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在治疗门脉高压症中的地位与作用.方法 对3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随机分组,A组15例,行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B组15例,行单纯PSE术,术前、术后分别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门静脉侧支循环情况,对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脾功能亢进均得到缓解,A组术前术后门脉内径无明显变化,术后血流速度减慢,血流量降低(P<0.05),奇静脉内径变小(P<0.01),血流量下降(P<0.01),血流速度降低(P<0.01);B组门静脉管径变小,流速降低,流量下降(P<0.01),但奇静脉管径无明显改变,流速降低,流量下降.两组奇静脉血流量下降幅度有明显差异(P<0.01),两组随访3~12个月,B组出现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6例,继发性门脉血栓形成1例,而A组仅出现1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结论 经皮胃冠状静脉栓塞术(PTVE)联合部分脾栓塞术(PSE)能有效治疗门脉高压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和脾功能亢进,该方法 操作相对简单,侵袭性小,尤其适用于肝功能差难以耐受外科分流及断流手术的患者,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冯培勤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12(1):11-13
脾切除后经胃冠状静脉注入TH胶治疗门静脉高压,能使胃冠状静脉及胃底和食道的曲张静脉立即栓塞,并起到闭塞贲门周围血管使门体静脉断流的作用。适用于择期手术、急危患者、多次手术再出血及预防性手术。经急诊手术、选择性手术和预防性手术各1例的治疗观察,无一例死亡。胃冠状静脉切开插管注入TH胶优于直接穿刺注入,并应正确掌握TH胶注入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脾动脉及胃冠状静脉主干结扎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行脾动脉及胃冠状静脉主干结扎30例(观察组),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30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 P <0.05)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P <0.01),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01)。两组手术前后白细胞、血小板及肝功能相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相对于传统手术,脾动脉及胃冠状静脉主干结扎具有操作简捷、创伤小、止血确切等特点,并可降低病死率,尤其适合在无脾动脉栓塞及内镜止血等条件的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4.
部分脾栓塞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部分脾栓塞术 (PSE)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6 8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并脾功能亢进患者 ,经股动脉插管对部分脾动脉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栓塞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量PSE前、后门静脉主干 (MPV)、脾静脉 (SV)内径及血流速度的变化 ,观察血流量的变化。结果 :PSE术后MPV内径由 1 .5 6± 0 .1 6cm减至 1 .38± 0 .1 9cm(p <0 .0 1 )。SV内径由 1 .2 7± 0 .2 0cm减至 0 .96± 0 .2 4cm(p <0 .0 1 )。MPV血流速度由 1 4 .39± 3.9cm .s-1 减至 1 2 .3± 4 .2cm .s-1 (p<0 .0 1 )。SV血流速度由 1 6 .7± 4 .4cm .s-1 减为 1 1 .6± 3.9cm .s-1 (p <0 .0 1 )。MPV血流量由 1 5 36±2 85ml.min-1 降至 1 1 31± 30 1ml.min-1 (p <0 .0 1 )。SV血流量由 1 0 4 7± 2 6 8ml.min-1 降至 5 46± 2 1 3ml.min-1 (p <0 .0 1 )。结论 :PSE后门脉主干及脾静脉内径较PSE前缩窄 ,血流速度减慢 ,门脉血流量减少 ,门脉压力降低。 相似文献
5.
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在门静脉高压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对16例病人行经皮穿肝胃冠状静脉栓塞术联合部分脾脏栓塞术治疗门静脉高压胃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结果:所有病人手术成功,胃食管曲张静脉得到了有效地闭塞。随访3—12个月,其中6个月内再出血仅1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均为肝功能衰竭。结论:该手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胃底食管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有效方法。该方法合理,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既降低门静脉压力,又闭塞了曲张的胃冠状静脉及其属支,可作为外科直视下胃冠状静脉栓塞术加脾切除术的替代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9.
脾切除胃冠状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导用新的断流术式-胃贲门区静脉栓塞术治疗门脉高压症,无手术死亡率,近期止血效果好,仅1例发生上消化道再次出血,食道静脉曲张,肝功能均有明显的恢复或好转,且手术简单,损伤小,易于掌握推广。 相似文献
10.
门静脉高压症是门静脉系统中血液回流受阻 ,血液淤滞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的一组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充血性脾肿大 ,脾功亢进 ,食道及胃底静脉曲张从而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以及腹水等症。我科自 1998年至今共收治门脉高压患者 35例 ,经治疗护理后均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35例中 ,男 31例 ,女 4例。年龄最大者 6 7岁 ,最小者 32岁。本组中 3例经保守治疗症状缓解后出院 ,其余均经保肝治疗后行手术治疗。2 护理体会2 .1 出血期保守疗法2 .1.1 止血 :应迅速开放大静脉 ,快速输液、输血 ,立即配血 ,备三腔管 ,置… 相似文献
11.
2006年3月-2008年8月我们采取选择经股动脉穿刺,脾动脉部分栓塞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脾功能亢进20例患者,在临床上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治疗对腹部外科学仍是一个挑战。目前的手术方式主要有分流和断流术,然而肝硬化患者肝储备功能往往不足以耐受手术及麻醉的打击,因而手术病死率较高。随着内镜、影像技术的发展及新材料、新设备的出现,微创治疗以其创伤小、适应证广、疗效显著而成为当代研究的重点。该文作者对目前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微创治疗现状和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14.
15.
TIPSS治疗门静脉高压症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静脉高压症是一种由肝组织及门脉血管和胆管疾患共同引起的综合症。主要临床症状有腹水、淤血性脾肿大和脾功能亢进、肝性脑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门静脉高压性胃病以及由此导致的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应用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介入放射治疗、内镜下套扎及药物硬化治疗和原位肝移植治疗等。作为微创治疗的TIPSS技术在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腹水中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相似文献
16.
张安云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4,25(6):691-691
肝炎后肝硬化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所致的脾肿大、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粘膜下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等,在经过肝科反复治疗无效后,行脾切除和(或)断流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绝大多数肝功能较差,凝血机制障碍,在行脾切除和(或)断流术时,手术难度大、出血多、危险性增高。因此,加强患者的术前心理指 相似文献
17.
内镜曲张静脉套扎—部分脾栓塞联合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13例门脉高压症合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和脾功能亢进的患者实施2内镜曲张静脉大扎-部分脾栓塞术联合治疗。效果如下:13例患者曲张静脉均完全闭塞;其中9例活动性出血均止血成功(除1例早期再出血外,随访2-16月,未见复发出血);脾栓塞后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均显著上升,血红蛋白浓度无明显改变。示发现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病例,提示本联合术能安全有效地治疗门脉高压出血和脾功能亢进,并能减少闭塞曲张静民需重复内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门奇断流术中保留胃冠状静脉术式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15例手术治疗门静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6~36个月,观察近期、远期疗效及预后。结果:14例患者术后恢复较满意,1例在术后8周内因多发性胃溃疡而出血住院保守治疗后临床治愈。结论:认为该术式方法简便,治疗门静脉高压效果确实,可降低门静脉高压性胃病(PHT)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