物人次及次数均少(P<0.01),排气时间短(P<0.01),术后病率低(P<0.05),切口甲级愈合率高(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
新式剖宫产术38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析 3 88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 ,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 ,观察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进食时间、拔尿管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疼痛、术后病率及伤口愈合等。结果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 ,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短 ,术后疼痛轻 ,肛门排气快 ,术后病率低 ,恢复快 ,住院时间短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蔡志伟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4):1555-1556
目的:探讨新式改良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66例有剖宫产术指征的孕妇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采用新式改良剖宫产术(n=1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下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n=130例)。结果:研究组总手术时间、手术开始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排气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式改良剖宫产术对产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住院费用低,优于传统剖宫产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的优点.方法:选择有剖宫产指征、无手术禁忌证晚期妊娠妇女198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12例、对照组86例.对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改良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01).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术后肛门排气快,组织损伤少,适合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将两种剖宫产术式(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与传统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临床效果分析比较。方法 将同期的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18例作为实验组,下腹正中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68例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24h伤口疼痛情况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验组的手术时间及胎儿娩出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切口疼痛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腹部横切口改良式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有胎儿娩出时间短、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术后伤口疼痛轻、住院时间短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两种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疗效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黄国娟  潘雪华 《广西医学》2006,28(12):1893-1894
目的 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对再次剖宫产的影响,评价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再次剖宫产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缝合壁层腹膜的新式剖宫产术(下称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再次剖宫产20例为研究组,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20例为对照组,第2次手术均为改良新式剖宫产,对比两组腹腔粘连情况、开腹时间、手术开始至胎儿取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腹腔粘连程度对照组重于研究组(P<0.05);开腹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研究组快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研究组少于对照组(P<0.05).取出胎儿时间两组近似(P>0.05).结论 新式剖宫产不缝合壁层腹膜可使腹直肌与子宫致密粘连,增加再次手术难度和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剖宫产术式的优点 .方法 :分析 2 96例新式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 ,并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 ,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病率 .结果 :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剖宫产相比 ,从开腹到胎儿娩出时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手术时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出血量有显著差异(P <0 0 1) ,术后排气时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1) ,术后病率无差异 (P >0 0 5 ) .结论 :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病人排气快 ,但术后病率无差异 .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并据本院情况略行改进。方法:从2000年开始对拟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采用不同方式进行手术,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组36例,与同期下腹部Pfannenstial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组36例对比观察。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术后排气早,术后病率低,住院时间短。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改良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在新式剖宫产术式的基础上进行多处改良。对改良新式剖宫产术145例与传统术式进行比较。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从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较传统术式明显缩短(P<0·01),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的使用时间明显减少(P<0·01),2组术后病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手术方法简单、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周氏剖宫产术1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272例足月妊娠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周氏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显示,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子宫切口延裂例数及新生儿窒息例数,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表明周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胎儿窒息少、住院时间短、母婴更安全。  相似文献   

11.
陈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2,2(4):568-569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方法:对187例足月妊娠具有手术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二组,观察组101例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对照组86例采用腹部脐耻间中线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病率及伤口愈合情况进行对比观察。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术后病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病人疼痛轻,排气快,术后病率低。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将272例足月妊娠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采用周氏剖宫产术,对照组采用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结果显示, 手术时间、切皮至胎头娩出时间、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研究组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子宫切口延裂例数及新生儿窒息例数,研究组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 .01) .表明周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胎儿娩出快、胎儿窒息少、住院时间短、母婴更安全.  相似文献   

13.
王宇娜  李叶 《现代医学》2003,31(4):231-232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下腹部髂前上棘连线下2~3 cm处横行直线切口,钝性分离皮下脂肪及腹直肌层,撕开腹膜,暴露子宫下段,剖宫取胎,肠线连续全层缝合子宫肌层,不缝合腹膜,肠线连续缝合筋膜层,皮下脂肪、皮肤一起间断缝合.并与同期下腹横弧行切口剖宫产术进行比较.结果新式剖宫产者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缩短(均P<0.01);术中出血量也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病率、疼痛及伤口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24h排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排气早、疼痛轻、术后病率低、伤口感染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方法的优点。方法分别对220例新式剖宫产与180例传统经腹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的、总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伤口愈合、住院时间、术后病率明显优于传统剖宫产(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手术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改良式Stark剖宫产2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Stark剖宫产术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更佳的手术方式。方法:分析256例改良式Stark剖宫产产妇术中、术后情况,并与同期Stark剖宫产、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观察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 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术后腹腔粘连及疼痛等。结果:改良式Stark剖宫产与Stark剖宫产比较,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病率无明显差异。术后腹腔粘连减少34.86%,术后腹痛减少17.31%(P<0.005)。与同期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从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缩短3.9min(P<0.05),手术时间平均缩短29.4min(P<0.01),出血量平均减少48.9mL(P<0.05)。术后排气时间平均提前11.6h(P<0.05)。术后病率减少8.34%,住院时间平均缩短2.7d。结论:改良式Stark剖宫产明显优于其他剖宫产术,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两种剖宫产术式的优缺点,评价新式剖宫产的优点。方法:随机抽取足月妊娠具有剖宫产指征的产妇400例,按术式不同分为两组,将其术中、术后情况进行对比观察,回顾性分析。结果:新式剖宫产从开腹至胎儿娩出时间平均缩短约4分钟(P〈0.01),出血量平均减少70ml(P〈0.0.5),肛门排气时间平均提前约12小时(P〈0.01),且新生儿(1分钟阿氏评分〈8分)窒息率度产后病率均明显低于子宫下段剖宫产(P〈0.01)。结论:新式剖宫产时问短,出血少,病人痛苦少,肛门排气快,进食早,切口愈合好.可以在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院住院病人改良式剖宫产3037例手术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与传统式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术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改良式剖宫产术出血量最少,其后依次是新式剖宫产术和传统式剖宫产术;改良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在切皮到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出院的差异无显著性,但出血量差异有显著性,但两者均优于传统式剖宫产术。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术在减少出血量、娩头困难等手术并发症方面有明显优势,且操作简单,优点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手术效果,总结开展新式剖宫产术的临床体会。方法 观察120例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并与60例子宫下段剖宫产比较。结果 新式剖宫产平均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较子宫下段剖宫产明显缩短(P<0.01),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组织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值得推广应用 。  相似文献   

19.
康雪梅  吴裔丽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6):2174-2175
目的:探讨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方法:采用新式剖宫产术的产妇308例为观察组,与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产妇30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及伤口愈合率。结果:新式剖宫产较子宫下段剖宫产自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总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出血量减少(P<0.05),排气时间早(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排气快、术后病率低、伤口愈合好,可以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临床资料分析,探讨经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的临术价值.方法将80例剖宫产产妇分为新式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手术时间、切皮至取出胎儿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术后病率进行比较.结果经改良的新式剖宫产术无论在手术时间,切皮至取出胎儿时间,术后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术后疼痛等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且不增加术后病率(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手术时间短,术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部分手术步骤经改良后更有利于术中操作及手术安全,利于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